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图像控制系统以及便携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121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医用图像控制系统以及便携终端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实施方式的医用图像控制系统具备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和便携终端(30)。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具备收集部(26)、传送部(22a)和反映部(22b)。收集部(26)按照规定的摄影条件对被检体进行动态图像摄影,并对动态图像数据进行收集。传送部(22a)将动态图像数据及时地传送至便携终端(30)。反映部(22b)接收由便携终端(30)发送的控制信息,并将接收到的控制信息反映于基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的处理中。便携终端(30)具备再生部(32a)和控制信息发送部(36a)。再生部(32a)接收由传送部(22a)传送的动态图像数据,并及时地再生接收到的动态图像数据。控制信息发送部(36a)接受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相关的操作,并将表示接受到的操作内容的控制信息发送至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专利说明】医用图像控制系统以及便携终端【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医用图像控制系统以及便携终端。【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医疗现场的医生短缺成为严重的问题,作为对策之一出现了远程医疗支援系统。远程医疗支援系统是主要通过实现对于设置在医院内(以下,院内)的装置的来自远程的访问,来支援院内的医疗行为的系统。[0003]例如,当深夜发生紧急情况时,如果是以前,通常,所负责的医生即使是深夜有时要赶去医院,有时要通过仅有声音数据的电话对现场进行指示。此种情况下,基于远程医疗支援系统的出现,医生能够从自家或出差地等对院内的装置进行访问,通过PC(PersonalComputer)阅览图像数据等信息。而且,随着手机、平板(tablet)PC等便携终端的普及,人们期望一种不仅是自家或出差地,即使是例如在汽车或新干线正在行驶时,也能够支援院内的医疗行为的系统。[0004]现有技术文献[0005]专利文献[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75927号公报[0007]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198241号公报[0008]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3-93354号公报[0009]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5-34207号公报[0010]非专利文献[0011]非专利文献1:“远程图像诊断治疗辅助系统‘1-StrOke’”、2011年6月16日,富士胶片株式会社,(平成23年7月20日检索),因特网<URL:[0012]http://www.fujifilm.c0.jp/corporate/news/articleffnr_0519.html>【
发明内容】[0013]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用便携终端支援医疗行为的医用图像控制系统以及便携终端。[0014]实施方式的医用图像控制系统,具备医用图像诊断装置和便携终端。医用图像诊断装置具备收集部、传送部和反映部。收集部按照规定的摄影条件对被检体进行动态图像摄影,并收集动态图像数据。传送部将上述动态图像数据及时地传送至便携终端。反映部接收从上述便携终端发送出的控制信息,并将接收的控制信息反映至基于上述医用图像诊断装置的处理中。便携终端具备再生部和控制信息发送部。再生部接收由上述传送部传送的动态图像数据,并及时地再生接收到的动态图像数据。控制信息发送部接受与上述医用图像诊断装置相关的操作,并将表示接受到的操作内容的控制信息发送至上述医用图像诊断装置。【专利附图】【附图说明】[0015]图1是用于说明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医用图像控制系统的概念的图。[0016]图2是用于说明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医用图像控制系统的结构例的图。[0017]图3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中的处理顺序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0018]图4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医用图像控制系统的概念的图。[0019]图5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医用图像控制系统的概念的图。[0020]图6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医用图像控制系统的概念的图。[0021]图7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医用图像控制系统的结构例的图。[0022]图8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处理顺序的一个例子的序列图。[0023]图9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处理顺序的一个例子的序列图。[0024]图10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图。[0025]图11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中风险表的图。[0026]图12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中的远程控制的功能限制的一个例子的图。`[0027]图13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中的远程控制的功能限制的一个例子的图。[0028]图14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中的远程控制的功能限制的变形例的图。【具体实施方式】[0029]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医用图像控制系统以及便携终端的实施方式。[0030](第I实施方式)[0031]图1是用于说明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医用图像控制系统的概念的图。如图1所示,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医用图像控制系统具备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和便携终端30,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对便携终端30进行实时(realtime)的动态图像传送。即,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将通过对被检体进行动态图像摄影而收集到的动态图像数据及时地传送至便携终端30。[0032]另外,在第I实施方式中,便携终端30接受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相关的操作,并将表示接受到的操作内容的控制信息发送至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例如,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是X射线诊断装置时,如图1所示,便携终端30接受指定C型臂(arm)的角度的操作来作为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中的摄影条件相关的操作,并将接受到的角度的指定信息发送至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当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接收了该指定信息时,将由便携终端30指定的C型臂的角度反映至摄影条件中并进行摄影。