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给药容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247007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鼻腔给药容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鼻腔给药容器(100)具备主体部(30)和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所述主体部(30)包含具有开口部(13H)的药液贮存部(10)和具有按压部(23P)的柱塞(20),所述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具有止动部(42),并与主体部(30)卡合且只在按压部(23P)触接于止动部(42)的状态下被解除与主体部(30)的卡合。当柱塞(20)被向药液贮存部(10)内压入时,柱塞(20)前进至按压部(23P)触接于止动部(42)为止,柱塞(20)在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从主体部(30)卸下的状态下被向药液贮存部(10)内进一步压入。鼻腔给药容器(100)能够简单而合适地供给药液。
【专利说明】鼻腔给药容器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向鼻腔供给药液的鼻腔给药容器。
【背景技术】
[0002]正如日本专利特开2001 - 137344号公报(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那样,鼻腔给药容器用于向左右鼻腔供给药液。使用鼻腔给药容器时,首先,在鼻腔给药容器插入一个鼻腔的状态下,向该一个鼻腔供给规定量的药液。然后,在鼻腔给药容器插入另一个鼻腔的状态下,向该另一个鼻腔供给剩余量的药液。
[0003]作为鼻腔给药容器,一般希望在向左右鼻腔供给药液时,简单而合适地向各鼻腔供给规定量(如:各一半量)的药液。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1 - 137344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8]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向左右鼻腔供给药液时,能够更加简单而合适地供给药液的鼻腔给药容器。
[0009]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10]基于本发明的鼻腔给药容器,具备主体部和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其中,所述主体部包含一端侧设置有喷雾嘴、另一端侧设置有开口部的药液贮存部以及经由所述开口部从一端侧插入所述药液贮存部内部、在另一端侧设置有按压部的柱塞;所述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包含在所述按压部和所述开口部之间配置的止动部,并与所述主体部卡合,且只在所述按压部触接于所述止动部的状态下被解除与所述主体部的卡合状态,此外,所述柱塞通过被向所述药液贮存部内部的压入,前进至所述按压部触接于所述止动部为止,所述柱塞在所述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从所述主体部卸下的状态下被向所述药液贮存部内部进一步压入。
[0011]优选的是,在所述主体部的外周面设置有第I嵌合部,所述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具有在其安装于所述主体部的状态下与所述第I嵌合部相嵌合的第2嵌合部,通过所述第I嵌合部与所述第2嵌合部之间的嵌合,所述主体部上安装的所述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相对于所述主体部的移动被限制。
[0012]优选的是,所述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具有以从所述柱塞外侧夹入的方式与所述柱塞卡合的夹持部,所述柱塞的所述另一端侧设置有收缩部,在所述按压部触接于所述止动部的状态下,所述夹持部处于与所述收缩部相对的位置,并且,所述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与所述柱塞的卡合状态被解除。
[0013]优选的是,所述柱塞具有在所述按压部触接于所述止动部的状态下解除所述第I嵌合部与所述第2嵌合部之间卡合的第I触接部。
[0014]优选的是,所述柱塞具有在所述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与所述主体部卡合的状态下配置于所述止动部和所述按压部之间的第2触接部,通过所述柱塞被向所述药液贮存部内部的插入,所述第2触接部触接于所述止动部和所述主体部中的一方,通过所述柱塞被向所述药液贮存部内部的压入,所述柱塞触接于所述止动部和所述主体部中所述一方的状态被解除。
[0015]发明效果
[0016]根据本发明,能够获得在向左右鼻腔供给药液时能够更加简单而合适地供给药液的鼻腔给药容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I中的鼻腔给药容器的立体图。
[0018]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I中的鼻腔给药容器的正视图,是图1中箭头II方向的向视图。
[0019]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I中的鼻腔给药容器的侧视图,是图1中箭头III方向的向视图。
[0020]图4是沿图2中IV —IV线剖视的剖面图。
[0021]图5是表示将实施方式I中的鼻腔给药容器的一部分拆解(将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从主体部卸下)后的状态的 立体图。
[0022]图6是沿图5中VI —VI线剖视的剖面图。
[0023]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I中的鼻腔给药容器的第I给药准备状态的剖面图。
[0024]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I中的鼻腔给药容器的第I给药开始状态的剖面图。
[0025]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I中的鼻腔给药容器的第I给药完毕状态的剖面图。
[0026]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I中的鼻腔给药容器的第2给药准备状态的剖面图。
[0027]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I中的鼻腔给药容器的第2给药开始状态的剖面图。
[0028]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I中的鼻腔给药容器的第2给药完毕状态的剖面图。
[0029]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2中的鼻腔给药容器的立体图。
[0030]图14是表示将实施方式2中的鼻腔给药容器的一部分拆解(将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从主体部卸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0031]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2中的鼻腔给药容器的侧视图。
[0032]图16是表示将实施方式3中的鼻腔给药容器的一部分拆解(将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从主体部卸下)后的状态的第I立体图。
