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276225阅读:5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药制剂,所述制剂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为:鸡骨草10~20份,白花蛇舌草10~20份,佩兰10~20份,栀子10~20份,柴胡10~20份,茵陈10~20份,泽泻10~20份,连翘10~20份,板蓝根10~20份,茯苓10~20份,夏枯草10~20份,五味子10~20份,枳实10~20份,白术10~20份,山茱萸10~20份,女贞子10~20份,白芍10~20份,黄芩10~20份,郁金10~20份,紫苏10~20份,川楝子10~20份,莪术10~20份,秦艽10~20份。本发明疏肝理气解郁,活血化癖;益气补虚,扶正固本,补肝益肾、清热解毒,利尿排毒,清除肝胆胃之火,保肝降酶,清解邪毒,使机体免疫功能恢复正常。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含有来源于植物、动物或矿物组份的医用配制品,特别涉及一种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嗜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并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纤维化。乙型病毒性肝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乙型肝炎在成年人中90%可自愈,而慢性乙型肝炎表现不一,分为慢性乙肝携带者、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等。我国目前乙肝病毒携带率为7.18%,其中约三分之一有反复肝损害,表现为活动性的乙型肝炎或者肝硬化。我国于2006年进行的乙型肝炎流行病毒调查结果表明,我国1-5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18%,5岁以下儿童的HBsAg携带率仅为0.96%,据此推算,我国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有症状需要治疗的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约为2000多万。
[0003]乙型肝炎是血液传播性疾病,主要经血(如不安全注射史等)、母婴传播及性传播,皮肤粘膜破损传播也有一定比例,如纹身、扎耳洞、内窥镜检查等,血液制品现已严格控制,传播可能性大大减少,不规范输血及血制品时才有发生。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外暴露也不容忽视。随着乙肝疫苗在新生儿中的大力推广,及其它母婴阻断措施的实施,母婴传播得到极大控制。目前HBV-DNA阳性母亲分娩约有百分之九十通过干预成功阻断母婴垂直传播。HBV感染不经呼吸道、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共用电脑等办公用品)、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及拥抱、握手、共用厕所等不会感染HBV0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未发现乙肝能经吸血昆虫,如蚊虫、臭虫叮咬传播。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时的年龄是致乙肝慢性化的最主要因素,在围产期(即母亲怀孕后至婴儿娩出42天内)和婴幼儿期感染HBV中,分`别有90%和25%~30%发展为慢性感染,而5岁以后感染仅有5 %~10 %发展为慢性感染,婴幼儿期感染乙肝后变为慢乙肝,其自然史一般分为4个期:即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动复制期和再活动期,各期特点为:①免疫耐受期:血清HBsAg、HBeAg、抗HBC三者阳性(即大三阳),HBV-DNA病毒载量高,但肝功能正常,肝脏组织学检查未见明显肝损害,此期可维持数年甚至数十年。②免疫清除期:此期血清可以是HBsAg, HBeAg、抗HBC(大三阳),也可以是HBsAg、抗HBe、抗HBC(小三阳),病毒定量检测(HBV-DNA) 一般大于2000IU / ml (相当于104copies / ml),伴有肝功反复异常(如ALT持续或间歇升高),肝组织学中度或严重坏死、肝纤维化等,反复或严重的肝损害可导致肝硬化或肝衰竭。③非活动复制期:表现为HBsAg、抗HBe、抗HBC(小三阳),HBV-DNA低于检测下限,肝功正常,肝组织学无损害或有轻微损害,这标志着乙肝在机体内获得机体免疫系统的控制,此期患者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大大减少。④再活动期:某些处于非活动期的患者在一些诱因下可再次出现肝炎活动复发,表现为DNA阳转,肝功异常,病情加重等,这些诱因包括劳累、免疫力下降,使用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性药物等等,尤其是那些“小三阳”但HBV-DNA仍然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容易反复出现肝炎发作,疾病进展可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HCC (原发性肝癌)。
