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自控持续输注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4830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便携式自控持续输注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自控持续输注泵,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众多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观察表明:手术后病人难免有疼痛的感觉,尤其是手术后的1-2天,一般情况下,手术结束后麻醉医生给病人打一针镇痛剂,但镇痛作用维持的时间不长,而且镇痛药物的浓度较大,容易产生副作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在术后镇痛及疼痛治疗方面,采用了一种持续微量的麻药输注,且病人可根据自身对麻药的敏感程度,可自控输注量的方法,已成为麻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便于携带的用于自控输注量的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自控持续输注泵,包括壳体,在壳体顶部设有罩壳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壳体外设有便携攀机构,用于储存药液的储液机构设于壳体内,储液机构的出口端与药液过滤器的进口端相连,药液过滤器的出口端连接出液机构,用于病人控制出液机构出液的按钮设于罩壳机构上,输出导管一端连接出液机构,另一端上设有出口接头。优选地,所述便携攀机构包括套设于所述壳体的便携环,在便携环上设有可拆卸的便携攀。优选地,在所述便携环上形成有至少一个插孔,在所述便携攀上设有与插孔相配合的插座。优选地,所述储液机构包括位于所述壳体内的芯棒,在芯棒上依次套有单向阀及用于储存药液的储液囊,芯棒的出口端与所述药液过滤器的进口端相连。优选地,在所述芯棒上还设有过滤膜。优选地,在所述芯棒的药液注入端上设有可拆卸的第一保护帽。优选地,所述出液机构包括小液囊,所述药液过滤器具有两个出口端,在两个出口端上各连接一个流量控制管,其中一个流量控制管连接三通的一端,另一个流量控制管连接小液囊的进口端,小液囊的出口端连接三通的另一端,三通剩余的端口连接所述输出导管,所述按钮的一端露于所述罩壳外形成操作部,另一端位于壳体形成挤压部,当向下按操作部时,由挤压部对小液囊形成挤压从而使得小液囊内的药液通过三通,经所述的输出导管输出。优选地,在所述按钮上设有联动开关,当向下按所述操作部时,联动开关打开,使得所述三通与所述小液囊之间导通,当松开所述操作部时,联动开关闭合,使得所述三通与所述小液囊之间闭塞,小液囊里的药液不会经所述的输出导管输出。优选地,在所述出口接头上设有可拆卸的第二保护帽。[0014]优选地,所述壳体为方形。本实用新型的自控式输注泵,能在2天的时间内,持续微量将镇痛药液输入人体内,起到持续镇痛的作用,因是微量输注,副作用小。本实用新型的自控式输注泵,在恒定微量输注(4ml/h)的同时,还设置了自控按钮,病人可根据自身对麻药的敏感程度,需要时自己增加安全的药量。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手术后疼痛、晚期癌症疼痛及其他原因引起疼痛的镇痛,也可供其它需液体微量持续输注时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结构简洁轻便,无需电源及输液杆,所设的便携攀,便于病人随身携带走动,提高了生活质量;2、双重过滤:本实用新型在药液过滤器前还增加了一道过滤膜,可以充分过滤药液中的微粒和小气泡,以防止流量管的堵塞而造成流量的不准确甚至不出液,更杜绝了微小气泡进入人体的血管,保证了病人的使用安全;3、流量控制管设置在泵体上:目前市场上一些同类的产品,将流量控制管设置在输出端口,这样容易造成因泵体的高低位置变化,而造成流量的不稳定。本实用新型是将流量控制管设置在泵体上,从而避免了因泵的位置变化而造成持续输注量的不稳定;4、病人自控:由于人体对麻醉剂的承受存在着个体差异,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病人自控按钮,在恒量输注的同时,病人可以根据耐受疼痛的程度增加一定量的药液,更能体现人性化;5、方形外壳在保护储液囊的同时,避免了滚动,提高了输液泵使用时的安全。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自控持续输注泵的内部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自控持续输注泵的外观图;图3为便携攀的组合图;图4为便携环的结构图;图5为便携攀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在压有过滤膜7的芯棒5上,分别套上单向阀6和储液囊8,单向阀6套在芯棒5上,使药液只能单向流动。打进的药液在储液囊8里,只能进不能出,使储液囊8膨胀,作为本自控式输注泵的动力。芯棒5的出口端通过连接管与药液过滤器3的进口端相连,药液过滤器3具有二个出口端,在每个出口端上分别连接有一个流量控制管2,流量控制管2使药液能微量持续输出。其中一个流量控制管2接入三通I的一端,这一路管道保证药液持续恒量输注;另一个流量控制管2和小液囊11连接后再接入三通I的另一端,这一路管道使药液在一段时间内流入小液囊11储存。当病人需要加量时,通过按钮9压迫小液囊11,使药液流入输出导管12。三通I的剩余一个端口接输出导管12,输出导管12的另一端和出口接头13相连接。在芯棒5的药液注入端和出口接头13上分别设有第一保护帽4及第二保护帽14,防止污染。以上各个部件除输出导管12、出口接头13、第二保护帽14、按钮9外均安装在方形的外壳15内及上罩壳16及下罩壳17中,方形的外壳15在使用中不会滚动。在外壳15的顶部设有由上罩壳16及下罩壳17组成的罩壳机构,按钮9及联动开关10安装在上罩壳16及下罩壳17中。