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射泵完成和接近完成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8623阅读:5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注射泵完成和接近完成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注射泵安全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注射泵完成和接近完成
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静脉注射的目的是通过主静脉或者支路静脉血管向机体输送液体、电解质类、药物、血液制品或者长效营养支持物。静脉注射泵可以连续地、间歇地或者按需输注药液(如患者为了减轻疼痛来控制流量)。注射器内药物剂量到达所设置的剩余剂量的阈值范围,此时注射泵即显示“接近完成”报警信号,直至注射器内药液完全注完,注射泵即显示“完成”报警信号,注射泵发生持续“滴滴滴”报警声。据调查,“接近完成”和“完成”引发的电子注射泵报警最多见,这种原因引发的报警一方面可为任务繁重的ICU护理工作提供帮助,提醒医护人员及时调配药物;另一方面,亦说明掌握预防及正确处理这种原因引发报警的重要性。当注射泵开始“接近完成”报警时(特别是在急救中使用血管活性药时)即应配药;当开始“完成”报警时,及时更换新的吸满药液的注射器,保证持续给药,有效地配合医生的救治工作。现实中曾发生不少因配药不及时而导致病人血压骤变的实例(特别是病情危重需血管活性药维持生命的病人),我们应引以为戒。目前,“接近完成“和”完成“报警模块的实现方法主要利用位移传感器及利用霍尔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根据不同的原理,可以分成不同的种类,但其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利用电磁原理将线位移和角位移转换成电信号的装置。其进行“接近完成“和”完成“报警的原理是先确定注射器的推柄位置,即可确定注射器将要进行的总位移,再根据相对位移量或者药液剩余量确定“接近完成”报警时间,最后进行“完成”报警。位移传感器优点很多,但缺陷也很大,性价比不高,并且应用在注射泵上的技术并不成熟。采用霍尔传感器进行“接近完成“和”完成“报警时,在“完成”和“接近完成”这两个位置分别固定一个霍尔传感器,在注射泵推手座边上粘一块磁钢。当推手座到达“接近完成”位置时,霍尔传感器的输出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进行“接近完成”报警,“完成”报警同理。流速较小时,这种方法在进行“接近完成”报警后很长一段时间后才会进行“完成”报警,不方便医护人员掌握时间进行配药。并且霍尔传感器的互换性差,信号随温度变化,输出非线性,还需要用单片机进行非线性和温度校正。基于上述背景,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注射泵完成&接近完成报警模块,实现对“接近完成“和”完成“报警的精确测算。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实现原理和方法简单,从经济方面来说也很实用。实用新型内容[0009]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精度高、可靠性强且节约成本的注射泵完成和接近完成报警装置。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注射泵完成和接近完成报警装置,包括设在注射泵壳体内的滑块、设在滑块上的光耦元件、垂直于光耦元件的发射线方向设置的挡光片以及与光耦元件相连的检测报警模块;挡光片沿其长度方向上设有若干透光间隙;滑块与伸入注射器壳体内的驱动杆相连,驱动杆伸出注射器壳体外的一端连接有注射器推柄。进一步,滑块的一侧设有通孔,通孔内设有贯穿的丝杠,丝杠的一端连接有用于使其转动的动力输入单元;丝杠上设有外螺纹,滑块的通孔的内壁上设有与丝杠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再进一步,注射泵壳体内设有支架,丝杠的两端连接在支架的两侧;挡光片的两端连接在支架的两侧。进一步,光耦元件为U型光耦元件,其一端设有发光器,另一端设有受光器,两端之间构成U型槽;挡光片上设有透光间隙的一侧伸入到U型光耦元件的U型槽中。进一步,挡光片上相邻透光间隙之间的遮光区域的长度恒定,挡光片上透光间隙的长度沿驱动杆前进的方向递减。或者,挡光片上透光间隙的长度恒定,相邻透光间隙之间的遮光区域的长度沿驱动杆前进的方向递减。或者,挡光片上透光间隙和与其相邻的遮光区域的长度之和恒定,且挡光片上透光间隙的长度沿驱动杆前进的方向递增,与该透光间隙相邻的遮光区域的长度沿驱动杆前进的方向递减。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装置采用光耦元件和与其适配的挡光片(挡光片上非均匀但有规律地排布有透光间隙),结合检测报警装置,能够精确地测算出与注射器推柄相连的驱动杆的运动位置,从而在注射完成和接近完成的时候能及时地发出警报,极大地提高了注射泵完成和接近完成报警装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此外,本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且制作成本较低,性价比较高。