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胃脘痛的蜜丸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273349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胃脘痛的蜜丸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胃脘痛的蜜丸及其制备方法,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麦冬10-15、佛手15-20、赤芍8-14、元胡10-15、木香20-25、党参12-16、白术15-20、苦瓜花10-15、甘草14-18、陈皮6-12、茯苓10-15、枳壳5-10、金银花4-8、蒲公英15-20、生姜10-15、瑞香根5-10、苏梗16-22、南瓜藤10-15、荔枝核5-10、白豆蔻10-15、柴胡5-10、黄芩10-15。本发明药物具有温胃散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疏肝解郁、滋阴养胃、消食导滞、行气化瘀的功效,其治疗胃脘痛疗效显著,药效确切,作用迅速,见效快,治愈率高,不复发,无毒副作用。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胃脘痛的蜜丸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胃脘痛的蜜丸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胃脘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个症状,多见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胃神经宫能症。也见于胃粘膜脱垂、胃下垂、胰腺炎、胆囊炎及胆石症等病。胃脘痛发生的常见原因有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和脾胃弱等。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若寒邪客于胃中,寒凝不散,阻滞气机,可致胃气不和而疼痛或因饮食不节,饥饱无度,或过食肥甘,食滞不化,气机受阻,胃失和降引起胃痛;肝对脾胃有疏泄作用,如因恼怒抑郁,气郁伤肝,肝失条达,横逆犯胃,亦可发生胃痛。目前市场上用于治疗胃脘痛的中成药种类繁多,如葵花胃康灵、养胃舒、为位数等,该类药物对于治疗胃脘痛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是还存在见效慢,治疗周期长,治愈后容易复发等问题。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疗效显著、药效确切,作用迅速,见效快,治愈后不复发的治疗胃脘痛的蜜丸及其制备方法。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胃脘痛的蜜丸,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麦冬10-15、佛手15-20、赤芍8-14、元胡10-15、木香20-25、党参12-16、白术15-20、苦瓜花10-15、甘草14-18、陈皮
6-12、茯苓10-15、枳壳5-10、金银花4-8、蒲公英15-20、生姜10-15、瑞香根5_10、苏梗16-22、南瓜藤10-15、荔枝核5-10、白豆蘧10-15、柴胡5-10、黄芩10-15。
[0005]优选地,一种治疗胃脘痛的蜜丸,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麦冬15、佛手20、赤芍12、元胡10、木香20、党参14、白术18、苦瓜花10、甘草16、陈皮8、茯苓10、枳壳6、金银花
6、蒲公英15、生姜10、瑞香根8、苏梗18、南瓜藤10、荔枝核7、白豆蘧12、柴胡8、黄芩10。
[0006]一种治疗胃脘痛的蜜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麦冬、陈皮、茯苓、生姜、党参、荔枝核、白豆蘧、黄芩混合均匀,粉碎,过80-100目筛,待用;
(2)取元胡、白术、木香、枳壳、蒲公英、南瓜藤、金银花、柴胡混合均匀,加水煎煮提取两次,第一次加4-6倍量水,第二次加3-5倍量水,每次煎煮1-2小时,过滤,合并煎煮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5-1.38的稠膏,待用;
(3)取佛手、赤芍、苦瓜花、瑞香根、苏梗混合均匀,加4-8倍量的水,加热回流1-2h,,蒸馏,收集初蒸馏液后,重蒸馏0.5-lh,合并蒸馏液,提取挥发油,待用;
(4)将步骤(2)制得的药膏与步骤(1)制得的药粉、步骤(3)制得的挥发油混合均匀,加入适量炼蜜,揉搓制成均匀滋润的丸粒,每丸重6-8g,即可。
[0007]用法与用量:口服,日服2-3次,每次2-3丸。
[000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药物具有温胃散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疏肝解郁、滋阴养胃、消食导滞、行气化瘀的功效,其治疗胃脘痛疗效显著,药效确切,作用迅速,见效快,治愈率高,不复发,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一种治疗胃脘痛的蜜丸,由以下重量(g)的原料制成:麦冬15、佛手20、赤芍12、元胡10、木香20、党参14、白术18、苦瓜花10、甘草16、陈皮8、茯苓10、枳壳6、金银花6、蒲公英15、生姜10、瑞香根8、苏梗18、南瓜藤10、荔枝核7、白豆蘧12、柴胡8、黄芩10。
