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糖尿病中药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28367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糖尿病中药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糖尿病中药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所使用的降糖药物中,各种西药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很严重的不良反应,如导致低血糖、乳酸性酸中毒等,而中药又缺乏疗效肯定、临床医生和患者都易接收的降糖制剂。迄今还没有一个药物能彻底治愈糖尿病,西药也只是能控制血糖而已,相比之下,中药有其自身的优势,并且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有人认为,中药的降糖机制与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相关,并增强细胞分泌胰岛素,这可能为中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力来治疗糖尿病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糖尿病肾病通常采用降压药物治疗,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常为首选药物,常需要联合其他降压药如钙拮抗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甲基多巴,可乐宁等。但是这些西药作用不能持久,需要长期服药,而且副作用大。由于糖尿病肾病患者脏腑虚弱,因此中医采用扶正为主,根据患者的辩证分型,采用健脾、益肾等手段,予以扶正驱邪,取得 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糖尿病中药的制备方法。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治疗糖尿病中药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将丹参5(Γ100份、葛根2(Γ50份粉碎成粗粉并按重量加入6 12倍重量浓度为5(Γ80%的乙醇,回流提取f 3次,每次f 3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并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8^1.15的浸膏,滤渣与黄芪5(Γ100份、浮萍草30^60份、桑枝1(Γ40份、薏苡仁2(Γ50份一起按重量加入6 15倍的水煎煮1 3次,每次1 3小时,过滤,滤液与上述浸膏合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5^1.40的浸膏,加入辅料制成适合临床使用的剂型。优选的制备方法是:将丹参、葛根粉碎成粗粉并按重量加入8倍重量浓度为6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并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的浸膏,滤渣与黄芪、浮萍草、桑枝、薏苡仁一起按重量加入10倍的水煎煮I次,煎煮时间为3小时,过滤,滤液与上述浸膏合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2的浸膏,加入辅料制成适合临床使用的剂型。本发明优选的剂型为颗粒剂或片剂或胶囊剂。本发明以益气活血养阴为组方原则。方中丹参补脾益气、生津止渴,重用为君,黄芪益气固表、敛汗固脱,为臣药,浮萍草既有祛湿生津之功,亦有除热凉血之效;桑枝有生津利水之效,用于消渴;薏苡仁味甘淡性凉,具有健脾渗湿、活血利水的功能;葛根发表解肌,山楂滋阴润燥,以上五味与丹参、黄芪共补肺脾肾之气阴,使津液输布合理,共为佐使,全方攻补兼施,扶正驱邪,协调脏腑阴阳,使血瘀毒邪尽去。
药理实验证明,本发明具有显著降低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作用。有降低实验性糖尿病肾病大鼠蛋白尿的作用,同时有调节实验性糖尿病肾病大鼠脂质代谢的作用,提示本发明有保护肾脏的作用。临床试验表明,本发明对2期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6%,与盐酸二甲双胍片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但在改善2期糖尿病的临床症状和调节脂代谢方面优于盐酸二甲双胍片。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它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丹参50Kg 黄芪50Kg 浮萍草30Kg桑枝IOKg薏该仁20Kg葛根20Kg 山楂10Kg。

制备方法是:将丹参、葛根粉碎成粗粉并按重量加入6倍重量浓度为80%的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I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并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8的浸膏,滤渣与黄芪、浮萍草、桑枝、薏苡仁一起按重量加入6倍的水煎煮3次,每次I小时,过滤,滤液与上述浸膏合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5的浸膏,加入甘露醇制成颗粒剂。服用方法:饭前服用,每日三次,每次一袋(每次服用相当于生药材63g)。实施例2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它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丹参IOOKg 黄芪IOOKg浮萍草60Kg桑枝40Kg薏该仁50Kg葛根50Kg 山楂40Kg。制备方法是:将丹参、葛根粉碎成粗粉并按重量加入12倍重量浓度为50%的乙醇,回流提取I次,提取3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并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5的浸膏,滤渣与黄芪、浮萍草、桑枝、薏苡仁一起按重量加入15倍的水煎煮I次,煎煮3小时,过滤,滤液与上述浸膏合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40的浸膏,加入微晶纤维素和淀粉压制成片剂。服用方法:饭前服用,每日三次,每次3片(相当于生药材46g)。