[0033]另外,例如,如图1所示,便携终端30接受对于由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传送的动态图像数据(例如,X射线图像)的编辑操作(例如,ROI(RegionOfInterest)的描绘),并将接受到的编辑信息发送至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当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接收到该编辑信息时,将接收到的编辑信息反映至由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再生的动态图像数据中。例如,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将由便携终端30所描绘的ROI显示于在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所具备的控制台(console)画面上再生的动态图像数据上。[0034]图2是用于说明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医用图像控制系统的结构例的图。如图2所示,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和便携终端30经由网络50来连接。例如,经由无线LAN(LocalAreaNetwork)或移动电话网络等能够与因特网连接的便携终端30,经由该因特网对被院内LAN设置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进行访问。而且,当在院内封闭的环境下实现医用图像控制系统时,例如,便携终端30经由院内LAN,对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进行访问。[0035]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具有通信部21、主体控制部22、存储部23、显示部24、输入部25、摄影部26、重建部27、运算处理部28以及远程装置用运算处理部29a。[0036]通信部21是与院内LAN连接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的接口。通信部21经由集线器(hub)等网络设备与院内LAN或院外的因特网连接,进行与便携终端30之间的通信。[0037]主体控制部22是CPU(CentralProcessingUnit)或MPU(MicroProcessingUnit)等电子电路、ASIC(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或FPGA(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等集成电路,控制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内的各处理部整体。主体控制部22具备传送部22a和反映部22b。[0038]传送部22a将由摄影部26收集并由重建部27或运算处理部28生成的动态图像数据实时地推送传送至便携终端30。传送部22a例如能够使用众所周知的流媒体(streaming)技术(例如,RTSP(RealTimeStreamingProtocol)等)、或渐进式下载(progressivedownload)技术来实现。[0039]反映部22b接收从便携终端30发送出的控制信息,并将接收到的控制信息反映至基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的处理中。例如,当反映部22b从便携终端30接收到摄影条件的设定信息(例如,C型臂的角度的指定信息)时,将接收到的设定信息反映至在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中所使用的摄影条件中。另外,例如,当反映部22b从便携终端30接收到对于动态图像数据的编辑信息(例如,ROI的编辑信息)时,将接收到的编辑信息反映至由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再生的动态图像数据中。[0040]存储部23是硬盘、半导体存储器等,对在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中的各种信息进行存储。例如,存储部23对摄影部26所使用的摄影条件、由摄影部26收集到的摄影数据、或者由重建部27生成的图像数据、由运算处理部28生成的图像数据等进行存储。[0041]显示部24是监视器,作为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的控制台画面,显示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中的各种信息。例如,显示部24显示用于接受对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进行的操作的⑶I(GraphicalUserInterface);及摄影中或摄影后,由重建部27或运算处理部28生成的图像数据等。输入部25是鼠标、键盘、轨迹球等,接受来自操作者对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进行的操作。[0042]摄影部26按照规定的摄影条件通过对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的硬件进行控制来对被检体进行摄影并收集摄影数据。例如,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是X射线诊断装置时,当摄影部26接受到基于操作者的摄影开始按钮的按下时,通过对C型臂及X射线管进行控制来对被检体进行摄影,并通过控制检测器来接收透过了被检体的X射线。另外,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摄影部26对被检体进行动态图像摄影,来收集动态图像摄影数据。[0043]重建部27对由摄影部26收集到的摄影数据进行重建,并生成图像数据。例如,重建部27对由摄影部26收集到的动态图像摄影数据进行重建,并生成动态图像数据。[0044]运算处理部28对由重建部27生成的图像数据实施图像处理。例如,当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是X射线CT(ComputedTomography)装置时,运算处理部28将由重建部27生成的切片图像的图像数据转换成体数据,在实施了图像数据间的位置对准或确定区域的提取等图像处理之后,进行体数据绘制处理。[0045]远程装置用运算处理部29a接受在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及便携终端30中各自不同的操作,在并列执行接受到的操作的情况下,进行便携终端30专用的处理。例如,接受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的显示部24(也称为控制台画面、本地画面)以及便携终端30的显示部34(远程画面)中各自不同的操作,在并列执行接受到的操作的情况下,进行远程画面专用的处理。此时,例如,在本地画面和远程画面中显示不同的内容,并列执行不同的操作等。而且,在本地画面以及远程画面的双方都能够对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进行控制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控制以使得只有一方有控制权。例如,便携终端30有控制权时,对于由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收集并存储的动态图像数据,无法进行来自本地画面的操作,仅来自远程画面的操作有效。[0046]便携终端30是PC、平板式PC、PDA(PersonalDigitalAssistant)、手机等。如图2所示,便携终端30具备通信部31、便携终端控制部32、输入部33、显示部34、存储部35、以及医用图像诊断装置远程控制部36a。[0047]通信部31是便携终端30的接口,经由无线访问点等与院内LAN或因特网连接,进行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之间的通信。便携终端控制部32是CPU或MPU等电子电路、ASIC或FPGA等集成电路,控制便携终端30内的各处理部整体。便携终端控制部32具备再生部32a和动态图像数据编辑部32b。[0048]再生部32a接收由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传送的动态图像数据,将接收到的动态图像数据实时地再生于显示部34。动态图像数据编辑部32b接受对于由再生部32a再生的动态图像数据的编辑操作,将接受到的编辑操作的内容反映至由再生部32a再生的动态图像数据中。例如,当动态图像数据编辑部32b接受到对于正在再生的动态图像的ROI的描绘时,将接受到的ROI显示于正在再生的动态图像数据中。而且,由动态图像数据编辑部32b所接受的编辑操作的内容也可以由存储部35进行存储。[0049]输入部33是触摸屏、专用按钮、陀螺仪传感器等,接受来自操作者对于便携终端30进行的操作。显示部34是液晶屏等,作为便携终端30的画面(远程画面),显示便携终端30中的各种信息。例如,显示部34显示由医用图像诊断装置30发送的图像数据或用于接受对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进行的操作的⑶I等。而且,当输入部33是触摸屏时,有时也兼用为输入部33和显示部34。