[0004]乙肝的特点为起病较缓,以亚临床型及慢性型较常见。本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进行传播,是一种具有慢性携带状态的传染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化,易发展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少数病例还可转变为原发性肝细胞癌。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很复杂,研究资料不少,但迄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其肝细胞损伤不是HBV在肝细胞内复制的结果,而是由T细胞毒反应所介导。人感染HBV后,可引起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并激发自身免疫反应及免疫调节功能紊乱。这些免疫反应对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及转归有重要意义。
[0005]急性肝炎当免疫功能正常感染HBV后,其细胞毒性T细胞(Tc细胞)攻击受染的肝细胞,由破坏的肝细胞释放入血的HBV,而被特异性抗体所结合,且干扰素生成较多,而致HBV被清除,病情好转终归痊愈。慢性活动性肝炎见于免疫功能有缺陷和免疫调节紊乱者。感染HBV后,由于Tc细胞功能不正常,或特异抗体封闭部分肝细胞靶抗原而制约T细胞毒反应,致部分肝细胞损害。干扰素产生较少,HBV持续复制。特异抗体形成不足,肝细胞反复被HBV侵入,形成感染慢性化。此外,肝细胞膜特异脂蛋白(Lsp)因HBV感染而形成自身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LSp(IgG型),在抑制性T细胞(Ts细胞)活性降低情况下,自身免疫性ADCC效应致肝细胞进行性损害。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无症状HBsAg携带者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在感染HBV,不能产生有效的免疫反应,致肝细胞损害轻微或不出现肝细胞损害。尤其无症状HBeAg携带者,缺乏干扰素,不能清除病毒,以致长期携带HBV。重型肝炎急性重型肝炎的发生,由于机体免疫反应过强,短期内T细胞毒反应迅速破坏大量感染HBV的肝细胞;或短期内形成大量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致局部发生超敏反应(Arthus反应),造成大块肝细胞坏死;肠源性内毒素的吸收,可致Schwartzman反应,使肝细胞发生缺血性坏死;加以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和白三烯等细胞因子由单核巨噬细胞释放,促进肝细胞损伤。亚急性重型肝炎发病机制与急性重型肝炎相似,但进展较缓慢。慢性重型肝炎的发病机制较复杂,有待进一步研究。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不存在传染性的。急性病毒性肝炎如长达半年以上仍未治愈,`即可演变为慢性肝炎,有部分急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患者,确诊时即为慢性肝炎,大量饮酒、服用某些药物、某些疾病等因素也可引起慢性肝炎。如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易造成神经、精神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心脏损害,以及引发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心肌炎、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多种严重影响健康和生活的疾病,近年临床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0006]我国是病毒性肝炎大国,共有1.2亿以上长期携带乙型肝炎病毒(HBV),每年死于HBV感染相关的肝病人数约28万例。病毒性肝炎治疗以抗病毒为主,但临床上常见在慢性病程进展期出现黄疸持久不退,严重者导致肝硬化,甚至肝衰竭,退除黄疸可延缓病毒性肝病病程,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目前退黄药物主要包括西药:熊去氧胆酸、腺苷蛋氨酸、茴三硫、门冬氨酸钾镁等,但是均因治疗成本高,疗效不显著,副作用大,不能长期服用。中医药在治疗肝炎后残留黄疸中具有较大的优势。临床迫切需要一种价格低廉,毒副作用小,疗效显著,能长期服用的中药制剂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治疗乙型肝炎的药物,大都是使用西药,其毒副作用大,化学成分对人体伤害比较大;中药汤剂口服,虽然有一些疗效,但是疗效欠佳,见效慢,且药物生产成本较高,周期较长,所以临床需要一种价格低廉,毒副作用小,疗效显著,能长期服用的中药制剂来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药制剂,所述中药制剂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为:鸡骨草10~20份,白花蛇舌草10~20份,佩兰10~20份,桅子10~20份,柴胡10~20份,茵陈10~20份,泽泻10~20份,连翘10~20份,板蓝根10~20份,获茶10~20份,夏枯草10~20份,五味子10~20份,积实10~20份,白术10~20份,山茱萸10~20份,女贞子10~20份,白芍10~20份,黄芩10~20份,郁金10~20份,紫苏10~20份,川楝子10~20份,莪术10~20份,秦艽10~20份。
