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置系统以及处置系统的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1248490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处置系统以及处置系统的控制方法【专利摘要】处置系统(10)具备高频电源(73)、发热用电源(83)、一对钳口(36a、36b)和控制部(94),这一对钳口(36a、36b)具有一对导电体(52a、52b)以及加热器部件(53),该控制部(94)进行控制以根据加热器部件(53)的温度对发热用电源(83)进行恒温控制,由此使用基于上述热能的施加开始之后增大并在示出最大值之后减小的上述发热用电力的初期变化状态而得到的发热用电力参数,来获取对之后的上述发热用电力的变化状态进行预测而得到的电力减小模式,在获取之后根据上述电力减小模式对上述发热用电源进行模式控制。【专利说明】处置系统以及处置系统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处置系统以及上述处置系统的控制方法,该处置系统具备将高频电能和热能切换地依次施加到所把持的生物体组织的一对把持部件。【
背景技术
】[0002]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9/076506号说明书公开了一种处置系统,该处置系统具备:一对把持部件,其将高频电能和热能施加到所把持的生物体组织;高频电源,其输出用于施加高频电能的高频电力;发热用电源,其输出用于施加热能的发热用电力;以及控制部,其控制高频电源和发热用电源以切换高频电能施加与热能的施加。[0003]另外,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9/0248002号说明书公开了处置系统,该处置系统首先对生物体组织施加高频电能,之后,开始施加热能。高频电能具有以下作用:通过破坏生物体组织的细胞膜来放出包含以蛋白质为代表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细胞内成分,使其与以胶原质为代表的细胞外成分均匀化。而且,通过使生物体组织均匀化,来促进之后进行的基于施加热能的生物体组织的接合。[0004]在此,已知以下技术:在施加热能时,根据检测出的温度,在使发热元件上升至规定温度之后,进行反馈控制以保持规定温度。[0005]但是,在基于检测温度的反馈控制中,当由于所处置的生物体组织以外的原因导致检测温度发生变动时,有可能无法进行期望的控制。因此,使用者需要始终监视是否在进行着正确的控制,有时操作性较差。[0006]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性良好的处置系统和操作性良好的处置系统的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0007]—个实施方式涉及处置系统,其具备:高频电源,其输出高频电力;发热用电源,其输出发热用电力;一对把持部件,其具有一对导电体和发热元件,这一对导电体将上述高频电力作为高频电能施加到所把持的生物体组织,被配置在两个把持面,该发热元件将上述发热用电力作为热能施加到上述生物体组织,被配置在至少一个把持面,由电阻温度系数为正的材料构成;以及控制部,其控制上述高频电源和上述发热用电源,使得在上述高频电能的施加结束之后开始施加上述热能,并且进行控制,在上述热能的施加开始之后,根据上述发热元件的温度对上述发热用电源进行恒温控制,由此使用基于在上述热能的施加开始之后增大并在示出最大值之后减小的上述发热用电力的初期的变化状态而得到的发热用电力参数,获取对之后的上述发热用电力的变化状态进行预测而得到的电力减小模式,在获取之后根据上述电力减小模式对上述发热用电源进行模式控制。[0008]其它实施方式涉及处置系统的控制方法,该处置系统具备:一对把持部件,其将高频电能和热能施加到所把持的生物体组织;高频电源,其输出用于施加上述高频电能的高频电力;以及发热用电源,其输出用于施加上述热能的发热用电力;该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设定上述处置系统的处置条件;根据上述处置条件来控制上述高频电源,将上述高频电能施加到上述生物体组织;在上述高频电能的施加结束之后,根据上述处置条件通过恒温控制开始施加上述热能;根据通过上述恒温控制而在上述热能的施加开始之后增大并在示出最大值之后减小的上述发热用电力的初期的变化状态来获取发热用电力参数;使用上述发热用电力参数,获取对之后的上述发热用电力的变化状态进行预测而得到的电力减小模式;以及根据上述电力减小模式对上述发热用电源进行模式控制。