[0033]图17是表示将实施方式3中的鼻腔给药容器的一部分拆解(将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从主体部卸下)后的状态的第2立体图。
[0034]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3中的鼻腔给药容器的侧视图。
[0035]图19是表示实施方式4中的鼻腔给药容器的立体图。
[0036]图20是沿图19中XX — XX线剖视的剖面图。
[0037]图21是表示实施方式4中的鼻腔给药容器装配时的情况的剖面图。
[0038]图22是表示实施方式5中的鼻腔给药容器的第I立体图。[0039]图23是表示实施方式5中的鼻腔给药容器的第2立体图。
[0040]图24是表示将实施方式5中的鼻腔给药容器拆解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0041]图25是表示实施方式5中的鼻腔给药容器所具备的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及手指夹持部之间相互装配时情况的立体图。
[0042]图26是表示实施方式5中的鼻腔给药容器所具备的手指夹持部的立体图。
[0043]图27是表示实施方式5中的鼻腔给药容器装配时情况的剖面图。
[0044]图28是表示实施方式5中的鼻腔给药容器的第I给药准备状态的剖面图。
[0045]图29是表示实施方式5中的鼻腔给药容器的第I给药开始状态的剖面图。
[0046]图30是表示实施方式5中的鼻腔给药容器的第I给药完毕状态的剖面图。
[0047]图31是表示实施方式5中的鼻腔给药容器的第2给药准备状态的剖面图。
[0048]图32是表示实施方式5中的鼻腔给药容器的第2给药开始状态的剖面图。
[0049]图33是表示实施方式5中的鼻腔给药容器的第2给药完毕状态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0]下面,参照附图对基于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言及个数、数量等时,除有特别记载外,本发明的范围均未必限定于该个数、数量等。在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有时对同一 部件、相当部件设置同一参照符号而不进行重复说明。
[0051][实施方式I]
[0052](鼻腔给药容器100的构成)
[0053]下面,参照图1~图6对本实施方式中的鼻腔给药容器100的构成进行说明。
[0054]图1是表示鼻腔给药容器100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鼻腔给药容器100的正视图,是图1中箭头II方向的向视图。图3是表示鼻腔给药容器100的侧视图,是图1中箭头III方向的向视图。
[0055]如图1~图3所示,鼻腔给药容器100具备主体部30及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主体部30包含药液贮存部10及柱塞20。
[0056](药液贮存部10)
[0057]药液贮存部10由筒体11及手指夹持部14构成。筒体11形成空心的大致圆筒状。在筒体11的内部插入后述的柱塞20及密封塞28。筒体11的一端构成药液贮存部10的一端12。在药液贮存部10的一端12侧形成有喷嘴12N (注射器喷嘴)。在药液贮存部10的一端12侧安装有经由喷嘴12N连通到筒体11内部的喷雾嘴12M (参照图1)。虽然图1所示的喷雾嘴12M在其他图中未表示,但是,在本实施方式及以下各实施方式中,喷雾嘴12M均为安装于筒体11上的状态。筒体11和喷雾嘴12M既可相互一体性构成,又可像本实施方式这样作为分离体构成后再相互组装在一起。
[0058]图4是沿图2中IV —IV线剖视的剖面图。如图4 (及图1)所示,在筒体11的另一端侧设置有向筒径方向外侧鼓出的环状凸缘部11R。在凸缘部IlR的内侧形成有连通于筒体11内部的开口部IlH (参照图4)。
[0059]在手指夹持部H设置有与凸缘部IlR外形形状对应的切口部14U (还参照图1)。切口部14U连通于向手指夹持部14外缘贯通的开口部14J。手指夹持部14夹入凸缘部11R,通过与凸缘部IlR的摩擦卡合来安装在其上。[0060]在手指夹持部14上还设置有用于使柱塞20及密封塞28从中通过的开口部14H(参照图4)。与开口部14H连续地以垂下的方式设置有垂下部15。垂下部15形成大致半个的圆筒形状。垂下部15在垂下方向上的前端部构成药液贮存部10的另一端13。在药液贮存部10的另一端13侧形成有用于使柱塞20及密封塞28从中通过的开口部13H。
[0061](柱塞20)
[0062]图5是表示将鼻腔给药容器100的一部分拆解(将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从主体部30卸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如图5 (及图4)所示,柱塞20形成大致的杆状。柱塞20具有薄板状的4个肋部21。
[0063]4个肋部21沿柱塞20的长度方向从柱塞20的一端22 (参照图4)向另一端23(参照图4)延伸。如图5所示,4个肋部21以90°间隔配置,并按照与柱塞2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式向外侧竖起。
[0064]再次参照图4,在柱塞20的一端22设置有橡胶制的密封塞28。在柱塞20的另一端23设置有圆板状的按压部23P。如上面所述,柱塞20从一端22侧与密封塞28 —起,经由药液贮存部10 (筒体11)的开口部13H插入药液贮存部10 (筒体11)的内部。
[0065]在本实施方式中的柱塞20的另一端23侧设置有收缩部26。收缩部26的高度(与柱塞20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图4纸面左右方向)上的尺寸)比各个肋部21竖起方向上的前端部24的高度设置得相对低。换言之,各个肋部21在收缩部26缩小。
[0066]在4个肋部21的各个肋部21中,在前端部24和收缩部26之间设置有触接部25(第2触接部)。另外,触接部25可根据需要设置。在前端部24和收缩部26之间设置有触接部25时,触接部25从肋部21的前端部24按照向着与柱塞20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的方式来设置。触接部25的 突出方向上的前端部相对手指夹持部14的垂下部15的内径(在图4纸面的左右方向上)略微位于外侧。触接部25及收缩部26的更详细情况将在后面记述。
[0067](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
[0068]再次参照图5,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包含把持部41、止动部42及止动部43。止动部42及止动部43按照从平板状的把持部41的端部连续的方式形成。止动部42与止动部43中间夹着把持部41对称形成,整体上呈大致半个的圆筒形状。
[0069]图6是沿图5中VI —VI线剖视的剖面图。如图6所示,在止动部42的前端设置有夹持部42E。夹持部42E按照从止动部42的前端向内侧返折的方式形成。在止动部43的前端设置有夹持部43E。夹持部43E也按照从止动部43的前端向内侧返折的方式形成。
[0070]夹持部42E与夹持部43E之间的间隔LI设置得比肋部21竖起方向上的前端部24彼此之间的间隔L2略小(间隔Ll〈间隔L2)。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能够利用夹持部42E、43E,以从外侧夹入柱塞20的肋部21 (肋部21的前端部24)的方式与柱塞20卡合。
[0071]另一方面,夹持部42E与夹持部43E之间的间隔LI设置得比收缩部26的前端彼此之间的间隔L3略大(间隔LI〉间隔L3)。并且,如图4所示,夹持部42E、43E在长度方向上的尺寸Hl设置得比柱塞20的收缩部26在相同方向上的尺寸H2略小(尺寸Hl〈尺寸H2)。在夹持部42E、43E与收缩部26按照相互相对的方式配置的状态下,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未与柱塞20卡合。
