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种植固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8615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种植固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牙齿种植、颧骨种植、颅颌面缺损修复的固位装置。
背景技术
自瑞典Branemark教授提出骨整合学说以来,骨内种植体在骨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种植科,整形外科和神经外科等领域得到广发应用。种植体用于修复缺失牙,因为其美观舒适,提供咀嚼力大,不伤害邻牙等优点,得到牙医广泛推荐和病人的青睐。但是对于上颌后区牙槽骨严重萎缩的病人而言,虽然可以采用各类植骨术、骨膜引导骨组织再生、牵张成骨,上颌窦提升等技术恢复牙槽骨宽度和高度,但是这些方法都存在恢复时间长,花费大,创伤大,风险大,可能的骨吸收等问题。如果缺失牙部位的牙槽骨或者一侧如果发生严重吸收,特别是上颌窦、下颌神经管、鼻腔这些对牙种植体而言的危险区域,可以采用各类植骨术、骨膜引导骨组织再生、牵张成骨,上颌窦提升等技术恢复牙槽骨宽度和高度,或者下颌神经迁移术以避开下颌神经,但是这些方法都存在恢复时间长,花费大,创伤大,风险大,可能的骨吸收等问题,采用临近骨量丰富的区域作为种植区可以避免这些问题,此时就需要基台和种植体呈一定角度的倾斜种植体系统。多个牙齿缺失,需要多颗种植体及基台实现共同就位道,才能保证义齿正常发挥功能和获得正常外形,因此临床上需要不断调磨调整基台,但是这样也不一定会实现多颗种植体的共同就位道,特别是遇到由于发育、外伤、肿瘤切除等因素导致的颌骨、牙列异常情况,这就很难获得共同就位道。颧骨种植体是植入到上颌骨和颧骨的人工种植体。颧骨种植体可应用于上颌骨缺损,或者上颌牙槽骨严重吸收的无牙病人。颧骨种植体成功率高,手术后恢复周期短,固位力好,创伤相对上述增加 牙槽骨的几类方法较小,而且花费较少,在国外已经成为上颌牙槽骨严重吸收的无牙病人的标准治疗方式。颧骨种植体是斜行植入到上颌骨和颧骨中,和常规垂直牙槽嵴植入的牙种植体不同。由于颧骨种植体植入角度和咬合方向不一致,所以需要种植体末端发生一定角度的转折,从而保证颧骨种植体修复的义齿长轴方向和咬合反向一致。而且颧骨种植体本身长度较大,颧骨种植体手术相对普通牙种植体手术程序和步骤更多,难度更大,颧骨种植体植入大部分依靠影像资料(CT等)和医师的经验,实际植入角度难免会和原定植入角度有偏差。因此最后颧骨种植体末端获得良好的角度更难。颧骨种植体植入后,如果是活动义齿修复,当颧骨种植体偏腭侧,则会使活动义齿偏大引起病人不舒适感觉,同时带来口腔清洁的问题,当颧骨种植体偏唇侧,会引起基托偏大,口唇一定程度向前突起。颧骨种植体植入后,如果是固定义齿修复,颧骨种植体不管偏唇侧还是偏腭侧,会产生义齿难以达到共同就位道的问题。同样的,如果颧骨种植体用于修复上颌骨缺损,由于颧骨种植体斜行植入和手术因素,发生一定角度偏差,会大大增加赝复体和其他修复结构(比如各种骨瓣等)后续修复的难度。关于颧骨种植体末端角度的解决方案(包括文献和专利)和产品,迄今为止,只有Nobel Biocare和Southern implants生产的偏斜角度45度和55度的觀骨种植体。这两类颧骨种植体角度已经固定,并且较为单一。如果颧骨种植体植入手术角度有偏移或者颌面诸骨形态特殊(比如发育、外伤和肿瘤等原因引起的),现有产品难以满足临床要求。同时,由先天发育、肿瘤和创伤引起的颅颌面缺损是临床常见疾患,给病人带来严重的身心伤害,同时给临床修复重建带来挑战。颅颌面缺损特别是耳鼻眼部位的缺损,给患者颜面部的形态和功能均会带来影响。临床修复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自体组织和异体组织。