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向瓣膜脑积液分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8400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多向瓣膜脑积液分流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脑积液分流技术中用到的一种多向瓣膜脑积液分流管,特别是具有抗菌抗凝功能的分流管。
背景技术
脑积水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疾病,目前比较有效的方法仍然是通过外科手术的手段治疗,分流术是其中一种常用手术。目前的脑积液分流术常用的是脑室-腹腔分流术,采用的分流管是单纯的硅胶管。使用该普通硅胶管的脑室-腹腔分流术的局限性在于:1、脑积水中的血细胞和蛋白质容易粘附并凝固于管壁造成分流管的堵塞,给手术带来极大不便;
2、将脑积水从脑部引流到腹腔,需要植入皮下的分流管路径太长,创面更大容易受感染。3、引流过程中极易发生感染,特别是颅内感染。颅内感染一直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容易引发很多颅内疾病,术后患者一般需要服用大量的广谱抗生素,大量的抗生素不仅对人体有危害而且效率很低。4、分流管适用范围小,一种分流管仅可用于一种路径的脑积液分流术,使得分流管不能规模性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目前脑积液分流术中所用分流管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其问题,提供一种引流通畅且能防止液体回流的多向瓣膜脑积液分流管,更进一步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抗菌抗凝功能的具载药层的多向瓣膜脑积液分流管。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向瓣膜脑积液分流管,以一根硅胶软管为管体,管体的两末端封闭,在靠近一末端处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小孔,在靠近另一末端处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沿轴向开设的瓣膜式开口。所述若干个小孔均匀分布在管周向同一截面上,且在相邻两横截面之间相互错位。所有所述小孔孔径尺寸相同。所述若干个瓣膜式开口为沿管轴向切设的2 4条长缝,长缝长度Icm左右,多个长缝在管周向上均匀分布,且每相邻两条长缝在管的轴向上错开1±0.2cm。所述若干个瓣膜式开口位于距离邻近末端0.5 2cm处。进一步,所述管体的管壁有载药层。所述载药层为管壁中的抗菌渗透层;或所述载药层为管壁内、外表面的抗凝接枝层;或所述载药层为管壁中的抗菌渗透层和管壁内外表面的抗凝接枝层。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分流管用于脑积液的分流,在管的近端设置均布的小孔作为脑积液到管腔的通道;远端设置瓣膜式开口,进一步保障了引流的单向性。尤其是分流管上的瓣膜式开口,当脑积液过多引起颅内压增高时,瓣膜开放,进行正常引流;颅内压降低至正常时瓣膜关闭,防止液体回流。分流管配置可撕裂导管鞘,可用于脑脊液从颅内到静脉窦的引流,相比传统分流方式创伤小、操作简单。该分流管的内外壁设载药层,其中表面的抗凝接枝层中药物用于抗凝,管壁内抗菌渗透层中的药物释放用于抗菌,当分流管在体内长期植入时,可有效防止感染和堵塞,解决了目前脑积液分流手术的两大并发症。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向瓣膜脑积液分流管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带抗菌渗透层的多向瓣膜脑积液分流管的管体壁局部微观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带抗凝接枝层的多向瓣膜脑积液分流管的管体壁局部微观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带抗菌渗透层和抗凝接枝层的多向瓣膜脑积液分流管的管体壁局部微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介绍。结合图1所示,分流管主体为硅胶软管,其两端按引流体流动方向分为近端I和远端2,近端I和远端2之间为中间段3。近端I用于插入颅内或者腰椎中有脑积液的地方,为防止插入过程堵塞管口,近端I的末端封头,侧壁开设有多个小孔4作为液体流入分流管的通道。这些小孔形状、大小、排布方式没有必然要求,但最好是大小均匀(孔径相同),而且在管周向同一截面上均匀分布,在相邻两截面之间相互错位。如此排布的小孔更适合引流,且打孔部分的机械性能也比较均匀。远端2用于插入脑积液流入的腔隙,其末端也封头,且侧壁采用瓣膜式开口 5,即在管壁上沿轴向切设有2 4条Icm左右的长缝,这些长缝在管子周向上均匀分布,在管轴向上相互错开一定距离,用于控制引流压力。当颅内压较大时瓣膜开启,进行正常引流;当颅内压达到正常水平时,瓣膜关闭,防止液体回流。近端I小孔4主要用于脑积液到管腔的通道;远端2的瓣膜式开口 5是为了进一步保障引流的单向性,当颅内压较高时,瓣膜内压力大于瓣膜外压力,瓣膜打开,脑积液流入静脉窦,当颅内压降低到正常水平时,瓣膜内外压力相等,瓣膜处于关闭状态,血液不会倒流回分流管内。为了进一步使分流管具有抗菌抗凝功能,本实用新型还在分流管管体的内外壁设有载药层。具体的,可在分流管硅胶组织结构之间渗透并分布有至少一种抗菌药物形成抗菌渗透层,或在管体内外壁表面接枝抗凝药物形成抗凝接枝层,或同时设抗菌渗透层和抗凝接枝层。图2显示了带抗菌渗透层的多向瓣膜脑积液分流管的管体壁局部微观结构,其中管体壁11为硅胶组织结构,抗菌药物渗透在管体壁11的硅胶组织结构之间形成抗菌渗透层12。图3显示了带抗凝接枝层的多向瓣膜脑积液分流管的管体壁局部微观结构,其中管体壁11为硅胶组织结构,抗凝药物接枝在管体壁11表面的硅胶组织形成覆盖硅胶管表面的抗凝接枝层13 (内外壁表面均有)。图4显示了带抗菌渗透层和抗凝接枝层的多向瓣膜脑积液分流管的管体壁局部微观结构,管体壁11的硅胶组织结构之间分布有抗菌药物形成抗菌渗透层12,覆在硅胶管内外壁表面的是抗凝接枝层13。