【专利附图】【附图说明】[0009]图1是表不第一实施方式的处置系统的外观图。[0010]图2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处置系统的钳口的结构的立体剖视图。[0011]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处置系统的结构图。[0012]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处置系统的外观图。[0013]图5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处置系统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0014]图6是表示高频电力施加模式下的阻抗变化的曲线图。[0015]图7是表示发热用电力施加模式下的温度变化和发热用电力变化的曲线图。[0016]图8是表示存在干扰的情况下发热用电力施加模式下的温度变化和发热用电力变化的曲线图。[0017]图9是表示发热用电力施加模式下的发热用电力变化的曲线图。[0018]图10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处置系统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0019]〈第一实施方式〉[0020]<处置系统的结构>[0021]首先,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处置系统10。[0022]如图1所示,处置系统10具备处置器具11、电力提供部12以及脚踏开关13。处置系统10利用电力提供部12将高频电能和热能切换地施加到由作为处置器具11的一对把持部件的钳口36a、36b把持的生物体组织。此外,以下,将高频电力简称为“HF”,将发热用电力简称为“TH”。例如,将高频电能称为HF能量。[0023]处置器具11经由HF线22a、22b与TH线23与电力提供部12相连接。此外,HF线22a、22b和TH线23等分别具有两个布线,但是以一个来表现。脚踏开关13经由开关线21与电力提供部12相连接。[0024]处置器具11具有一对钳构造部件32a、32b、一对手柄部34a、34b以及一对钳口36a、36b。手柄部34a、34b被设直于甜构造部件32a、32b的基纟而部,手术f呆作者手持该手柄部34a、34b进行操作。钳口36a、36b被设置于钳构造部件32a、32b的前端部,把持要处置的生物体组织。[0025]钳构造部件32a、32b以在其前端与基端之间处彼此大致交叉的状态下重叠。在钳构造部件32a、32b的交叉部设置有支点销35,该支点销35以转动自如的方式连接钳构造部件32a、32b。[0026]在手柄部34a、34b设置有手术操作者的手指扣入的环部33a、33b。当手术操作者分别通过拇指和中指在环部33a、33b进行开闭动作时,钳口36a、36b与该动作连动地开闭。[0027]在钳口36a、36b配置了将能量施加到所把持的生物体组织的能量放出元件。SP,在钳口36a配置了具有把持面的由导电体构成的电极52a,作为能量放出元件。在钳口36b配置了具有把持面的由导电体构成的电极52b以及作为发热元件的加热器部件53,作为能量放出元件。加热器部件53以被配置在由高导热体构成的电极52b的背面的状态下被埋入到钳口36b中。[0028]即,如图2所示,处置器具11的钳口36b为,在由铜构成的基材54的把持面52P的背面接合加热器部件53,加热器部件53被密封部件55和覆盖部件56覆盖。此外,图2示出钳口36b的一部分,也可以在各个钳口36b接合三个以上的加热器部件53。[0029]加热器部件53为,在氧化铝或者氮化铝等基板53a上配置薄膜电阻体或者厚膜电阻体作为发热布图53b。薄膜电阻体是由通过PVD(PhysicalVaporDeposition:物理气相沉积)或者CVD(ChemicalVaporDeposition:化学气相沉积)等薄膜形成法形成的导电性薄膜或者SUS等导电性金属箔等构成。厚膜电阻是通过丝网印刷等厚膜形成法形成。发热布图53b是由电阻与温度成比例地增大的表现出电阻温度系数为正的钥等高熔点金属材料形成。[0030]此外,也可以将加热器部件53配置在处置器具11的钳口36a。