自体组织方法是通过各种组织瓣(皮瓣、肌皮瓣,骨瓣,软骨瓣等)修复缺损,除了存在供区损伤,化疗及年老等特殊群体病人难以接受,肿瘤病人无法检查复发,可能的术后感染缺血等因素引起的手术失败等缺点外,还有面部组织形态复杂,形态要求高,而且软骨瓣等塑形困难,自体组织修复耳鼻眼时,远期效果不尽如意;赝复体修复适应范围广,创伤小,手术简单,无供区损伤,同时也存在需要经常清洁,周期性更换等不足。两类修复方法可以互补,各有其适用范围。赝复体用于修复颌面缺损最需要关心的是固位问题。以前传统的固位方法是通过赝复体自身重力,与皮肤黏膜软组织吸附后的大气压力,眼镜框,生物胶水,各种倒凹等固位,但是存在固位力不足,易脱落损坏,皮肤炎症等缺陷。自从Branemark创建“骨整合”学说以来,钛种植体已经成功的应用于口腔修复领域。1975年,Branemark首先提出口外种植体的构想,并与1977年验证了种植体穿透皮肤而应用于颅颌面领域的可能性,并设计出一种特殊的颅骨种植体。从此以后,种植体在颅颌面赝复体固位等口外的应用蓬勃发展起来,比较好的解决了义眼、义鼻、义耳等赝复体的长期固位。虽然依靠种植体固位的赝复体色彩、质地等和自身组织极其相似,很好解决了外形修复的问题,但是在用种植体固位赝复体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根据耳、鼻、眼三个部位分别总结叙述种植体固位赝复体的不足,如下:耳朵缺损,大概占据颅颌面缺损病例数的2/3。用种植体固位赝复体存在以下不足:1.种植手术具有一定危险性。义耳固位所需种植体的植入部位是颞骨。颞骨虽然是双层皮质骨,但是其平均厚度仅为4-7mm,钻孔过程中意外穿透颞骨内板可导致颅内组织如硬脑膜、脑实质损伤及乙状窦出血等。Tjellstrom报告的214名耳区种植患者中有24名在种植窝底部可窥见尚未损伤的颅中窝硬脑膜,32名乙状窦暴露者中有11名窦壁受损出血。
2.种植体可能松动脱落。除了颞骨缺乏足够厚度,种植体本身长度较短因素外,种植窝大,乳突骨质疏松也是种植体脱落的重要原因。3.义耳固位若采用磁性附着体固位,因为各个种植体方向大致平行,磁性附着体抵抗侧向力不足而致义耳易滑动,但是磁性附着体可保持固位力4-8年不消失;义耳若采用杆卡式附着体固位,杆卡式可同时保证侧向和轴向固位,但是杆卡式由于反复取戴摩擦剂材料疲劳,可出现松动和固位不良,其寿命大致在一年左右,需要周期性替换。眼球摘除后,依靠种植体植入眼眶周围骨而使赝复体得到固位。但是由于眶周骨解剖条件的限制,在右眼眶7-11时钟处,左眼眶1-5时钟处,这几个区域骨厚度最后,可达6-7_。因此相对于普通牙种植体而言,义眼种植体长度较短,其长期稳定性会受影响。种植体植入后,可有杆卡式附着固位,磁性附着体固位,球槽附着固位三种形式,但是因为种植体中轴向心性聚合,常规共同就位道难以求得,而磁性基台固位对种植体轴向要求的宽容度大,且因种植体分布合理,不会滑动,固位力良好,患者可自行摘戴。[0013]鼻缺损后,前鼻底区纵向种植是鼻缺损种植的首选部位。前鼻底区常规于梨状孔下缘后方纵向种植2枚种植体及眉间点垂直植入I枚。纵向种植时若种植体垂直向前倾斜,则可能伤及上前牙牙根,若垂直向后倾斜,则可能穿透硬腭板。若纵向骨量不足时,尚可考虑于梨状孔下缘下方横向种植。种植体长度为5-9mm,长度较短,且鼻部种植体多为平行植入,若采用磁性附着体或者杆卡式附着体,会遇到义耳固位同样的问题。上述耳鼻眼等部位的赝复体固位出现的不足,国内外文献或者专利尚无较好的解决方案。如上所述,现有的牙种植、颧骨种植和颅颌面赝复体固位种植等存在角度和位置调节小,使用不便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新型种植固位装置,能较好地利用骨量丰富的邻近骨区,自由调整种植体的角度,从而使种植体避开危险的解剖结构,提高种植修复的安全性,提高种植体固位能力,避免脱落,保证长期稳定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种植固位装置,包括种植体、连接体、基台,所述种植体外部有螺纹,上部中央开有螺孔;连接体中央有孔,上部有切槽,切槽两边耳块上开有螺孔;基台下部有与连接体切槽适配的凸块,凸块上开有孔;连接体通过螺钉与种植体和基台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种植体的直径为4mm — 8mm,种植体上部有圆柱形凹槽,连接体下部有与凹槽相适配的凸台。