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颅内血肿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颅内血肿引流管。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颉内血肿引流管的结构为它包括前端封闭、后端敞口的圆形管体,管体的材料为弹性固体硅橡胶(为医用硅胶的一种),管体的前侧周向设置对称的两排孔,每排孔中均有若干沿管体轴线方向间隔布置的小孔,管体的内孔直径与小孔直径的比例为(2^4) : 1,可见,小孔的直径较小;穿刺或拔管时,导引针插入管体内并与管体前端接触,导引针的材料一般为钛合金或不锈钢材料。弹性固体硅橡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人体组织无刺激性、无毒性、无过敏反应、机体排异反应极少;具有良好的理化特性,与体液以及组织接触过程中能保持其原有的弹性和柔软度,不被降解,是一种相当稳定的惰性物质。能耐高温,可消毒。加工成型方便,易加工雕刻形状,使用方便。在引流过程中采用现有颅内血肿引流管,颅内的血块易将小孔堵塞,导致引流不通畅,这给患者开颅手术后的护理带来麻烦和不便,也对患者的康复速度和康复结果带来负面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引流效果较佳的颅内血肿引流管。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颅内血肿引流管,它包括前端封闭、后端敞口的圆形管体,管体的材料为弹性固体硅橡胶;管体的前侧有周向间隔布置的若干外凸弧形条,每两个相邻的弧形条之间均有一个豁口,弧形条所对应弦的长度走向与管体的轴线走向相一致,每一豁口均与管体的内孔连通,管体的内孔直径与所述弦的长度的比例为1: (3飞);穿刺或拔管时,导引针插入管体内并与管体前端接触,迫使弧形条伸长、回落,以致管体前侧的截面形状为圆形,且每两个相邻弧形条之间形成一个轴向延伸的条形槽。为简洁说明问题起见,以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颅内血肿引流管均简称为本引流管。穿刺时,本引流管先借助于导引针进入颅内(此时,管体前侧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当将导引针从管体内拔出后,管体通过其自身所具有的弹性恢复力,使得管体的前侧有周向间隔布置的若干外凸弧形条,且在若干弧形条的围合作用下形成周向间隔布置的若干豁口(此时,本引流管为穿刺后的引流状态)。如上所述可知,管体的内孔直径与所述弦的长度的比例为1:(3飞),而弧形条所对应弦的长度为弧形条的轴向投影长度,故弧形条的轴向投影长度远大于管体的内孔直径,以致每两个相邻弧形条之间的那个豁口,其轴向长度势必也远大于管体的内孔直径。[0013]缘于此,引流过程中,颅内的血块难以堵塞所述豁口,颅内产生的血块能实现随到随排,血块排放的及时性较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影响本引流管引流效果的缺陷,以至本引流管引流通畅、引流效果较佳。这给患者开颅手术后的护理带来便利,也对患者的康复速度和康复结果带来正面影响。所述弧形条的规格相同,以致各豁口的规格相同、各条形槽的规格也相同。这样,本引流管易于加工,成本较低。所述弧形条的数量为三个或四个。这样,本引流管的结构简单而合理,其轴向的相应强度较佳。
图1是本引流管实施例1的立体图(本引流管处于正常形态或穿刺后的引流状态)。图2是本引流管实施例1的主视图(本引流管处于正常形态或穿刺后的引流状态)。图3是图2的A— A剖视图。图4是本引流管实施例1的另一立体图(本引流管处于穿刺时的使用状态或拔管时的使用状态)。图5是本引流管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本引流管处于穿刺时的使用状态或拔管时的使用状态)。图6是图5的B— B放大剖视图。图7是本引流 管实施例2的立体图(本引流管处于正常形态或穿刺后的引流状态)。图8是本引流管实施例2的主视图(本引流管处于正常形态或穿刺后的引流状态)。图9是图8的C一 C放大剖视图。图10是本引流管实施例2的另一立体图(本引流管处于穿刺时的使用状态或拔管时的使用状态)。图11是本引流管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本引流管处于穿刺时的使用状态或拔管时的使用状态)。图12是图11的D— D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描述实施例1参见图1至图6 本引流管包括前端封闭、后端敞口的圆形管体1,管体I的材料为弹性固体硅橡胶,管体I的前侧有周向间隔布置的三个外凸弧形条11,每两个相邻的弧形条11之间均有一个豁口 12,弧形条11所对应弦的长度走向与管体I的轴线走向相一致,每一豁口 12均与管体I的内孔连通,管体I的内孔直径与所述弦的长度的比例为1:6(为更加清楚地说明问题起见,在图1至图4中,管体1、弧形条11并没有实际按照上述比例示出)。穿刺或拔管时,导引针2插入管体I内并与管体I前端接触,迫使弧形条11伸长、回落,以致管体I前侧的截面形状为圆形,且每两个相邻弧形条11之间形成一个轴向延伸的条形槽13。所述弧形条11的规格相同,以致各豁口 12的规格相同、各条形槽13的规格也相同。实施例2参见图7至图12:本引流管包括前端封闭、后端敞口的圆形管体1,管体I的材料为弹性固体硅橡胶,管体I的前侧有周向间隔布置的四个外凸弧形条11,每两个相邻的弧形条11之间均有一个豁口 12,弧形条11所对应弦的长度走向与管体I的轴线走向相一致,每一豁口 12均与管体I的内孔连通,管体I的内孔直径与所述弦的长度的比例为1:3(为更加清楚地说明问题起见,在图7、图8、图10中,管体1、弧形条11并没有实际按照上述比例示出)。穿刺或拔管时,导引针2插入管体I内并与管体I前端接触,迫使弧形条11伸长、回落,以致管体I前侧的截面形状为圆形,且每两个相邻弧形条11之间形成一个轴向延伸的条形槽13。所述弧形条11的规格相同,以致各豁口 12的规格相同、各条形槽13的规格也相同。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两种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比如弧形条的数量可根据需要灵活决定。
权利要求1.颅内血肿引流管,它包括前端封闭、后端敞口的圆形管体,管体的材料为弹性固体硅橡胶,其特征在于管体的前侧有周向间隔布置的若干外凸弧形条,每两个相邻的弧形条之间均有一个豁口,弧形条所对应弦的长度走向与管体的轴线走向相一致,每一豁口均与管体的内孔连通, 管体的内孔直径与所述弦的长度的比例为1: (3飞);穿刺或拔管时,导引针插入管体内并与管体前端接触,迫使弧形条伸长、回落,以致管体前侧的截面形状为圆形,且每两个相邻弧形条之间形成一个轴向延伸的条形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颅内血肿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条的规格相同,以致各豁口的规格相同、各条形槽的规格也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颅内血肿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条的数量为三个或四个。
专利摘要颅内血肿引流管,它包括前端封闭、后端敞口的圆形管体,管体的材料为弹性固体硅橡胶;管体的前侧有周向间隔布置的若干外凸弧形条,每两个相邻的弧形条之间均有一个豁口,弧形条所对应弦的长度走向与管体的轴线走向相一致,每一豁口均与管体的内孔连通,管体的内孔直径与所述弦的长度的比例为1:(3~6);穿刺或拔管时,导引针插入管体内并与管体前端接触,迫使弧形条伸长、回落,以致管体前侧的截面形状为圆形,且每两个相邻弧形条之间形成一个轴向延伸的条形槽。本引流管的引流效果较佳。
文档编号A61M25/00GK202876026SQ20122056512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31日
发明者周化庆, 周本原 申请人:周化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