该抗菌渗透层12这样形成:将以上结构的分流管在溶有抗菌药物(如利福平、呋喃西林)的有机试剂(如氯仿、二甲亚砜)中浸泡,浸泡5 60min,浸泡后先干燥去溶,水洗后再干燥。该抗凝接枝层13这样形成:将以上结构的分流管先用等离子溅射修饰技术处理进行表面修饰(如将分流管置于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装置中,抽真空后,通入氢气、氮气、水蒸气或者氨气四者之一,气体压力为0.05 50P ;射频放电功率为200 1200W ;加载的脉冲高压电源幅值为IkV IOOkV,频率为50 40000Hz或交流电源10 20MHz,占空比3% 80% ;加热温度20 200°C,处理时间为0.1 5h),再在溶有抗菌药物(如肝素钠)的溶液(浓度为10 100g/L)中浸泡,浸泡温度为20 40°C,浸泡2 48h,然后取出干燥。如同时设抗菌渗透层和抗凝接枝层,先形成抗菌渗透层12,待引流管干燥后再形成抗凝接枝层13。带有载药层的分流管具有两种特殊的微观结构。经抗菌处理后的分流管,抗菌药物均匀渗透在硅胶组织结构中;经管壁表面等离子处理后,管壁表面硅胶活性得到改善,亲水性增加,使抗凝处理的时候硅胶管管壁与抗凝药物之间有很好的结合。两种微观结构使两种功能的药物能牢固、均匀地分布在管壁,持久地发挥抗菌抗凝的功效。本实用新型分流管在实际使用时,按需要配置穿刺针,带扩张器的可撕裂导管鞘、导丝等使用。可按以下步骤进行操作:1、在脑部相应部位钻孔,在导丝支撑下将分流管近端(带有小孔的一端)穿刺插入颅内有脑积液的部位。2、在需要引入脑积液的腔隙处钻孔,在导丝支撑下将分流管远端(带有瓣膜式开口的一端)插入腔隙,将分流管埋在皮下,缝合皮肤即可。如果引入脑脊液的腔隙是静脉窦,需要用穿刺针破坏血管壁,然后将带扩张器的导管鞘插入静脉窦,抽出导管鞘里面的扩张器,将带导丝的引流管从导管鞘插入到静脉窦,撕裂导管鞘,撤出导丝,缝合皮肤。穿刺针用于引流管插入血管前对血管的穿刺,导丝用于支撑引流管。
权利要求1.一种多向瓣膜脑积液分流管,包括一根娃胶软管管体,其特征在于,管体的两末端封闭,在靠近一末端处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小孔,在靠近另一末端处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沿轴向开设的瓣膜式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瓣膜脑积液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小孔均匀分布在管周向同一截面上,且在相邻两横截面之间相互错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向瓣膜脑积液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小孔孔径尺寸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瓣膜脑积液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瓣膜式开口为沿管轴向切设的2 4条长缝,长缝长度Icm左右,多个长缝在管周向上均匀分布,且每相邻两条长缝在管的轴向上错开1±0.2c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向瓣膜脑积液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瓣膜式开口位于距离邻近末端0.5 2cm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向瓣膜脑积液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瓣膜式开口为沿管轴向切设的2 4条长缝,长缝长度Icm左右,多个长缝在管周向上均匀分布,且每相邻两条长缝在管的轴向上错开1±0.2cm;所述若干个瓣膜式开口位于距离邻近末端0.5 2cm 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多向瓣膜脑积液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管壁有载药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向瓣膜脑积液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药层为管壁中的抗菌渗透层。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向瓣膜脑积液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药层为管壁内、外表面的抗凝接枝层。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向瓣膜脑积液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药层为管壁中的抗菌渗透层和管壁内外表面的抗凝接枝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多向瓣膜脑积液分流管,包括一根硅胶软管管体,管体的两末端封闭,在靠近一末端处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小孔,在靠近另一末端处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沿轴向开设的瓣膜式开口。所述分流管的管体的内外壁进一步设有载药层,载药层为管体内外壁抗菌渗透层和/或管体内外壁表面的抗凝接枝层。本实用新型的分流管用于从颅内到其他体腔的脑积液引流,抗菌抗凝层的设计能有效防止脑积液分流术中的感染和管路堵塞两大并发症,远端多向瓣膜设计能防止液体回流,是功能齐全的脑积液分流管。
文档编号A61L33/00GK202982923SQ20122073630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9日
发明者张海军, 郭海宏, 沈学红 申请人:山东百多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