[0072]如图5及图6所示,还可在止动部42及止动部43的内周侧设置长槽40M。长槽40M的形状按照与柱塞20的肋部21的形状对应的方式来形成。在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安装于柱塞20的状态(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的夹持部42E、43E与柱塞20的肋部21之间相互卡合的状态)下,通过肋部21的前端部24与长槽40M之间的相互嵌合,能够抑制或防止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相对于柱塞20的转动动作。此外,还可在长槽40M的内侧设置肋40Y (参照图6)(肋40Y的动作将在后面记述)。
[0073](鼻腔给药容器100的装配)
[0074]再次参照图4,在鼻腔给药容器100装配时,首先,密封塞28经由筒体11的开口部IlH插入筒体11的内部。还可在密封塞28插入筒体11的内部之前,在筒体11的一端12安装橡胶帽等,并在此状态下向筒体11的内部充填药液。
[0075]根据需要向筒体11内部充填药液后,在密封塞28上安装柱塞20。在筒体11的凸缘部IlR上安装手指夹持部14`。如上面所述,手指夹持部14夹入凸缘部I IR,通过摩擦卡合来安装于凸缘部IlR上。
[0076]然后,在柱塞20上安装(参照箭头AR40)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将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安装在柱塞20上时,使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接近手指夹持部14。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的止动部42、43因夹持部42E、43E与肋部21卡合而略微向外侧发生弹性变形。
[0077]止动部42、43通过夹持部42E、43E越过肋部21而与柱塞20卡合。此外,如上面所述,在筒体11的一端12安装喷雾嘴12M(参照图1)。这样,鼻腔给药容器100完成装配。
[0078]另外,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还可按下述的方式安装于主体部30 (柱塞20)上。首先,将柱塞20插入药液贮存部10的内部,使柱塞20的触接部25触接于垂下部15的另一端13。在将药液贮存部10与柱塞20之间相对位置关系固定的状态下,将柱塞20的收缩部26和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的止动部42、43按照相互相对的方式来配置。使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和柱塞20按照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的止动部42、43将收缩部26外周包围的方式相互邻靠来配置。
[0079]其次,在将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与药液贮存部10之间相对位置关系固定的状态下,使柱塞20向远离药液贮存部10的方向移动。在柱塞20的触接部25在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的止动部42、43内侧通过时,止动部42、43向外侧略微发生弹性变形。通过触接部25在止动部42、43的内侧通过结束而得到与图4所示状态相同的状态。这样,鼻腔给药容器100也可完成装配。
[0080]再次参照图1,在鼻腔给药容器100完成装配的状态下,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的止动部42、43配置于柱塞20的按压部23P与药液贮存部10(手指夹持部14)的开口部13H之间。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利用夹持部42E、43E卡合于主体部30 (具体而言即柱塞20的肋部21)上。柱塞20的触接部25配置于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的止动部42、43与柱塞20的按压部23P之间。
[0081]如上面所述,在鼻腔给药容器100中,有图6的间隔Ll〈间隔L2、图6的间隔LI〉间隔L3及图4的尺寸Hl〈尺寸H2的关系成立。通过该构成,能够只在柱塞20的按压部23P触接于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的止动部42、43的状态(图9所示的状态)下解除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与主体部30的卡合状态,详细情况将参照图9在后面记述。
[0082](鼻腔给药容器100的动作)[0083]下面,参照图7~图12对鼻腔给药容器100的动作进行说明。鼻腔给药容器100依次转入下述各种状态:第I给药准备状态Sll (参照图7)、第I给药开始状态S12 (参照图8)、第I给药完毕状态S13 (参照图9)、第2给药准备状态S14 (参照图10)、第2给药开始状态S15 (参照图11)及第2给药完毕状态S16 (参照图12)。
[0084]经由第I给药准备状态S11、第I给药开始状态S12及第I给药完毕状态S13实施药液60的第1次给药。经由第2给药准备状态S14、第2给药开始状态S15及第2给药完毕状态S16实施药液60的第2次给药。详细情况将在下面记述。
[0085](第I给药准备状态Sll)
[0086]参照图7,鼻腔给药容器100在完成装配的状态下,被从喷嘴12N侧注入(或吸入)药液60 (图7所示状态)。随着药液60的注入完毕,鼻腔给药容器100转入第I给药准备状态S11。在有些情况下,此时药液贮存部10 (筒体11)的一端12侧会进入空气62。
[0087](第I给药开始状态S12)
[0088]参照图8,以将应向鼻腔给药的药液60的量规定到规定值和(根据需要)将进入药液贮存部10 (筒体11)内部的空气排出为目的,实施“起动加注(priming)”这一动作。
[0089]具体而言,就是柱塞20被向药液贮存部10(筒体11)的内部插入(参照箭头ARl)。柱塞20及密封塞28贴着筒体11的内部滑动而进入筒体11的内部,直至柱塞20的触接部25触接于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的止动部42、43为止。在止动部42、43的内侧,可设置有在柱塞20插入筒体11内部时触接于触接部25的肋(上述的图6中肋40Y)。通过肋40Y的设置,柱塞20的触接部25触接于此肋40Y。柱塞20进入筒体11内部直至发生该触接为止。
[0090]通过柱塞20的触接部25触接于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的止动部42、43(或在止动部42、43的内侧设置的肋40Y),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相对于主体部30的移动被停止(图8所示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止动部42、43相当于“止动部42、43和主体部30中的一方'
[0091]随着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相对于主体部30的移动被停止,鼻腔给药容器100转入第I给药开始状态S12。药液贮存部10 (筒体11)内部的空气被挤出到药液贮存部10的外部,应向鼻腔供给的药液60的量被规定到规定的值(“起动加注”被实施)。
[0092](第I给药完毕状态S13)
[0093]参照图9,应向鼻腔供给药液60的量被规定到规定的值后,安装于喷嘴12N侧的喷雾嘴12M (参照图1)被配置到一个鼻腔中。在此状态下,利用按压部23P,柱塞20被向药液贮存部10 (筒体11)内部强力压入(参照箭头AR2)。
[0094]通过柱塞20被迅猛压入,柱塞20的触接部25触接于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的止动部42、43 (或在止动部42、43内侧设置的肋40Y)的状态被解除。随着触接部25向止动部42、43内侧的进入,柱塞20在药液贮存部10内部前进。密封塞28因柱塞20的按压而进入药液贮存部10的内部。另外,因为在止动部42、43内侧设置有肋40Y,触接部25与肋40Y之间卡合到规定值以上的按压力,所以,能够从开始喷雾时起就以高压向鼻腔内稳定喷雾。