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注射泵完成和接近完成报警装置的俯视图,图中略去了检测报警模块;图2是图1沿A-A向的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挡光片的第一种实施例;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挡光片的第二种实施例;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挡光片的第三种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和图2所 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注射泵完成和接近完成报警装置,包括设在注射泵壳体内的滑块1、设在滑块I上的光耦元件2、垂直于光耦元件2的发射线方向设置的挡光片3以及与光耦元件2相连的检测报警模块;挡光片3上沿其长度方向上设有若干透光间隙;滑块I与伸入注射器壳体8内的驱动杆4相连,驱动杆4伸出注射器壳体8外的一端连接有注射器推柄6。本实用新型中,滑块I上设有贯穿其一侧的丝杠5,丝杠5的一端连接有用于使其转动的动力输入单元;并且,丝杠5上设有外螺纹,滑块I上丝杠5的贯穿位置设有通孔,通孔的内壁上设有与丝杠5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采用这种结构,当丝杠5转动时,滑块I可以在丝杠5上作往复移动,并带动驱动杆4移动,从而可以使注射器9的活塞柄10在驱动杆4上连接的注射器推柄6的推动下完成注射时的推进动作。本实用新型中,可以采用适当的方式将滑块1、丝杠5和挡光片3布置在注射泵壳体8内。例如,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注射泵壳体8内设有支架7,贯穿滑块I上部的丝杠5的两端连接在支架7的两侧;挡光片3的两端连接在支架7的两侧。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任意适合的光耦元件2。优选情况下,光耦元件2为U型光耦元件,其一端设有发光器,另一端设有受光器,两端之间构成U型槽;挡光片3上设有透光间隙的一侧伸入到U型光耦元件的U型槽所形成的感光区域中。当丝杠5转动时,滑块I在丝杠5上移动,滑块I上的光耦元件2沿着挡光片3的长度方向移动,由光耦元件2的发光器端射向受光器端的光会被挡光片3阻挡或是通过挡光片3的透光间隙,从而使光耦元件2输出的电平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检测报警模块根据电平的变化规律计算出驱动杆4的运动情况,从而判断注射过程是否完成或接近完成,进而发出不同的报警信号。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任意非均匀但有规律地排布有透光间隙的挡光片3。因挡光片3的透光间隙的长度不一,所以滑块I运行到不同位置时,随之移动的光耦元件2的受光器端收到信号的时间长短也不一样,由此可以根据光耦元件2输出的信号判断出滑块I所在位置,进而判断驱动杆4的运动情况。如图3所示,在挡光片3的第一种实施例中,挡光片3上相邻透光间隙之间的遮光区域的长度恒定,挡光片3上透光间隙的长度Ln、L^.Ln-2……L2、L1沿驱动杆4前进的方向递减。本实施例中,在越靠近“接近完成”和“完成”报警的位置,挡光片3的透光间隙的长度越小,所以光耦元件2接收端收到信号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即所测得的滑块I的位置也越精确;且因为挡光片3在靠近“完成&接近完成”位置的透光间隙很密集,故可以准确判断滑块I是否达到“接近完成”和“完成”报警位置,即可以准确进行“接近完成”和“完成”报警。具体操作方式如下所述:假设滑块I的初始位置为A,则当滑块I运行到B位置时,检测报警模块即可确定出滑块I的精确位置。滑块I运行到C点时,注射泵进行“接近完成”报警;运行到D点时,进行“完成”报警。假设输液速度是V,当光耦元件2持续接收信号时间为L2/v且输出信号变为高电平时,检测报警模块即判断滑块I到达“接近完成”报警位置,并进行“接近完成”报警。同理,当光耦元件2持续接收信号时间为L1ZV且输出信号变为高电平时,检测报警模块即判断滑块到达“完成”报警位置,并进行“完成”报警。如图4所示,在挡光片3的第二种实施例中,挡光片3上透光间隙的长度恒定,相
邻透光间隙之间的遮光区域的长度L’ n、L’ n_2......L’ 2、L’ i沿驱动杆4前进的方向递 减。[0033]本实施例中,在越靠近“接近完成”和“完成”报警的位置,挡光片3的遮光部分的长度越小,所以光耦元件2受光器端无法收到信号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光耦元件2持续输出低电平的时间越来越短;由于靠近“完成&接近完成”的位置,挡光片3的遮光部分很密集,检测报警模块根据光耦元件3持续输出低电平的时间的变化情况可以准确判断滑块是否达到“接近完成”和“完成”报警位置,即可以准确进行“接近完成”和“完成”报警。如图5所示,在挡光片3的第三种实施例中,挡光片3上透光间隙和与其相邻的遮光区域的长度之和恒定,且挡光片3上透光间隙的长度沿驱动杆4前进的方向递增,与该透
光间隙相邻的遮光区域的长度n_2......L〃2、L" 1沿驱动杆4前进的方向递