存储部35是硬盘、半导体存储器等,存储便携终端30中的各种信息。[0050]医用图像诊断装置远程控制部36a通过接受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相关的操作,并将表示接受到的操作内容的控制信息发送至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来远程控制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例如,医用图像诊断装置远程控制部36a接受与摄影相关的操作(例如,C型臂角度的指定),并将接受到的摄影条件的设定信息发送至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另外,例如,医用图像诊断装置远程控制部36a接受对于动态图像数据的编辑信息(例如,ROI的描绘),并将接受到的编辑信息发送至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而且,在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侦牝接收从便携终端30发送出的编辑信息,然后有时将它反映于本地画面上再生中的动态图像数据中,有时在后台保存于存储部23。另外,编辑信息也可以存储于便携终端30的存储部35。[0051]图3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中的处理顺序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在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医用图像控制系统中,首先,开始检查或者治疗,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开始摄影(步骤SOI)。[0052]接着,从安全的观点出发,在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和便携终端30之间进行相互认证(步骤S02)。例如,在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和便携终端30之间取得彼此的识别符,认证是否是安全的设备。[0053]用一个例子来说明,例如,便携终端30的使用者确认连接目的地ID(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的ID)是否注册完成(步骤S02-1)。在注册完成的情况下(步骤S02-1肯定),便携终端30的使用者进行操作,选择注册完成的连接目的地ID(步骤S02-2)。另一方面,在不是注册完成的情况下(步骤S02-1否定),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的使用者进行操作,以使得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对于便携终端30发送连接请求通知(例如,发送邮件)(步骤S02-3)。这样,便携终端30的使用者进行操作,选择连接请求通知内的连接目的地ID(步骤S02-4)。[0054]这样,便携终端30的使用者通过选择连接目的地ID,例如对与连接目的地ID对应的URL(UniformResourceLocator)进行访问并由便携终端30登入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步骤S02-5),在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与便携终端30之间建立连接(步骤S02-6)。另外,在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与便携终端30之间建立连接的处理,并不限定于上述的例子,也能够使用其他的众所周知的认证技术来实现。[0055]接着,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的传送部22a对于便携终端30发送动态图像数据或其他的内容(步骤S03)。例如,传送部22a将目前本地画面上正在再生(或者正在显示)的内容向便携终端30转送(步骤S03-1)。在传送动态图像数据时,如上所述,例如,使用众所周知的流媒体技术或渐进式下载技术。[0056]列举具体例子进行说明,传送部22a通过对便携终端30发送用于输入摄影条件的菜单画面,在远程画面上,显示该菜单画面(步骤S03-2)。便携终端30的使用者,例如通过在该菜单画面上输入数值或文字,来输入X射线管的管电流或管电压等摄影条件。于是,便携终端30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远程控制部36a将由使用者输入的摄影条件的设定信息发送至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在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侧,进行反映这些摄影条件的摄影。由此,能够由便携终端30对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中的摄影进行控制。[0057]另外,传送部22a通过对便携终端30发送本地画面上正在再生的动态图像数据,在远程画面上再生与本地画面相同的动态图像数据(步骤S03-3)。便携终端30的使用者,例如,在该动态图像数据上,通过基于鼠标的拖动操作或倾斜便携终端30这样的操作,来输入摄影方向等摄影条件。于是,便携终端30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远程控制部36a将由使用者输入的摄影条件的设定信息发送至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在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侧,进行反映这些摄影条件的摄影。由此,能够由便携终端30对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中的摄影进行控制。[0058]另外,传送部22a通过对便携终端30发送与本地画面上正在再生的动态图像数据不同的动态图像数据(例如,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中保存的动态图像数据),在远程画面上再生与本地画面不同的动态图像数据(步骤S03-4)。便携终端30的使用者,例如,对该动态图像数据进行ROI的描绘等。于是,便携终端30的动态图像数据编辑部32b将由使用者输入的编辑信息保存于便携终端30的存储部35,或医用图像诊断装置远程控制部36a将由使用者输入的编辑信息发送至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由此,能够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正在再生的动态图像数据的再生状态相独立地指定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所传送的动态图像数据的再生状态,并且能够在便携终端30侧进行编辑。[0059](第I实施方式的效果)[0060]如上所述,根据第I实施方式,能够将在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中正在拍摄的动态图像数据实时地再生于便携终端30中。另外,根据第I实施方式,在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中进行的摄影的摄影条件能够由便携终端30来控制。另外,根据第I实施方式,能够在便携终端30侧对由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传送的动态图像数据进行编辑。而且,医用图像控制系统并不一定必须具备所有这些功能,只具备一部分功能也可以。例如,也可以是只进行对于便携终端30的实时的动态图像传送,而不接受便携终端30中的摄影条件的控制或编辑的系统。另外,例如,也可以根据每个使用者的访问权限对在便携终端30侧可执行的操作进行控制。[0061](第2实施方式)[0062]图4~6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医用图像控制系统的概念的图。[0063]如图4所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医用图像控制系统,除了具备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以及便携终端30之外,还具备图像处理装置10以及外部显示装置40。由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实时地进行的动态图像传送的传送目的地变更为外部显示装置40,与传送至外部显示装置40的动态图像数据相关联的其他内容(以下,称为关联内容)从图像处理装置10同时传送至便携终端30。确定关联内容的信息由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发送至图像处理装置10。[0064]例如,外部显示装置40是TV(television)装置或PC等,例如,是与便携终端30的显示部34相比较具有大画面的显示部的装置。