[0010]一种治疗胃脘痛的蜜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麦冬、陈皮、茯苓、生姜、党参、荔枝核、白豆蘧、黄芩混合均匀,粉碎,过100目筛,待用;
(2)取元胡、白术、木香、枳壳、蒲公英、南瓜藤、金银花、柴胡混合均匀,加水煎煮提取两次,第一次加5倍量水,第二次加4倍量水,每次煎煮1.5小时,过滤,合并煎煮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6的稠膏,待用;
(3)取佛手、赤芍、苦瓜花、瑞香根、苏梗混合均匀,加6倍量的水,加热回流lh,,蒸馏,收集初蒸馏液后,重蒸馏0.5h,合并蒸馏液,提取挥发油,待用;
(4)将步骤(2)制得 的药膏与步骤(1)制得的药粉、步骤(3)制得的挥发油混合均匀,加入适量炼蜜,揉搓制成均匀滋润的丸粒,每丸重6g,即可。
[0011]用法与用量:口服,日服2-3次,每次2-3丸。
[0012]典型病例:
病例1:郭某,男,48岁。2010年10月16日初诊。患者胃胀、胃痛3年,曾服用多种西药治疗,收效甚微。近期因胃脘部胀痛加重,故来诊治。症见:上腹部胀痛,按之尤甚,餐后加重,有时呕逆,口干咽燥,食少纳呆,神疲乏力,舌暗红,舌苔薄,中部微黄。脉象沉弦。诊断为:胃脘痛。症属脾虚气滞,血瘀化热。治以健脾理气,化瘀清热。给予本发明蜜丸进行治疗,连服7天后,胃脘部胀痛、呕逆明显减轻,仍存有食少纳呆、口干咽燥、神疲乏力等症状。继服5天后,面色红润,食欲大增,精神转佳,胃脘部胀痛、呕逆、口干咽燥、神疲乏力等症状消失,痊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0013]病例2:林某,女,35岁。2012年I月22日初诊。患者8年前无明显诱因而出现胃痛,伴有右胁及后背不适,偶有嗳气,未予重视。后病情反复发作,发作时自己就从药店购买一些治胃病的中西药物口服,效果欠佳。近I月来胃脘痛频繁发作,遂来我处就诊。症见:胃脘轻度灼痛,痞满纳呆,嘈杂似饥,干恶欲吐,口干口苦,形体消瘦,大便秘结,舌嫩红,苔剥脱,脉细。诊断为:胃脘痛。证属阴虚脾弱,胃络瘀阻。治以平补气阴,化瘀降逆。给予本发明蜜丸进行治疗,
服用10剂后,胃痛,痞满纳呆,嘈杂似饥,大便秘结均好转。继服6天后,诸症消失,痊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0014]病例3:刘某,男,32岁。2011年7月26日初诊。患者因胃脘胀痛,吞酸5年余,加重I月。其5年前因情志不舒,而诱发胃脘胀痛,嘈杂吞酸,经某医院门诊治疗,口服奥美拉唑、硫糖铝效果不著。后又改服庆大霉素颗粒,熊去氧胆酸等,略似减轻,但病情反复发作。遂来我处就诊。。症见:胃脘胀痛,连及两胁,嗳气吞酸,胸闷腹胀,情绪不稳,性情善郁,常因情志不舒而诱发,舌质紫暗,舌下络脉青紫,苔薄,脉弦。诊断为:胃脘痛。证属气滞血瘀,胆胃失降,治以理气通降,化瘀通络。给予本发明蜜丸进行治疗,服药15天后,胃脘痛已止,不再吞酸,嗳气已除,其它不适症`状均消失,痊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胃脘痛的蜜丸,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麦冬10-15、佛手15-20、赤芍8-14、元胡10-15、木香20-25、党参12-16、白术15-20、苦瓜花10-15、甘草14-18、陈皮6-12、茯苓10-15、枳壳5-10、金银花4-8、蒲公英15-20、生姜10-15、瑞香根5-10、苏梗16-22、南瓜藤10-15、荔枝核5-10,白豆蘧10-15、柴胡5-10、黄芩10-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胃脘痛的蜜丸,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麦冬15、佛手20、赤芍12、元胡10、木香20、党参14、白术18、苦瓜花10、甘草16、陈皮8、茯苓10、枳壳6、金银花6、蒲公英15、生姜10、瑞香根8、苏梗18、南瓜藤10、荔枝核7、白豆蘧12、柴胡8、黄芩10。
3.—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胃脘痛的蜜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取麦冬、陈皮、茯苓、生姜、党参、荔枝核、白豆蘧、黄芩混合均匀,粉碎,过80-100目筛,待用; (2)取元胡、白术、木香、枳壳、蒲公英、南瓜藤、金银花、柴胡混合均匀,加水煎煮提取两次,第一次加4-6倍量水,第二次加3-5倍量水,每次煎煮1-2小时,过滤,合并煎煮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5-1.38的稠膏,待用; (3)取佛手、赤芍、苦瓜花、瑞香根、苏梗混合均匀,加4-8倍量的水,加热回流1-2h,,蒸馏,收集初蒸馏液后,重蒸馏0.5-lh,合并蒸馏液,提取挥发油,待用; (4)将步骤(2)制得的药膏与步骤(1)制得的药粉、步骤(3)制得的挥发油混合均匀,加入适量炼蜜,揉搓制成均匀滋 润的丸粒,每丸重4-5g,即可。
【文档编号】A61P29/00GK103705881SQ201310676982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3日
【发明者】王胖 申请人:青岛中科菲力工程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