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丝导引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4029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线丝导引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线丝导引器,特别是一种应用于外科处理,而将一钢丝或是类似的线绳圈绕骨胳,进而使骨折稳定,或是令一弥补物固着于骨胳的导引器材。
背景技术
医疗人员使用钢丝或是其它类似的线绳对骨折端作环扎固定,以修补骨折或使一弥补物固着于骨胳为已知的一种医疗方式,该钢丝可圈绕骨胳或一弥补物然后扭绞固定,使钢丝对骨折处形成紧束作用进而益于患处的复原。上述钢丝通常为不锈钢或钛、钛合金所制成,这些材料具有所需的金属特性,使医疗人员能使钢丝成形预期的构形,但这种金属丝的问题在于材质极为钢硬,若在手术中移动钢丝时须格外小心,若有不当之力过度接触骨胳周围柔软组织时,其可能造成该组织不可修复的损坏;尤其,对于将骨移植物固加至脊椎,使其稳定的处置,亦有相同的风险与问题。因此,需有一种可供钢丝圈绕骨胳的导引器具,使钢丝将骨折患部缚紧固定的过程较为方便及简易,同时并降低手术造成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鉴于公知利用钢索将骨折患部缚紧固定的方法有待改善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可供线丝穿设的导引器材,使线丝圈绕骨胳时更为容易、方便与安全。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的技术方案所实现的:`[0007]—种线丝导引器,包含第一操作把手与第二操作把手;该第一操作把手具有把手部,把手部上端延伸有一立杆,该立杆上固接有第一枢接块,该立杆末端固接有第一导引管,该第一导引管为中空的管体,其上部弯挠成弧状,而其前端形成一斜切口 ;该第二操作把手具有把手部,把手部上端延伸有一立杆,该立杆上固接有第二枢接块,立杆末端固接有第二导引管,该第二导引管为中空的管体,其上部弯挠成弧状,而其前端形成一斜切口 ;第二操作把手的第二枢接块能经由定位栓的穿锁而与第一操作把手的第一枢接块结合固定,而在该固定位置,第一导引管的斜切口恰与第二导引管的斜切口对应密合。如上所述的线丝导引器,该第一操作把手的第一枢接块设有一定位槽,且于第一枢接块表面设有一贯穿至定位槽的穿孔,该第二操作把手的第二枢接块设有一与第一操作把手的定位槽相吻合的定位柱,且定位柱表面凹设有一螺合孔;于是,可将定位柱置于定位槽中,在第二枢接块的定位柱与第一枢接块的定位槽相结合的位置,该第一枢接块的穿孔与该第二枢接块的螺合孔对其而能被该定位栓锁合即令第一操作把手与第二操作把手之间结合固定。借由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可将线丝一端由第一导引管的下方穿入,使线丝沿第一导引管与第二导引管的管内径穿出,再经取下第一操作把手与第二操作把手,使线丝圈绕留置于患骨处,进而方便施行后续绞束缠绑作业。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结构图;图3为图2的1-1剖视示意图,即本实用新型第一枢接块与第二枢接块的结合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一);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二);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三)。主要元件标号说明:10第一操作把手11把手部12 立杆13第一枢接块14定位槽15 穿孔16第一导引管17 斜切口20第二操作把手21把手部22 立杆23第二枢接块24定位柱25螺合孔26第二导引管27 斜切 口30定位栓40 线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为令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技术手段及技术效果有更完整及清楚的揭露,以下进行详细说明,并请一并参阅附图及部件标号。另外,在本案被详细描述之前需要特别说明,所附图式是以示意方式来解释本案的基本结构,因此在各图式中可能仅显示与本案有关的部件,且所显示的构造形状、尺寸、比例,或是部件数目等,为一种选择性的设计,在先述明。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案实施例的立体构造图以及图2所示为本案实施例的结合平面图。本案提出一种线丝导引器,其由第一操作把手10与第二操作把手20所构成;其中:该第一操作把手10具有可供手部握持的把手部11,把手部11上端延伸有一立杆12,该立杆12上固接有一第一枢接块13,第一枢接块13设有一定位槽14,且由第一枢接块13表面设有一贯穿至定位槽14的穿孔15,该立杆12末端固接有第一导引管16,该第一导引管16为中空的管体,其上部弯挠成弧状,前端形成一开口朝下的斜切口 17。