即,将发热元件配置在至少一个把持部件即可。[0031]在钳构造部件32a、32b的内部分别配置有用于将HF提供到电极52a、52b的HF线24a,24bοHF线24a、24b分别从钳口36a、36b延伸至手柄部34a、34b。在环部33a、33b分别设置有HF端子25a、25b。HF端子25a、25b分别与HF线24a、24b相连接。因此,当在以钳口36a、36b把持生物体组织的状态下将HF提供到电极52a、52b时,在电极52a、52b之间的生物体组织中流通HF。换言之,对生物体组织施加HF能量。[0032]另一方面,在钳构造部件32b的内部配置有用于将TH提供到加热器部件53的TH线26。TH线26从钳口36b延伸至手柄部34b。在环部33b设置有与TH线26相连接的TH端子27。因此,当经由TH线26对加热器部件53提供TH时,加热器部件53发热。即,TH被加热器部件53转换为热能,该热能传导到电极52b,对与电极52b的把持面接触的生物体组织施加热能。[0033]如上所述,处置器具11为,当在电极52a、52b之间流通HF时,对在钳口36a、36b之间所把持的生物体组织施加HF能量。另外,处置器具11为,当对加热器部件53流通TH时TH被转换为热能,对生物体组织施加热能。[0034]脚踏开关13具有踏板13a。在踏板13a被按压时,电力提供部12根据设定状态(控制输出值和输出时间等的状态)来输出HF或者TH。当踏板13a的按压被解除时,电力提供部12强制地停止电力输出。[0035]如图3所示、电力提供部12由HF单元72和TH单元82构成。HF单元72具有输出HF的高频电源73、控制高频电源73的HF控制部74、对高频电源73所输出的HF的电压和电流进行测量的高频电力测量部即HF传感器75以及操作面板76。[0036]TH单元82具有输出TH的发热用电源83、控制发热用电源83的TH控制部84、对发热用电源83输出的TH的电压和电流进行测量的发热电力测量部即TH传感器85、操作面板86以及由半导体存储器等构成的存储部即存储器92。[0037]HF控制部74与TH控制部84通过能够双向传递信号的通信线91相连接而构成控制部94。即,由CPU等运算电路等构成的控制部94控制高频电源73和发热用电源83。操作面板76、86具有手术操作者设定处置条件的设定功能部以及显示处置的状态的显示功倉泛。[0038]HF传感器75经由HF线22a、22b与处置器具11相连接。HF控制部74与高频电源73和HF传感器75相连接。并且,HF控制部74与操作面板76相连接。HF控制部74根据HF传感器75的信息,计算出电力和阻抗等HF信息,将控制信号发送到高频电源73,并且将要显示的信息发送到操作面板76。由HF控制部74控制的高频电源73输出的HF被传递到处置器具11的电极52a、52b。[0039]另一方面,在TH控制部84中,根据来自TH传感器85的信息,除了计算出电力、电阻值等以外,还计算出加热器部件53的温度,作为TH信息。即,如上所述,加热器部件53的发热布图由电阻温度系数为正的材料构成。因此,TH控制部84能够根据基于TH的电压和电流计算得到的TH电阻值来计算出加热器部件53的温度。TH控制部84根据TH信息将控制信号发送到发热用电源83。由TH控制部84控制的发热用电源83输出的TH被传递到处置器具11的加热器部件53。[0040]此外,在HF的施加结束时,HF控制部74还将控制信号发送到TH控制部84,以开始TH的输出。[0041]如上所述,处置器具11具有作为双极型高频处置器具的功能以及作为发热用处置器具的功能。[0042]此外,实施方式的处置系统的处置器具也可以是所谓牵引线型的处置器具。例如,图4示出的变形例的处置系统IOA具备牵引线型的处置器具11A、电力提供部12A以及脚踏开关13。[0043]处置器具IlA具有手柄36、柄轴37以及把持生物体组织的把持部件即一对钳口36aA、36bA。钳口36aA、36bA的结构与钳口36a、36b相同。[0044]手柄36呈手术操作者容易握持的形状、例如大致L字状。手柄36具有开闭把手36A。开闭把手36A被设计成当手术操作者进行按压操作时钳口36a、36b把持生物体组织。钳口36aA、36bA的HV电极(未图示)与加热器部件(未图示)经由布线28与电力提供部12A相连接。即,布线28由HF线22a、22b和TH线23构成。电力提供部12A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与电力提供部12相同。[0045]即,如果能够对所把持的生物体组织施加高频电能和热能,则处置器具能够使用各种结构的处置器具。