包衣机喷枪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2531阅读:15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包衣机喷枪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药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衣机喷枪装置。
背景技术
薄膜包衣机是对中、西药片片芯外表进行糖衣、薄膜等包衣的设备,是集强电、弱电、和气动于一体的新型设备,其主要由主机、可控热风系统、自动供液供气的喷雾系统等部分组成。主电机可变频调速,它是用电器自动控制的办法将包衣辅料用高雾化喷枪喷到药片表面上,同时药片在包衣锅内作连续复杂的轨迹运动,使包衣液均匀地包在药片的片 芯上,锅内有可控热风对药片同时进行干燥,使片药表面快速形成坚固、细密、完整、圆滑的表面薄膜。喷枪是固体制剂薄膜包衣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设计理念、加工的精准程度等,直接决定了包衣产品的质量。包衣机从引进、消化到成熟,都是在符合包衣原理的情况下进行结构上和控制系统的创新和改造,喷枪作为包衣机的核心部件,很少有厂家进行创新和改进,一般都采用日本岩田公司的喷枪,但岩田喷枪的的部分材质是用铝制作的,严重不符合GMP要求。也有很少量的厂家自己生产喷枪,这种喷枪的原理是在一根总的压缩空气管路上安装喷枪,让喷枪连接两个压缩空气管,其中一根管输送压缩空气将喷嘴内顶针顶起,从而使液体能够从喷嘴内流出。另一根管输送压缩空气并分为三股气流,中间一股气流沿着顶针将液体吹出,左右两股形成一个剪切力,将液体分散成为一个圆锥状。这种喷枪的密封采用枪针和枪帽之间的配合形成的自然机械密封,当枪针和枪帽之间的密封出现磨损或者不相配合时,就会出现滴液现象。而喷枪一直处在高温的环境里工作,包衣液又是属于高粘度的液体,包衣时枪针和枪帽之间的间隙又很小,那么包衣液就会在在高温的作用下在枪针或枪帽上形成一层膜,从而引起堵塞,这就是为什么在正常包衣的时候,喷枪出来的液体会随时间的延长而越来越少的原因。在喷枪堵塞时,就必须进行自动或者人工清枪,清枪的原理就是给喷枪不供给压缩空气,使枪针在弹簧的作用下向气液分配头压紧,形成自然配合的机械密封。在短时间内反复进行这样的动作,使枪针和气液分配头之间在温度作用下形成的膜在这样的动作下不复存在达到清枪的目的。综上所述喷枪滴液都发生在清枪的时候,而清枪基本上都是在包衣过程中,这时候的滴液直接影响包衣质量,从而形成粘片、花片、橘皮等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消除滴液现象,提高包衣质量的包衣机喷枪装置。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种包衣机喷枪装置,包括喷嘴、气液分配头、枪体、枪针和枪体后盖;枪体的一端部设置有一枪体腔,枪体腔内安装有一活塞,所述活塞通过第一弹簧与枪体后盖相连;枪体后盖与枪体固定连接;[0007]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上设置有第一喷出口、第二喷出口和第三喷出口,第一喷出口位于喷嘴的中心位置,第二喷出口和第三喷出口对称设置在第一喷出口的两侧,第一喷出口、第二喷出口和第三喷出口的中心轴线汇聚于一点;所述喷嘴与气液分配头固定连接;所述气液分配头的一端部设置有一顶帽,所述顶帽伸入喷嘴的第一喷出口内,并与第一喷出口的内壁之间形成一环隙;气液分配头的另一端部与枪体固定连接;顶帽上设置有一贯穿气液分配头的第一内孔,气液分配头的周向设置有多个内气孔,所述内气孔的外侧沿气液分配头的周向设置有多个外气孔;所述多个内气孔与第一喷出口和顶帽之间的环隙连通,所述多个外气孔通过设置在喷嘴上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分别与第二喷出口和第三喷出口连通;所述枪体远离枪体腔的端部设置有一进液腔,进液腔的外部沿枪体的周向设置有一内环槽,内环槽的外部沿枪体的的周向设置有一外环槽,枪体的侧面设置有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和进液口 ;内环槽的位置与内气孔的位置对应,外环槽的位置与外气孔的位置 对应;第一进气口通过第三通孔与内环槽和枪体腔均连通,第二进气口通过第四通孔与外环槽连通;进液口与进液腔连通;第一进气口与第一气管相连,第一气管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第二进气口与第二气管相连,第二气管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所述枪针穿过枪体和气液分配头,一端与气液分配头顶帽上的第一内孔密封配合,另一端与活塞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枪体后盖的端部还设置有一用于限制活塞行程的调节螺母。