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传送的动态图像数据由大画面的外部显示装置40显示,另一方面,便携终端30从图像处理装置10接收关联内容并显示。[0065]对关联内容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例如,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通过对由自身装置收集的动态图像数据进行基于图像处理的分析来确定导管的位置,根据确定了的导管的位置来确定作为治疗对象的冠状动脉部位,并将表示确定出的冠状动脉部位的冠状动脉ID通知给图像处理装置10。于是,图像处理装置10从与在自身装置中存储的同一被检体相关的过去的图像数据中,检索由冠状动脉ID所示的冠状动脉的分析结果的图像数据,将检索出的图像数据作为关联内容发送至便携终端30。其结果为,在大画面的外部显示装置40中实时地显示正在治疗的冠状动脉部位的动态图像数据,在便携终端30中显示同一患者的过去的冠状动脉部位的分析结果。便携终端30的使用者,能够一边参照正在治疗的患者的过去的冠状动脉部位的分析结果,一边确认治疗中的动态图像数据。例如,在便携终端30的显示部34较小的情形等,是有效的。[0066]另外,如图5所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医用图像控制系统,进行控制以使得实时地进行传送的动态图像数据与关联内容同步,来作为另一种应用。[0067]例如,图像处理装置10使用实时地进行传送的动态图像数据内的位置信息(例如,治疗对象部位或观察方向),来进行控制以使得实时地进行传送的动态图像数据与关联内容的显示位置同步。例如,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确定作为治疗对象的冠状动脉部位并将冠状动脉ID通知给图像处理装置10的同时,将作为X射线诊断装置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的C型臂的角度信息通知给图像处理装置10。于是,图像处理装置10从与在自身装置中存储的同一被检体相关的过去的图像数据中,检索由冠状动脉ID所示的冠状动脉的分析结果的图像数据,针对检索出的图像数据,来生成与被通知的C型臂的角度相应的图像数据。然后,图像处理装置10将生成的图像数据传送至便携终端30。[0068]其结果为,在大画面的外部显示装置40中实时地显示正在治疗的冠状动脉部位的动态图像数据,在便携终端30中将同一患者的过去的冠状动脉部位的分析结果作为从同一观察方向观察的分析结果来显示。即,已同步显示位置的分析结果的图像被传送至便携终端30。[0069]另外,例如,图像处理装置10使用实时地传送的动态图像数据内的时相信息(例如,ECG(electrocardiogram)或呼吸等生物体信息),来进行控制以使得实时地传送的动态图像数据与关联内容的显示时间同步。例如,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取得被检体的ECG,将ECG(或者主要波(例如R波)的时间)发送至图像处理装置10。于是,图像处理装置10对显示进行控制以使得与同一被检体相关的过去的图像数据与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发送出的ECG的时间一致。而且,图像处理装置10将控制了时间的该图像数据传送至便携终端30。[0070]其结果为,在大画面的外部显示装置40中实时地显示正在治疗的冠状动脉部位的动态图像数据,在便携终端30中将同一患者的过去的冠状动脉部位的分析结果以相同ECG的时间一边进行同步一边进行显示。即,已同步显示时间的分析结果的图像被传送至便携终端30。[0071]而且,上述的显示位置的同步或显示时间的同步中,可以进行控制以使得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的控制台画面、便携终端30的画面以及外部显示装置40的画面所有画面上同步,也可以进行控制以使得只在其中的一部分画面上同步。另外,同步的信息中,可以进行控制以使得所有种类的信息都同步,也可以进行控制以使得只其中的一部分信息同步。另外,可以是在相同的内容之间进行同步,也可以是在不同的内容之间进行同步。[0072]另外,如图6所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医用图像控制系统中,便携终端30经由图像处理装置10和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对外部显示装置40中正在显示的动态图像数据进行控制,由此来作为另一种应用。即,当在便携终端30进行摄影条件的输入或动态图像数据的编辑时,这些信息经由图像处理装置10转送至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然后,通过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按照这些信息进行摄影或编辑,在便携终端30中进行的控制内容被反映在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被实时地传送至外部显示装置40的动态图像数据上。[0073]例如,如图6所示,便携终端30在从图像处理装置10传送出的动态图像数据上,接受对C型臂的角度进行指定的操作(使正在再生的体绘制图像进行旋转,或者使具有陀螺仪传感器的便携终端30自身旋转等)、或ROI的描绘等,并将接受到的这些信息发送至图像处理装置10。当图像处理装置10接收到这些信息时,将接收到的信息转送至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于是,例如,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将从图像处理装置10转送来的C型臂的角度的指定信息反映于摄影条件中并进行摄影。另外,例如,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将从图像处理装置10转送来的ROI反映于正在传送的动态图像数据中。然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将在新的摄影条件下收集的动态图像数据,显示于控制台画面上,同时实时地传送至外部显示装置40。另外,将在便携终端30上所描绘的ROI显示于该动态图像数据上。[0074]图7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医用图像控制系统的结构例的图。在图7中,用虚线圈起来的装置和功能部,是在第I实施方式的结构例的基础上追加的装置或功能部。如图7所示,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还具备时间同步信号处理部29b和位置同步信号处理部29c。[0075]时间同步信号处理部29b进行用于使传送至外部显示装置40的动态图像数据和传送至便携终端30的关联内容的显示时间同步的处理。具体而言,时间同步信号处理部29b将由动态图像数据描绘出的对象物的时相信息发送至图像处理装置10。例如,时间同步信号处理部29b取得被检体的ECG,并将ECG(或者主要波(例如R波)的时间)发送至图像处理装置10。[0076]位置同步信号处理部29c进行用于使传送至外部显示装置40的动态图像数据和传送至便携终端30的关联内容的显示位置同步的处理。具体而言,位置同步信号处理部29c将由动态图像数据描绘出的对象物的位置信息发送至图像处理装置10。例如,位置同步信号处理部29c确定治疗对象部位和观察方向,并将这些信息发送至图像处理装置10。而且,不进行显示位置的同步以及显示时间的同步这双方而只进行显示时间的同步的情况下,根据需要也可以将通过位置同期信号处理部29c而确定的治疗对象部位的信息等通知给时间同步信号处理部2%,并从时间同步信号处理部29b发送至图像处理装置10。[0077]如图7所示,便携终端30还具备图像处理装置远程控制部36b、外部显示装置远程控制部36c、位置同步控制部37a和时间同步控制部37b。[0078]图像处理装置远程控制部36b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远程控制部36a—样,通过接受与图像处理装置10相关的操作,并将表示接受到的操作内容的控制信息发送至图像处理装置10,来远程控制图像处理装置10。例如,图像处理装置远程控制部36b接受与关联内容相关的操作,并将表示接受到的操作内容的控制信息发送至图像处理装置10。[0079]外部显示装置远程控制部36c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远程控制部36a—样,通过接受与外部显示装置40相关的操作,并将表示接受到的操作内容的控制信息发送至外部显示装置40,来远程控制外部显示装置40。而且,便携终端30与外部显示装置40可以直接连接。此时,便携终端30作为外部显示装置40的所谓的操作用遥控器来发挥作用。[0080]位置同步控制部37a以及时间同步控制部37b,针对在便携终端30中再生的关联内容,对显示位置的同步和显示时间的同步进行控制。在此,在后述的序列图中,对图像处理装置10对显示位置的同步和显示时间的同步进行控制的例子进行说明。即,对图像处理装置10在使显示位置和显示时间同步之后,将关联内容传送至便携终端30的例子进行说明。然而,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在便携终端30侧对显示位置的同步和显示时间的同步进行控制。