[0046]<处置系统的动作>[0047]接着,说明处置系统10的控制方法。[0048]处置系统10首先对所把持的生物体组织施加HF能量,在HF能量的施加结束之后施加热能。换言之,控制部94控制高频电源73和发热用电源83,使得在高频电能的施加结束之后开始施加热能。[0049]即,当通过施加HF能量而生物体组织的细胞膜的破坏处理完成时,从HF能量施加模式切换为热能施加模式。在热能施加模式下,通过使生物体组织的温度进一步上升来去除水分,以氢键来进行生物体组织的接合处理。[0050]以下,按照图5示出的流程图来说明处置系统10的动作。[0051]〈步骤S10>[0052]手术操作者使用操作面板76、86将处置条件输入并设定到控制部94。处置条件例如为HF能量施加模式的设定电力Pset(W)、热能施加模式的设定温度TsetCC)以及用于判断HF能量施加模式结束的HF阻抗Z的阈值Zl(Ω)等。此外,在后文中详细说明处置条件。[0053]〈步骤Sll>[0054]手术操作者将手指扣入处置器具11的手柄部34a、34b的环部33a、33b来操作处置器具11,以钳口36a、36b来把持要进行处置的生物体组织。[0055]当手术操作者用脚按压脚踏开关13的踏板13a时,开始对处置器具11的钳口36a、36b的电极52a、52b之间的生物体组织施加HV能量。此外,在处置过程中,踏板13a保持被按压的状态。在手术操作者将脚从踏板13a离开的情况下,电力提供部12强制地停止能量输出。[0056]对高频电源73输出的HV进行恒定电力控制,控制为在步骤SlO中设定的规定的设定电力Pset、例如20W~150W的程度。[0057]在HF能量施加模式下,产生焦耳热对生物体组织本身进行加热。并且,由于HF作用导致的绝缘击穿和放电等而使生物体组织的细胞膜被破坏。由于细胞膜的破坏,所放出的细胞膜内物质与以胶原质为代表的细胞外成分均匀化。[0058]而且,在HF能量施加模式下,根据来自HF传感器75的HF信息来计算出HF的阻抗Z、即所把持的生物体组织的阻抗Z。如图6所示,通过以横定电力控制的HF能量施加,阻抗Z在开始施加HF能量时例如为60Ω左右,之后减少,而在示出最小值Zmin之后增大。[0059]<步骤S12>[0060]即,当施加HF能量时,生物体组织的干燥加快,因此以恒定电力控制的HF的阻抗Z上升。而且,根据阻抗Z来检测所把持的生物体组织的细胞膜的破坏处理的完成。即,当破坏处理完成时,变得无法放出细胞膜内物质,阻抗Z的上升加速。并且,关于HF能量施加,当阻抗Z大时难以施加适当的能量。[0061]因此,控制部94(HF控制部74)以规定的阈值Zl为基准来判断HF能量施加模式的结束。[0062]阈值Zl例如为10Ω~1500Ω程度。此外,在阈值Zl预先被编入到控制部94(HF控制部74)的程序中的情况下,不需要由手术操作者设定阈值Z1。另外,也可以通过其它方法来进行HF能量施加模式的结束判断。[0063]HF控制部74判断阻抗Z是否超过阈值Z1、例如1000Ω。HF控制部74在判断为阻抗Z的值小于阈值Zl的情况下(S12否”),继续施加HF能量。[0064]<步骤S13>[0065]另一方面,在HF控制部74判断为阻抗Z超过阈值Zl的情况下(S12是”),HF控制部74控制高频电源73使得停止HF输出(图6:t=tf)。[0066]<步骤S14>[0067]并且,在HF控制部74判断为阻抗Z为阈值Zl以上的情况下,经由通信线91将信号从HF单元72的HF控制部74传递到TH单元82的TH控制部84。而且,从HF能量施加模式切换为TH能量施加模式。[0068]<步骤S15>[0069]在TH能量施加模式的初期阶段中,在TH控制部84中,对加热器部件53提供TH,使得加热器部件53的温度成为规定的设定温度Tset、例如120°C~300°C。即,TH控制部84进行增减TH输出的恒温反馈控制,使得加热器部件53的温度T成为在步骤SlO中设定为处置条件的温度Tset。[0070]通过在HF能量施加模式下的处置,生物体组织被均匀化而热导率上升。因此,在TH能量施加模式下,来自加热器部件53的热量被高效地传递到生物体组织。而且,在TH能量施加模式下,使生物体组织的蛋白质整体地改性,并且去除作为蛋白质之间的氢键的妨碍原因的水分。[0071]如图7所示,开始TH能量施加模式时的温度T例如为100°C。此外,图7示出的TH能量施加模式开始时刻(t=0)为TF能量施加模式结束时刻(t=tf)。通过以成为设定温度Tset的方式进行恒温控制的发热用电力的施加,加热器部件53的温度T在上升至设定温度Tset、例如180°C之后保持为设定温度Tset。[0072]另一方面,在温度上升至设定温度Tset为止,发热用电力TH大。