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调节螺母的内部设置有一出气孔。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枪针与枪体的连接处设置有两个密封件,两个密封件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并通过第一锁紧螺母固定。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内气孔和外气孔均为3个。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喷嘴和气液分配头通过设置在喷嘴外圆周上的第二锁紧螺母固定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气液分配头与枪体的接触端面上设置有一密封垫,所述密封垫上开设有多个与内气孔和外气孔位置对应的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包衣机喷枪装置在枪体上设置有两个进气口,两个进气口分别与两个压缩空气管相连,两个压缩空气管的控制阀各自独立工作。第一进气口与第一气管相连,第一气管输送的压缩空气由第一进气口进入喷枪,将顶针顶起的同时沿着顶针将液体吹出,从而使液体能够从喷嘴内喷出,并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形成圆形的气雾混悬体;第二进气口与第二气管相连,第二气管输送的压缩空气由第二进气口进入喷枪,之后分为二股气流,由第二喷出口和第三喷出口喷出,左右两股气流形成一个剪切力,将液体分散成为一个扇状。在整个包衣过程中,只要保持第二气管的控制阀一直处于工作状态,即第二喷出口和第三喷出口始终有气流流出;这样即使清枪时有滴液产生,也会被第二喷出口和第三喷出口喷出的气体产生的剪切力所雾化,从而可以有效清除粘附在喷嘴上的粘结物,使清枪效果更显著;有效避免了各种意外情况下产生的滴液现象,大大延长了枪针和喷枪的使用寿命,保证包衣质量。由于第一气管的开枪和第二气管的雾化可各自独立控制,当片芯的硬度或者脆碎度不能满足正常情况下的包衣时,本实用新型可以在确保枪能打开的前提下进行包衣,减少压缩空气对脆碎度不高的片芯产生的冲击,杜绝了麻面现象的产生,确保包衣质量。

图I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包衣机喷枪装置的剖面图;图2为喷嘴的结构图;图3为气液分配头的结构图;图4为气液分配头的俯视图; 图5为枪体的一个剖面图;图6为枪体的另一个剖面图;图7为图6的A向视图;图中各数字标号的含义为喷嘴1,气液分配头2,枪体3,枪针4,枪体后盖5,活塞6,第一弹簧7,第一喷出口 11,第二喷出口 12,第三喷出口 13,第一通孔14,第二通孔15,第二锁紧螺母16,顶帽21,环隙22,第一内孔23,内气孔24,外气孔25,密封垫26,枪体腔31,进液腔32,内环槽33,外环槽34,第一进气口 35,第二进气口 36,进液口 37,第三通孔38,第四通孔39,凸出部41,螺母42,密封件43,第二弹簧44,第一锁紧螺母45,调节螺母51,出气孔5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包衣机喷枪装置,包括喷嘴I、气液分配头2、枪体3、枪针4、枪体后盖5、活塞6和第一弹簧7。喷嘴I上设置有第一喷出口 11、第二喷出口 12和第三喷出口 13,第一喷出口 11位于喷嘴I的中心位置,第二喷出口 12和第三喷出口 13对称设置在第一喷出口 11的两侧,第一喷出口 11、第二喷出口 12和第三喷出口 13的中心轴线汇聚于一点;第二喷出口 12和第三喷出口 13均与喷嘴I上的第一通孔14和第二通孔15连通。喷嘴I与气液分配头2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喷嘴I和气液分配头2通过设置在喷嘴I外圆周上的第二锁紧螺母16固定连接在一起,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连接方式,比如内外螺纹配合连接等。