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湿热蕴结型癌性发热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4261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湿热蕴结型癌性发热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湿热蕴结型癌性发热的药物,属药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癌性发热是指肿瘤本身引起的非感染性发热,是中晚期恶性肿瘤常见症状之一。长期发热会造成能量和体力消耗,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应给予积极控制。现代医学目前还不能完全控制癌性发热,临床以对症处理为主。如物理降温方法常用酒精擦浴、温水擦浴、冰袋降温等。药物治疗常用非留体类消炎镇痛药、糖皮质激素等。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主要是抑制PGE2介导的免疫向下调节作用及体温中枢的刺激作用达到降温的效果;激素类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体温中枢对致热源的反应,减少内热源的释放降低体温。解热镇痛药常用吲哚美辛、双氯芬酸钠、布洛芬、阿司匹林等;激素有强的松及地塞米松等。西药治疗癌性发热,起效快,但维持时间短,易复发、副反应多,而中药治疗癌性发热具有维持时间长、不易复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特点。在西药控制不佳、无效或患者基础情况差无法耐受西药副作用的情况下,根据患者病情,以辨证施治为原则,内外并调,标本兼顾,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湿热蕴结型癌性发热的药物。本发明药物的功能是清热利湿,治疗湿热蕴结型癌性发热疗效显著,无副作用。部分癌性发热患者,低热,午后热甚,心中烦热,胸闷脘痞,口渴而不欲饮,纳少,呕恶,大便黏滞不爽,舌苔黄腻,脉濡数等证。中医辨证为湿热蕴结型。本发明针对湿热蕴结型癌性发热,确立了清热利湿的治则,制成本发明的药物。一种治疗湿热蕴结型癌性发热的药物含有黄芩皂苷、小檗碱、苦参碱。本发明所述一种治疗湿热蕴结型癌性发热的药物,含有黄芩皂苷0.5-2.5份、小檗碱0.18-0.75份、苦参碱0.07-0.3份。本发明所述一种治疗湿热蕴结型癌性发热的药物,研究人员通过实验进一步的提出优选方案:含有黄芩皂苷2份、小檗碱0.5份、苦参碱0.15份。本发明所述一种治疗湿热蕴结型癌性发热的药物,由含有下述范围的药材制得黄芩6-24份、黄柏6-24份、苦参6-24份、三叶青6_12份、滑石3_9份、竹叶6_24份、茯苓6_12份、白茅根6-9份。本发明所述一种治疗湿热蕴结型癌性发热的药物,优选含有下述的药材制得黄芩12份、黄柏12份、苦参12份、三叶青9份、滑石9份、竹叶9份、茯苓9份、白茅根6份。本发明所述一种治疗湿热蕴结型癌性发热的药物,通过如下方法制备:
(a)将所述重量配比的黄柏,加60%-95%乙醇6-12倍量回流提取两次,合并药液,药液滤过,得醇提液;
(b)将所述重量配比的其余药材以及黄柏醇提后的药渣共同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水8-15倍量,煎煮1-2小时,第二次加水8-12倍量,煎煮1-2小时,合并药液,药液滤过,取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 1.15(60°C)时,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到50% -90%,沉淀,静置12-36小时,吸取上清液,得醇沉液;
(c)将所得醇提液和醇沉液合并,浓缩,干燥,粉碎,得干膏粉;
(d)将所得干膏粉与辅料充分混匀,制成药剂任何一种制剂。上述制备方法中,优选步骤(a)中将黄柏,加70%乙醇7倍量提取两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I小时。步骤(b)中加水提取时,第一次加水12倍量,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水10倍量,煎煮2小时;加乙醇沉淀时,使含醇量达到70%,静置24小时。本发明中份是以重量计算的,若重量以克为单位,上述组成为成人一天的服用剂量。以上各组成是按重量份作为配比的,在生产时可按照相应的比例增大或减少,如大规模生产可以以千克或以吨为单位,重量可以增大或减少,但各组份之间的生药重量配比比例不变,成人一天的服用剂量不变。本发明药物可以采用中药制剂常规方法制备成任何可药用的制剂。例如汤剂;也可以将这些原料药一起水煎,浓缩,滤过,制成口服液;也可以将这些原料药一起水提取,滤过,浓缩,干燥,加入辅料制成片剂、胶囊剂、颗粒剂。至此完成了本发明。本发明对湿热蕴结型癌性发热疗效显著,无副作用。