换言之,为了使加热器部件53的温度T上升,需要使所把持的热容量大的生物体组织的温度上升,因而需要大的TH。[0073]此外,在图7中,在时间tl~t2中,TH示出固定值(THmax),这是由于发热用电源83的最大额定电力为THmax、例如100W。这是由于,最大额定电力大的电源昂贵且大型。此外,处置系统10即使使用最大额定电力小的廉价的电源也不会产生问题。[0074]而且,在加热器部件53的温度T达到设定温度Tset之后,用于维持该温度所需的TH变小,并且处置加快且所把持的生物体组织的收缩等加快,由此TH进一步变小。[0075]即,在将加热器部件53上升至规定温度之后,以保持规定温度的方式进行恒温控制的发热用电力(TH)在开始施加热能之后增大而在示出最大值之后减小。根据加热器部件53的电阻值、即发热用电力(TH)的电流和电压计算出加热器部件53的温度。[0076]<步骤S16>[0077]在此,图7示出的TH能量施加模式下的温度和电力的变化模式为所谓理想模式。在实际的处置中,如图8所示,有时由于干扰而加热器部件53的温度T发生变化。在此,干扰是所处置的生物体组织以外的原因。即干扰是指与没有把持的周围的生物体组织的接触、从外部提供的水分或者把持力的变化等。而且,加热器部件53的温度T有时由于干扰而与生物体组织的处置的进行状态无关地发生变化。[0078]当由于干扰而温度T增大时,在反馈控制中,与此对应地TH也增减。于是,对所把持的生物体组织施加预期之外的热能。因此,需要微妙的能量施加控制以利用氢键进行生物体组织的接合处理有可能变得困难。[0079]在此,氢键是以共价键与电负性大的原子(阴性原子)相结合的氢原子与位于附近的氮、氧、硫、氟或者π电子系等的孤立电子对形成的非共价键性的引力的相互作用。在生物体组织的蛋白质中,在主链的氧原子与酰胺键的氢原子之间形成氢键。与由蛋白质的改性引起的单纯的接合不同,为了以氢键进行接合,接合时的水分量管理和温度管理较重要,因此对施加的热能进行精密的控制较重要。[0080]在处置系统10中,为了可靠地进行用氢键的生物体组织的接合处理,控制部94(TH控制部84)当TH开始减小时,在完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换言之,根据理想状态的电力减小模式对发热用电源83进行模式控制。即,控制部94(TH控制部84)将发热用电源83的控制方法从反馈控制变更为模式控制。[0081]在此,为了进行模式控制,需要获取理想状态的电力减小模式。[0082]如图9所示,理想的电力减小模式(相对于时间的TH的减小曲线)根据所把持的生物体组织的种类等不同而很大不同。例如,(A)为小肠、大肠等管状脏器的情况,(B)为血管的情况,(C)为肺部、肝脏、胰脏等实质脏器(parenchymaorgan)的情况。[0083]即,热容量小的组织通过短时间的热能施加而上升至设定温度Tset。而且,用于保持为设定温度Tset所需的HW也急剧减小。与此相对,热容量大的组织上升至设定温度Tset时费时,用于保持为设定温度Tset所需的HW也不会急剧减小。[0084]而且,根据处理各种组织时的试验数据可知在TH减小之前的变化状态即初期的TH变化模式与之后的TH减小时的电力减小模式之间具有相关性。[0085]因此,控制部94使用根据发热用电力TH的初期的变化状态的发热用电力参数pth,能够预测表示之后的发热用电力的变化状态(减小模式)的电力减小模式。[0086]例如,如图9的(A)、⑶、(C)所示,在反馈控制期间,TH在发热用电源83的最大额定电力达到THmax的情况下,达到最大值THmax为止的时间tl或者最大值THmax的持续时间(At=t2_tl)与电力减小模式良好地对应。在此,最大值THmax的最大额定电力为THmax0因此,作为发热用电力参数pth,通过使用达到最大值THmax为止的时间tl或者最大值THmax的持续时间Λt能够预测之后的电力减小模式。[0087]另外,如图9的⑶所示,在反馈控制期间TH示出峰值THp的情况下,将达到作为最大值THmax的峰值THp为止的时间作为发热用电力参数pth,能够预测之后的电力减小模式。[0088]并且,在反馈控制的初期阶段中,将TH所增大期间的TH增大速度(ΛTH/ΛΤ)、特别是最大增大速度作为发热用电力参数pth,也能够预测之后的电力减小模式。[0089]当然,将从TH的增大速度(ΛΤΗ/ΛΤ)、最大值THmax(峰值ΤΗρ)、达到最大值THmax为止的时间tl或者最大值THmax的持续时间(t2_tl)中选择的两个以上的值用作发热用电力参数pth,也能够预测精度更高的电力减小模式。