实施例3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它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丹参70Kg 黄芪70Kg 浮萍草45Kg 桑枝25Kg薏该仁35Kg 葛根35Kg 山楂25Kg。制备方法是:将丹参、葛根粉碎成粗粉并按重量加入8倍重量浓度为6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并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的浸膏,滤渣与黄芪、浮萍草、桑枝、薏苡仁一起按重量加入10倍的水煎煮I次,煎煮时间为3小时,过滤,滤液与上述浸膏合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2的浸膏,加入适量淀粉制成颗粒,用胶囊填充后制成胶囊剂。服用方法:饭前服用,每日三次,每次3粒(相当于生药材50g)。实施例4 本发明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本实验以链脲佐菌素所致的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为动物模型,对本发明的药理作用进行考察。
1、材料和方法I)材料①动物:SD大鼠,健康雄性,体重16(T210g,由武汉大学药学院药理实验室提供,②药物和试剂:本发明实施例的药物试验时用水配制成所需浓度的溶液,盐酸二甲双胍片购于齐鲁制药有限公司,试验时研成细粉用水配制成所需浓度的溶液。葡萄糖测定试剂盒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试剂盒由北京中生生物工程技术公司提供。2)方法①将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随机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二甲双胍组、实施例1组、实施例2组、实施例3组。②给药方法:正常对照组:灌服蒸馏水;模型对照组:灌服蒸馏水;二甲双胍组:灌服 盐酸二甲双胍,每日用药剂量为250mg/Kg ;实施例1、2、3组:每日用药剂量为6g生药/Kg。每组每日灌胃一次,连续30天。3)统计方法实验数据以均数土标准差(X = S )表示,采用spssl3.0统计软件,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显著性水平以0.05和0.01为标准。2、结果I)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复制成功分组后,经过4周药物治疗,模型组空腹血糖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二甲双胍组、实施例1组、实施例2组、实施例3组空腹血糖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模型组糖化血红蛋白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二甲双胍组、实施例1组、实施例2组、实施例3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果显示本发明具有显著降低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作用。表I本发明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X = S )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糖尿病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丹参5(Γ100份、葛根2(Γ50份粉碎成粗粉并按重量加入6 12倍重量浓度为5(Γ80%的乙醇,回流提取广3次,每次广3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并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8^1.15的浸膏,滤渣与黄芪5(Γ100份、浮萍草3(Γ60份、桑枝1(Γ40份、薏苡仁2(Γ50份一起按重量加入6 15倍的水煎煮I 3次,每次广3小时,过滤,滤液与上述浸膏合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5^1.40的浸膏,加入辅料制成适合临床使用的剂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糖尿病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丹参、葛根粉碎成粗粉并按重量加入8倍重量浓度为6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并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的浸膏,滤渣与黄芪、浮萍草、桑枝、薏苡仁一起按重量加入10倍的水煎煮I次,煎煮时间为3小时,过滤,滤液与上述浸膏合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2的浸膏,加入辅料制成适合临床使用的剂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糖尿病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剂型为颗粒剂或片剂或胶囊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糖尿病中药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将丹参、葛根粉碎成粗粉并加入6~12倍50~80%的乙醇,回流提取1~3次,每次1~3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并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8~1.15的浸膏,滤渣与黄芪、浮萍草、桑枝、薏苡仁一起加入6~15倍的水煎煮1~3次,每次1~3小时,过滤,滤液与上述浸膏合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5~1.40的浸膏,加入辅料制成适合临床使用的剂型。药理实验证明,本发明具有显著降低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作用。有降低实验性糖尿病肾病大鼠蛋白尿的作用,同时有调节实验性糖尿病肾病大鼠脂质代谢的作用。
文档编号A61K36/8994GK103211996SQ20131016317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6日
发明者董莉霞, 徐晨昊, 曹瑜颖 申请人:武汉诺贝药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