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以下临床研究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治疗湿热蕴结型癌性发热的有益效果。1、一般资料40例病例均为肺患者,症状低热,午后热甚,心中烦热,胸闷脘痞,口渴而不欲饮,纳少,呕恶,大便黏滞不爽,舌苔黄腻,脉濡数,体温均超过37.8°C,持续时间超过10天;经检查缺乏感染证据;应用萘普生治疗,体温暂时可降至正常,停用后复发。中医辨证为湿热蕴结型。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治疗方法治疗组予本发明汤剂,每日I剂,水煎,早晚分服。对照组予消炎痛栓,每次I粒,纳入肛门,每日2次。两组均以I周为I个疗程。3、观察方法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体温下降情况,停药后第2周观察发热复发情况;同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4、疗效评定显效:用药I周内体温基本正常,停药后无反复;有效:用药I周后体温有所降低,但未恢复正常,精神状态有改善;无效:用药后I周后体温仍不降。5、结果
5.1退热疗效比较两组退热有效率分别为96.1%和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5.2复发情况比较治疗组停药第2周无复发,对照组停药第2周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5.3不良反应治疗组观察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有11例在用药过程中出现大汗淋滴,自觉乏力明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一种治疗湿热蕴结型癌性发热的药物含有黄芩皂苷、小檗碱、苦参碱。一种治疗湿热蕴结型癌性发热的药物,含有黄芩皂苷0.5-2.5份、小檗碱
0.18-0.75 份、苦参碱 0.07-0.3 份。一种治疗湿热蕴结型癌性发热的药物,研究人员通过实验进一步的提出优选方案:含有黄芩皂苷2份、小檗碱0.5份、苦参碱0.15份。一种治疗湿热蕴结型癌性发热的药物,由含有下述范围的药材制得黄芩6-24份、黄柏6-24份、苦参6-24份、三叶青6-12份、滑石3_9份、竹叶6_24份、茯苓6_12份、白茅根6-9份。一种治疗湿热蕴结型癌性发热的药物,优选含有下述的药材制黄芩12份、黄柏12份、苦参12份、三叶青9份、滑石9份、竹叶9份、茯苓9份、白茅根6份。一种治疗湿热蕴结型癌性发热的药物,通过如下方法制备:
(a)将所述重量配比的黄柏,加60%-95%乙醇6-12倍量回流提取两次,合并药液,药液滤过,得醇提液;
(b)将所述重量配比的黄芩12、黄柏12g,苦参12,三叶青9、滑石9、竹叶9g。茯苓9。白茅根6以及黄柏醇提后的药渣共同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水8-15倍量,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水8-12倍量,煎煮2小时,合并药液,药液滤过,取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
1.15 (60°C)时,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到50% -90%,沉淀,静置12-36小时,吸取上清液,得醇沉液;` (C)将所得醇提液和醇沉液合并,浓缩,干燥,粉碎,得干膏粉;
(d)将所得干膏粉与辅料充分混匀,制成药剂任何一种制剂。上述制备方法中,优选步骤(a)中将黄柏,加70%乙醇7倍量提取两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I小时。步骤(b)中加水提取时,第一次加水12倍量,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水10倍量,煎煮2小时;加乙醇沉淀时,使含醇量达到70%,静置24小时。以下实施例重量是一人一日处方量的1000倍 实施例1:本发明的药物的颗粒剂制备
(a)按重量称取下列原料:黄芩12kg、黄柏12kg、苦参12kg、三叶青9kg、滑石9kg、竹叶9kg、获考:9kg、白茅根6kg。(b)将黄柏,加90%乙醇120L回流提取两次,合并药液,药液滤过,得醇提液;
(c)将其余药材以及黄柏醇提后的药渣共同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水624L,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水624L,煎煮2小时,合并药液,药液滤过,取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60°C)时,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到50%,沉淀,静置12小时,吸取上清液,得醇沉液;