[0009]所述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药制剂,其所述中药制剂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可以为:X粤骨草10~15份,白花蛇舌草10~15份,佩兰10~15份,桅子10~15份,柴胡10~15份,茵陈10~15份,泽泻10~15份,连翘10~15份,板蓝根10~15份,茯考:10~15份,夏枯草10~15份,五味子10~15份,积实10~20份,白术10~20份,山茱萸10~20份,女贞子10~20份,白芍10~20份,黄芩10~20份,郁金10~20份,紫苏10~20份,川楝子10~20份,莪术10~20份,秦艽10~20份。
[0010]所述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药制剂,其所述中药制剂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还可以为:鸡骨草10~20份,白花蛇舌草10~20份,佩兰10~20份,桅子10~20份,柴胡10~20份,茵陈10~20份,泽泻10~20份,连翘10~20份,板蓝根10~20份,茯考:10~20份,夏枯草10~20份,五味子10~20份,积实10~15份,白术10~15份,山茱萸10~15份,女贞子10~15份,白苟10~15份,黄岑10~15份,郁金10~15份,紫苏10~15份,川楝子10 ~15份,莪术10~15份,秦艽10~15份。
[001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剂的剂型为胶囊剂,其制备步骤包括:
[0012]a.将所述原料药放入粉碎机粉碎后过筛;
[0013]b.将过筛后剩下的粗颗粒放入乙醇中加热回流提取2次;
[0014]c.再取上述乙醇提取后的药渣,加水加热回流提取2次;
[0015]d.将上述两种提取液合并,减压回收乙醇并喷雾干燥,得药粉;混合过筛得到的细粉装入胶囊制为胶囊剂。
[0016]所述步骤a中,可以将所述原料药放入粉碎机粉碎后过120目细筛,使能通过120目筛的细粉量在达到30%,收集通过120目筛的原料细粉备用。
[0017]所述步骤b中,可以将过筛后剩下的粗颗粒物放入乙醇中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I~2小时,将2次提取液合并静置。
[0018]所述步骤c中,可以将上述乙醇提取过的药渣加10倍量水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I~2小时,将2次提取液合并静置。
[0019]所述步骤d中,可以将上述两种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相对密度为80°C时1.35的滤液,回收乙醇,将所得滤液调整比重到1.06,通入喷雾干燥机进行喷雾干燥,过喷雾干燥机喷头的压缩空气压力为5kg / m2,干燥室热气流温度是100°C,得原料药粉;将过筛后得到的原料细粉与原料药粉混合装入胶囊。[0020]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再提供一种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剂的剂型为口服液剂,其制备步骤包括:取上述原料药洗净去杂,晾干,粉碎成颗粒,加水浸泡I小时,置多功能提取罐中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总药材10倍量的水,煎煮1.5~2小时,取煎液,滤过;第二次加总药材7倍量的水,煎煮I~1.2小时,取两次煎液混合,滤过,滤液置入双效真空浓缩器中,浓缩至90°C时相对密度为1.05的浓缩液,置O~5°C低温冷藏24小时;将冷藏液加0.3%的助滤剂硅藻土,过滤,滤液再置入双效真空浓缩器中,浓缩至每Iml含Ig生药量;再加入占浓缩液0.2 %的山梨酸钾,再加水,搅拌均匀,置O~5°C低温冷藏24小时,将冷藏液过滤,罐封瓶中,紫外线灭菌,包装即得。
[0021]所述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药制剂,其剂型可以为:糖衣片剂、薄膜衣片剂、肠溶衣片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口服液、口含剂、颗粒剂、冲剂、丸剂、散剂、丹剂、溶液剂、注射剂、栓剂、硬膏剂或霜剂
