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痔疮的外用中药药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5381阅读:2456来源:国知局
治疗痔疮的外用中药药油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治疗痔疮的外用中药药油,其原料包括五倍子、黄芩、鱼腥草、雪里青、红花、川芎、地榆、白芷、虎杖、冰片、麻油。本发明的外用中药药油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祛风杀虫、活血化瘀、凉血止血消痔之功效,用于治疗各种内外痔、混合痔、肛裂、肛痒等症。本发明配方简单,生产简便,无毒无副作用,目前已对1280例病例进行疗效观察,其中1230例病例使用本药油4-6天后痊愈,治愈率达96%,有效率高达100%,治疗中无不良现象发生,临床安全性较好,因此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专利说明】治疗痔疮的外用中药药油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痔疮的外用药物,确切的说是治疗痔疮的外用中药药油。
【背景技术】
[0002]痔疮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我国民间素有“十人九痔”之说,可见这类疾病是非常普遍的,痔疮的发病以成人居多,发病与久坐、久立、少活动、便秘、腹泻、排便时间过长、饮酒、嗜好辛辣饮食有关,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近年来,由于饮食结构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发病率明显上升。痔疮治疗后易复发,不易根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果痔疮得不到有效治疗和控制,轻者失血脱肛,重者肛门坏死,无法排便,甚至引发癌变。
[0003]目前痔疮的治疗方法有保守疗法和手术疗法,手术疗法存在术后疼痛、大小便困难、感染、大出血、肛门狭窄或肛门松弛等合并症和后遗症等缺陷,且治疗周期长;保守疗法包括吃药、使用药液、膏剂、栓剂等,可是其疗效不是很好,易复发,副作用大。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为克服口服或外涂的中药或西药的疗效不明显、容易复发、治疗周期长、副作用大等缺陷。现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疗效显著,见效快,治愈率高,无毒无副作用的治疗痔疮的外用中药药油。
[0005]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治疗痔疮的外用中药药油有效成份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五倍子20克、黄芩20克、鱼腥草20克、雪里青20克、红花15克、川芎20克、地榆20克、白芷20克、虎杖20克、冰片10克、麻油800克。
[0006]所述的麻油是小磨麻油。
[0007]本发明的制作方法:将五倍子20克、黄芩20克、鱼腥草20克、雪里青20克、红花15克、川芎20克、地榆20克、白芷20克、虎杖20克用50_60°C温水200克将诸药润湿60分钟,取800克麻油倒入诸药中,文火煎煮,使水份挥发,将诸药炸黄(或略带黑)后捞出,然后将麻油凉至70-80°C后加入冰片10克(不需要加温),用竹筷搅拌使冰片完全溶解,待完全冷却后纱布过滤,药油装瓶备用。
[0008]以下是本发明中药原料的方解:
[0009](一)、五倍子,又名百虫仓、百药煎、掊子,为同翅目蚜虫科的角倍蚜或倍蛋蚜雌虫寄生于漆树科植物“盐肤木”及其同属其他植物的嫩叶或叶柄,刺伤而生成一种囊状聚生物虫瘿,经烘倍干燥后所得。此外,五倍子还是一种药材,可以治疗多种疾病。
