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程移位器及粒子射线治疗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252139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射程移位器及粒子射线治疗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射程移位器包括:透过板(1),根据能量衰减量的设定值来调整该透过板(1)的厚度;以及保持部(3),该保持部(3)保持透过板(1),透过板(1)的厚度被调整成与比设定值要小规定比例的衰减量相当的厚度,并且,透过板(1)和保持部(3)中的至少一个设有重叠构造,该重叠构造将厚度被调整成与规定比例的2倍的衰减量相当的厚度以下的调整片材(2)装卸自由地重叠于透过板(1)。
【专利说明】射程移位器及粒子射线治疗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照射粒子射线来进行治疗的粒子射线治疗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对粒子射线的射程进行调整的射程移位器。

【背景技术】
[0002]粒子射线治疗用于通过对患部组织照射粒子射线来破坏患部组织从而进行治疗,属于广义的放射线治疗。然而,质子射线、重离子射线等粒子射线与Y射线、X射线这样的其他放射线不同,所提供的剂量会在与粒子射线的能量相对应的体内的特定深度范围内(布拉格峰)急剧地变为最大。因此,在粒子射线治疗中,不仅是调节平面形状,通过调节能量也能控制深度方向上的照射范围(照射野)。
[0003]另一方面,作为粒子射线治疗的射线源的加速器设备巨大,需要将从一个射线源射出的粒子射线分别分配给多个治疗室。并且,虽然通过改变加速器的状态也能调整粒子射线的能量,但较费时,因此一般来说,在各治疗室具备被称为射程移位器的具有规定厚度的透过板的装置,利用通过透过板期间的衰减量来调整粒子射线的能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9)。
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4]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10-314323号公报(段落0016、图21 (a)?(d))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平11-262538号公报(段落0004?0005、图11)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01-212253号公报(段落0119、图7、段落0141?0147、
图9)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开2006-034582号公报(段落0037?0038、图10)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特开2007-307223号公报(段落0017、图3)
专利文献6:日本专利特开2010-032419号公报(段落0035、图1)
专利文献7:日本专利特开2010-148833号公报(段落0028?0057、图2?图6)
专利文献8:日本专利特开2010-175309号公报(段落0019?0020、0024、图2、图3) 专利文献9:日本专利特开2010-187900号公报(段落0033?0037、图1)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然而,所公开的技术通过设定透过板的原材料及厚度来调整例如等效水厚度,以作为相当于体内深度的衰减量。然而,粒子射线透过透过板时的衰减量即实际的等效水厚度因所透过的粒子射线的状态的不同而并非是一定的。因此,例如即使使用具有按照规定对原材料、厚度进行加工而完成的透过板的射程移位器,在因治疗室的不同、或者即使是同一治疗室因维修等而使其状态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等效水厚度仍可能产生偏差。