[0022]本发明有益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发明能疏肝理气解郁;清解邪毒,活血化癖;益气补虚,扶正固本,补肝益肾;补益肝肾。本发明的优点是:1、清肝利胆,利尿排毒,清除肝胆胃之火,活血化淤,健脾利湿;2、保肝降酶,清解邪毒,肝功能恢复正常,清除病毒;3、滋补后天,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肝细胞增生。本发明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具有较好疗效,且治疗费用低,无明显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肝属木,主疏泄,肝病气机疏泄不利,必将克犯脾土,影响脾胃运化功能。而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旺则气血足,肝血充盈,涵敛肝阳。故应注重调理中州,以防肝木克脾。即《金匮要略》所言: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运化失职,水湿内停,临床上表现为腹胀便溏,体倦乏力,四肢懈怠,苔腻等。关于乙肝的中医辨治,临床报道颇多,应用益气养阴、滋肾柔肝、凉血解毒、化痰祛瘀等不同法则治疗皆有一定的效果。中医学认为,慢性乙肝发病外因是湿热疫毒,内因是郁怒伐肝,饮食不(洁)节,导致脏腑功能失调,阴阳气血亏损。湿热癖阻痰郁是本病之源,脏腑功能失调是本病之象,阴阳气血虚弱是本病之本。初期 多为肝胆湿热,肝郁气滞;中期则见湿热留滞中焦,脏腑功能失调,形成气郁化火,肝郁脾虚;晚期正气受伤,脏腑虚弱,气血阴阳亏损,形成肝肾阴声,脾肾阳虚,正不胜邪,人血成痕。本病是在正虚邪犯的基础上形成湿热、气滞、癖血、痰结,阴阳气血亏虚,影响肝、胆脾、胃、肾等脏腑功能。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将慢性肝炎分为肝胆湿热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及痕血阻络证共五型,除肝胆湿热证外,其余证型中都是以肝郁脾虚、血疲、气血亏虚为基础,证候上有所侧重,故治疗当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癖、健脾补肝益肾为原则。
[0024]中医理论中《金匮要略》曰:“黄家所得,从湿得之”。黄疸病机属湿,肝炎后期,湿邪大部分已被清化,肝体已渐复,但肝用未痊。失于疏泄,残留湿邪流注于络脉,壅聚生热,瘀热未行故仍有残黄。肝硬化久病入络,瘀热不行,易酿湿生热,亦有久留不去之残黄,临床可见口粘、尿黄、苔腻等湿阻之症及胁肋胀闷疼痛,唇舌紫暗,爪甲不华络瘀之证。湿性阴柔粘腻,难以速清,邪滞日久,盘踞络脉。络为湿注,不能流行气血,故可见胁肋胀闷疼痛,唇舌紫暗,爪甲不华之证。湿阻络脉,气化不行,又易重生湿气故临床上可见口苦、尿黄、苔腻之证。根据现代研究,乙肝病毒之所以能够长期在人体内繁殖生存,主要是与人体免疫功能低下,不能清除病毒所致。
[0025]慢性乙肝属中医“胁痛”、“黄疸”、“臌胀”等范畴。多由于正气不足,湿热毒邪内蕴,肝失疏泄,日久伤及脾肾所致。故治疗慢性乙肝要以扶助正气为主,清热解毒、燥湿、行气活血为辅,并注意分清寒热虚实,攻补兼施。
[0026]本发明中佩兰益气固本、利水、托毒生肌;白术、茯苓健脾燥湿;板蓝根、白花蛇舌草、黄芩清热解毒;夏枯草活血祛瘀、凉血;养阴生津;五味子补肾生津;并能促进肝脏血液循环,利于肝细胞再生。柴胡疏肝行气;山茱萸补肾壮阳,以防寒凉太过;鸡骨草健脾益气、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益气健脾除湿、清热解毒、行气活血之功,活血通络,以达驱除血毒、恢复正气之目的。
[0027]现代研究认为:佩兰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增加人白细胞诱导干扰素产生;白术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保护肝脏;黄芩有增强白细胞吞噬作用;五味子能增强机体对非特异性刺激的防御功能,对肝脏损伤有保护作用,使肝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明显减弱,还可使升高的ALT明显降低;鸡骨草可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夏枯草草有促进肝细胞再生,防止肝细胞变性作用。诸药合用,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降低ALT,保护肝脏。诸药协同作用,使机体免疫功能恢复正常,达到清除病毒,促进康复的目的。
[0028]鸡骨草:拉丁名Abrus cantoniensis,又称广东相思子,是豆科相思子属的一种植物,常见于中国华南地区,具清热利湿、益胃健脾的功能。清热利湿,散瘀止痛。主黄疸型肝炎,胃痛,风湿骨痛,跌打瘀痛,乳痛。《本草推陈》说“有解热利尿、活血止痛作用。”本方配以佩兰芳香化湿醒脾,使药汁便于入服,而除其异味。本方对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均有一定的疗效。但因其性略偏凉,脾虚胃寒,常感胃脘冷痛、慢性腹泻的病人,不宜长期服用。
[0029]川楝子性寒,味苦,是行气药的一种。主要入肝经,疏泄肝热,行气止痛,有除湿热、清肝火、止痛、杀虫的功能。除湿热,清肝火,止痛,杀虫。治热厥心痛,胁痛,疝痛,虫积腹痛。《本经》:"主温疾、伤寒太热烦狂,杀三虫疥窃,利小便水道。"