[0010]【性味】:味酸,涩,性寒。 [0011]【药理作用】:
[0012]1、收敛作用,五倍子含有鞣酸,有沉淀蛋白质的作用,皮肤溃疡面、黏膜与其接触后组织蛋白质即被凝固,形成一层保护膜,起收敛作用,同时小血管也被压迫收缩,血液凝结而呈止血作用。
[0013]2、抗菌作用,体外试验表明:五倍子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大肠杆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等均有明显的抑菌和杀菌作用,经用乙醚提出其鞣酸后的五倍子液仍有抑菌作用,但五倍子心部的煎剂无抗菌作用。
[0014]【功用主治】:敛肺,涩肠,止血,解毒。治肺虚久咳,久痢。久泻,脱肛,目汗,盗汗,遗精,便血,紐血,崩漏,外伤出血,肿毒,疮市,睫毛倒卷。
[0015]【各家论述】:
[0016]《纲目》:敛肺降火,化痰饮,止咳嗽,消渴,盗汗,呕吐,失血,久痢,黄病,心腹痛,小儿夜啼,治眼赤湿烂,消肿毒、喉痹,敛溃疮、金疮,收脱肛、子肠坠下。
[0017]《本草经疏》:五倍子,《本经》主齿宣疳匿,风湿癣疮,及小儿面鼻疳疮者,皆从外治,取其苦能杀虫,酸平能敛浮热,性燥能主风湿、疮痒脓水。五痔下血者,大肠积热也。大肠与肺为表里,肺得敛肃,则大肠亦自清宁也。藏器疗肠虚泄利。
[0018]《本草求真》:五倍子,桉书既载味酸而涩,气寒能敛肺经浮热,为化痰渗湿、降火收涩之剂;又言主于风湿,凡风癣痒瘙,目赤眼痛,用之亦能有效。得非又收又散,又升又降之味乎?讵知火浮肺中,无处不形,在上则有痰结、咳嗽、汗出、口子、吐衄等症;在下则有泄痢、五痔、下血。脱肛、脓水湿烂、子肠坠下等症;
[0019](二)、黄芩,又名山茶根、土金茶根。为唇形科植物黄芩,以根入药。
[0020]【性味】味苦,性寒。
[0021]【药理作用】: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对多种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0022]【各家论述】:
[0023]《本草正》:枯者清上焦之火,消痰利气,定喘嗽,止失血,退往来寒热,风热湿热,头痛,解瘟疫,清咽,疗肺痿肺痈,乳痈发背,尤法肌表之热,故治斑疹、鼠瘘,疮疡、赤眼;实者凉下焦之热,能除赤痢,热蓄膀胱,五淋涩痛,大肠闭结,便血、漏血。
[0024]《科学的民间药草》:外洗创口,有防腐作用。
[0025](三)、鱼腥草,别名岑草、蕺、紫蕺、侧耳根、野花麦等,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带根全草。
[0026]【性味】:性微寒,味苦。归肺经、膀胱、大肠经。
[0027]【药理作用】:提高免疫力、抗菌、抗病毒作用、利尿、防辐射、病原微生物、抗炎等作用。
[0028]【功用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治肺炎,肺脓疡,热痢,疟疾,水肿,淋病,白带,痈肿,痔疮,脱肛,湿疹,秃疮,疥癣。
[0029](四)、雪里青,是筋骨草的别名。
[0030]【性味】:苦甘,性寒。
[0031]【药理作用】:有一定抑菌作用。
[0032]《纲目拾遗》治痔:雪里青汤洗之。
[0033](五)、红花,别名红蓝花(《金匮要略》),刺红花(《四州中药志》),草红花(《陕西中药志》)。双子叶植物,菊科。
[0034]【性味】:辛、温。
[0035]【药理功效】:活血通经、散瘀止痛。[0036](六)、川芎,原名芎藭。中药植物。
[0037]【性味】:味辛,性温。
[0038]【药理作用】有明显的镇静、活血化瘀、抗放射、利尿等作用。
[0039]《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一切气,一切劳损,一切血,补五劳,壮筋骨,调众脉,破症结宿血,养新血,长肉,鼻洪,吐血及溺血,痔瘘,脑痈发背,瘰疬瘿赘,疮疥,及排脓消瘀血。