(d)将所得醇提液和醇沉液合并,浓缩,干燥,粉碎,得干膏粉;
(e)将所得干膏粉与0.5kg糊精充分混匀,以乙醇液作黏合剂制粒,干燥,得颗粒剂2000 袋。经化验每袋含黄芩皂苷lg、小檗碱0.25g、苦参碱0.075g。用于治疗湿热蕴结型癌性发热的患者,每次I包,每日早晚各I次。实施例2:本发明的药物的片剂制备
(a)按重量称取下列原料:含黄岑阜苷2500g的黄岑提取物,含小檗碱750g的黄柏提取物,含苦参碱300g的苦参提取物。(b)将称取的原料混匀,以淀粉糊作黏合剂制粒,干燥,加入适量滑石粉,混匀,压片,得10000片。经化验每片含黄芩皂苷0.25g、小檗碱0.075g、苦参碱0.03g。用于治疗湿热蕴结型癌性发热的患者,每次5片,每日早晚各I次。实施例3:本发明的药物的胶囊剂制备
(a)称取黄岑6kg、黄柏6kg、苦参6kg、三叶青6kg、滑石3kg、竹叶6kg、获茶6kg、白茅根 6kg ;
(b)将黄柏加70%乙醇42kg回流提取两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I小时;
(c)将其余药材以及黄柏醇提后的药渣共同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水540kg,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水450kg,煎煮2小时,合并药液,药液滤过,取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60°C)时,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到70%,沉淀,静置24小时,吸取上清液,得醇沉液;
(d)将醇提液和醇沉液合并,浓缩,干燥,粉碎,得干膏粉;
(e)将所得干膏粉与适量糊精充分混匀,湿法制粒,干燥,整颗,得胶囊15000粒。经化验每粒胶囊含黄芩皂苷0.033g、小檗碱0.05g、苦参碱0.02g。用于治疗湿热蕴结型癌性发热的患者,每次5粒,每日3次。

实施例4:本发明的药物的软胶囊剂制备
(a)称取下列原料:黄岑24kg、黄柏24kg、苦参24kg、三叶青12kg、滑石9kg、竹叶24kg、获茶12kg、白茅根9kg ;
(b)将黄柏,加95%乙醇288L回流提取两次,合并药液,药液滤过,得醇提液;
(c)将其余药材以及黄柏醇提后的药渣共同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水2000L,煎煮1.5小时,第二次加水1656L,煎煮I小时,合并药液,药液滤过,取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4 (60°C)时,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到50%,沉淀,静置36小时,吸取上清液,得醇沉液;
(d)将醇提液和醇沉液合并,浓缩,干燥,粉碎,得干膏粉;
(e)将干膏粉与甘油充分混匀,制得软胶囊15000粒。经化验每粒软胶囊含黄芩皂苷0.13g、小檗碱0.34g、苦参碱0.0lgo用于治疗湿热蕴结型癌性发热的患者,每次5粒,每日3次。实施例5:本发明的药物的片剂制备
(a)称取黄芩24kg、黄柏12kg、苦参6kg、三叶青10kg、滑石6g、竹叶12kg、茯苓9kg、白茅根9kg。(b)将黄柏,加80%乙醇96L回流提取两次,合并药液,药液滤过,得醇提液;
(b)将其余药材以及黄柏醇提后的药渣共同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水1100L,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水900L,煎煮I小时,合并药液,药液滤过,取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3(60°C)时,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到60%,沉淀,静置30小时,吸取上清液,得醇沉液;
(c)将所得醇提液和醇沉液合并,浓缩,干燥,粉碎,得干膏粉;
(d)将干膏粉,加入适量梭甲基纤维素,混匀,湿法制粒,干燥,加入适量滑石粉,混匀,压片,得10000片。经化验每片含黄芩皂苷0.25g、小檗碱0.05g、苦参碱0.007g。用于治疗湿热蕴结型癌性发热的患者,每次5片,每日2次。
实施例6:本发明的药物的片剂制备
制备黄芩皂苷:黄芩粉碎成粗粉,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10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8倍量的水,煎煮I小时,合并药液,药液滤过,取滤液,加盐酸条pH值1-2,80°C保温30分钟,静置,离心,沉淀,水洗,50%乙醇洗,95%乙醇洗,即得。制备小檗碱:将黄柏粉碎成粗粉,加80%乙醇回流提取两次,合并药液,药液滤过,回收乙醇,干燥,即得;