[0030]莪术辛、苦,温。归肝、脾经。主治“气血凝滞,心腹胀痛,症瘕,积聚,宿食不消,妇女血瘀经闭,跌打损伤作痛。”有行气`解郁,破瘀,止痛的功用。莪术醇提取物及挥发油对四氯化碳(CCI4)硫代乙酰胺(TAA)引起的小鼠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有明显的降低作用,使磺溴酞钠(BSP)潴留量减少,相应肝组织病变减轻。
[0031]佩兰解暑化湿,辟秽和中。主治感受暑湿;寒热头痛;湿润内蕴;脘痞不饥;恶心呕吐;口中甜腻;消洵.《本草经疏》:肺主气,肺气郁结,则上窍闭而下窍不通,胃主纳水谷,胃气郁滞,则水谷不以时化而为痰癖,兰草辛平能散结滞,芬芳能除秽恶,则上来诸证自瘳,大都开胃除恶,清肺消痰,散郁结之圣药也。《要药分剂》:兰草,为消痰除恶、散郁解结之品,《内经》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盖消渴由邪热郁结于胃,兰能除陈气。可知兰草固以荡涤为功,肃清肠胃者也。
[0032]白芍入肝、脾经,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妇人血闭不通,消瘀血,能蚀脓,益女子血。《日华子本草》:治风、补劳,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通月水,退热,除烦,益气,天行热疾,瘟瘴,惊狂,妇人血运,及肠风,泻血,痔瘘。发背,疮疥,头痛,明目,目赤努肉。赤色者多补气,白者治血。
[0033]连翘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功能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痈疽,瘰疬,乳痈,丹毒,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热入营,高热烦渴,神昏发斑,热淋尿闭。连翘药用部分主要是果实。它的果壳,即“芩翘解毒丸”中的“翘”。含有连翘酚、香豆精、齐墩果酸、皂甙、维生素P等。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排脓等功效。主治温热、疮疡、瘰疬、丹毒、班疹、流感,用果实水煎服,或加入方剂中。常用于风热感冒。性味功能:中药味苦,性微寒。清热解毒,散结消肿。蒙药味苦,性凉。清“协日”,止泻。主治:中药治热病初起,风热感冒,发热,心烦,咽喉肿痛,斑疹,丹毒,瘰疬,痈疮肿毒,急性肾炎,热淋。蒙药治黄疸,肠刺痛,“协日”病,肠热。神农本草经》:主寒热,鼠痿,瘰疬,痈肿,恶疮,瘿瘤,结热,蛊毒。
[0034]夏枯草清热散毒,《本草纲目》载“夏枯草,善于化毒,故治痈疽、肿毒、疮
癣......”。自古以来,夏枯草常用于清热解毒,治疗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疡等症。现代
药理研究表明,夏枯草具有抑菌、抗病毒、抗炎、解热、调节免疫等作用中医认为,夏枯草性寒、味甘、气平,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可以治疗热毒肿疡、痈疽疔疮等症。且兼有宣散作用。夏枯草清热解毒作用颇强。夏枯草能延缓呼吸道病毒对细胞的病变作用,是清热解毒的代表药物,热毒实质除含多种致病微生物外,微生物毒素也占重要位置。夏枯草制剂腹腔注射能明显降低绿脓杆菌的内毒素所致家兔的白细胞数下降,白细胞左移现象等有明显对抗作用。夏枯草配伍黄芩制备成制剂可明显减轻绿脓杆菌内毒素所致兔的中毒症状及死亡。
[0035]白花蛇舌草又叫蛇舌草、二叶、竹叶菜、蛇利草。味微苦,甘,寒。入胃、大肠、小肠经,苦寒清热解毒,甘寒清利湿热,对痈肿、咽痛、蛇伤等有较强的解毒消痈作用。一般用于治疗疮毒、咽喉肿痛、肠痈腹痛、毒蛇咬伤,也用于热淋涩痛、小便不利。是拔毒祛湿的良药。
[0036]黄芩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黄芩的临床应用抗菌比黄连还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我们借助广谱抗菌作用强的特点,用在真菌培养杂菌感染特厉害,用黄芩提取液效果很好。《本草经疏》:黄芩,其性清肃,所以除邪:味苦所以燥湿;阴寒所以胜热,故主诸热。`诸热者,邪热与遍热也,黄疸、肠僻、泄痢,皆湿热胜之病也,析其本,则诸病自瘳矣。苦寒能除湿热,所以小肠利而水自逐,源清则流洁也。血闭者,实热在血分,即热人血室,令人经闭不通,湿热解,则荣气清而自行也。恶疮疽蚀者,血热则留结,而为痈肿溃烂也:火疡者,火气伤血也,凉血除热,则自愈也。黄芩有抗变态反应及抗炎作用:黄芩所含黄芩甙与黄芩素能明显抑制致敏豚鼠离体小肠与离体气管对抗原所产生的过敏性收缩反应,对豚鼠与小鼠的被动全身性变态反应以及豚鼠被动性皮肤变态反应,黄芩甙与黄芩素亦有抑制作用。黄芩有解热作用,多数试验证明,黄芩的有效成份黄芩甙元有解热作用。黄芩有解毒作用,黄芩甙有明显的解毒作用,这可能是由于在β_葡萄糖醛酸甙酶的作用下,黄芩甙分解出葡萄糖醛酸,并与多种毒物结合所致。黄芩甙10毫克能提高士的宁的LD50达2.5倍,并且使四氯化碳中毒小鼠的肝糖原含量增多。
[0037]板蓝根有抗菌抗病毒作用:板蓝根及其活性提取物对乙肝病毒、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病毒、巨细胞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板蓝根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及阴性细菌均有抗菌作用,此外对钩端螺旋体有杀灭作用。板蓝根有抗内毒素作用:在急性感染性疾病的发病和发展过程中,内毒素具有普遍的影响,试验显示板蓝根对内毒素血症小鼠巨噬细胞膜流动性有极显著的保护作用。板蓝根还有解热和抗炎作用。