减(此处,与遮光区域L" n对应的透光间隙的长度为O)。本实施例中,在越靠近“接近完成”和“完成”报警的位置,挡光片3的遮光部分的长度越小,透光间隙的长度越大,因此光耦元件2受光器端无法收到信号的时间越来越少,收到信号的时间越来越长,相应地,光耦元件2持续输出低电平的时间越来越短,而持续输出高电平的时间越来越长,即所测得的滑块I的位置也越精确。检测报警模块根据光耦元件2持续输出低电平的时间和持续输出高电平的时间的变化情况可以准确判断滑块I是否达到“接近完成”和“完成”报警位置,即可以准确进行“接近完成”和“完成”报警。上述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以其它的特定方式或其它的特定形式实施,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要旨或本质特征。因此,描述的实施方式从任何方面来看均应视为说明性而非限定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由附加的权利要求说明,任何与权利要求的意图和范围等效的变化也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注射泵完成和接近完成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在注射泵壳体(8)内的滑块(I)、设在滑块上的光耦元件(2)、垂直于光耦元件(2)的发射线方向设置的挡光片(3)以及与光耦元件(2)相连的检测报警模块;挡光片(3)沿其长度方向上设有若干透光间隙;滑块(I)与伸入注射器壳体(8)内的驱动杆(4)相连,驱动杆(4)伸出注射器壳体(8)外的一端连接有注射器推柄(6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射泵完成和接近完成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滑块(I)的一侧设有通孔,通孔内设有贯穿的丝杠(5),丝杠(5)的一端连接有用于使其转动的动力输入单元;丝杠(5)上设有外螺纹,滑块(I)的通孔的内壁上设有与丝杠(5)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注射泵完成和接近完成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注射泵壳体(8 )内设有支架(7 ),丝杠(5 )的两端连接在支架(7 )的两侧;挡光片(3 )的两端连接在支架(7)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射泵完成和接近完成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光耦元件(2)为U型光耦元件,其一端设有发光器,另一端设有受光器,两端之间构成U型槽;挡光片(3)上设有透光间隙的一侧伸入到U型光耦元件的U型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注射泵完成和接近完成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挡光片(3)上相邻 透光间隙之间的遮光区域的长度恒定,挡光片(3)上透光间隙的长度沿驱动杆(4)前进的方向递减。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注射泵完成和接近完成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挡光片(3)上透光间隙的长度恒定,相邻透光间隙之间的遮光区域的长度沿驱动杆(4)前进的方向递减。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注射泵完成和接近完成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挡光片(3)上透光间隙和与其相邻的遮光区域的长度之和恒定,且挡光片(3)上透光间隙的长度沿驱动杆(4)前进的方向递增,与该透光间隙相邻的遮光区域的长度沿驱动杆(4)前进的方向递减。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射泵完成和接近完成报警装置,包括设在注射泵壳体(8)内的滑块(1)、设在滑块上的光耦元件(2)、垂直于光耦元件(2)的发射线方向设置的挡光片(3)以及与光耦元件(2)相连的检测报警模块;挡光片(3)沿其长度方向上设有若干透光间隙;滑块(1)与伸入注射器壳体(8)内的驱动杆(4)相连,驱动杆(4)伸出注射器壳体(8)外的一端连接有注射器推柄(6)。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装置能精确地测算出与注射器推柄相连的驱动杆的运动位置,在注射完成和接近完成时能及时地发出警报,极大地提高了注射泵完成和接近完成报警装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此外,本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制作成本低,性价比高。
文档编号A61M5/145GK203075355SQ201220742958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8日
发明者马慧, 刘仲馨, 侯建昆 申请人:刘仲馨, 高志翔, 昌志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