例如,位置同步控制部37a以及时间同步控制部37b从图像处理装置10与关联内容一起接收位置信息和时相信息,使用这些位置信息和时相信息来控制关联内容的再生。[0081]如图7所示,图像处理装置10具备通信部11、主体控制部12、存储部13、图像处理部14、应用程序管理部15。通信部11是与院内LAN连接的图像处理装置10的接口。通信部11经由集线器等网络设备与院内LAN或院外的因特网连接,进行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以及与便携终端30之间的通信。[0082]主体控制部12是CPU或MPU等电子电路、ASIC或FPGA等集成电路,控制图像处理装置10内的各处理部整体。另外,主体控制部12具备传送部12a。传送部12a根据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发送来的信息(例如,除了位置信息,也可以发送检查ID或患者ID等),来从由存储部13存储的内容组中确定关联内容,并将确定出的关联内容实时地推送传送至便携终端30。传送部12a也能够例如使用众所周知的流媒体技术或渐进式下载技术来实现。[0083]另外,传送部12a基于由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发送的位置信息,控制关联内容的传送,以使得由传送至便携终端30的关联内容所描绘的对象物和由传送至外部显示装置40的动态图像数据所描绘的对象物的位置关系同步。另外,传送部12a基于由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发送的时相信息,控制关联内容的传送,以使得由传送至便携终端30的关联内容所描绘的对象物和由传送至外部显示装置40的动态图像数据所描绘的对象物的时相关系同步。[0084]存储部13是硬盘,半导体存储器等,对图像处理装置10中的各种信息进行存储。图像处理部14对输入给图像处理装置10的图像数据实施图像处理。应用程序管理部15对搭载于图像处理装置10的应用程序进行管理。例如,应用程序管理部15启动用于分析的应用程序,执行对于输入给图像处理装置10的图像数据的分析。另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分析结果被保存在存储部13。[0085]如图7所示,外部显示装置40具备通信部41、主体控制部42、显示部43、存储部44、输入部45和动态图像处理部46。通信部41是外部显示装置40的接口,与院内LAN或因特网连接,进行与便携终端30以及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之间的通信。[0086]主体控制部42是CPU或MPU等电子电路、ASIC或FPGA等集成电路,控制外部显示装置40内的各处理部整体。显示部43是监视器,在第2实施方式中,假定是比便携终端30的显示部34更大的大画面。当然,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存储部44是硬盘、半导体存储器等,对外部显示装置40中的各种信息进行存储。输入部45是遥控器、鼠标、键盘、轨迹球等,从操作者接受对于外部显示装置40的操作。[0087]动态图像处理部46接收由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传送的动态图像数据,并实时地再生接收到的动态图像数据。另外,动态图像处理部46接受对于再生的动态图像数据的编辑操作,并将接受到的编辑操作的内容反映于动态图像数据。该编辑操作能够与在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中所拍摄的动态图像数据相独立地进行。另外,动态图像处理部46也能够从便携终端30接受编辑操作。[0088]图8及图9是表不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处理顺序的一个例子的序列图。另外,图8主要表示装置间连接时的处理顺序,图9主要表示内容传送时的处理顺序。作为实际的动作,首先,为了在装置间连接之后对内容进行传送,这些处理顺序一般是连续执行的。[0089](A)是直到连接便携终端30的处理顺序。如图8所示,对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进行操作的操作者(在图8中“院内用户”)对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输入用于请求使院外用户连接的“院外用户连接请求”(步骤S101)。例如,操作者输入相应的院外用户的邮件地址的同时,输入“院外用户连接请求”。[0090]于是,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将“院外用户连接请求”发送至相应的院外用户使用的便携终端30(步骤S102)。例如,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对由院内用户输入的邮件地址以邮件的形式发送“院外用户连接请求”。[0091]于是,便携终端30将接收到“院外用户连接请求”这一情况对便携终端30的使用者进行通知,院外用户对便携终端30进行登入操作(步骤S104),在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之间进行用户认证(步骤S105~106)。例如,当院外用户接收到“院外用户连接请求”的邮件时,打开该邮件,对邮件中记载的URL进行访问等,将“用户认证要求”(例如,ID以及密码)发送至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当用户的认证成功时,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将该允许结果发送至便携终端30。[0092](B)是直到将关联内容传送至便携终端的处理顺序。如图8所示,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向图像处理装置10请求装置识别符(步骤S107),并接收应答(步骤S108)。然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将图像处理装置10的装置识别符发送至便携终端30(步骤S109)。[0093]便携终端30通过指定接收到的装置识别符,与图像处理装置10进行连接(步骤S110)。例如,便携终端30事先将装置识别符和URL对应存储,将与接收到的装置识别符对应存储的URL进行指定并访问等,来与图像处理装置10进行连接。[0094]当图像处理装置10接受了来自便携终端30的连接时,在与便携终端30之间启动对话,启动应用程序并读取关联内容(例如,图像数据,分析结果)(步骤S111)。另外,虽然图8未图示出,但是例如图像处理装置10可以事先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接收用于确定关联内容的信息,基于该信息来确定关联内容。例如,图像处理装置10,事先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接收检查ID或患者ID等信息、或治疗部位的信息等,基于这些信息,来检索同一患者的过去的图像数据或分析结果。然后,图像处理装置10读取检索出的图像数据或分析结果来作为关联内容。[0095]然后,图像处理装置10将关联内容传送至便携终端30(步骤S112),便携终端30将已传送的关联内容显示于显示部34(步骤S113)。而且,关联内容是静止图像数据、动态图像数据、患者信息、电子病历、检查报告等。[0096](C)是直到将实时动态图像传送至外部显示装置的处理顺序。如图8所示,便携终端30将用于请求变更传送目的地的“传送目的地变更请求”对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进行发送(步骤S114)。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对此进行应答(步骤S115)。[0097]接着,便携终端30向外部显示装置40请求装置识别符(步骤SI16),并接收其应答(步骤S117)。然后,便携终端30对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发送用于识别作为变更目的地的外部显示装置40的装置识别符(步骤S118)。在此,当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没有掌握用于对外部显示装置40进行访问的信息时,便携终端30也可以在例如在步骤S118中发送装置识别符时,发送用于对外部显示装置40进行访问的信息。[0098]接着,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与由便携终端30通知的外部显示装置40连接(步骤S119),并开始实时的动态图像传送(步骤S120)。于是,外部显示装置40将由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传送的动态图像数据在显示部43上再生(步骤S121)。[0099]图9的(A)是用于将显示位置同步的处理顺序。如图9所示,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通过对动态图像数据进行分析,提取作为治疗对象的冠状动脉(步骤S201)。