当按下按钮9后,压迫小液囊11,同时使联动开关10打开,小液囊11里的药液经三通I流入输出导管12。如图3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便携攀机构由便携环18和便携攀19组成。便携环18上有二个插孔20,便携环18环绕外壳15后,将便携攀19上二个插座21插入,就形成了便携攀机构。使用本输注泵时,先拧去第一保护帽4,将药液用注射器从芯棒5的药液注入端注入储液囊8中,由储液囊8的弹性将药液从芯棒5的出口端压出,经药液过滤器3后分二路流出,一路通过流量控制管2以恒定的微流量经三通I流入输出导管12 ;另一路通过另一个流量控制管2以微流量进入小液囊11,使其充满,充满的时间由流量控制管2决定,当按下按钮9压迫小液囊11,同时使联动开关10打开,小液囊11里的药液经三通I流入输出导管12。拧去第二保护帽14,将针或导管接头和出口接头13相连接,投入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便携式自控持续输注泵,包括壳体(15),在壳体(15)顶部设有罩壳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壳体(15)外设有便携攀机构,储液机构设于壳体(15)内,储液机构的出口端与药液过滤器(3)的进口端相连,药液过滤器(3)的出口端连接出液机构,按钮(9)设于罩壳机构上,输出导管(12 ) —端连接出液机构,另一端上设有出口接头(13 )。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自控持续输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攀机构包括套设于所述壳体(15)的便携环(18 ),在便携环(18 )上设有可拆卸的便携攀(19 )。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自控持续输注泵,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便携环(18)上形成有至少一个插孔(20),在所述便携攀(19)上设有与插孔(20)相配合的插座(2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自控持续输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机构包括位于所述壳体(15 )内的芯棒(5 ),在芯棒(5 )上依次套有单向阀(6 )及储液囊(8 ),芯棒(5 )的出口端与所述药液过滤器(3)的进口端相连。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自控持续输注泵,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芯棒(5)上还设有过滤膜(7)。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自控持续输注泵,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芯棒(5)的药液注入端上设有可拆卸的第一保护帽(4)。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自控持续输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机构包括小液囊(11),所述药液过滤器(3)具有两个出口端,在两个出口端上各连接一个流量控制管(2),其中一个流量控制管(2)连接三通(I)的一端,另一个流量控制管(2)连接小液囊(11)的进口端,小液囊(11)的出口端连接三通(I)的另一端,三通(I)剩余的端口连接所述输出导管(12),所述按钮(9)的一端露于所述罩壳外形成操作部,另一端位于壳体(15)形成挤压部,当向下按操作部时,由挤压部对小液囊(11)形成挤压从而使得小液囊(11)内的药液通过三通(I ),经所述的输出导管(12)输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自控持续输注泵,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按钮(9)上设有联动开关(10)。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自控持续输注泵,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出口接头(13)上设有可拆卸的第二保护帽(14)。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自控持续输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5)为方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自控持续输注泵,包括壳体,在壳体顶部设有罩壳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壳体外设有便携攀机构,用于储存药液的储液机构设于壳体内,储液机构的出口端与药液过滤器的进口端相连,药液过滤器的出口端连接出液机构,用于控制出液机构出液的按钮设于罩壳机构上,输出导管一端连接出液机构,另一端上设有出口接头。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洁轻便,无需电源及输液杆,所设的便携攀,便于病人随身携带走动,提高了生活质量;双重过滤,保证了病人的使用安全。
文档编号A61M5/142GK203043140SQ20122042642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4日
发明者徐梁, 严德顺, 袁肖邦, 林志品 申请人:上海中山医疗科技发展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