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269752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各原料药制成:黄芪10-60份、当归5-15份、阿胶5-15份、吴茱萸1.5-6份、肉桂2-5份、炮姜3-6份、川芎3-10份、红花3-9份、丹参5-15份、益母草10-30份、王不留行5-10份、延胡索3-10份、香附6-12份、高良姜3-10份、小茴香3-6份。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具有:益气养血、温经、祛瘀、行气止痛之功,能有效解除疼痛,且不复发。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背景技术】
[0002]痛经始见于《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七云:“妇人脉来腹痛者,由劳伤血气,以致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包络,损冲任之脉……其经血虚,受风冷,故月水将来之际,血气动于风冷,风冷与血气相击,故令痛也。”其主要病机为:寒邪内伏,经期冲任二脉,气血虚弱,寒邪与血气相击,致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寒凝血液瘀滞,引起经期或行经前、后小腹剧烈疼痛,甚则痛引腰骶,影响学习与工作。
[0003]痛经是妇女常见病,以经期或行经前、后小腹疼痛,伴随月经周期而发作,为其临床特征。部分患者疼痛剧烈,影响学习与工作。单纯用西药镇痛,不但疗效差,副作用大,且反复发作。

【发明内容】

[0004]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中药组合物具有:益气养血、温经、祛瘀、行气止痛之功,能有效解除疼痛,且不复发。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组合物,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各原料药制成:黄芪10-60份、当归5-15份、阿胶5-15份、吴茱萸1.5-6份、肉桂2-5份、炮姜3_6份、川芎3_10份、红花3_9份、丹参5-15份、益母草10-30份、王不留行5-10份、延胡索3-10份、香附6_12份、高良姜3-10份、小茴香3-6份。
`[0006]进一步,所述各原料药的重量份数优选为:黄芪30份、当归10份、阿胶10份、吴茱萸5份、肉桂3份、炮姜5份、川芎10份、红花9份、丹参15份、益母草20份、王不留行10份、延胡索10份、香附12份、高良姜10份、小茴香5份。
[0007]所述中药组合物按常规方法制成任何一种临床上可接受的制剂,比如煎剂、蜜丸、浓缩丸或胶囊剂。可根据不同制剂的需要,选取添加相应的常规辅料。
[0008]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
疼痛期用煎剂:以重量/体积比计,称取黄芪10-60g、当归5-15g、阿胶5-15g、吴茱萸
1.5-6g、肉桂2-5g、炮姜3-6g、川芎3-10g、红花3_9g、丹参5_15g、益母草10_30g、王不留行5-10g、延胡索3-10g、香附6-12g、高良姜3-10g、小茴香3-6g,然后将这15味中药放入砂锅内,第一煎加水600ml,浸泡30min,先用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煎30min,取药液约350ml ;第二煎加水500ml,先用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煎25min,取药液约350ml ;把两煎药液混匀后分两次服,早晚各服一次,温服。
[0009]疼痛缓解期用蜜丸、浓缩丸或胶囊剂:按重量配比称取黄芪10-60份、当归5-15份、阿胶5-15份、吴茱萸1.5-6份、肉桂2-5份、炮姜3-6份、川芎3_10份、红花3_9份、丹参5-15份、益母草10-30份、王不留行5-10份、延胡索3-10份、香附6_12份、高良姜3-10份、小茴香3-6份,然后将这15味中药粉碎后过100目或120目筛,制成极细药粉后:①将药粉和蜜按1: 1.5重量比例制成蜜丸,每丸3g,每次服6g,每日服两次;或②将药粉按现有技术工艺制成浓缩丸,每八丸相当于原生药3g,每次服八丸,每日服三次;或③将药粉装入空心胶囊,每粒0.3g,每次服6粒,每日服三次。
[0010]本发明药理如下: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升阳、益气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之功。黄芪能补气托毒,配合吴茱萸、肉桂、炮姜等温经之品,可托寒邪外出。黄芪又能补气行滞,配合红花、丹参、益母草等祛瘀之品,可治因气虚血滞不行所致的痛经。