接着,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将表示冠状动脉的冠状动脉ID或C型臂的角度等位置信息通知给图像处理装置10(步骤S202)。而且,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也可以将用于确定关联内容所需的其他的信息一并通知。[0100]于是,图像处理装置10根据由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通知的信息,从自身装置或其他装置中保存的过去的图像数据中检索所指定的冠状动脉的分析结果(步骤S203)。此时,图像处理装置10根据由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发送的C型臂的角度,来调整由分析结果所描绘的冠状动脉的角度等,以使得将传送至便携终端30的分析结果所描绘的对象物和传送至外部显示装置40的动态图像数据所描绘的对象物的位置关系同步。[0101]然后,图像处理装置10对便携终端30传送分析结果(步骤S204)。于是,便携终端30将它显示于显示部34(步骤S205)。另一方面,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对外部显示装置40实时地进行动态图像传送(步骤S206),外部显示装置40将它显示于显示部43(步骤S207)。这样,对传送至便携终端30的分析结果所描绘的对象物和被传送至外部显示装置40的动态图像数据所描绘的对象物的位置关系进行同步。[0102](B)是用于对显示时间进行同步的处理顺序。如图9所示,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从被检体取得ECG(步骤S208)。接着,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对图像处理装置10通知ECG等时相信息(步骤S209)。而且,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也可以将用于确定关联内容所需的其他的信息一并通知。[0103]于是,图像处理装置10根据由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通知的信息,从自身装置或其他装置中保存的过去的图像数据中检索分析结果的动态图像数据(步骤S210)。此时,图像处理装置10调整由分析结果的动态图像数据所描绘的对象物的显示时间,以使得将传送至便携终端30的分析结果的动态图像数据所描绘的对象物和被传送至外部显示装置40的动态图像数据所描绘的对象物的时相关系同步,即,以使得与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发送的ECG—致。[0104]这样,图像处理装置10将成为与ECG—致的显示时间的分析动态图像数据传送至便携终端30(步骤S211)。于是,便携终端30将它显示于显示部34(步骤S212)。另一方面,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对外部显示装置40实时地进行动态图像传送(步骤S213),外部显示装置40将它显示于显示部43(步骤S214)。这样,对传送至便携终端30的分析结果的动态图像数据所描绘的对象物和被传送至外部显示装置40的动态图像数据所描绘的对象物的时相关系进行同步。[0105](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0106]另外,第2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内容。例如,图7虽然示出了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医用图像控制系统的结构例,但并不一定必须是具备所有的装置和功能部的结构,也可以是只追加一部分的装置和功能部的结构。另外,例如,显示位置的同步和显示时间的同步并不是必须的结构。[0107]另外,图8及图9所示的处理顺序也能够进行适当的变更。例如,图8(A)中说明的认证的处理顺序可以省略,也可以变更为其他的顺序。例如,可以变更为由院外用户请求连接的顺序。另外,图8(B)中说明的处理顺序,例如,也可以是首先向便携终端30实时地传送动态图像,之后,以来自便携终端30的请求为契机,将传送目的地变更为外部显示装置40。此时,外部显示装置40也可以在接替执行便携终端30中的编辑状态的状态下接受动态图像数据的传送。另外,例如,图9(A)和(B)中说明的顺序,也可以仅仅是任意一方,而且,作为位置信息和时相信息通知给图像处理装置10的信息,能够进行任意地变更。另外,关联内容和实时动态图像的显示也可以调换。即,也可以传送实时动态图像至便携终端30,传送关联内容至外部显示装置40。此时,变为便携终端30向图像处理装置10请求传送目的地的变更。[0108]另外,外部显示装置40并不是必须要比便携终端30大的大画面的外部显示装置,也可以是其他的便携终端。另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列举I台医用图像诊断装置、I台图像处理装置、I台便携终端以及I台外部显示装置的例子进行了说明,然而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多台医用图像诊断装置、多台图像处理装置、多台便携终端以及多台外部显示装置在经由网络连接的状态下,这些装置中的一部分装置进行通信,进行使显示位置和显示时间同步的显示。而且,此时,在任意的装置上编辑的临时的编辑状态能够由其他的装置接替执行。即,可以将任意的装置所接受的编辑信息经由网络发送给其他的装置并反映于其他的装置中。[0109]另外,图10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图。如图10所示,也可以将对手术场地(手术室等医疗现场)进行摄影的动态图像数据和实时动态图像一同传送。另外,如图10所示,生物体信息也可以一同实时传送。如图10所示,例如,外部显示装置40能够全部基于实时传送来接收对被检体进行摄影的动态图像数据、对手术场地进行摄影的动态图像数据以及生物体信息,并将这些显示于一个画面内。[0110](第2实施方式的效果)[0111]如上所述,根据第2实施方式,通过由一方的装置来接收并显示实时的动态图像传送,由另一方的装置(例如,便携终端)来接收并显示与此相关联的内容的传送,便携终端的使用者能够一边阅览多个信息一边从远程对医疗行为进行支援。另外,能够以图像处理装置这样的服务器为中心,使由便携终端、医用图像诊断装置、外部显示装置显示的内容同步,或共享编辑内容和操作内容。[0112](第3实施方式)[0113]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医用图像控制系统采取基于远程控制的功能限制的安全对策。具体而言,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本地侧),保存将操作的种类所对应的风险等级和操作的限制内容建立对应的风险表,当从便携终端30(远程侧)接受到操作时,参照该风险表,对便携终端30的操作者(远程用户)的操作内容进行控制。而且,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医用图像控制系统具有与第I以及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医用图像控制系统同样的结构,能够用于第I以及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医用图像控制系统。[0114]图11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中的风险表的图。另外,图11所例示的内容到底也只是一个例子,能够根据运用的方式任意地变更。例如,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将风险表存储于存储部23。例如,如图11所示,风险表将风险等级、功能(操作)和操作的限制内容建立对应。例如,风险等级“A”是对于人体的危险性极高的等级、“B”是对于人体的危险性高的等级、“C”是对于人体的危险性低的等级。[0115]例如,作为功能(操作),“摄影开始”与风险等级“A”对应。例如,如果由于是在本地用户未打算的时间开始摄影,从而C型臂突然开始动作,X射线突然开始照射,那么可以说是对于人体的危险性极高。因此,希望对于远程用户限制这样的操作。于是,在风险表中,与“摄影开始”对应,存储有“不可操作”。同样,例如,作为功能(操作),“摄影中的图像的条件变更”与风险等级“B”对应。对于远程用户来说,以基于本地用户的允许为前提能够进行这样的操作。另外,例如,作为功能(操作),“保存图像的操作”与风险等级“C”对应。因为这样的操作危险性低,所以对于远程用户没有特别加以限制的必要。因此,在风险表中,与“保存图像的操作”对应,存储有“可操作”。[0116]在这样的结构下,当从便携终端30接收到控制信息时,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的反映部22b参照风险表来确定由控制信息所示的操作内容的风险等级,根据与确定出的风险等级对应的限制内容,来控制对基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的处理的反映。[0117]图12及图13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中的远程控制的功能限制的一个例子的图。