[0006]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得以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射程移位器以及粒子射线治疗装置,其能按照设定调整粒子射线的射程。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0007]本发明的射程移位器使入射的粒子射线的能量衰减地将其射出,其特征在于,该射程移位器包括:透过板,根据所述能量的衰减量的设定值来调整该透过板的厚度;以及保持部,该保持部保持所述透过板,所述透过板的厚度被调整成与比所述设定值要小规定比例的衰减量相当的厚度,并且,所述透过板和所述保持部中的至少一个设有重叠构造,该重叠构造将厚度被调整成与所述规定比例的2倍的衰减量相当的厚度以下的调整片材装卸自由地重叠于所述透过板。
发明效果
[0008]根据本发明的射程移位器,即使入射的粒子射线的状态发生变化,使得能量衰减量发生变化,也能够通过重叠能调整厚度的调整片材,从而调整至所设定的能量衰减量,因此可获得能准确地调整粒子射线射程的射程移位器及能以准确的照射野进行照射的粒子射线治疗装置。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表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射程移位器的结构的俯视图、以及表示与厚度相对应的每一类型的保持部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射程移位器的照射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粒子射线治疗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射程移位器的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实施方式I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射程移位器的结构及其调整方法进行说明。图1?图4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射程移位器及其调整方法,图1 (a)及(b)是表示射程移位器的结构的俯视图(a)、以及俯视图中的1-1线上的剖面中、因透过板的厚度的不同而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三个类型的每一透过单元的剖视图(b)。
[0011]另外,图2是表示包括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射程移位器的照射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表示在各治疗室包括上述照射装置的粒子射线治疗装置的结构的图。此外,图4是用于说明对包括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射程移位器的照射装置进行设置或维修时的射程移位器的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0012]如图1(a)所示,射程移位器10在壳体11内具备多个透过单元4,该透过单元4设有能在粒子射线的入射范围内自由使粒子射线进入、退避的透过板I。此外,如图1(b)所示,多个透过单元4根据所设定的粒子射线能量的衰减量分别具有厚度不同的透过板1,并且,通过隔着驱动缸12将保持透过板I的框体3与壳体11相连结,从而能在退避位置与照射位置之间驱动透过板I。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各个透过单元4中,为了调整衰减量而构成为能调整厚度的调整片材2能自由装卸地重叠于透过板I。
[0013]透过板I根据设定于该透过单元4的衰减量的设定值,将聚乙烯制的板的至少粒子射线透过的区域(例如直径200mm的范围)的厚度调整成规定厚度。然而,考虑上述衰减量的变动,为了确保I?2%的衰减量由调整片材来进行调整以作为调整余量,构成为厚度比能实现所设定的衰减量的厚度要薄。实际上,考虑材料本身的变动,若将与设定于该透过单元4的衰减量相当的厚度设为1,则调整为使得衰减量为小于I的0.93?0.98 (减少比例2?7% )。例如,以相当于体内射程的等效水厚度来设定能量的衰减量,在设定值为64mm的情况下,若聚乙烯垫块的密度为0.94?0.96g/cm3,贝U在将实际厚度设为64mm时,预留下调整余量,能制造等效水厚度小于64_的透过板I。然后,在将该透过板I使用于照射装置内时,以成为规定的等效水厚度的方式将调整片材2重叠于透过板I上。调整片材2的厚度能通过重叠多片预先经过厚度调整的聚乙烯片材、或比调整余量要薄的聚乙烯片材来进行调整。