[0011]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之功。本品既能补血、活血,又能调经,为妇科要药。用于治疗血虚或血虚兼有瘀滞的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症。本品性温兼能散寒止痛,又可用于因血滞而兼有寒凝所致的痛经等症。
[0012]阿胶:味甘。性平。归肺、肝、肾经。具有补血、止血、滋阴润燥之功。本品味甘,能补能缓,用于精血不足,胞宫、胞脉失于濡养引起的痛经,配伍当归等增强养血和缓急止痛作用。
[0013]吴茱萸:味辛、苦。性热。归肝、脾、胃、肾经。具有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之功。本品辛散苦泄,性热祛寒,既散肝经之寒邪,又解肝气之郁滞,为治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配伍肉桂、当归等药治疗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之痛经,疗效更佳。
[0014]肉桂:味辛、甘。性热。归脾、肾、心、肝经。具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之功。本品辛行温通,能通行气 血、温通经脉、散寒止痛,故治疗冲任虚寒、寒凝血滞的闭经、痛经等症。
[0015]炮姜:味苦、涩。性温,归脾、肝经。具有温经止血、温中止痛之功。本品能温中止痛、治血虚寒凝、小腹疼痛、痛经等症。
[0016]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本品辛散温通,既能活血,又能行气,为“血中气药”、能“下调经水、中开郁结”。治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等血瘀气滞之腹痛。
[0017]红花:味辛。性温。归心、肝经。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之功。本品辛散温通、专入血分,能活血祛瘀、通调经脉,配延胡索,治血滞经脉引起的痛经疗效更优。
[0018]丹参:味苦。性微寒。归心、肝经。具有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之功。本品能活血化瘀、善调妇女经水,为妇科要药,用于瘀滞所致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等。
[0019]益母草:味苦、辛。性微寒。归肝、心、膀胱经。具有活血调经、利水消肿之功。本品苦泄辛散,主入血分,善于活血、祛瘀调经,为妇女经产要药,治疗血滞引起的闭经、痛经等。
[0020]王不留行:味苦。性平。归肝、胃经。具有活血通经、下乳消痛、利尿通淋之功。本品善于通利血脉,行而不住,有活血通络之功,治疗血瘀经闭、痛经等症。
[0021]延胡索:味辛、苦。性温、归肝、脾、心经、具有活血、行气、止痛之功。本品辛散温通,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其止痛作用优良,无论何种痛症,均可配伍应用。配当归、红花、香附等治妇女气血瘀滞所致的痛经、产后瘀滞痛经等症。近代临床治多种内脏痉挛性或非痉挛性痛经,均有较好疗效。
[0022]香附:味辛、微苦、微甘。性平。归肝、脾、三焦经。具有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之功。本品有疏肝解郁、行气散结、调经止痛之功。治疗肝郁气滞引起的月经不调、痛经等症。
[0023]高良姜:味辛。性热。归脾、胃经。具有散寒止痛、温中止呕之功。本品辛散温通、善散寒止痛,为治胃寒脘腹冷痛常用药。临床配香附等治肝郁寒滞之痛经等症。
[0024]小茴香:味辛。性温。归肝、肾、脾、胃经。具有散寒止痛、理气和中之功。本品能温肾暖肝、温中散寒、行气止痛,治冲任虚寒所致的痛经等症。
[0025]以上诸药配伍,共奏益气养血、温经、祛瘀、行气止痛之功。用于治疗因寒邪内伏,经期冲任二脉气血虚弱,寒邪与血气相击,致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寒凝血液瘀滞引起经期或行经前后小腹剧烈疼痛,甚则痛引腰骶等症,能有效消除疼痛,疗效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介绍,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1
黄芪log、当归5g、阿胶15g、吴茱萸1.5g、肉桂2g、炮姜6g、川芎7g、红花3g、丹参5g、益母草30g、王不留行5g、延胡索7g、香附6g、高良姜7g、小茴香3g。
[0027]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
疼痛期,用煎剂:将上述15味中药放入砂锅内,第一煎加水600ml,浸泡30min,先用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煎30min,取药液约350ml ;第二煎加水500ml,先用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煎25min,取药液约350ml ;把两煎药液混匀后分两次服,早晚各服一次,温服。