[0038]茵陈性微寒,味辛、苦功能主治清湿热,退黄疸。用于黄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茵陈的功效。清热利湿;退黄.主治:黄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等.药理学研究有利胆,保护肝功能,解热,抗炎,降血脂,降压,扩冠等作用,当然,这只是西医学提取茵陈成分做出来的研究,临床应用上效果如何不好判定。茵陈用量过大可引起头晕,恶心,腹泻,上腹部不适,急性肝胆损伤,亦有心律不齐的报导.但是治疗剂量的茵陈一般不会造成严重的损伤。茵陈有显著的保肝作用,对甲,乙型肝炎,黄疸型肝炎,有显著的疗效.有利胆,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汁中胆酸和胆红素排出的作用.能增加心脏冠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并有降血压,降血脂,抗凝血,利尿解热平喘,驱除蛔虫及抑制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与细菌的作用。
[0039]白术味苦、甘,温。归脾、胃经。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白术对瘤细胞有细胞毒作用,能降低瘤细胞的增殖率,减低瘤组织的侵袭性,提高机体抗肿瘤反应的能力。白术挥发油对小鼠艾氏腹水癌、淋巴肉瘤腹水型、食管癌(Ecal09)、肉瘤180等有抑制作用。白术内酯B腹腔注射对小鼠肉瘤民。也有显著抑制作用。《药性论》载其:君,味甘,辛,无毒。能主大风痹,多年气痢,心腹胀痛,破消宿食,开胃,去痰涎,除寒热,止下泄。主面光悦,驻颜,去黑。治水肿胀满,吐呕逆,腹内冷痛,吐泻不住,及胃气虚冷痢。
[0040]郁金理气解郁,调经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消化不良,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寒疝腹痛,乳房胀痛。理气解郁:用于肝气郁结之胸胁及胃腹胀痛。《纲目》载其:散时气寒疫,利三焦,解六郁,消饮食积聚,痰饮痞满,跗肿,腹胀,脚气,止心腹、肢体、头、目、齿、耳诸痛,痈疽疮疡,吐血,下血,尿血,妇人崩漏带下,月候不调,胎前产后百病。[0041]五味子温;酸、甘;归肺、心、肾经。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果实作中药功能益气生津、敛肺滋肾、止泻、涩精、安神,可治久咳虚喘、津少口干、遗精久泻、健忘失眠等症。五味子果实作中药功能益气生津、敛肺滋肾、止泻、涩精、安神,可治久咳虚喘、津少口干、遗精久泻、健忘失眠等症。药理试验证明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促进肌体代谢,调节胃液和胆液分泌,对肝炎恢复期转氨酶升高者有降低作用。《本草汇言》:五味子,敛气生津之药也。故《唐本草》主收敛肺虚久嗽耗散之气。凡气虚喘急,咳逆劳损,精神不足,脉势空虚,或劳伤阳气,肢体赢瘦,或虚气上乘,自汗频来,或精元耗竭,阴虚火炎,或亡阴亡阳,神散脉脱,以五味子治之,成用其酸敛生津,保固元气而无遗泄也。然在上入肺,在下入肾,入肺有生津济源之益,入肾有固精养髓之功。五味子主要成分五味子素、五味子酷和醇,其作用机理是抑制肝细胞微粒中转氨酶的活力,诱导微粒体产生细胞色素P-450,增强肝细胞的解毒能力,并能促进肝细胞的修复
[0042]女贞子用于肝肾阴虚的目暗不明,视力减退,须发早白,腰酸耳鸣及阴虚发热等。本品能补肝肾阴,但药力平和,须缓慢取效。治目暗不明,常配熟地,枸杞等同用,治须发早白,常配桑葚同用,阴虚发热,常配地骨皮。肝肾阴虚,头昏目眩、遗精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冠心病、高脂血症、高血压、慢性肝炎。对肝脏的保护作用研究认为,女贞子含有齐墩果酸,给大鼠皮下注射,可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对四氯化碳诱发的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并能促进肝细胞再生.齐墩果酸亦可使肝内甘油三酯蓄积减少、肝细胞变性坏死明显减轻、糖原蓄积增加、血清Y球蛋白下降;超微结构可见肝细胞内线粒体肿胀与内质网囊泡变性减轻、肝组织间质炎症反应减弱。[0043]柴胡清虚热中药,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归肝经、胆经。功能:疏散退热,升阳舒肝。主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治疗病毒性肝炎:柴胡注射液(每Iml含生药2g) 10~20ml加入50 %葡萄糖液静注或5 %葡萄糖液250~500ml静滴,每日I次,10次为I疗程,治疗病毒性肝炎120例,其中急性病例97例,有效率为98.4%;慢性病例23例,有效率为100%,对改善症状、回缩肝脾、恢复肝功及乙肝抗原阴转率均有较好作用。
