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体化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与所述引流管一端连接的引流袋、一端与所述引流管另一端侧壁连通的清洗管,该清洗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清洗接头及保护帽,其特征是:在所述引流管另一端部的内壁和外壁之间设有螺旋弹簧支架,并在所述引流管另一端部的外壁上设有刻度标记,能够提示操作者控制引流管插入合适的深度。本发明能够保证引流管在受到肋间挤压时不被堵塞,引流顺畅;还能够保证引流管固定可靠,密闭性好,在病员移动时不会脱落;引流管和引流袋连接为一体,形成一个密闭的且压力小于胸膜腔内压力的空间,使胸膜腔内的气体和液体排出,并能防止其反流。
【专利说明】一体化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化胸腔闭式引流装置。【背景技术】
[0002]胸部创伤引起的各类气胸、血胸,都需要紧急施行救命性胸腔闭式引流术。至今的胸腔闭式引流术操作都是引流管插入胸膜腔后再与引流袋或引流瓶连接,引流管还需要缝针、缝线固定,这种传统的胸腔闭式引流术在平战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I)伤员必须后送到有条件的医院才能进行手术;(2)手术器械和必要设备不配套,均为临时组合;(3)手术需多人配合,不包括准备工作,手术熟练者大约需要15分钟左右.为适应平战时,特别是野战条件下胸伤伤员的快速急救,2012年麻晓林等对胸腔闭式引流器材进行评估、集成,首先研发出新型可分离式胸腔闭式引流穿刺针,不仅提高了穿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且穿刺成功后,拔出针芯,插入引流管,针套退出皮肤后,即可分离开来,不必再按引流管的长度退出,这为研发一体化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奠定了基础。
[0003]胸腔闭式引流是将引流管一端放入胸腔内,而另一端接入比其位置更低的水封瓶,以便排出气体或收集胸腔内的液体,使得肺组织重新张开而恢复功能。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广泛地应用于血胸、气胸、脓胸的引流及开胸术后,对于疾病的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胸腔闭式引流通常采用肋间插管的方法治疗。常用的引流装置有:
(O引流袋引流:适用于吸管引流,多用于引流胸腔积液。引流管直接接到一密封地所料引流袋。因没有水封瓶不能产生负压,因此,不适用肺内仍有漏气的病例。
[0004](2)水封瓶引流:适用于大部分病例,可排出胸内积气、积液、积血及脓液。
[0005](3)水封瓶负压吸引引流:因能加大胸内负压,故适用于胸内肺膨胀不良残腔较大的病例。
[0006]在进行胸腔闭式引流的过程中,保持胸闭引流的密闭性和胸闭引流的通畅性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有关人员开发了多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如CN2497795Y公开的一种瓣膜封闭式胸腔引流装置,由引流袋、引流管、排气管构成,引流管通过膜瓣式单向阀与引流袋上的引流接管连接,膜瓣式单向阀由封堵膜瓣粘结于管体上构成,封堵膜瓣为薄膜扁嘴锥筒体状,上口为圆口,下口为扁嘴,扁嘴两个角用弹性膜粘于管体内壁拉紧。该引流装置结构简单、应用方便、引流通畅、避免了任何情况下的回流、安全可靠、性能稳定、应用成本低、可广泛用于胸腔积液、水、浓、血及积气病人。又如CN03274837.X公开的一种多功能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它包括有胸腔引流管、穿刺针和引流袋,胸腔引流管由带封堵胶塞的主管和侧管组成,主管上设有挡耳、气囊以及给气囊充气的导管,穿刺针穿在胸引管主管内,引流袋上设有排气隔液阀、放液阀、肝素帽以及设在袋内将引流袋分隔成上下两部分的过滤网;胸腔引流管侧管的下端插入并固定在引流袋内,侧管的下端设有单向活瓣和外套管。该装置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引流管不易窜动,移动使用性好,引流液可收集和过滤回输的优点。