[0014]此外,若将多个透过单元4分别标记为4-1?4-n,则图1 (a)中,记载有4_1?4_n中的位于退避位置的透过单元4-1、以及位于照射位置的4-1。另外,如图1(b)所示,各透过单元4中因透过板I的厚度的不同,具有透过板I本身以及保持透过板I的框体3的结构不同的三个具有代表性的类型,分别将其标记为类型A、类型B、类型C。此外,为了说明上述三个类型的结构,图1(b)是表示图1(a)中的1-1线的剖视图中的、分别与类型A、类型B、类型C相对应的透过单元4部分。此外,图1(b)中,为了易于理解螺钉位置,示出平头螺钉,而实际上也使用头部不突出的埋头螺钉。
[0015]将透过单元4的结构分成各类型共同部分以及每一类型的特征部分来进行说明。 〈各类型共同部分〉
框体3起到保持部的作用,其一端固定于驱动缸12,另一端保持透过板I及调整片材2,保持透过板I及调整片材2的部分开口,以使得不堵住粒子射线的入射及射出范围。
[0016]〈A 类型〉
A类型的透过单元4适用于厚度在4_以下的透过板1,从上表面观察的形状对应于图1(a)的透过单元4-1。框体3包括:一端固定于驱动缸12,另一端形成有开口的固定框体31 ;以及具有同样开口,且在与固定框体31之间将透过板I及调整片材2 —并夹入的夹入框体32。夹入框体32的隅角部分形成有用于供螺钉6通过的松孔,并在固定框体31上,在与此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用于将螺钉6拧入的螺钉槽。透过板I呈平坦状,与调整片材2 一起设有用于供螺钉6通过的孔,该螺钉6用于拧紧框体3。也就是说,利用框体3 —并保持较薄的透过板I以及调整片材2,但调整片材2在透过单元4内自由装卸。
[0017]〈B 类型〉
B类型的透过单元4适用于厚度为4_?16_的范围的透过板I,从上表面观察的形状与A类型相同,对应于图1(a)的透过单元4-1,框体3的结构也与A类型相同。另一方面,为了降低整体厚度,将透过板I的一部分嵌入固定框体31的开口,而对周缘部进行切削。并且,与类型A相同,利用框体3 —并保持透过板I以及调整片材2,并且调整片材2在透过单元4内自由装卸。
[0018]〈C 类型〉
C类型的透过单元4适用于厚度超过16_的透过板(块体)1,从上表面观察的形状对应于图1(a)的透过单元4-1。框体3包括:一端固定于驱动缸12,另一端形成有开口的固定框体31 ;以对应于透过板I的厚度而远离固定框体31的方式,隔着隔板34固定于固定框体31的中间框体33 ;以及在与中间框体33之间夹入调整片材2的夹入框体32。
[0019]夹入框体32的隅角部分形成有用于供螺钉6a通过的松孔,中间框体33上,在与该松孔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用于将螺钉6a拧入的螺钉槽。固定框体31的角部形成有用于拧入螺钉6c的螺钉孔,该螺钉6c用于固定透过板I。此外,中间框体33的各边的中间部分形成有用于供螺钉6b通过的松孔,固定框体31上,在与该松孔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用于拧入螺钉6b的螺钉槽,夹入框体32上形成有不干扰螺钉6b的头部的切口。
[0020]为了降低透过单元4的厚度,将透过板I的一部分嵌入固定框体31的开口,而对透过板I的周缘部进行切削,并且为了固定于固定框体31,将透过板I形成为凸缘状。也就是说,具有重量的透过板I单独由固定框体31保持,调整片材2独立于透过板I地由中间框体33与夹入框体32保持。此外,调整片材2与具有重量的透过板I相独立地在透过单元4内装卸自由。
[0021]也就是说,框体3及透过板I中的至少一个起到将调整片材2装卸自由地重叠于透过板I的重叠构造的作用。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根据透过板I的厚度以三个类型构成透过单元4的示例,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比三个多也可以比三个少。另外,对于透过单元4的个数(透过板I的厚度的种类)无需限定,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例如,若以二进制类型具备t = 0.5?64mm的透过板I,则需要满足0.5Χ2(Ν_? = 64的Ν( = 8)种。此外,例如若将透过板I的厚度调整成为相比于等效水厚度的设定值要小R%的等效水厚度,则在最大R%的2倍为止的厚度的范围内对调整片材2进行调整的情况下,能调整成设定值。因此,只要能在各框体3上装卸自由地保持2R%的厚度为止的调整片材2即可。