[0044]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现代医学研究: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但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者忌服。用于脾虚泄泻,带下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有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
[0045]桅子是传统中药,属卫生部颁布的第I批药食两用资源,具有护肝、利胆、降压、镇静、止血、消肿等作用,在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扭挫伤、高血压、糖尿病等症。主治热病心烦;肝火目赤;头痛;湿热黄疸;淋证;血痢尿血;口舌生疮;疮疡肿毒;扭伤肿痛。本品对目赤肿痛有很大疗效。该品清泻三焦热邪,可治肝胆火热上攻之目赤肿痛,常配大黄用,如桅子汤《圣济总录》。
[0046]泽泻(根茎)是传统的中药之一。中医理论认为其性寒,具有利水渗湿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泽泻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含量,减缓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泽泻及其制剂现代还用于治疗内耳眩晕症、血脂异常、遗精、脂肪肝及糖尿病等。泽泻的脂溶性部份对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家兔有明显的降胆固醇作用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由其中分离得的泽泻醇A、B及泽泻醇A、B、C的乙酸酯,除泽泻醇B外,都有显着的降胆固醇作用。以
0.1%的含量加入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的饲料中,可使血胆固醇下降50%以上,其中以泽泻醇A-24-乙酸酯作用最强。泽泻的乙醇提取物、乙醇浸膏的乙酸乙酯提取物等,对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家兔和大鼠都有降 血脂作用。乙酸乙酯提取物和其不溶于醋酸一水中的残留部分作用最强。醋酸乙酯提取物每日口服Ig / kg,对饲以普通饲料的正常大鼠亦有明显的降胆固醇作用。用同位表标记法证明,泽泻醇A有抑制小鼠小肠酯化胆固醇的能力,并可使胆固醇在大鼠小肠内的吸收率降低34 %,但不影响亚油酸的吸收。
[0047]紫苏散寒解表,理气宽中。主治感冒发热,怕冷,无汗,胸闷,咳嗽,解蟹中毒引起的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紫苏叶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特别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C、B2。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有助于强增人体免疫功能,增强人体抗病防病能力。紫苏叶具有发表、散寒、理气的功效。此菜适用于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胸腹胀满等病症。健康人食用能强身健体、泽肤、润肤、明目而健美。
[0048]山茱萸,主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温痹,去三虫,久服轻身有强阴益精、安五脏、通九窍、止小便淋浙之功;久服明目、强力长年。山茱萸,又名山芋肉、药枣、实枣儿、枣皮、肉枣等,为我国常用名贵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它以其补力平和、壮阳而不助火,滋阴而不腻膈,收敛而不留邪等特殊功效被历代医学所喜用。张仲景以山茱萸为君创制了“金匮肾气丸”。据化学分析,山茱萸含有生理活性较强的山茱萸甙、酒石酸、没食子酸、苹果酸、树酯、鞣质和多种维生素等有效成分,具有增强免疫、抗炎、抗菌等药理作用,是中医临床中常用的一味药。[0049]枳实:苦;辛;寒。归脾;胃;肝;心经。主治:积滞内停;痞满胀痛;大便秘结;泻痢后重;结胸;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药品化义》载其:“枳实专泄胃实,开导坚结,故主中脘以治血分,疗脐腹间实满,消痰癖,祛停水,逐宿食,破结胸,通便闭,非此不能也。若皮肤作痒,因积血滞于中,不能营养肌表,若饮食不思,因脾郁结不能运化,皆取其辛散苦泻之力也。为血分中之气药,惟此称最。”
[0050]秦艽是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治风湿关节痛、结核病潮热、黄疸等症的主药之一。在青海尤以黄南产的秦艽质量最佳。是中国重要的传统中药之一,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秦艽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