[0095]药液贮存部10内部的药液60因密封塞28的移动而被从喷雾嘴12M (参照图1)喷雾。从喷雾嘴12M向一个鼻腔,药液60被雾状给药。柱塞20前进至按压部23P触接于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的止动部42、43的下端为止。
[0096]通过按压部23P触接于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的止动部42、43的下端,柱塞20相对于药液贮存部10的移动被停止(图9所示状态)。随着柱塞20移动的停止,第1次给药完毕,鼻腔给药容器100转入第I给药完毕状态S13。柱塞20相对于药液贮存部10的行程量规定了第1次药液60的给药量。
[0097](第2给药准备状态S14)
[0098]参照图10,在第1次药液60给药完毕的状态下(图9所示状态),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的夹持部42E、43E与柱塞20的收缩部26相对。通过夹持部42E、43E与收缩部26的配置关系,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与柱塞20 (肋部21)的卡合状态被解除。
[0099]为了进行第2次药液60的给药,按箭头AR3所示,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被从主体部30上卸下(图10所示状态)。随着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从主体部30上的卸下,鼻腔给药容器100转入第2给药准备状态S14。
[0100](第2给药开始状态S15)
[0101]参照图11,在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从主体部30上卸下(第2给药准备状态S14)后,安装于鼻腔给药容器100的喷嘴12N侧的喷雾嘴12M (参照图1)被配置到另一个鼻腔中。由此,鼻腔给药容器100转入第2给药开始状态S15。
[0102](第2给药完毕状态S16)
[0103]参照图12,在鼻腔给药容器100的喷雾嘴12M(参照图1)配置于另一个鼻腔中后,利用按压部23P,柱塞20被向药液贮存部10 (筒体11)内部进一步压入(参照箭头AR4)。柱塞20在药液贮存部10的内部前进。密封塞28因柱塞20的按压而进一步进入药液贮存部10的内部。
[0104]在手指夹持部14的垂下部15的内侧,可设置具有与上述肋14Y (参照图6)同样作用的肋。在柱塞20被进一步压入筒体11内部时,触接部25与此肋卡合。因为触接部25与此肋卡合到规定值以上的按压力,所以,能够从开始喷雾时起就以高压向鼻腔内稳定喷雾。
[0105]药液贮存部10内部的药液60因密封塞28的移动而被从喷雾嘴12M (参照图1)喷雾。从喷雾嘴12M向另一个鼻腔,药液60被雾状给药。柱塞20前进至密封塞28触接于筒体11内部的上端为止。柱塞20还可以前进至按压部23P触接于手指夹持部14的垂下部15的下端(另一端13)为止的方式来构成。
[0106]通过柱塞20前进至密封塞28触接于筒体11内部的上端为止,柱塞20相对于药液贮存部10的移动被停止(图12所示状态)。随着柱塞20移动的停止,第2次给药完毕,鼻腔给药容器100转入第2给药完毕状态S16。柱塞20相对于药液贮存部10的行程量规定了第2次药液60的给药量。鼻腔给药容器100按以上的方式动作,并且,鼻腔给药容器100所进行的药液60的给药被按以上的方式实施。
[0107](作用、效果)
[0108]在鼻腔给药容器100中,如上面所述,触接部25设置于柱塞20上而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安装于主体部30的柱塞20上。通过柱塞20的触接部25触接于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的止动部42、43,鼻腔给药容器100能够从第I给药准备状态Sll (参照图7)容易地转入第I给药开始状态S12 (参照图8)。另外,如上面所述,触接部25可根据需要设置。
[0109]在鼻腔给药容器100中,如上面所述,贯穿第I给药准备状态Sll (参照图7)、第I给药开始状态S12 (参照图8)及第I给药完毕状态S13 (参照图9),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 一直卡合于主体部30上。能够只在柱塞20的按压部23P触接于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的止动部42、43的状态下,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卡合于主体部30的状态被解除。
[0110]直至第1次的药液60的给药完毕为止,因为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不从主体部30卸下,所以,鼻腔给药容器100能够切实实施合适的量的给药。在第1次药液60给药完毕的同时,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能够利用柱塞20的收缩部26被从主体部30上容易地卸下。鼻腔给药容器100在第1次给药完毕后准备第2次给药方面,方便性高。
[0111](实施方式I的其他构成)
[0112]在第2次药液60的给药开始时(第2给药开始状态S15 (参照图11)),柱塞20的触接部25还可以与垂下部15内周面摩擦卡合的方式来构成。该构成通过使触接部25的突出尺寸比垂下部15的内径尺寸稍大而得到。
[0113]根据该构成,在第2次给药开始时,为了解除触接部25与垂下部15内周面的摩擦卡合,按压部23P受到较大的按压力。摩擦卡合被较大按压力解除后,在该势态下,柱塞20能够被向药液贮存部10的内部迅猛压入。药液60在第2次给药中也能够形成良好的雾状而被合适地给药。
[0114]另外,在第1次药液60的给药开始时也同样,触接部25还可以与止动部42、43内周面摩擦卡合的方式来构成。根据该构成,在第1次给药开始时,为了解除触接部25与止动部42、43内周面的摩擦卡合,按压部23P受到较大的按压力。摩擦卡合被较大按压力解除后,在该势态下,柱塞20 能够被向药液贮存部10的内部迅猛压入。药液60在第1次给药中也能够形成良好的雾状而被合适地给药。
[0115][实施方式2]
[0116]下面,参照图13~图15对本实施方式中的鼻腔给药容器101进行说明。鼻腔给药容器101与上述实施方式I中的鼻腔给药容器100 (参照图1)之间在以下各点不同。
[0117]图13是表示鼻腔给药容器101的立体图。如图13所示,鼻腔给药容器101具备主体部30及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A。主体部30包含药液贮存部10及柱塞20。
[0118]图14是表示将鼻腔给药容器101的一部分拆解(将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A从主体部30卸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如图14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药液贮存部10包含手指夹持部14A。在手指夹持部14A的垂下部15的外周部设置凸部15P (第I嵌合部)。
[0119]本实施方式中的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A,按照与止动部42及止动部43(未图示)邻靠的方式设置有包围部46。包围部46形成半圆筒状。在包围部46上设置形状与在垂下部15上设置的凸部15P的形状相对应的开口部46C (第2嵌合部)。
[0120]图15是表示鼻腔给药容器101的侧视图。如图15所示,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A安装于主体部30上(参照箭头AR40A)。在此状态下,凸部15P与开口部46C之间相互嵌合。通过该嵌合,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A相对于主体部30在箭头AR41A方向上的移动被限制。