气液分配头2的一端部设置有一顶帽21,所述顶帽21伸入喷嘴的第一喷出口 11内,并与第一喷出口 11的内壁之间形成一环隙22 ;气液分配头2的另一端部与枪体3固定连接;顶帽21上设置有一贯穿气液分配头2的第一内孔23,气液分配头2的周向设置有多个内气孔24,所述内气孔24的外侧沿气液分配头2的周向设置有多个外气孔25 ;所述多个内气孔24与第一喷出口 11和顶帽21之间的环隙22连通,所述多个外气孔25通过设置在喷嘴I上的第一通孔14和第二通孔15分别与第二喷出口 12和第三喷出口 13连通。本实施例中的内气孔24和外气孔25均为3个,且均匀分布在圆周上,当然也可以采用更多或者更少的个数。[0033]枪体3的一端部设置有一枪体腔31,枪体腔31内安装有一活塞6,所述活塞6通过第一弹簧7与枪体后盖5相连;枪体后盖5与枪体3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枪体3的端部设置有外螺纹,枪体后盖5的端部设置有内螺纹,外螺纹与内螺纹配合旋紧实现枪体后盖5与枪体3的固定连接。枪体3远离枪体腔31的端部设置有一进液腔32,进液腔32的外部沿枪体3的周向设置有一内环槽33,内环槽33的外部沿枪体3的的周向设置有一外环槽34,枪体3的侧面设置有第一进气口 35、第二进气口 36和进液口 37 ;内环槽33的位置与内气孔24的位置对应,外环槽34的位置与外气孔25的位置对应;第一进气口 35通过第三通孔38与内环槽33和枪体腔31均连通,第二进气口 36通过第四通孔39与外环槽34连通;进液口 37与进液腔32连通。第一进气口 35与第一气管相连,第一气管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第二进气口36与第二气管相连,第二气管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各自独立,分别对两路压缩空气的通断进行控制。枪针4穿过枪体3和气液分配头2,一端与气液分配头2顶帽21上的第一内孔23密封配合,另一端与活塞6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的活塞6内部有一第五通孔,枪针4穿过活塞6中的第五通孔,并通过一沿枪针4径向设置的凸出部41与活塞6卡接;凸出部41上设置有螺纹,活塞6上也设置有螺纹,活塞6和凸出部41的外圆周上套装有一螺母42,活塞6和凸出部41均与螺母42通过螺纹连接,进而实现了枪针4与活塞6的固定连接。为了便于调节活塞6的行程,所述枪体后盖5的端部还设置有一调节螺母51,枪体后盖5的端部设置有一第六通孔,调节螺母51旋入第六通孔内。当活塞6向外运动时,螺母42与调节螺母51接触,从而使活塞6停止运动,通过调节调节螺母51旋入第六通孔的深度,即可实现对活塞6行程的限制。同时,为了使活塞6运动时,活塞6与枪体后盖5之间的气体能够排出,所述调节螺母51的内部设置有一出气孔53。为了保证整个喷枪的密封性,所述枪针4与枪体3的连接处设置有两个密封件43,两个密封件43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44,并通过第一锁紧螺母45与枪体3固定。本实施例中的密封件43为四氟密封件,第一锁紧螺母45将两个密封件43锁紧固定,以保证枪针4运动时的密封性。所述气液分配头2与枪体3的接触端面上设置有一密封垫26,所述密封垫26上开设有多个与内气孔24和外气孔25位置对应的孔,以防止气体泄漏。本实用新型所述包衣机喷枪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启动喷枪,打开第二气管的控制阀(电磁阀),从而先形成一个雾化的剪切力,10秒后打开第一气管的控制阀(电磁阀),向进液口注入包衣液,并形成喷雾进行包衣。在整个包衣过程中,控制第二气管的控制阀(电磁阀)一直处于工作状态,清枪时只要对第一气管的控制阀(电磁阀)进行关闭和打开,就能达到清枪的目的。当包衣结束时,先关闭第一气管的控制阀(电磁阀),停止进液,30秒后再关闭第二气管的控制阀(电磁阀),完成包衣。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包衣机喷枪装置,包括喷嘴、气液分配头、枪体、枪针和枪体后盖;枪体的一端部设置有一枪体腔,枪体腔内安装有一活塞,所述活塞通过第一弹簧与枪体后盖相连;枪体后盖与枪体固定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上设置有第一喷出口、第二喷出口和第三喷出口,第一喷出口位于喷嘴的中心位置,第二喷出口和第三喷出口对称设置在第一喷出口的两侧,第一喷出口、第二喷出口和第三喷出口的中心轴线汇聚于一点;所述喷嘴与气液分配头固定连接; 