可提高种植体与连接体在连接部位的配合精度和强度,提高种植结构的抗弯曲强度,比较适合种植体直径较大的情形。进一步的,所述种植体的直径为3—4.5_,种植体上部有圆柱形凸台,连接体下部有与圆柱形凸台相适配的圆柱形凹槽。可提高种植体与连接体在连接部位的配合精度和强度,提高牙种植结构的抗弯曲强度,比较适合种植体直径较小的情形。进一步的,所述基台上部安装有衔铁,衔铁呈圆柱形,下部中央有螺杆,衔铁通过螺杆安装在基台上部中央的螺孔中。进一步,所述基台下部凸块底面为矩形或圆形。优选的,所述基台下部凸块底面为矩形,矩形边长为2 — 6mm,高度为4一6mm。优选的,所述基台下部凸块底面为圆形,直径为2—6mm,高度为4一6mm。进一步的,所述种植体下部有切槽,切槽深度为0.5-1.0mm,纵向长度为
1.0-4.0mm,横向宽度为 2.0-3.0mm。。进一步的,所述种植体中沿轴向有空腔,空腔中放置有药囊,种植体壁上径向均匀分布有细孔。可通过种植体进行给药,用于手术本身的消炎抗菌,同时促进骨结合,或用于治疗其它疾病的给药。进一步的,所述基台上安装有连接杆,连接杆上有与基台上部形状相适配的切口。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固位负载强度高,具有良好的初期稳定性和抗旋转功能,可以自由调节基台和种植体之间的角度,调整范围大,从而能够充分利用种植体周围骨量丰富的骨区,避开危险区域,同时获得良好的共同就位道,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种植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结构的连接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结构的种植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所示结构的连接体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基台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衔铁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组合结构示意图。图中:1-种植体,2_连接体,3_基台,4_衔铁,5_螺杆,6_基台上部,7_凸块,8_螺钉,9-凸台,10-螺钉,11-切槽,12-凸台,13-凹槽,14-螺孔,15-孔,16-切槽,17-耳块,18-凹槽,19-药囊,20-细孔,21-空腔,22-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种植固位装置,包括种植I体、连接体2、基台3,所述种植体I外部有螺纹,上部中央开有螺孔14 ;连接体2中央有孔15,上部有切槽16,切槽16两边的耳块17上开有螺孔;基台3下部有与连接体切槽16适配的凸块7,凸块7上开有孔;连接体2通过螺钉10与种植体I相连,通过螺钉8与基台3连接。进一步的,种植体I的直径为4一8mm,种植体I上部有圆柱形凹槽13,连接体2下部有与凹槽13相适配的凸台9。可提高种植体与连接体在连接部位的配合精度和强度,提高种植结构的抗弯曲强度,适合种植体直径较大的情形。进一步的,种植体I的直径为3—4.5mm,种植体I上部有的圆柱形凸台12,连接体I下部有与圆柱形凸台12相适配的圆柱形凹槽18。可提高种植体与连接体在连接部位的配合精度和强度,提高牙种植结构的抗弯曲强度,适合种植体直径较小的情形。种植体与连接体结合部位的凸凹结构,不仅可大大提高两者的配合精度,还大大提高了连接强度,特别是抗弯曲强度,从而提高了种植精度和强度。根据骨区情况,选择适用的种植体大小,从而选择相适应的凸凹结构,提高适用性和连接质量。进一步的,基台3上部安装有衔铁4,衔铁4呈圆柱形,下部中央有螺杆5,衔铁4通过螺杆5安装在基台3上部中央的螺孔中。