上述胸腔闭式引流装置都有各自的特点,但在保证引流管固定可靠和通畅性及密闭性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在结构上作出突破性的改进。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体化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它能够保证引流管在受到肋间挤压时不被堵塞,引流顺畅;还能够保证引流管固定可靠,密闭性好,在病员移动时不会脱落;引流管和引流袋连接为一体,形成一个密闭的且压力小于胸膜腔内压力的空间,使胸膜腔内的气体和液体排出,并能防止其反流。
[0008]本发明在引流管胸腔端内植入一金属螺旋弹簧支架,以防被肋间挤压导致引流不畅,外层设计一 “哑铃”状气囊,充气后既起到可靠的固定作用,又起到密闭的作用,不需再用针线缝合固定。引流管内置两根附属细管,一根用作气囊充气、另一根用作胸腔冲洗。另外,引流管前端作了刻度标记,可提示操作者引流管应插入胸膜腔内合适的深度。
[0009]本发明在引流袋设计为300ml~500ml容积,内涂高分子化合物,可有效清洁血性和脓性物,避免附壁。新型一体化引流管、引流袋利用负压和重力引流的原理,造成一个密闭的、压力小于胸膜腔内压力的空间,在连接胸模腔后,由于压力差和重力的关系,使胸膜腔内的气体和液体排出,并能防止其反流,有效解除胸膜腔内积气、积液造成的纵隔移位及肺受压,促进肺复张,恢复肺功能。
[0010]本发明所述的一体化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与所述引流管一端连接的引流袋、一端与所述 引流管另一端侧壁连通的清洗管,该清洗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清洗接头及保护帽,其特征是:在所述引流管另一端部的内壁和外壁之间设有螺旋弹簧支架,并在所述引流管另一端部的外壁上设有刻度标记,能够提示操作者控制引流管插入合适的深度。以使引流管另一端部从病员肋间插入后,在受到挤压时,由于螺旋弹簧支架的支撑,不致造成引流管堵塞,从而保证引流顺畅。
[0011]进一步,在所述引流管的另一端部的外壁配合连接有一哑铃形气囊套,所述哑铃形气囊套与一充气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充气管固定连接在所述引流管的外壁上,所述充气管的另一端与一充气球囊的一端连接,所述充气球囊的另一端连接有一单向阀。由于充气后的哑铃形气囊套的两端中部较大且形状固定,一端位于胸腔插入口内,另一端位于胸腔插入口外,从而保证引流管固定可靠,不需再用针线缝合固,在病员移动时不会脱落,并且密闭性非常好。
进一步,在所述引流管的另一端部的外壁配合有一球囊盖,该球囊盖与所述哑铃形气囊套位于胸腔插入口外的一端对应配合。设置球囊盖的作用是:避免意外的碰撞损坏充气后的哑铃形气囊套,从而进一步保证引流管固定的可靠性和密封性。
[0012]进一步,在所述引流袋的上端设有排气阀、下端设有排液阀。
[0013]进一步,所述引流袋的容积为300ml~500ml。
[00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由于在引流管插入胸腔的一端的内壁和外壁之间设置了一螺旋弹簧支架,所以,能够有效地防止引流管被肋间挤压而导致引流不畅;由于在引流管插入胸腔的一端的外壁配合连接了一哑铃形气囊套,充气后既起到固定作用,又起到密闭的作用,不需再用针线缝合固定;由于将引流管和引流袋连接为一体,利用负压和重力引流的原理,造成一个密闭的、压力小于胸膜腔内压力的空间,使胸膜腔内的气体和液体顺利排出,并能防止其反流,有效解除了胸膜腔内积气、积液造成的纵隔移位及肺受压,促进肺复张,恢复肺功能。本发明适用于平、战时气胸(开放性气胸、闭合性气胸、张力性气胸)、血胸、脓胸的急救。在各种条件下能快速、准确、有效地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整个准备和操作过程在5分钟内既可完成,能很好地满足胸部创伤伤员救治的需要。