[0121]另外,与上述实施方式I同样,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A还可在使柱塞20的触接部25触接于垂下部15另一端13的状态下安装于主体部30上。此时,通过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A在主体部30上的安装,凸部15P与开口部46C之间相互嵌合。凸部15P与开口部46C之间嵌合后,柱塞20向远离药液贮存部10的方向移动。这样装配也能够获得图13所示的状态。
[0122]此外,还可在手指夹持部14A被安装于凸缘部IlR上之前,将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A与手指夹持部14A预先相互装配。在使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A与手指夹持部14A一体化的状态下,能够将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A及手指夹持部14A容易地安装于筒体11(凸缘部11R)上。
[0123]在鼻腔给药容器101中,与上述实施方式I同样,分别实施第1次给药及第2次给药。第1次给药时,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A相对于主体部30在箭头AR41A方向(参照图15)上的移动被限制。因为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A被固定于主体部30上,所以,鼻腔给药容器101在向药液贮存部10内部压入柱塞20时,动作方面的稳定性好。
[0124][实施方式3]
[0125]下面,参照图16~图18对本实施方式中的鼻腔给药容器102进行说明。鼻腔给药容器102与上述实施方式I中的鼻腔给药容器100 (参照图1)之间在以下各点不同。
[0126]图16是表示将鼻腔给药容器102的一部分拆解(将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B从主体部30卸下)后的状态的第I立体图。如图16所示,鼻腔给药容器102具备主体部30及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B。主体部30包含药液贮存部10及柱塞20。
[0127]图17是表示将鼻腔给药容器102的一部分拆解(将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B从主体部30卸下)后的状态的第2 立体图。如图17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药液贮存部10包含手指夹持部14B。在手指夹持部14B的垂下部15的外周部设置有凹部15C (第I嵌合部)。
[0128]本实施方式中的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B,在把持部41的端面41T处设置有形状与在垂下部15设置的凹部15C的形状相对应的凸部46P (第2嵌合部)。
[0129]图18是表示鼻腔给药容器102的侧视图。如图18所示,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B安装于主体部30上(参照箭头AR40B)。在此状态下,凹部15C与凸部46P之间相互嵌合。通过该嵌合,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B相对于主体部30在箭头AR41B方向上的移动被限制。
[0130]另外,与上述实施方式I同样,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B还可在使柱塞20的触接部25触接于垂下部15另一端13的状态下安装于主体部30上。此时,通过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B在主体部30上的安装,凹部15C与凸部46P之间相互嵌合。凹部15C与凸部46P之间嵌合后,柱塞20向远离药液贮存部10的方向移动。这样装配也能够获得图18所示的状态。
[0131]此外,还可在手指夹持部14B被安装于凸缘部IlR前,预先将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B与手指夹持部14B之间相互装配。在使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B与手指夹持部14B一体化的状态下,能够将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B与手指夹持部14B容易地安装于筒体11(凸缘部11R)上。
[0132]在鼻腔给药容器102中,与上述实施方式I同样,分别实施第1次给药及第2次给药。第1次给药时,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B相对于主体部30在箭头AR41B方向(参照图18)上的移动被限制。与上述实施方式2同样,因为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B被固定于主体部30上,所以,鼻腔给药容器102在向药液贮存部10内部压入柱塞20时,动作方面的稳定性好。[0133][实施方式4]
[0134]下面,参照图19~图21对本实施方式中的鼻腔给药容器103进行说明。鼻腔给药容器103与上述实施方式I中的鼻腔给药容器100 (参照图1)之间在以下各点不同。
[0135]图19是表示鼻腔给药容器103的立体图。如图19所示,鼻腔给药容器103具备主体部30及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C。主体部30包含药液贮存部10及柱塞20。
[0136]图20是沿图19中XX — XX线剖视的剖面图。如图20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药液贮存部10包含手指夹持部14C。手指夹持部14C的切口部14U是按照将凸缘部IlR的周围开放的方式被切开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凸缘部IlR构成第I嵌合部。
[0137]本实施方式中的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C具有形状与凸缘部IlR形状相对应的凹部46K (第2嵌合部)。凹部46K在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C安装于主体部30的状态下与凸缘部IlR相嵌合。
[0138]图21是表示鼻腔给药容器103的剖面图,其表示了鼻腔给药容器103装配时的情况。如图21所不,柱塞移动星限制部件40C女装于王体部30上(参照散头AR40C)。通过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C在主体部30上的安装,凹部46K与凸缘部IlR之间相互嵌合。通过该嵌合,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C相对于主体部30在箭头AR41C方向上的移动被限制。
[0139]另外,与上述实施方式I同样,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C还可在使柱塞20的触接部25触接于垂下部15另一端13的状态下安装于主体部30上。此时,通过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C在主体部30上的 安装,凹部46K与凸缘部IlR之间相互嵌合。凹部46K与凸缘部IlR之间嵌合后,柱塞20向远离药液贮存部10的方向移动。这样装配也能够获得图18所示的状态。