[0040](七)地榆,别名黄瓜香、玉札、山枣子。为蔷薇种植物地榆的根及根茎。
[0041]【性味】:苦、酸、潘,微寒。[0042]【药理作用】:止血、抗炎、促进伤口愈合、抗菌、对痔动静脉有显著的收缩作用。
[0043](八)、白芷,别名薛、芷(《楚辞》),芳香(《本经》),苻蓠、泽芬(《吴普本草》),白苣(《别录》),香白芷(《夷坚志》)。为伞形科植物。
[0044]【性味】:辛,温。
[0045]【药理作用】:抗炎、解热镇痛、解痉、抗菌等作用。《医方摘要》:治痔疮肿痛:先以皂角烟熏之,后以鹅胆汁调白芷末涂之。
[0046](九)、虎杖,别名活血龙、大活血、花斑竹、酸筒杆、酸桶笋、酸汤梗、川筋龙、斑庄、斑杖根、大叶蛇总管、阴阳莲。本品多为圆柱形短段或不规则厚片。
[0047]【性味】:微苦,微寒。
[0048]【药理作用】:抗菌、抗病毒、止血等作用。《贵州民间方药集》:收敛止血,治痔瘘,去风湿,发表散寒,散瘀血,外用治火伤。
[0049](十)、冰片,又名片脑、桔片、龙脑香、梅花冰片、羯布罗香、梅花脑、冰片脑、梅冰等,是龙脑香科植物龙脑香的树脂和挥发油加工品提取获得的结晶,是近乎于纯粹的右旋龙脑。
[0050]【性味】:辛苦,凉。
[0051]【药理作用】:抑菌、抗炎等作用。
[0052]《医林纂要》:“冰片主散郁火,能透骨热,治惊痫、痰迷、喉痹,舌胀、牙痛、耳聋、鼻息、目赤浮翳、痘毒内陷、杀虫、痔疮、催生,性走而不守,亦能生肌止痛。然散而易竭,是终归阴寒也。”
[0053]《海药本草》:“主内外障眼,三虫,治五痔,明目,镇心,秘精。”
[0054]张元素:“治大肠脱。”
[0055]^一)、麻油,亦称胡麻、油麻、巨胜、脂麻、香油或称芝麻油等,是以芝麻为原料提炼制作的食用油。
[0056]【性味】:味甘,凉。
[0057]【功能主治】:润燥通便,解毒,生肌。治肠燥便秘,蛔虫、食积腹痛,疮肿,溃疡,疥癣,皮肤皲裂。
[0058]中医学认为:本品性味甘、凉,具有润肠通便、解毒生肌之功效。据《本草纲目》上记载:“有润燥、解毒、止痛、消肿之功。”《别录》说:“利大肠,胞衣不落。生者摩疙肿,生秃
[0059]临床还用麻油来煎熬膏药,有生肌肉、止疼痛、消痈肿、补皮裂的作用。时珍曰:入药以乌麻油为上,白麻油次之。[006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所述的外用中药药油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祛风杀虫、活血化瘀、凉血止血消痔之功效,用于治疗各种内外痔、混合痔、肛裂、肛痒等症。本发明配方简单,生产简便,经多年临床应用观察,疗效显著,无毒无副作用及过敏现象发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006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0062]1、本发明纯本草配方,用药无毒无副作用,渗透性好,无刺激症状,与口服相比无肠胃负担,药效平稳而快速;
[0063]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大肠杆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等均有明显的抑菌和杀菌作用;
[0064]3、本发明药物可取代目前的手术疗法,可减轻患者费用,大大解决了老百姓看病贵的难度;
[0065]4、本发明药物治疗复发率比手术疗法可降低30-40倍以上;
[0066]5、本发明药物有效率达100%,治愈率达96%以上,远远高于目前膏剂、栓剂、贴剂、洗剂、熏剂以及口服药物等;
[0067]6、本发明药物配方科学,方中五倍子含有鞣酸,有沉淀蛋白质的作用,皮肤溃疡面、黏膜与其接触后组织蛋白质即被凝固,形成一层保护膜,起收敛和止血作用;黄芩、鱼腥草、雪里青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抗病毒,软坚散结;红花、川芎、地榆活血祛瘀,凉血散血;白芷消毒排脓、生肌 止痛之功,以收去腐生新之效;虎杖加速活血通路、散瘀血,加快肿胀消散;冰片防腐抗炎、尤具有止痛效果;麻油起隔离污染、保持局部清洁滋润,改善排便、减轻排便损伤和疼痛。