进一步,基台3下部凸块7底面为矩形或圆形。优选的,基台3下部凸块7底面为矩形或圆形,为矩形时,矩形边长为2 — 6mm ;为圆形时,直径为2—6mm,高度为4一6mm ;高度为4一6mm,保证基台3下部凸块7在连接体2上部切槽16内自由转动。基台上部6为圆柱形、圆锥形、圆锥台、棱柱形、棱锥台形,或阶梯圆柱形,上圆柱的直径小于下圆柱的直径。衔铁4的圆柱形直径大于基台上部的尺寸,保证周围皮肤和黏膜不会包埋住基台。优选的,阶梯圆柱形的上圆柱直径为3-5_,高度1-3_,阶梯的下圆柱直径为4_8mm,高度2_4mm。进一步的,种植体I下部有切槽11,保证种植体I固位稳定,不发生旋转。进一步的,切槽11深度为0.5-1.0mm,纵向长度为1.0-4.0mm,横向宽度为
2.0-3.0mm。进一步的,种植体I中有沿轴向的空腔21,空腔21中放置有药囊19,种植体I壁上径向均匀分布有细孔20,药囊19中的药物可通过细孔20释放出去。种植体I应用时,由于术区损伤大,本身易发生炎症,另外当因口腔或颌面部肿瘤切除上颌骨等手术时,可能会有残余肿瘤或者癌细胞污染。通过种植体途径给所在手术区域局部给药,能够消炎抗菌,同时促进成骨,种植体上的细孔可使成骨细胞长入,形成更强的骨-种植体结合界面,必要的时候可以给予化疗药物,杀死肿瘤细胞。在种植体内部给予缓释药物,可以无痛苦,无创伤给药,不影响患者生活工作,更易让患者依从,特别是肿瘤患者,器官移植需要免疫移植的患者,还有慢性疾病患者。在种植体I上部或底部设置旋盖,用于空腔21中的药物放置;旋盖设置在上部时,还能进行换药或加药。进一步的,基台3上安装有连接杆22,连接杆22上有与基台上部形状相适配的切口,保证连接杆不会垂直向脱位。优选的,所有螺纹连接均为细牙螺纹,配合紧密,能较好地避免软组织长入螺纹配合面。进行牙或颧骨种植时,选择适宜的骨区,形成种植窝后,植入种植体1,将连接体2安装在种植体I上,用螺钉10固位,然后在连接体2上部耳块螺钉孔中旋入螺钉8,以防软组织长入种植体I和连接体2上的螺钉孔中。经过3— 6个月的骨整合后,卸下连接体2与种植体I的连接螺钉10和连接体耳块上的螺钉8。根据所需连接的方向,将连接体2绕种植体I中轴线旋转,根据连接体2凹槽的方向确定方位,然后用螺钉10固定。然后将基台3下部凸块5插入连接体2的上部凹槽中,转动到合适角度,然后用螺钉8固定。一般情况下,先用螺钉10固定连接体2和种植体1,然后再用螺钉8固定基台3和连接体2 ;如果连接体2与基台3的连接螺钉8入口周围恰好有阻碍,影响临床操作,可以先把基台3和连接体2之间的角度选择好后固定,再把连接体2连同螺钉8 一起插入种植体,然后转动连接体
2,使基台就位后,紧固螺钉IO。进行颅颌面赝复体种植固位时,选择适宜的骨区,形成种植窝后,种植体I植入,根据所需方向,用螺钉10固位连接体2,然后用螺钉8固位基台3和连接体2,然后旋入衔铁4以防软组织生长包绕种植体1,或者长入连接体2的内螺纹。经过3-6个月的骨整合后,卸下衔铁4,取模制造连接杆或者采用成品连接杆,连接各个种植体后,旋入衔铁,戴上赝复体。一般情况下,是先用螺钉10固定连接体2和种植体1,然后用螺钉固定连接体2和基台3 ;如果螺钉8入口周围恰好有骨头或者软组织阻碍,影响临床操作,可以先把基台3和连接体2之间的角度选择好后固定,和螺钉10 —起旋入种植体,然后转动连接体,使基台就位后,然后用专用扳手完全固定螺钉10。然后戴上赝复体,完成修复过程。显然,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1.一种种植固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种植体(I)、连接体(2)、基台(3),所述种植体(I)外部有螺纹,上部中央开有螺孔(14);连接体(2)中央有孔(15),上部有切槽(16),切槽(16)两边耳块(17)上开有螺孔;基台(3)下部有与连接体切槽(16)适配的凸块(7),凸块(7)上开有孔;连接体(2)通过螺钉(10、8)与种植体(I)和基台(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种植固