[0140]此外,还可在手指夹持部14C被安装于凸缘部IlR之前,预先将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C与手指夹持部14C之间相互装配。在使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C与手指夹持部14C一体化的状态下,能够将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C与手指夹持部14C容易地安装于筒体11(凸缘部11R)上。
[0141]在鼻腔给药容器103中,与上述实施方式I同样,分别实施第1次给药及第2次给药。第1次给药时,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C相对于主体部30在箭头AR41C方向(参照图21)上的移动被限制。与上述实施方式2、3同样,因为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C被固定于主体部30上,所以,鼻腔给药容器103在向药液贮存部10内部压入柱塞20时,动作方面的稳定性好。
[0142][实施方式5]
[0143](鼻腔给药容器104的构成)
[0144]下面,参照图22~图27对本实施方式中的鼻腔给药容器104的构成进行说明。图22是表示鼻腔给药容器104的第I立体图。图23是表示鼻腔给药容器104的第2立体图。
[0145]如图22及图23所示,鼻腔给药容器104具备主体部30及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D。主体部30包含药液贮存部10及柱塞20。
[0146](药液贮存部10)
[0147]药液贮存部10由筒体11及手指夹持部14D构成。筒体11形成空心的大致圆筒状。在筒体11的内部插入后述的柱塞20及密封塞28。筒体11的一端构成药液贮存部10的一端12。在药液贮存部10的一端12侧形成喷嘴12N。与上述实施方式I同样,在药液贮存部10的一端12侧安装经由喷嘴12N连通到筒体11内部的喷雾嘴12M(参照图1)。筒体11和喷雾嘴12M既可相互一体性构成,又可像本实施方式这样作为分离体构成后再相互
组装在一起。
[0148]图24是表示将鼻腔给药容器104拆解后的状态的立体图。与上述实施方式I同样,在筒体11的另一端侧设置有向筒径方向外侧鼓出的凸缘部11R。在凸缘部IlR的内侧,形成有连通于筒体11内部的开口部11H。
[0149]在手指夹持部14D设置有对应于凸缘部IlR形状的切口部14U。切口部14U连通于向手指夹持部14D外缘贯通的开口部14J(参照图22)。手指夹持部14D夹入凸缘部11R,通过与凸缘部IlR的摩擦卡合来安装。
[0150]在手指夹持部HD还设置有用于使柱塞20及密封塞28通过的开口部14H。与开口部14H连续,按垂下的方式设置垂下部15。垂下部15形成圆筒状。垂下部15垂下方向的前端部构成药液贮存部10 (参照图22)的另一端13。在药液贮存部10的另一端13侧形成有用于使柱塞20及密封塞28通过的开口部13H。
[0151]图25是表示鼻腔给药容器104所具备的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D与手指夹持部14D之间相互组装时的情况的立体图。如图2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垂下部15上设置沿垂下部15长度方向延伸的4个切口部15U。4个切口部15U以90°的间隔配置(参照图
26)。垂下部15的端部侧(另一端13侧)因在垂下部15设置切口部15U而能够发生板簧状的弹性变形。
[0152]在垂下部15还设置开口部15Q (还参照图24)。开口部15Q的形状与后面记述的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D的钩部4 6J的形状相对应。在开口部15Q的内侧设置有返折部15V (参照图27)。返折部15V按照向垂下部15内径侧折弯的方式来设置并向开口部15Q侧倾斜。
[0153]图26是表示鼻腔给药容器104所具备的手指夹持部14D的立体图。通过在垂下部15上设置切口部15U,垂下部15的端部侧(另一端13侧)分割为4个部位。在垂下部15的端部侧(另一端13侧)的4个分割部位中相对的2个部位,设置剖视时为大致梯形的突出部15T (还参照图27)。
[0154](柱塞2O)
[0155]再次参照图24,本实施方式中的柱塞20形成大致杆状。柱塞20具有薄板状的4个肋部21。4个肋部21沿柱塞20的长度方向从柱塞20的一端22向另一端23延伸。4个肋部21以90°的间隔配置,并按照与柱塞2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式向外侧竖起。
[0156]在柱塞20的一端22侧设置有橡胶制的密封塞28。在柱塞20的另一端23设置有圆板状的按压部23P。如上面所述,柱塞20从一端22侧与密封塞28 —起,经由药液贮存部10 (筒体11)的开口部13H,插入药液贮存部10 (筒体11)的内部。
[0157]在本实施方式中的柱塞20上设置触接部27 (第I触接部)、触接部25D (第2触接部)及触接部29。触接部27形成圆板状。另外,触接部2^)及触接部29可根据需要设置。在柱塞20上设置触接部2?及触接部29时,触接部2?及触接部29均形成圆板状。触接部27的直径构成得比触接部2?的直径及触接部29的直径小。触接部25D的直径与触接部29的直径构成得相同。触接部27、触接部2?及触接部29从柱塞20的一端22侧向另一端23侧依次排列,相互空开间隔来配置。触接部27、触接部2?及触接部29的更详细情况将在后面记述。
[0158](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D)
[0159]再次参照图24及图25,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D包含把持部41、止动部42、止动部43及钩部46J (参照图25)。止动部42及止动部43从把持部41端部按照连续的方式来形成。止动部42与止动部43中间夹着把持部41对称形成,整体上呈大致半个的圆筒形状。
[0160]如图25所示,在呈大致半个的圆筒形状的止动部42及止动部43的内周面上按照L字状突出的方式设置有钩部46J。如上面所述,钩部46J的形状与在手指夹持部14D的垂下部15上设置的开口部15Q (返折部15V)的形状相对应。在鼻腔给药容器104 (参照图22及图23)完成装配的状态下,钩部46J与在开口部15Q接连设置的返折部15V (参照图
27)相卡合。
[0161](鼻腔给药容器104的装配)
[0162]图27是表示鼻腔给药容器104装配时情况的剖面图。鼻腔给药容器104装配时,首先,在筒体11的凸缘部IlR上安装手指夹持部14D (参照箭头AR14D)。如上面所述,手指夹持部14D夹入着凸缘部11R,通过与凸缘部IlR的摩擦卡合来安装。由此,得到药液贮存部10 (图22及图23)。此外,如上面所述,在筒体11的一端12安装喷雾嘴12M (参照图1)。
[0163]其次,按照将手指夹持部14D的外周包围的方式安装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D的止动部42、43。柱塞移动量 限制部件40D的钩部46J按照与手指夹持部14D的开口部15Q(返折部15V)相卡合的方式插入开口部15Q的内部(参照箭头AR40D)。
[0164]然后,准备在一端22安装有密封塞28的柱塞20。密封塞28及柱塞20经由药液贮存部10另一端13的开口部13H及筒体11的开口部11H,插入筒体11的内部(参照箭头AR20)。由此,得到包含药液贮存部10及柱塞20的主体部30 (参照图22及图23)。
[0165]在鼻腔给药容器104完成装配的状态下,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D利用钩部46J卡合于主体部30 (具体而言即手指夹持部14D的开口部15Q及返折部15V)(参照图28)。柱塞20的触接部27按照与在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D上设置的钩部46J的前端部相对的方式来配置(参照图28)。柱塞20的触接部2?按照与在手指夹持部14D上设置的突出部15T相对的方式来配置(参照图28)。
[0166]通过该构成,能够只在柱塞20的按压部23P触接于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D的止动部42、43的状态(图30所示状态)下,解除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D与主体部30的卡合状态,详细情况将参照图30在后面记述。