[0090]即,通过使用由TH的增大速度(ΛTH/AT)、最大值ΤΗρ、达到最大值THmax为止的时间tl或者最大值THmax的持续时间Δt构成的发热用电力参数pth,能够预测TH减小时的电力减小模式。[0091]此外,能够将电力减小模式表现为表示时间⑴与TH的对应关系的表(table)或者TH=f(t)的形式的计算式。通过将时间(t)代入到计算式:TH=f(t)中来计算出TH。[0092]在以表来表现电力减小模式的情况下,准备多个电力减小模式的表,根据发热用电力参数Pth选择一个表。[0093]另一方面,在以计算式来表现电力减小模式时,通过将发热用电力参数pth的值代入到导出式:TH=f(pth、t),导出HT随时间推移的变化曲线:TH=f(t)。[0094]而且,在处置系统10中,预先将基于试验数据计算出的各种电力减小模式作为表或者计算式存储到存储器92。[0095]因此,控制部94能够根据存储器92所存储的表或者计算式从反馈控制期间的、基于TH的变化状态的发热用电力参数pth来获取使用于控制的电力减小模式。[0096]此外,在电力提供部12能够连接多个不同的处置器具的情况下,在存储器92中预先存储与各个处置器具对应的多个电力减小模式的组,能够根据处置器具来进行选择。[0097]<步骤S17>[0098]决定(获取)电力减小模式的控制部94(TH控制部84)将发热用电源83的控制方法从基于加热器部件53的温度T的恒温控制变更为以成为按照电力减小模式的电力值的方式进行控制的模式控制。[0099]<步骤S18>[0100]按照电力减小模式,在TH施加结束为止热能被施加到生物体组织。[0101]在处置系统10中,不会由于干扰等而无意图的热能被施加给生物体组织,因此操作性良好。[0102]而且,在处置系统10中,能够容易地实现通过施加热能来去除生物体组织的水分而以氢键来接合生物体组织。[0103]〈第二实施方式〉[0104]接着,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处置系统10B。处置系统IOB与处置系统10类似,因此对相同功能的结构元件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0105]如图10所示,处置系统IOB的电力提供部12B具有共用电源93和切换输出的切换开关97,该共用电源93具有高频电源功能和发热用电源功能。并且,具有共用传感器95,该共用传感器95具有HF传感器75的功能和TH传感器85的功能。[0106]如上所述,即使在实施方式的处置系统10中,高频电源73与发热用电源83也不会同时输出电力。因此,在处置系统IOB中,通过控制部94的控制而将一个共用电源93作为高频电源或者发热用电源发挥功能。[0107]即,在HF施加模式下,共用电源93所输出的HF经由切换开关97被发送到HF线22a、22b。另一方面,在TH施加模式下共用电源93所输出的TH经由切换开关97被发送至TH线23。[0108]此外,共用传感器95也作为HF传感器或者TH传感器发挥功能,共用面板96作为HF面板或者TH面板发挥功能。[0109]处置系统IOB具有与处置系统10相同的功能,结构更简单。[0110]此外,在处置器具11的钳口36a和钳口36b中分别配置了加热器部件的处置系统中,也可以根据各个加热器部件的温度,来控制各个发热用电源。另外,也可以根据两个加热器部件的平均温度来用一个发热用电源进行控制。[0111]即,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等,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改变等。[0112]本申请主张2011年12月12日在美国申请的申请号61/569,332的优先权,以此为基础而提出申请,上述公开内容被引用于本申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附图中。【权利要求】1.