如图12所示,例如,假定对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进行操作的本地用户在其控制台画面上再生的动态图像数据上描绘了ROI(SI)。描绘了ROI的动态图像数据被传送至便携终端30(S2)。于是,例如,作为对于动态图像数据的编辑操作,便携终端30接受ROI的编辑(S3),将接受到的编辑信息转送至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S4)。在此,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反映部22b参照风险表,对由控制信息所示的操作内容(R0I的编辑)的风险等级进行评价,例如判断为风险等级“B”(S5)。[0118]在第3实施方式中,风险等级“B”是以基于本地用户的允许为前提而允许进行操作的等级。因此,例如,反映部22b对于在控制台画面上再生的动态图像数据,为了能够区别由本地用户描绘的ROI和由远程`用户编辑的R0I,以不同的显示属性(例如,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形状、或它们的组合等)来显示ROI(S6)。例如,在图12中,反映部22b显示了比较画面,在该比较画面上,由本地用户描绘的ROI以虚线的椭圆表示,由远程用户编辑的ROI以实线的四边形表示。在本地侧允许时,能够分别区别并进行比较。[0119]因此,本地用户阅览该比较画面并进行判断是否允许基于远程用户的ROI的编辑,将判断结果输入至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于是,例如,反映部22b根据基于本地用户的允许的有无,将表示最终的ROI的结果的结果显示画面进行显示。例如,在允许的情况下,反映部22b采用由远程用户编辑的ROI并执行之后的处理。另一方面,在不允许的情况下,反映部22b采用由本地用户描绘的ROI并执行之后的处理。[0120]另外,如图13所示,例如,当ROI的编辑在风险表中以风险等级“A”被管理时,风险等级“A”是对于远程用户不允许进行操作的等级。因此,反映部22b拒绝基于远程用户的编辑内容,不采用由远程用户编辑的R0I,而采用由本地用户描绘的ROI并执行之后的处理(S6)。例如,反映部22b向便携终端30转送原始的状态(B卩,显示有由本地用户描绘的ROI的状态)的画面(S7)。另外,例如,反映部22b也可以转送表示操作不被接受的意思的通知信息。[0121]另外,第3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图14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中的远程控制的功能限制的变形例的图。例如,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的传送部22a也可以在将动态图像数据传送至便携终端30时,参照风险表,来传送根据限制内容限制了操作内容的操作画面来作为在便携终端30上用于接受操作的操作画面。[0122]例如,在图14中,在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的控制台画面或便携终端30的显示部34上,显示有用于接受操作的操作画面,假设在操作画面上显示有不同功能的操作按钮。例如,假设“功能I”是用于执行风险等级“A”的操作的操作按钮,“功能2”是用于执行风险等级“B”的操作的操作按钮,“功能3”是用于执行风险等级“C”的操作的操作按钮。[0123]例如,由于在本地侧允许所有的操作,因此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在控制台画面上,显示“功能1”、“功能2”以及“功能3”所有的操作按钮。然而,传送部22a在将动态图像数据传送至便携终端30时,参照风险表,对在便携终端30侧的操作画面上显示的各功能的风险等级进行评价(SI)。而且,对于与风险等级“A”对应的功能的操作按钮,传送部22a将变更为在便携终端30侧不显示(或不可操作的状态)的操作画面传送至便携终端30。例如,在图14中,在便携终端30显示的操作画面中,不显示“功能I”的操作按钮,而显示“功能2”以及“功能3”的操作按钮。因此,远程用户对风险等级“B”或者“C”的功能进行操作,并转送编辑结果(S3)。[0124]而且,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也可以存储基于本地用户以及远程用户的操作的履历、以及表示实际上使用了哪一操作或哪一本地用户允许了等履历。此时,例如,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也可以将基于本地用户的操作与基于远程用户的操作进行比较,对其差别进行评价。另外,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也可以接受处理的返回的操作,再现过去的状态。例如,在本地用户离开现场期间,进行了基于远程用户的操作(例如,风险等级“C”的操作)时,本地用户阅览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所保存的履历,例如,能够进行指定使得将处理的状态返回至本地用户自己进行的操作中最新的操作的状态。当接受了履历的指定时,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再现所指定的履历的状态。[0125]另外,在第3实施方式中,对于由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来保存风险表,并对远程用户的操作内容进行限制的例子进行了说明,然而,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下述结构等,即,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不同的装置,存在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与便携终端30之间的通信上,并且基于保存的风险表,对远程用户的操作内容加以限制的结构。[0126](其他实施方式)[0127]实施方式涉及的医用图像控制系统以及便携终端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012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列举X射线诊断装置和X射线CT装置的例子进行了说明,然而,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还可以是MRI(MagneticResonanceImaging)装置、超声波诊断装置、SPECT(SinglePhot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装置、PET(Positr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装置、SPET-CT装置、PET-CT装置等。另外,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也可以置换为伽马刀(GammaKnife)或射波刀(CyberKnife)等放射治疗装置。另外,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也可以是下述结构,即,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功能能够包含于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独立的其他装置中的结构。例如,该其他的装置不具备摄影部等处理部,只要具备实时动态图像传送的功能、时间同步、位置同步的功能等即可。[0129]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图像处理装置10,列举搭载了用于图像处理的应用程序等的工作站(WS(workstation))的例子进行了说明,然而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图像处理装置10也可以置换为在导入了PACS(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的情况下的图像保管装置或放射治疗计划装置等。[0130]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外部显示装置40,列举TV装置或PC等的例子进行了说明,然而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外部显示装置40也可以置换为与显示关联内容的便携终端30不同的便携终端。[0131]另外,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的设置位置和便携终端30的使用位置并不限定于院内,例如,也可以是急救车中或灾害现场等室外。只要是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与便携终端30能够直接地或间接地进行通信的环境即可。另外,只要是与图像处理装置10和外部显示装置40能够直接地或间接地进行通信的环境,也同样能够执行第2实施方式。