[0022]另一方面,框体3通过将周缘部夹入,从而能装卸自由地保持调整片材2,因此夹入片数没有限制。因此,无需构成仅以一块片材调整成所需的等效水厚度的调整片材2,只要重叠适当厚度的片材来调整成所需的等效水厚度即可。为此,为了易于更换或重叠调整片材2,优选在设置状态的射程移位器10的垂直方向上,以使调整片材2位于透过板I的上侧的方式构成重叠构造(框体3或包含框体3的透过单元4)。
[0023]接下来,利用图2及图3对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射程移位器10的照射装置及粒子射线治疗装置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照射装置100具备:扫描电磁铁20 (例如摆动电磁铁(WobblerMagnets)),该扫描电磁铁20通过对由射线源提供的粒子射线B进行扫描,从而起到扩大照射野的照射嘴的作用;散射体(Scatterer) 30,该散射体30由铅等构成,使粒子射线B发生散射;脊形过滤器(Ridge Filter) 40,该脊形过滤器40由铝等构成,用于根据照射对象的厚度扩大布拉格峰的宽度;上述射程移位器(Range Shifter);多叶准直器(Mult1-leafCollimator) 50,该多叶准直器50由叶片部及驱动各个叶片板的叶片驱动构造构成,用于进行限制使得照射野(平面形状)与患部形状相匹配,该叶片部由多片叶片板构成;以及射程监视器60,该射程监视器60用于调整后述的调整片材2。此外,在实际的治疗中,针对每个病人K制作物块,以使得与患部(照射对象)的深度形状相匹配,物块用于限制粒子射线B的射程分布。
[0024]此外,如图3所示,粒子射线治疗装置具有:同步加速器即圆形加速器400 (以下简称为加速器),以作为粒子射线B的射线源;输送路径300,该输送路径300将由加速器400提供的粒子射线输送给多个治疗室(200-1?200-n:统称为200)中的选出的治疗室200 ;以及照射装置(100-1?100-n:统称为100),该照射装置包括上述射程移位器10且设置于各治疗室200,将由输送路径300传送来的粒子射线B照射至病人K。
[0025]治疗室200是用于实际对病人K照射粒子射线来进行治疗的房间,每个治疗室200具备照射装置100。此外,图中示出了旋转照射室(也称作旋转机架)的示例,在治疗室200-1中,旋转照射室的整个照射装置100以病人K (治疗台)为中心进行旋转,并能自由设定照射至病人K的粒子射线的照射角度。另外,在治疗室200-2中,示出了从照射装置100-2水平方向地向病人K照射出粒子射线的水平照射室,该病人K固定于能自由设定角度或位置的治疗台。由此,通常对于一个加速器400,包含类型不同或相同的治疗室,多个治疗室200经由输送路径300相连。
[0026]此外,输送路径300将成为粒子射线B的输送空间的真空管道310相连接而形成,具备:将粒子射线B的射束轨道向提供目标的治疗室200进行切换的切换装置即切换电磁铁320 ;以及使粒子射线B偏转至规定角度的偏转电磁铁330。此外,从直接与加速器400相连结的主路径300-0,经由切换电磁铁320与对应于各治疗室200的副路径300-1?300_n相连接。也就是说,即使具备相同规格的照射装置100,也对于每一治疗室200经由不同输送路径300提供粒子射线B。
[0027]接下来,对粒子射线治疗装置及照射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
入射至加速器400内的带电粒子由高频电场加速,利用磁铁使其发生偏转,加速到光速的约70?80%为止,作为粒子射线B射出至输送路径300。输送路径300中,利用切换电磁铁320根据需要改变输送路径(300-1?300-n),将射出的粒子射线B引导至设置于指定的治疗室200的照射装置100。
[0028]提供至照射装置100的粒子射线B处于直径在数mm以下的所谓的尖向束状态,利用扫描电磁体20以例如描绘圆轨道的方式进行扫描,并利用散射体30使粒子射束B发生散射,从而在垂直于射束轴的面的延伸方向(面方向)上扩大照射野。扩大面方向的照射野的粒子射线B通过脊形过滤器40。脊形过滤器40形成为在面方向排列多个例如锥状体或剖面为三角形的板,由此,在面方向上的每一分割区域中存在有通过不同厚度的板的粒子射线B。图中,为了便于理解,记载为三棱柱横向排列。由此,布拉格峰扩大,从而具有规定宽度的SOBP (Spread-Out Bragg Peak:扩展布拉格峰)。也就是说,照射野通过脊形过滤器40在射束轴方向上(深度方向)也得到扩展。