一种处置系统,具备:高频电源,其输出高频电力;发热用电源,其输出发热用电力;一对把持部件,其具有一对导电体和发热元件,这一对导电体被配置在两个把持面,将上述高频电力作为高频电能施加到所把持的生物体组织,该发热元件被配置在至少一个把持面,由电阻温度系数为正的材料构成,将上述发热用电力作为热能施加到上述生物体组织;以及控制部,其控制上述高频电源和上述发热用电源,使得在上述高频电能的施加结束之后开始施加上述热能,并且进行控制,使得在上述热能的施加开始之后,根据上述发热元件的温度来对上述发热用电源进行恒温控制,由此使用基于上述热能的施加开始之后增大并在示出最大值之后减小的上述发热用电力的初期变化状态而得到的发热用电力参数,来获取对之后的上述发热用电力的变化状态进行预测而得到的电力减小模式,在获取之后根据上述电力减小模式对上述发热用电源进行模式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发热用电力参数是由上述发热用电力的增大速度、上述最大值、达到上述最大值为止的时间以及上述最大值的持续时间中的至少一个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存储部,该存储部存储用于获取上述电力减小模式的、基于试验数据的表或者计算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发热用电力的上述最大值为上述发热用电源的额定最大电力,上述发热用电力参数为上述最大值的上述持续时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高频电源和上述发热用电源由共用的电源构成。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根据上述高频电力的阻抗变化检测到对所把持的上述生物体组织的细胞膜的破坏处理完成时结束高频电能的施加,通过施加上述热能来去除上述生物体组织的水分而以氢键接合上述生物体组织。7.—种处置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设定处置系统的处置条件,该处置系统具备:一对把持部件,其对所把持的生物体组织施加高频电能和热能;高频电源,其输出用于施加上述高频电能的高频电力;以及发热用电源,其输出用于施加上述热能的发热用电力;根据上述处置条件来控制上述高频电源,将上述高频电能施加到上述生物体组织;在上述高频电能的施加结束之后,根据上述处置条件开始通过恒温控制施加上述热倉泛;基于在通过上述恒温控制开始施加上述热能之后增大并在示出最大值之后减小的上述发热用电力的初期变化状态来获取发热用电力参数;使用上述发热用电力参数,获取对之后的上述发热用电力的变化状态进行预测而得到的电力减小模式;以及根据上述电力减小模式对上述发热用电源进行模式控制。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处置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发热用电力参数是由上述发热用电力的增大速度、上述最大值、达到上述最大值为止的时间以及上述最大值的持续时间中的至少一个构成。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处置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预先存储用于获取上述电力减小模式的、基于试验数据的表或者计算式。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处置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发热用电力的上述最大值为上述发热用电源的额定最大电力,上述发热用电力参数为上述最大值的上述持续时间。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处置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高频电源和上述发热用电源由共用的电源构成。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处置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根据上述高频电力的阻抗变化检测到对所把持的上述生物体组织的细胞膜的破坏处理完成时结束高频电能的施加,通过施加上述热能来去除上述生物体组织的水分而以氢键接合上述生物体组织。【文档编号】A61B18/12GK103717161SQ201280036917【公开日】2014年4月9日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3日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2日【发明者】本田吉隆,入泽隆志,田中一惠,高见祯嘉申请人: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