制备苦参碱:苦参粉碎成粗粉,用甲醇为溶媒回流提取,回收甲醇,加水搅匀,加盐酸调pH值3-4,乙醚洗2次,酸溶液,加氢氧化钠调pH值3左右,加入三氯甲烷,三氯甲烷提取液,回收三氯甲烷至干,即得。

制备本发明的片剂;称取黄岑阜苷2kg、小檗碱0.5kg、苦参碱0.15kg,混勻;加入羧甲基淀粉钠、淀粉适量,淀粉糊制粒,干燥,整理,加入滑石粉适量,混匀,压片。制得片剂9000片。用于治疗湿热蕴结型癌性发热的患者,每次3片,每日3次。实施例7:本发明的药物的颗粒剂制备
将称取三叶青10kg、滑石6kg、竹叶12kg、茯苓9kg、白茅根9kg ;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第二次加倍量水,煎煮I小时;合并药液,药液滤过,取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 (60°C)时,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到50%,沉淀,静置12小时,吸取上清液,得醇沉液;回收乙醇,浓缩,干燥,粉碎,得干膏粉;加入黄芩皂苷2kg、小檗碱0.5kg、苦参碱0.15kg,混匀;加入糊精充分混匀,湿法制粒,干燥,得颗粒剂2000袋。用于治疗湿热蕴结型癌性发热的患者,每次I包,每日早晚各I次。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湿热蕴结型癌性发热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含有黄芩皂苷0.5-2.5份、小檗碱 0.18-0.75 份、苦参碱 0.07-0.3 份。
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治疗湿热蕴结型癌性发热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含有黄芩皂苷2份、小檗碱0.5份、苦参碱0.1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的一种治疗湿热蕴结型癌性发热的药物,其特征在于:由黄芩6-24份、黄柏6-24份、苦参6-24份、三叶青6_12份、滑石3_9份、竹叶6_24份、茯茶6-12份、白茅根6-9份制得。
4.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的一种治疗湿热蕴结型癌性发热的药物,其特征在于:由黄芩12份、黄柏12份、苦参12份、三叶青9份、滑石9份、竹叶9份、茯苓9份、白茅根6份制得。
5.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或权利要求4的一种治疗湿热蕴结型癌性发热的药物,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方法制备: (a)将所述重量配比的黄柏,加60%-95%乙醇6-12倍量回流提取两次,合并药液,药液滤过,得醇提液; (b)将所述重量配比的其余药材以及黄柏醇提后的药渣共同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水8-15倍量,煎煮1-2小时,第二次加水8-12倍量,煎煮1-2小时,合并药液,药液滤过,取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 1.15(60°C)时,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到50% -90%,沉淀,静置12-36小时,吸取上清液,得醇沉液; (c)将所得醇提液和醇沉液合并,浓缩,干燥,粉碎,得干膏粉; (d)将所得干膏粉与辅料充分混匀,制成药剂任何一种制剂。
6.根据权利要求5的 一种治疗湿热蕴结型癌性发热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中,步骤(a)将黄柏,加70%乙醇7倍量提取两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I小时;步骤(b)中加水提取时,第一次加水12倍量,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水10倍量,煎煮2小时;加乙醇沉淀时,使含醇量达到70%,静置24小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湿热蕴结型癌性发热的药物,含有黄芩皂苷0.5-2.5份、小檗碱0.18-0.75份、苦参碱0.07-0.3份。由黄芩6-24份、黄柏6-24份、苦参6-24份、三叶青6-12份、滑石3-9份、竹叶6-24份、茯苓6-12份、白茅根6-9份制得。用于治疗湿热蕴结型癌性发热疗效显著,无副作用。
文档编号A61P29/00GK103070921SQ20131000804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0日
发明者李诗标, 张为胜, 许翠萍, 苏静, 钱利民 申请人:济南康众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