[0029]接下来,扩大了照射野的粒子射线B通过射程移位器10。射程移位器10通过将规定透过单元4配置于入射范围内,从而使粒子射线B透过调整成所希望的等效水厚度(衰减量)的透过板I及调整片材2,对粒子射线B的能量(射程)进行调节。通过利用射程移位器10对射程进行调整,从而能将粒子射线B照射至所希望的体内深度(提供剂量)。
[0030]接下来,粒子射线B通过多叶准直器50。多叶准直器50通过将相对的多组叶片板定位于相对于射束轴远离或接近的方向上的规定位置,从而形成所希望的开口形状。此外,根据患部形状来形成通过多叶准直器50的粒子射线B的照射野的面方向形状。
[0031]最后,粒子射线B通过物块120。物块120是由树脂等制成的限制器,例如以补偿患部末端(distal)形状的方式形成为患部的深度形状。末梢形状是指患部最深部分一侧的凹凸形状。此处,照射野在面的延伸方向上的能量分布受到限制(z方向上成形),从而具有与末端形状相同的形状。也就是说,粒子射线B的照射野的深度方向的形状得以形成。
[0032]在利用上述照射装置100,以层叠原体照射法进行照射时,在深度方向上以空间分割的方式来供给剂量。开始照射时,配合对包含最深部的层(切片dice)的剂量供给来设定扫描电磁铁20、射程移位器10、多叶准直器50,并将粒子射线B照射至患部K。在对最深部的层(切片)的照射结束的情况下,自动对准变浅了相当于布拉格峰的宽度的深度、的较浅的位置(从照射源观察到的跟前侧),利用射程移位器10调整射程,还改变扫描电磁铁20及多叶准直器50的设定,对下一层进行照射。之后,同样利用射程移位器10调整射程,改变扫描电磁铁20及多叶准直器50的设定,同时供给作为整体最适于患部形状的剂量。
[0033]在这样的粒子射线治疗装置中,射程移位器10具有对每个切片进行定位的重要作用。也就是说,若射程移位器10不实现按照治疗计划而设定的等效水厚度(衰减量),则照射野在深度方向上偏离患部,不仅无法对患部施加足够的剂量,甚至还会破坏周边的正常组织。因此,在诊疗计划中,例如即使射程移位器10的设定间距为1mm,也要求射程移位器10中以小于设定间距的精度准确地实现等效水厚度。
[0034]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在粒子射线治疗装置中,对于每个治疗室200,其切换电磁铁320或偏转电磁铁330等的通过次数、或如真空管道310的路径长这样的输送路径不同。另夕卜,各治疗室200的照射装置100中,扫描电磁铁20、散射体30、脊形过滤器40的规格或调整状态也未必相同。也就是说,射程移位器10因所设置的治疗室200或照射装置100的调整状态的不同,未必会在相同状态下使粒子射线B透过。
[0035]因此,如【背景技术】所述,即使能以相同规格制造射程移位器10,但因所设置的照射装置100的不同,或即使在相同照射装置100内,因维修等而状态发生变化时,衰减量会发生变化。因此,如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射程移位器10所示,预先将透过板I调整成与比衰减量的设定值要小的衰减量相当的厚度,并以能自由装卸地重叠调整片材2的方式构成调整单元4,因此通过对调整片材2的厚度进行调整,从而能可靠地调整成所求出的衰减量。
[0036]利用图4的流程图对该衰减量的调整方法进行说明。此外,这里,对具有多个透过单元4的射程移位器10进行说明,为了便于理解其概念,将等效水厚度用作为衰减量的设定值。
首先,将射程监视器60 (图1)配置于射程移位器10下游的粒子射线B的照射装置(步骤S10)。接下来,对将调整对象的透过单元4配置于照射位置的射程移位器10进行驱动(步骤S20)。接着,对射程移位器10照射粒子射线B (步骤S30),利用下游的射程监视器60测定射程(步骤S40)。
[0037]然后,判断测定出的射程是否在基于该透过单元4中求出的等效水等厚度而得到的值的范围内(步骤S50)。若在范围外(步骤S50中为“否”),则利用作为调整片材2使用的片材的厚度、片数或其组合来调整厚度(步骤S200),转移至步骤S30。另一方面,若在范围内(步骤S50中为“是”),则判断是否调整完成(步骤S60),在有应当调整的透过单元4没被调整,调整未完成的情况下(步骤S60中为“否”),转移至步骤S20。另一方面,在对所有透过单元4进行调整,从而调整完成的情况下(步骤S60中为“是”),使射程监视器60退避(步骤S70),调整结束。
[0038]在进行了上述调整的粒子射线治疗装置中,治疗室200中的至少实施了调整的治疗室200之间,无论在哪个治疗室200中进行实际的治疗,都能恒定地调整成理想的等效水厚度,并能确保与治疗计划的同等性,来进行治疗。