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 一引流管,2 —引流袋,3 —清洗管,4 一清洗接头,5 —保护帽,6 —螺旋弹簧支架,7 —哑铃形气囊套,8 —充气管,9 一充气球囊,10 一单向阀,11 一球囊盖,12 一排气阀,13 一排液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8]参见图1所示的一体化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1、与所述引流管一端连接的引流袋2、一端与所述引流管另一端侧壁连通的清洗管3,该清洗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清洗接头4及保护帽5,突出的实质性特点是:在所述引流管I另一端部的内壁和外壁之间设有螺旋弹簧支架6,并在所述引流管另一端部的外壁上设有刻度标记,能够提示操作者控制引流管插入合适的深度。在引流管另一端部的内壁和外壁之间设置螺旋弹簧支架的作用是:当引流管的另一端部从病员肋间插入后,在受到挤压时,由于螺旋弹簧支架的支撑,不致造成引流管堵塞,从而保证引流顺畅。
[0019]进一步,在所述引流管I的另一端部的外壁配合连接有一哑铃形气囊套7,所述哑铃形气囊套与一充气管8的一端 连通,所述充气管固定连接在所述引流管的外壁上,所述充气管的另一端与一充气球囊9的一端连接,所述充气球囊的另一端连接有一单向阀10。
[0020]进一步,在所述引流管I的另一端部的外壁配合有一球囊盖11,该球囊盖与所述哑铃形气囊套位于胸腔插入口外的一端对应配合。设置球囊盖的作用是:避免意外的碰撞损坏充气后的哑铃形气囊套,从而进一步保证引流管固定的可靠性和密封性。
[0021]进一步,在所述引流袋2的上端设有排气阀12、下端设有排液阀13。
[0022]进一步,所述引流袋2的容积为300ml~500ml。引流袋内壁涂有高分子化合物,能够有效的清洁血性和脓性物,避免附着在引流袋的内壁。
[0023]在引流时,引流管及哑铃形气囊套在插入病员胸腔之前不充气,这时哑铃形气囊套的形状不固定,以便和引流管一起顺利插入病员胸腔;当引流管的另一端部从病员肋间插入至需要的深度后,再挤压充气球囊向哑铃形气囊套充气,使之形成哑铃形,哑铃形气囊套的中部较其两端小,且正好位于胸腔插入口处,由于充气后的哑铃形气囊套的两端中部较大且形状固定,一端位于胸腔插入口内,另一端位于胸腔插入口外,从而保证引流管固定可靠,不需再用针线缝合固,在病员移动时不会脱落,并且密闭性非常好。
【权利要求】
1.一体化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I)、与所述引流管一端连接的引流袋(2)、一端与所述引流管另一端侧壁连通的清洗管(3),该清洗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清洗接头(4)及保护帽(5),其特征是:在所述引流管(I)另一端部的内壁和外壁之间设有螺旋弹簧支架(6),并在所述引流管另一端部的外壁上设有刻度标记,能够提示操作者控制引流管插入胸膜腔内合适的深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引流管(I)的另一端部的外壁配合连接有一哑铃形气囊套(7),所述哑铃形气囊套与一充气管(8)的一端连通,所述充气管固定连接在所述引流管的外壁上,所述充气管的另一端与一充气球囊(9)的一端连接,所述充气球囊的另一端连接有一单向阀(1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体化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引流管(I)的另一端部的外壁配合有一球囊盖(11),该球囊盖与所述哑铃形气囊套位于胸腔插入口外的一端对应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体化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引流袋(2)的上端设有排气阀(12 )、下端设有排液阀(13 )。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体化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引流袋(2)的容积为300ml~500ml`。
【文档编号】A61M1/04GK103520784SQ201310546562
【公开日】2014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7日
【发明者】麻晓林, 刘良民, 金榕兵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