[0167](鼻腔给药容器104的动作)
[0168]下面,参照图28~图33对鼻腔给药容器104的动作进行说明。鼻腔给药容器104依次转入下述各种状态--第I给药准备状态S21 (参照图28)、第I给药开始状态S22 (参照图29)、第I给药完毕状态S23 (参照图30)、第2给药准备状态S24 (参照图31)、第2给药开始状态S25 (参照图32)及第2给药完毕状态S26 (参照图33)。
[0169]经由第I给药准备状态S21、第I给药开始状态S22及第I给药完毕状态S23实施药液60的第1次给药。经由第2给药准备状态S24、第2给药开始状态S25及第2给药完毕状态S26实施药液60的第2次给药。详细情况在下面记述。[0170](第I给药准备状态S21)
[0171]参照图28,鼻腔给药容器104在完成装配状态下,从喷嘴12N侧注入(或吸入)药液60 (图28所示状态)。随着药液60的注入完毕,鼻腔给药容器104转入第I给药准备状态S21。在有些情况下,此时药液贮存部10 (筒体11)的一端12侧会进入空气62。
[0172](第I给药开始状态S22)
[0173]参照图29,以将应向鼻腔供给的药液60的量规定到规定值和(根据需要)将进入药液贮存部10 (筒体11)内部的空气排出为目的,实施“起动加注”这一动作。
[0174]具体而言,就是向药液贮存部10 (筒体11)的内部插入柱塞20 (参照箭头AR1)。柱塞20及密封塞28贴着筒体11的内部滑动而进入筒体11的内部,直至柱塞20的触接部25D触接于手指夹持部14D的突出部15T (突出部15T的后端)为止。
[0175]通过柱塞20的触接部25D触接于手指夹持部14D的关出部15T,柱塞移动星限制部件40D相对于主体部30的移动被停止(图29所示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主体部30的手指夹持部14D相当于“止动部42、43和主体部30中的一方”。
[0176]随着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D相对于主体部30移动的被停止,鼻腔给药容器104转入第I给药开始状态S22。药液贮存部10 (筒体11)内部的空气被挤出到药液贮存部10的外部,应向鼻腔供给的药液60的量被规定到规定的值。
[0177](第I给药完毕状态S23) [0178]参照图30,在应向鼻腔供给的药液60的量被规定到规定的值后,喷嘴12N侧安装的喷雾嘴12M (参照图1)被配置到一个鼻腔中。在此状态下,利用按压部23P,柱塞20被向药液贮存部10 (筒体11)的内部强力压入(参照箭头AR2)。
[0179]通过柱塞20的被迅猛压入,柱塞20的触接部2?触接于手指夹持部14D的突出部15T的状态被解除。
[0180]在第1次药液60的给药开始时,柱塞20的触接部2?还可以与突出部15T内周面摩擦卡合的方式来构成。该构成通过使触接部25D的突出尺寸比突出部15T的内径尺寸稍大而得到。
[0181]根据该构成,在第1次给药开始时,为了解除触接部25D与突出部15T的摩擦卡合,按压部23P受到较大的按压力。摩擦卡合被较大按压力解除后,在该势态下,柱塞20能够被向药液贮存部10的内部迅猛压入。药液60在第1次给药中能够形成良好的雾状而被合适地给药。
[0182]在触接部25D向突出部15T内侧进入的同时,柱塞20在药液贮存部10内部前进。此时,因切口部15U的配设而分割为4个的垂下部15略微向外侧发生了弹性变形。密封塞28通过被柱塞20的按压而进入药液贮存部10的内部。
[0183]这样,药液贮存部10内部的药液60通过密封塞28的移动而被从喷雾嘴12M (参照图1)喷雾。从喷雾嘴12M向一个鼻腔,药液60被雾状给药。柱塞20前进至按压部23P触接于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D的止动部42、43的下端为止。
[0184]通过按压部23P触接于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D的止动部42、43的下端,柱塞20相对于药液贮存部10的移动被停止(图30所示状态)。此时,触接部29触接于突出部15T的后端。随着柱塞20移动的停止,第1次给药完毕,鼻腔给药容器104转入第I给药完毕状态S23。柱塞20相对于药液贮存部10的行程量规定了第1次药液60的给药量。[0185]此处,如箭头AR2a所示,在按压部23P触接于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D的止动部42、43下端的同时,柱塞20上设置的触接部27触接于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D的钩部46J上。柱塞20的触接部27按照解除钩部46J与开口部15Q及返折部15V的卡合状态的方式,使钩部46J向远离返折部15V的方向发生了弹性变形。
[0186]通过此弹性变形,在第1次药液60给药完毕的状态(图30所示状态)下,钩部46J与开口部15Q及返折部15V的卡合状态被解除。这样,鼻腔给药容器104能够只在柱塞20的按压部23P触接于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D的止动部42、43的状态(图30所示状态)下解除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D与主体部30的卡合状态。
[0187](第2给药准备状态S24)
[0188]参照图31,为了进行第2次药液60的给药,如箭头AR3所示,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D被从主体部30上卸下(图31所示状态)。通过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D从主体部30上的卸下,鼻腔给药容器104转入第2给药准备状态S24。
[0189](第2给药开始状态S25)
[0190]参照图32,在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D被从主体部30上卸下(第2给药准备状态S24)后,安装于鼻腔给药容器104的喷嘴12N侧的喷雾嘴12M (参照图1)被配置到另一个鼻腔中。由此,鼻腔给药容器104转入第2给药开始状态S25。
[0191](第2给药完毕状态S26) [0192]参照图33,在鼻腔给药容器104的喷雾嘴12M(参照图1)配置于另一个鼻腔中后,利用按压部23P,柱塞20被向 药液贮存部10 (筒体11)内部进一步压入(参照箭头AR4)。
[0193]通过柱塞20的被迅猛压入,柱塞20的触接部29触接于手指夹持部14D的突出部15T的状态被解除。柱塞20在药液贮存部10的内部前进。密封塞28通过柱塞20的按压,进一步进入药液贮存部10的内部。
[0194]在第2次药液60的给药开始时,柱塞20的触接部29还可以与突出部15T内周面摩擦卡合的方式来构成。该构成通过使触接部29的突出尺寸比突出部15T的内径尺寸稍大而得到。
[0195]根据该构成,在第2次给药开始时,为了解除触接部29与突出部15T的摩擦卡合,按压部23P受到较大的按压力。摩擦卡合被较大按压力解除后,在该势态下,柱塞20能够被向药液贮存部10的内部迅猛压入。药液60在第2次给药中也能够形成良好的雾状而被合适地给药。
[0196]这样,药液贮存部10内部的药液60因密封塞28的移动而被从喷雾嘴12M (参照图1)喷雾。从喷雾嘴12M向另一个鼻腔,药液60被雾状给药。柱塞20前进至密封塞28触接于筒体11内部的上端为止。柱塞20还可以前进至按压部23P触接于手指夹持部14D的垂下部15下端(另一端13)为止的方式来构成。
[0197]通过柱塞20前进至密封塞28触接于筒体11内部的上端为止,柱塞20相对于药液贮存部10的移动被停止(图33所示状态)。随着柱塞20移动的停止,第2次给药完毕,鼻腔给药容器104转入第2给药完成状态S26。柱塞20相对于药液贮存部10的行程量规定了第2次药液60的给药量。鼻腔给药容器104按以上的方式动作,并且,鼻腔给药容器104所进行的药液60的给药被按以上的方式实施。
[0198](作用、效果)[0199]在鼻腔给药容器104中,如上面所述,在柱塞20上设置触接部2?而在主体部30(手指夹持部14D)上设置突出部15T。通过柱塞20的触接部25D触接于手指夹持部14D的突出部15T,鼻腔给药容器104能够从第I给药准备状态S21 (参照图28)容易地转入第I给药开始状态S22 (参照图29)。另外,如上面所述,触接部2?可根据需要设置。