具体实施方案
[0068]按重量组份称得:五倍子20克、黄芩20克、鱼腥草20克、雪里青20克、红花15克、川芎20克、地榆20克、白芷20克、虎杖20克用50-60°C温水200克将诸药润湿60分钟,取800克麻油倒入诸药中,文火煎煮,使水份挥发,将诸药炸黄(或略带黑)后捞出,然后将药油凉至70-80°C后加入冰片10克(不需要加温),用竹筷搅拌使冰片完全溶解,待完全冷却后纱布过滤,药油装瓶备用。
[0069]本发明治疗痔疮的外用中药药油的使用方法:
[0070](I)、内痔及出血
[0071]大便后洗净肛门,可用开塞露一枚(原内容物弃之)吸药油2_3ml挤入肛门内,一日2次,用药2...3天出血停止,内痔获满意效果,需继续用药3...5天巩固疗效。
[0072](2)、外痔及肛裂肛痒
[0073]肛门清洁后,用棉球粘取药油直接涂抹患处后并按摩5分钟,一日3…4次。
[0074](3)、混合痔
[0075]局部涂抹及内痔出血方法联合应用,一日3...4次。
[0076](4)、内痔脱出嵌顿
[0077]每次排净大便后,用温盐水清洗后,人躺在床上,两腿抬高,用棉球浸透药油涂擦嵌顿痔核及肛门粘膜,然后将其轻松还纳于肛门内,还纳后用开塞露一枚(原内容物弃之)吸药油2-3ml挤入肛门内,一日2次,一般4...6天获满意效果。[0078]痔疮患者注意事项:
[0079]1、使用本液体时应适当按摩,可以促进吸收。
[0080]2、禁食酒类及辛辣、油炸等刺激性食物。
[0081 ] 3、多吃蔬菜、水果,养成每天短时间排便的习惯。
[0082]4、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
[0083]5、每天早晚及排便后以温水坐浴,坐浴时间不宜太长,约十至十五分钟。
[0084]6、避免一直保持同样姿势,为除去淤血,偶尔应做些轻微的运动,坐着工作的人每隔一个小时最好能走动三四分钟。
[0085]本发明治疗痔疮的外用中药药油为外用,忌口服。
[0086]本发明治疗痔疮的外用中药药油可用于治疗各种内外痔、混合痔、肛裂、肛痒等症,目前已对1280例病例进行疗效观察,其中1230例病例使用本药油4…6天后痊愈,治愈率达96%,有效率高达100%,治疗中无不良现象发生,临床安全性较好,因此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痔疮的外用中药药油,其特征在于:将五倍子、黄芩、鱼腥草、雪里青、红花、川芎、地榆、白芷、虎杖等诸药混合用温水润湿,然后麻油倒入诸药中,文火煎煮,待完全冷却后纱布过滤,药油装瓶备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痔疮的外用中药药油,其特征在于:将五倍子20克、黄芩20克、鱼腥草20克、雪里青20克、红花15克、川弯20克、地榆20克、白芷20克、虎杖20克用50-60°C温水200克将诸药润湿60分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痔疮的外用中药药油,其特征在于:取800克麻油(所述的麻油是小磨麻油)倒入诸药拌匀,文火煎煮,使水份挥发,将诸药炸黄(或略带黑)后捞出纱布过滤得药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痔疮的外用中药药油,其特征在于:待药油凉至70-80°C后加入冰片10克(不需要 加温),用竹筷搅拌使冰片完全溶解,待完全冷却后纱布过滤,药油装瓶备用。。
【文档编号】A61K35/64GK103520348SQ201310482659
【公开日】2014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9日
【发明者】葛学义 申请人:葛学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