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体(I)的直径为4mm—8mm,种植体(I)上部有圆柱形凹槽(13),连接体(2)下部有与凹槽(13)相适配的凸台(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种植固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体(I)的直径为3—4.5mm,种植体(I)上部有圆柱形凸台(12),连接体(2)下部有与圆柱形凸台(12)相适配的圆柱形凹槽(1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种植固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台(3)上部安装有衔铁(4),衔铁(4)呈圆柱形,下部中央有螺杆(5),衔铁(4)通过螺杆(5)安装在基台(3)上部中央的螺孔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种植固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台下部凸块(7)底面为矩形或圆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种植固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台下部凸块(7)底面为矩形,矩形边长为2—6mm,高度为4一6m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种植固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台下部凸块(7)底面为圆形,直径为2—6mm,高度为4一6_。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种植固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体(I)下部有切槽(11),切槽(11)深度为0.5-1.0mm,纵向长度为1.0-4.0mm,横向宽度为2.0-3.0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种植固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体中沿轴向有空腔(21),空腔(21)中放置有药囊(19),种植体(I)壁上径向均匀分布有细孔(20)。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种植固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台(3)上安装有连接杆(22),连接杆(22)上有与基台上部形状相适配的切口。
专利摘要一种种植固位装置,包括种植体、连接体、基台,所述种植体外部有螺纹,上部中央开有螺孔;连接体中央有孔,上部有切槽,切槽两边的耳块上开有螺孔;基台下部有与连接体切槽适配的凸块,凸块上开有孔;连接体通过螺钉与种植体和基台连接。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固位负载强度高,具有良好的初期稳定性和抗旋转功能,可以自由调节基台和种植体之间的角度,调整范围大,从而能够充分利用种植体周围骨量丰富的骨区,避开危险区域,同时获得良好的共同就位道,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文档编号A61C8/00GK202982280SQ20122074266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31日
发明者田卫东, 温海林, 汪明祖 申请人:成都博硕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