[0028]疼痛缓解期用蜜丸、浓缩丸或胶囊剂:将上述15味中药粉碎后过100目或120目筛,制成极细药粉后:①将药粉和蜜按1:1.5重量比例制成蜜丸,每丸3g,每次服6g,每日服两次;或②将药粉按现有技术工艺制成浓缩丸,每八丸相当于原生药3g,每次服八丸,每日服三次;或③将药粉装入空心胶囊,每粒0.3g,每次服6粒,每日服三次。
[0029]实施例2
黄芪30g、当归10g、阿胶10g、吴茱萸5g、肉桂3g、炮姜5g、川芎10g、红花9g、丹参15g、益母草20g、王不留行10g、延胡索10g、香附12g、高良姜10g、小茴香5g。
[0030]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同实 施例1。
[0031]实施例3
黄芪60g、当归15g、阿胶5g、吴茱萸6g、肉桂5g、炮姜3g、川芎3g、红花6g、丹参10g、益母草10g、王不留行7g、延胡索3g、香附10g、高良姜3g、小茴香6g。
[0032]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同实施例1。
[0033]临床试验 1.1 一般资料
自2000年元月至2013年8月,筛选出100例痛经患者。全部病例均经体检及B超或彩超等多项检查确诊,且无严重肝、肾、心功能不良。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年龄16-50岁,平均年龄30岁;对照组50例,年 龄15-47岁,平均年龄29.5岁。两组在年龄、症状等方面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 > 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0034]表1两组病例一般情况比较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各原料药制成:黄芪10-60份、当归5-15份、阿胶5-15份、吴茱萸1.5-6份、肉桂2_5份、炮姜3_6份、川芎3_10份、红花3-9份、丹参5-15份、益母草10-30份、王不留行5-10份、延胡索3-10份、香附6-12份、闻良姜3-10份、小茴香3-6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痛经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各原料药制成:黄芪30份、当归10份、阿胶10份、吴茱萸5份、肉桂3份、炮姜5份、川弯10份、红花9份、丹参15份、益母草20份、王不留行10份、延胡索10份、香附12份、高良姜10份、小茴香5份。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痛经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常规方法制成任何一种临床上可接受的制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痛经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为煎剂、蜜丸、浓缩丸剂或胶囊剂。
5.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体积比计,称取黄芪10-60g、当归5-15g、阿胶5-15g、吴茱萸1.5_6g、肉桂2_5g、炮姜3_6g、川芎3_10g、红花3-9g、丹参5-15g、益母草10-30g、王不留行5_10g、延胡索3_10g、香附6_12g、高良姜3-10g、小茴香3-6g,然后将这15味中药放入砂锅内,第一煎加水600ml,浸泡30min,先用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煎30min,取药液约350ml ;第二煎加水500ml,先用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煎25min,取药液约350ml ;把两煎药液混匀后即制成煎剂。
6.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重量配比称取黄芪10-60份、当归5-15份、阿胶5-15份、吴茱萸1.5-6份、肉桂2_5份、炮姜3_6份、川芎3_10份、红花3-9份、丹参5-15份、益母草10-30份、王不留行5_10份、延胡索3_10份、香附6_12份、高良姜3-10份、小 茴香3-6份,然后将这15味中药粉碎后过100目或120目筛,制成极细药粉后:①将药粉和蜜按1: 1.5重量比例制成蜜丸,每丸3g ;或②将药粉按现有技术工艺制成浓缩丸,每八丸相当于原生药3g ;或③将药粉装入空心胶囊制成胶囊剂,每粒0.3g。
【文档编号】A61K36/9068GK103585609SQ201310584470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0日
【发明者】潘恒晔 申请人:潘恒晔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