[0200]在鼻腔给药容器104中,如上面所述,贯穿第I给药准备状态S21 (参照图28)、第I给药开始状态S22 (参照图29)及第I给药完成状态S23 (参照图30),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D —直卡合于主体部30上。能够只在柱塞20的按压部23P触接于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D的止动部42、43的状态下,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D卡合于主体部30的状态被解除。
[0201]直至第1次的药液60的给药完毕为止,因为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D不从主体部30卸下,所以,鼻腔给药容器104能够切实实施合适的量的给药。在第1次药液60给药完毕的同时,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D能够利用已解除卡合的钩部46J被从主体部30上容易地卸下。鼻腔给药容器104在第1`次给药完毕后准备第2次给药方面,方便性高。
[0202]如上面所述,鼻腔给药容`器104在主体部30 (具体而言即手指夹持部14D的垂下部15)上设置有开口部15Q (第I嵌合部)。在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D上设置有钩部46J(第2嵌合部)。通过钩部46J嵌入开口部15Q,与上述实施方式2~4同样,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D相对于主体部30的移动被限制。因为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D被固定于主体部30上,所以,鼻腔给药容器104在向药液贮存部10内部压入柱塞20时,动作方面的稳定性好。
[0203]以上,对基于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此次公开的各实施方式在一切点上均是例示而非限制。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虽然基于在空状态的筒体11内进行药液60注入(或吸入)操作这种使用形态进行了说明,但是,能够以在筒体11内预先充填有药液60的状态来销售或转让,在该状态下使用的所谓预注型也能够适用本发明。因此,本发明的技术范围由权利要求书表示,意图是包含与权利要求书均等意义及范围内的一切变更。
[0204](符号说明)
[0205]10药液贮存部,11筒体,11!1、13!1、14!1、1幻开口部,111?凸缘部(第I嵌合部),12、22 一端,12M 喷雾嘴,12N 喷嘴,13,23 另一端,14、14A、14B、14C、14D 手指夹持部,14U、15U 切口部,15垂下部,15C凹部(第I嵌合部),15P凸部(第I嵌合部),15Q开口部(第I嵌合部),15T突出部,15V返折部,20柱塞,21肋部,23P按压部,24前端部,25.25D触接部(第2触接部),26收缩部,27触接部(第I触接部),28密封塞,29触接部,30主体部,40、40A、40B、40C、40D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M长槽,40Y肋,41把持部,41T端面,42、43止动部,42E、43E夹持部,46包围部,46C开口部(第2嵌合部),46K凹部(第2嵌合部),46J钩部(第2嵌合部),46P凸部(第2嵌合部),60药液,62空气,100、101、102、103、104鼻腔给药容器,ARU AR2、AR2a、AR3、AR4、AR14D、AR20、AR20C、AR40、AR40A、AR40B、AR40C、AR40D、AR41C 箭头,H1、H2尺寸,L1、L2、L3间隔,SlU S21第I给药准备状态,S12、S22第I给药开始状态,S13、S23第I给药完毕状态,S14、S24第2给药准备状态,S15、S25第2给药开始状态,S16、S26第2给药完毕状态。
【权利要求】
1.一种鼻腔给药容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主体部(30)和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40A~40D), 所述主体部(30)包含药液贮存部(10)和柱塞(20),所述药液贮存部(10)的一端(12)侧设置有喷雾嘴(12M),另一端(13)侧设置有开口部(13H),所述柱塞(20)经由所述开口部从一端(22 )侧插入所述药液贮存部内部,在另一端(23 )侧设置有按压部(23P ), 所述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40A~40D)包含在所述按压部与所述开口部之间配置的止动部(42),所述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40A~40D)与所述主体部卡合,且只在所述按压部触接于所述止动部的状态下被解除与所述主体部的卡合状态, 所述柱塞通过被向所述药液贮存部内部的压入,前进至所述按压部触接于所述止动部为止, 所述柱塞在所述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从所述主体部卸下的状态下被向所述药液贮存部内部进一步压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腔给药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体部(30)的外周面设置有第I嵌合部(15?、15(:、111?、150), 所述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A~40D)具有在其安装于所述主体部的状态下与所述第I嵌合部相嵌合的第2嵌合部(46C、46P、46K、46J), 通过所述第I嵌合部与所述第2嵌合部之间的嵌合,所述主体部上安装的所述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相对于所述主体部的移动被限制。
3.如权利要求项I或2所述的鼻腔给药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40、40A~40C)具有以从所述柱塞外侧夹入的方式与所述柱塞卡合的夹持部(42E、43E), 所述柱塞的所述另一端侧设置有收缩部(26 ), 在所述按压部触接于所述止动部的状态下,所述夹持部处于与所述收缩部相对的位置,并且,所述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与所述柱塞的卡合状态被解除。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鼻腔给药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柱塞(20)具有在所述按压部触接于所述止动部的状态下解除所述第I嵌合部与所述第2嵌合部之间卡合的第I触接部(27)。
5.如权利要求项I~4中任一项所述的鼻腔给药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柱塞(20)具有在所述柱塞移动量限制部件与所述主体部卡合的状态下配置于所述止动部与所述按压部之间的第2触接部(25、250), 通过所述柱塞被向所述药液贮存部内部的插入,所述第2触接部触接于所述止动部和所述主体部中的一方, 通过所述柱塞被向所述药液贮存部内部的压入,所述柱塞触接于所述止动部和所述主体部中所述一方的状态被解除。
【文档编号】A61M31/00GK103648564SQ201280022919
【公开日】2014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3日
【发明者】久保朋彦, 広部辉久 申请人:尼普洛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