所述气液分配头的一端部设置有一顶帽,所述顶帽伸入喷嘴的第一喷出口内,并与第一喷出口的内壁之间形成一环隙;气液分配头的另一端部与枪体固定连接;顶帽上设置有一贯穿气液分配头的第一内孔,气液分配头的周向设置有多个内气孔,所述内气孔的外侧沿气液分配头的周向设置有多个外气孔;所述多个内气孔与第一喷出口和顶帽之间的环隙连通,所述多个外气孔通过设置在喷嘴上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分别与第二喷出口和第三喷出口连通; 所述枪体远离枪体腔的端部设置有一进液腔,进液腔的外部沿枪体的周向设置有一内环槽,内环槽的外部沿枪体的的周向设置有一外环槽,枪体的侧面设置有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和进液口 ;内环槽的位置与内气孔的位置对应,外环槽的位置与外气孔的位置对应;第一进气口通过第三通孔与内环槽和枪体腔均连通,第二进气口通过第四通孔与外环槽连通;进液口与进液腔连通;第一进气口与第一气管相连,第一气管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第二进气口与第二气管相连,第二气管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 所述枪针穿过枪体和气液分配头,一端与气液分配头顶帽上的第一内孔密封配合,另一立而与活塞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包衣机喷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枪体后盖的端部还设置有一用于限制活塞行程的调节螺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衣机喷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母的内部设置有一出气孑L。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包衣机喷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枪针与枪体的连接处设置有两个密封件,两个密封件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并通过第一锁紧螺母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包衣机喷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气孔和外气孔均为3个。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包衣机喷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和气液分配头通过设置在喷嘴外圆周上的第二锁紧螺母固定连接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包衣机喷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配头与枪体的接触端面上设置有一密封垫,所述密封垫上开设有多个与内气孔和外气孔位置对应的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包衣机喷枪装置,包括喷嘴、气液分配头、枪体、枪针和枪体后盖;喷嘴上设置有第一喷出口、第二喷出口和第三喷出口,枪体的侧面设置有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和进液口;第一进气口与第一气管相连,第一气管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第二进气口与第二气管相连,第二气管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包衣机喷枪装置在枪体上设置有两个进气口,两个进气口分别与两个压缩空气管相连,两个压缩空气管的控制阀各自独立工作。在整个包衣过程中,只要保持第二气管的控制阀一直处于工作状态,即第二喷出口和第三喷出口始终有气流流出,即可有效避免各种意外情况下产生的滴液现象,大大延长喷枪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A61J3/00GK202751600SQ20122037550
公开日2013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31日
发明者董振宇, 方正, 陈永兴 申请人:浙江迦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