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疔冲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6167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唇疔冲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内服外用的方法,治疗唇疔。更具体地是指唇疔冲剂和外敷粉剂的制作方法。二.
背景技术
唇疔系唇部皮肤毛囊及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发于嘴角,开口不利者,叫锁口疔。发于口唇里部使口唇外翻者,名为反唇疔。唇疔自儿童至老人均可发生,以青壮年多见。多因外感邪毒或脾胃经火毒聚结于唇所致。中医用疏风清热,泻火解毒辩证治之。目前市场上没有针对治疗唇疔的中成药,多用抗生素药膏,效果不佳且易产生副作用,本发明采用内服外敷的方法有效治疗唇疔病症。三.
发明内容
(一)、内服唇疔冲剂
唇疔冲剂的主要成分和配比为:
紫花地丁 20%
金银花 20%
白果 10% 桔梗 15%
败酱草 5%
黄芪 10%
知母 5%
生甘草 15%
紫花地丁:堇菜科,堇菜属,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白果、桔梗:排脓拔毒,消疮疥疽瘤。紫花地丁、金银花为主药,清热解毒,凉血消肿,配以白果、桔梗排脓拔毒。败酱草:清热解毒,凉血,消痈排脓,祛瘀止痛。黄芪:归脾经,有益气固表、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败酱草、黄芪与紫花地丁同用,不但加强紫花地丁的消肿、治痈等效力时还起到一个托毒的功效,可谓一举两得。知母:清热泻火,生津润燥,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知母重在清泻肺胃实火。生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制作方法:把上述8味中药超细粉碎,加适量饴糖制成冲剂,用温水冲服。一天服用三次,每次10克,饭后服用,一般服用3飞天即可见效。服用后感到肠胃不舒服者停用,孕妇儿童慎用。在发病期间,应节制辛热厚腻之品,以防唇疔反复发作。(二)、外敷粉剂,用珍珠粉、山慈菇、、红大戟、大黄、甘草,质量比以5:3:3:1:1研成粉,蘸少量患者本人唾液粘以少量粉末,敷以患处,每日早晚各敷一次。珍珠粉、山慈菇清热解毒,红大戟排毒化脓之要药也,大黄清热泻火,甘草调和诸药,燥湿杀毒、解毒亦。
权利要求
1.内服唇疔冲剂的主要成分和配比为:紫花地丁20%金银花20%白果10%桔梗15%败酱草5%黄芪10%知母5%生甘草15%把上述8味中药超细粉碎,加适量饴糖制成冲剂,用温水冲服,一天服用三次,每次10克,饭后服用,一般服用3飞天即可见,服用后感到肠胃不舒服者停用,孕妇儿童慎用,在发病期间,应节制辛热厚腻之品,以防唇疔反复发作。
2.外敷粉剂,用珍珠粉、山慈菇、、红大戟、大黄、甘草,质量比以5:3:3:1:1研成粉,蘸少量患者本人唾液粘 以少量粉末,敷以患处,每日早晚各敷一次。
全文摘要
唇疔冲剂,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内服外用的方法,治疗唇疔。更具体地是指唇疔冲剂和外敷粉剂的制作方法。(一)内服唇疔冲剂的主要成分和配比为紫花地丁20%金银花20%白果10%桔梗15%败酱草5%黄芪10%知母5%生甘草15%把上述8味中药超细粉碎,加适量饴糖制成冲剂,用温水冲服。一天服用三次,每次10克,饭后服用,一般服用3~5天即见效。服用后感到肠胃不舒服者停用,孕妇儿童慎用。在发病期间,应节制辛热厚腻之品,以防唇疔反复发作。(二)外敷粉剂,用珍珠粉、山慈菇、红大戟、大黄、甘草,质量比以5:3:3:1:1研成粉,蘸少量患者本人唾液粘以少量粉末,敷以患处,每日早晚各敷一次。
文档编号A61K35/56GK103142822SQ20131007578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1日
发明者夏伟荣, 胡宝山, 陆培群 申请人:上海浦东高星生物技术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