该第二操作把手20具有可供手部握持的把手部21,把手部21上端延伸有一立杆22,该立杆22上固接有一第二枢接块23,第二枢接块23设有一与第一操作把手10的定位孔14相吻合的定位柱24,且定位柱24表面凹设有一螺合孔25,该立杆22末端固接有第二导引管26,该第二导引管26为中空的管体,其上部弯挠成弧状,前端形成一开口朝上的斜切口 27。借此,可将第二操作把手20的定位柱24置于第一操作把手10的定位孔14中,该螺合孔25即对应于穿孔15,再可借由一定位栓30穿过穿孔15而锁合于螺合孔25 (如图3所示),即可令第一操作把手10与第二操作把手20之间结合固定,而第一导引管16的斜切口 17亦恰与第二导引管26的斜切口 27对应密合。反之,若将定位栓30由螺合孔25旋出,即可令第一操作把手10与第二操作把手20分离。值得一提的是,该第一操作把手10与第二操作把手20结合的手段乃是将定位柱24固定于定位孔14后,由定位栓30穿过穿孔15锁合于螺合孔25所致,但借由定位栓30的固定方式非以螺纹螺合为必要,其当然可以其它诸如卡固、销轴插固等方式来达到固定的目的。请参阅图4、图5及图6所示为本案实施例的使用步骤示意图。在本案一具体实施例中,包含至少一线丝40。熟悉该项技术者可以推知,此线丝40可以是不锈钢丝、钛合金丝或其它类似的线丝,用以将骨胳或包含弥补物(如:骨钉、骨板等物)圈绑牢固;其过程是将第一操作把手10的第一导引管16的斜切口 17为前端,穿至于患骨下方,再以第二操作把手20的第二导引管26的斜切口 27为前端,由另侧穿至于患骨下方,再将第二操作把手20的定位柱24穿置于第一操作把手10的定位孔14中,借由定位栓30穿过穿孔15而锁合于螺合孔25,即可令第一操作把手10与第二操作把手20之间结合固定,而第一导引管16的斜切口 17亦恰与第二导引管26的斜切口 27对应密合;于是,可将线丝40—端由第一导引管16(或第二导引管26)的下方穿入,使线丝40沿第一导引管16与第二导引管26的管内径穿出,再将定位栓30由螺合孔25旋出,即令第一操作把手10与第二操作把手20分离,并由患骨处取出,使线丝40圈绕留置于患骨处,进而方便施行后续绞束缠绑作业。于是,本案借由第一操作把手10与第二操作把手20所构成的导引器,可方便供线丝40圈绕于患骨,对于伤口或患骨周围的组织伤害较小,使线丝将骨折患部缚紧固定的过程较为方便及简易。显然地,依照上面实施例中的描述,本案在手术过程或患处的描述,可能有许多的简化与差异,因此除了上述描述之外,本案还可以广泛地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施行。以上所举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部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包括在本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种线丝导引器,其特征在于,包含第一操作把手与第二操作把手;该第一操作把手具有把手部,把手部上端延伸有一立杆,该立杆上固接有第一枢接块,该立杆末端固接有第一导引管,该第一导引管为中空的管体,其上部弯挠成弧状,而其前端形成一斜切口 ;该第二操作把手具有把手部,把手部上端延伸有一立杆,该立杆上固接有第二枢接块,立杆末端固接有第二导引管,该第二导引管为中空的管体,其上部弯挠成弧状,而其前端形成一斜切口 ;第二操作把手的第二枢接块能经由定位栓的穿锁而与第一操作把手的第一枢接块结合固定,而在该固定位置,第一导引管的斜切口与第二导引管的斜切口对应密合。
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丝导引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操作把手的第一枢接块设有一定位槽,且于第一枢接块表面设有一贯穿至定位槽的穿孔,该第二操作把手的第二枢接块设有一与第一操作把手的定位槽相吻合的定位柱,且定位柱表面凹设有一螺合孔;在第二枢接块的定位柱与第一枢接块的定位槽相结合的位置,该第一枢接块的穿孔与该第二枢接块的螺合孔对其而能被该定位栓锁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丝导引器,其包含第一操作把手与第二操作把手。该第一操作把手借由第一枢接块与第二操作把手的第二枢接块结合固定,第一操作把手与第二操作把手前端均设有导引管,两个导引管为中空的管体,其上部弯挠成弧状衔接;借此,可将线丝一端由第一导引管的下方穿入,使线丝沿第一导引管与第二导引管的管内径穿出,再经取下第一操作把手与第二操作把手,使线丝圈绕留置于患骨处,使该线丝圈绕更为容易、方便与安全。
文档编号A61B17/90GK202920331SQ201220640119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8日
发明者赖国安, 王国照, 张土火, 吴旭富 申请人:全球安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