[0132]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实时地进行传送的动态图像数据,列举由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收集并生成的动态图像数据的例子进行了说明,然而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实时地进行传送的动态图像数据例如可以置换为对Angio室、手术室、急救车内等进行动态图像摄影而得到的动态图像数据。此时,只要是对该动态图像数据实时地进行传送的装置与便携终端30能够进行直接地或间接地通信的环境即可。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便携终端30中的动态图像数据的再生的例子进行了说明,然而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便携终端30显示静止图像数据、电子病历、检查报告、患者信息等。例如,也可以在外部显示装置40显示实时的动态图像数据,在便携终端30显示由该动态图像数据描绘的患者的患者信息等。[0133]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0与便携终端30经由网络50间接地进行连接的例子进行了说明,然而,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医用图像处理装置20与便携终端30也可以直接连接。[0134](其他)[0135]另外,图示的各装置的各构成要素均是功能概念性的,并不一定必须要如物理性的图示那样构成。即,各装置的分散?综合的具体方式并不限定于图示,其全部或一部分能够根据各种负荷或使用状况,以任意的单位功能性地或物理性地进行分散?综合来构成。另外,在各装置中进行的各处理功能,其全部或任意的一部分,可以由CPU以及该CPU进行分析执行的程序来实现,或者,作为基于有线逻辑的硬件来实现得到。[0136]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图像处理方法,能够通过使个人电脑或工作站等计算机执行事先准备的图像处理程序来实现。该图像处理程序,能够经由因特网等网络来进行发布。另外,该程序能够由硬盘、软盘(FD)、⑶-ROM、M0/DVD等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媒介来记录,并通过计算机从记录媒介中读出来执行。[0137]通过以上所述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医用图像控制系统以及便携终端,能够使用便携终端对医疗行为进行支援。[0138]虽然说明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示的,并不意图限定本发明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的各种方式进行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的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或其变形与包含于发明的范围或要旨中一样,包含于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的范围中。【权利要求】1.一种医用图像控制系统,其中,医用图像诊断装置具备:收集部,按照规定的摄影条件对被检体进行动态图像摄影,并对动态图像数据进行收集;传送部,将上述动态图像数据及时地传送至便携终端;以及反映部,接收由上述便携终端发送的控制信息,并将接收的控制信息反映于基于上述医用图像诊断装置的处理中,上述便携终端具备:再生部,接收由上述传送部传送的动态图像数据,并将接收的动态图像数据及时地进行再生;以及控制信息发送部,接受与上述医用图像诊断装置相关的操作,并将表示接受到的操作内容的控制信息发送至上述医用图像诊断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图像控制系统,其中,上述反映部接收摄影条件的设定信息来作为上述控制信息,并将接收到的设定信息反映于由上述收集部进行的动态图像摄影的摄影条件中,上述控制信息发送部接受与上述摄影条件相关的操作,并将接受到的摄影条件的设定信息发送至上述医用图像诊断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图像`控制系统,其中,上述反映部接收针对上述动态图像数据的编辑信息来作为上述控制信息,并将接收到的编辑信息反映于由上述医用图像诊断装置再生的动态图像数据中,上述控制信息发送部接受针对上述动态图像数据的编辑操作,并将表示接受到的编辑操作的内容的编辑信息发送至上述医用图像诊断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图像控制系统,其中,上述便携终端还具备动态图像数据编辑部,该动态图像数据编辑部接受针对由上述再生部再生的动态图像数据的编辑操作,并将接受到的编辑操作的内容反映于由上述再生部再生的动态图像数据中。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图像控制系统,其中,上述医用图像诊断装置具备风险表存储部,该风险表存储部存储将与上述操作的种类对应的风险等级和操作的限制内容建立对应的风险表;上述反映部当从上述便携终端接收到上述控制信息时,参照上述风险表来确定由上述控制信息所示的操作内容的风险等级,根据与确定的风险等级对应的限制内容来控制向基于上述医用图像诊断装置的处理的反映。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图像控制系统,其中,上述医用图像诊断装置具备风险表存储部,该风险表存储部存储将与上述操作的种类对应的风险等级和操作的限制内容建立对应的风险表;上述传送部在将上述动态图像数据向上述便携终端传送时,参照上述风险表来传送基于上述限制内容限制了操作内容的操作画面,作为在上述便携终端中用于接受上述操作的操作画面。7.一种便携终端,其中,具备再生部,该再生部接收在医用图像诊断装置中通过对被检体进行动态图像摄影而收集并及时地传送的动态图像数据,并及时地再生接收到的动态图像数据。8.一种医用图像控制系统,其中,医用图像诊断装置具备:收集部,按照规定的摄影条件对被检体进行动态图像摄影,并对动态图像数据进行收集;传送部,将上述动态图像数据及时地传送至便携终端的使用者所使用的显示装置上;以及通知部,将用于确定与上述动态图像数据关联的关联图像数据的信息通知给用于管理关联图像数据组的管理装置,上述管理装置具备传送部,该传送部根据由上述通知部通知的信息,将上述关联图像数据传送至上述便携终端,上述便携终端具备再生部,该再生部接收由上述管理装置的传送部传送的关联动态图像数据,并及时地再生接收到的关联动态图像数据,上述显示装置具备再生部,该再生部接收由上述医用图像诊断装置的传送部传送的动态图像数据,并及时地再生接收到的动态图像数据。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医用图像控制系统,其中,上述医用图像诊断装置的通知部将上述医用图像诊断装置的与摄影方向相关的信息进行通知,上述管理装置的传送部对基于三维图像以及与上述摄影方向相关的信息而生成的图像数据进行传送来作为上述关联图像数据。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医用图像控制系统,其中,上述医用图像诊断装置的传送部当从该便携终端接受了将上述显示装置指定为传送目的地的要求时,将上述动态图像数据及时地传送至该显示装置。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医用图像控制系统,其中,上述医用图像诊断装置的通知部将用于确定与上述动态图像数据关联的关联动态图像数据的信息与由该动态图像数据所描绘的对象物的位置信息一并进行通知,上述管理装置的传送部根据上述位置信息来对向上述便携终端传送的关联动态图像数据的传送进行控制,以使得由该关联动态图像数据所描绘的对象物与由对上述显示装置传送的动态图像数据所描绘的对象物的位置关系同步。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医用图像控制系统,其中,上述医用图像诊断装置的通知部将用于确定与上述动态图像数据关联的关联动态图像数据的信息与由该动态图像数据所描绘的对象物的时相信息一并进行通知;上述管理装置的传送部根据上述时相信息来对向上述便携终端传送的关联动态图像数据的传送进行控制,以使得由该关联动态图像数据所描绘的对象物与由对上述显示装置传送的动态图像数据所描绘的对象物的时相关系同步。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医用图像控制系统,其中,上述显示装置还具备动态图像数据编辑部,该动态图像数据编辑部接受针对由上述再生部再生的动态图像数据的编辑操作,并将接受到的编辑操作的内容反映于由上述再生部再生的动态图像数据中。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医用图像控制系统,其中,上述动态图像数据编辑部从上述便携终端接受上述编辑操作。【文档编号】A61B6/00GK103648387SQ201280033259【公开日】2014年3月19日申请日期:2012年7月20日优先权日:2011年7月22日【发明者】若井智司,池田智,福田爱,江积刚,杉山真哉,藤原恵梦申请人:株式会社东芝,东芝医疗系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