[0039]若例如每次进行定期检查等维护时实施上述调整,从而对射程移位器10的等效水厚度进行调整,则即使仅对该治疗室200进行维护时,也能确保与其他治疗室的同等性,即使改变治疗室200,仍能确保与治疗计划的同等性。
[0040]此外,对于透过板I及调整片材2的材料,若采用具有耐放射线特性,不会产生不需要的散射等的材料,则不局限于上述材料,例如可以是丙烯酸、聚酰亚胺这样的材料。
[0041]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射程移位器10,该射程移位器10使入射的粒子射线B的能量衰减地将其射出,具备:根据能量的衰减量的设定值(例如等效水厚度)来进行厚度调整的透过板I ;以及起到保持透过板I的保持部作用的框体3,将透过板I的厚度调整成与比设定值要小规定比例的衰减量相当的厚度,并且透过板I及保持部3中的至少一个中设有重叠构造,该重叠构造将调整片材2自由装卸地重叠于透过板1,该调整片材2的厚度被调整成与所述规定比例的2倍的衰减量相当的厚度以下,因此即使因所设置的照射装置100的不同或因维护而造成的变化等,使得入射的粒子射线B的状态发生变化,使得能量衰减量发生变化,也能够通过重叠能调整厚度的调整片材,来调整成所设定的能量衰减量,因此能准确地调整粒子射线B的射程来射出粒子射线B。
[0042]尤其是,若将小于设定值的规定比例设为2?7%,则即使入射的粒子射线B的状态最大程度地发生变化,也能够通过调整调整片材2的厚度,来调整成所希望的等效水厚度。
[0043]若作为重叠构造的框体3及透过板I中的一个构成为从粒子射线的射入侧将调整片材2重叠于透过板1,则在垂直方向上照射出粒子射线的照射装置100中,在射程移位器10的设置状态的垂直方向上,调整片材2位于透过板I的上侧,替换调整片材2,从而能容易地调整厚度。
[0044]另外,本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粒子射线治疗装置具备:生成粒子射线B的加速器400 ;多个治疗室200 ;分别将加速器400与多个治疗室200相连结的粒子射线B的输送路径300 ;以及照射装置100,该照射装置100分别设置于多个治疗室200,将从输送路径300提供来的粒子射线B成形为与照射对象相对应的照射野,并照射至照射对象,照射装置100包括上述的射程移位器10,因此,无论使用哪个治疗室200,均能以准确且同等的照射野进行照射。
标号说明
[0045]1:透过板、2:调整片材、3:框体、4:透过单元、
10:射程移位器、11:壳体、12:缸、
20:扫描电磁铁、30:散射体、40:脊形过滤器、50:多叶准直器、60:射程监视器、
100:照射装置、200:治疗室、300:输送路径、400:加速器。
【权利要求】
1.一种射程移位器,使入射的粒子射线的能量衰减地将其射出,其特征在于,该射程移位器包括: 透过板,根据所述能量的衰减量的设定值来调整该透过板的厚度;以及 保持部,该保持部保持所述透过板, 所述透过板的厚度被调整成与比所述设定值要小规定比例的衰减量相当的厚度, 并且,所述透过板和所述保持部中的至少一个设有重叠构造,该重叠构造将厚度被调整成与所述规定比例的2倍的衰减量相当的厚度以下的调整片材装卸自由地重叠于所述透过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程移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比例被设定为2?7%。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射程移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重叠构造从所述粒子射线的入射侧将所述调整片材重叠于所述透过板。
4.一种粒子射线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产生粒子射线的加速器; 多个治疗室; 分别将所述加速器与所述多个治疗室相连结的所述粒子射线的输送路径;以及照射装置,该照射装置分别设于所述多个治疗室,将由所述输送路径提供的粒子射线成形为与照射对象相对应的照射野,并将粒子射线照射至所述照射对象, 所述照射装置具备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射程移位器。
【文档编号】A61N5/10GK104137190SQ201280070385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2日
【发明者】山本宽英, 萩野刚, 井上博光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