[0051]本发明蜜炼丸剂的制作过程为:将鸡骨草lOOOg,白花蛇舌草lOOOg,佩兰lOOOg,桅子1000g,柴胡1000g,茵陈1000g,泽泻1000g,连翘1000g,板蓝根1000g,茯苓1000g,夏枯草lOOOg,五味子lOOOg,枳实1000g,白术1000g,山茱萸lOOOg,女贞子1000g,白芍1000g,黄芩1000g,郁金1000g,紫苏1000g,川楝子1000g,莪术1000g,秦艽1000g,先将所述原料药投入多功能提取罐提取两次,第一次加8-10倍量水煎煮1-2小时,第二次加4-8倍量水煎煮1-2小时,合并两次煎液,过滤得滤液;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80°c烘干后冷却,研磨成细粉,调入蜂蜜制成蜜炼丸剂。
[0052]本发明胶囊剂的制作过程为:将鸡骨草1500g,白花蛇舌草1500g,佩兰1500g,桅子1500g,柴胡1500g,茵陈1500g,泽泻1500g,连翘1500g,板蓝根1500g,茯苓1500g,夏枯草1500g,五味子1500g,枳实1500g,白术1500g,山茱萸1500g,女贞子1500g,白芍1500g,黄芩1500g,郁金1500g,紫苏1500g,川楝子1500g,莪术1500g,秦艽1500g,先将所述原料药放入粉碎机粉碎后过120目细筛,使能通过120目筛的细粉量在达到30%,收集通过120目筛的原料细粉备用。将过筛后剩下的颗粒物放入乙醇中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I~2小时,将2次提取液合并静置。将上述乙醇提取过的药渣加10倍量水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I~2小时,将2次提取液合并静置,将上述两种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相对密度为
1.35 (80°C )的滤液,回收乙醇,将所得滤液调整比重到1.06,通入喷雾干燥机进行喷雾干燥,过喷雾干燥机喷头的压缩空气压力为5`kg / m2,干燥室热气流温度是100°C,得原料药粉;将过筛后得到的原料细粉与原料药粉混合装入胶囊。装入胶囊制为胶囊剂。
[0053]本发明片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取鸡骨草1500g,白花蛇舌草1500g,佩兰1500g,桅子1500g,柴胡1500g,茵陈1500g,泽泻1500g,连翅1500g,板蓝根1500g,茯苓1500g,夏枯草1500g,五味子1500g,枳实1500g,白术1500g,山茱萸1500g,女贞子1500g,白芍1500g,黄芩1500g,郁金1500g,紫苏1500g,川楝子1500g,莪术1500g,秦艽1500g,所述组份按配比混合,投入粉碎机粉碎成细粉,细粉过筛后放入耐酸碱浸溃锅内,在常温下,与乙醇共同浸溃10~20天,将浸溃好的液体及药渣进行压榨过滤,分离后取滤液,加热浓缩至糊状加淀粉混合,放入烘箱,控制在100°C,压片制成片剂。
[0054]本发明口服液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取上述原料药鸡骨草lOOOg,白花蛇舌草lOOOg,佩兰lOOOg,桅子lOOOg,柴胡lOOOg,茵陈lOOOg,泽泻lOOOg,连翅lOOOg,板蓝根lOOOg,茯苓1000g,夏枯草lOOOg,五味子lOOOg,枳实1000g,白术1000g,山茱萸lOOOg,女贞子1000g,白芍lOOOg,黄芩1000g,郁金lOOOg,紫苏1000g,川楝子lOOOg,莪术lOOOg,秦艽1000g ;洗净去杂,晾干,粉碎成颗粒,加水浸泡I小时,置多功能提取罐中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总药材10倍量的水,煎煮1.5~2小时,取煎液,滤过;第二次加总药材7倍量的水,煎煮I~1.2小时,取两次煎液混合,滤过,滤液置入双效真空浓缩器中,浓缩至90°C时相对密度为1.05的浓缩液,置O~5°C低温冷藏24小时;将冷藏液加0.3%的助滤剂硅藻土,过滤,滤液再置入双效真空浓缩器中,浓缩至每Iml含Ig生药量;再加入占浓缩液0.2%的山梨酸钾,再加水,搅拌均匀,置O~5°C低温冷藏24小时,将冷藏液过滤,罐封瓶中,紫外线灭菌,包装即得。
[0055]药理学毒性试验
[0056]急性毒性实验资料
[0057]试验例1:本发明急性毒性试验
[0058]一、试验材料:
[0059]动物:昆明种小鼠,体重21_24g,雌雄各半,山东大学生物试验室育种。药物:本发明胶囊剂,含0.365g生药/粒。
[0060]二、方法:
[0061]1、LD50计算:采用改良寇氏法,将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将片剂加蒸馏水溶解,配成最大浓度,按小鼠最大允许容量给药,所给剂量按生药量依次为18,14.4,11.5,9.2,7.4 (g.kg—1),在动物禁食(不禁水)18小时后,一日内分两次给药(间隔半小时),每次0.5ml,观察动物死亡情况。
[0062]2、最大耐受剂量测定(MTD值):取小鼠20只,雌雄各10只。将片剂加蒸馏水溶解,配成最高浓度,按动物的 最大耐受量,以注射灌喂器能抽动为准。在动物禁食(不禁水)18小时后,一日内分两次给药(间隔半小时),每次0.5ml (每ml含生药0.36g),总药量为18g生药/ kg.d,相当临床成人50Kg体重用量的300倍。给药后连续观察7天。
[0063]三、试验结果:
[0064]在LD50计算中当用最大允许浓度和最大允许容量给予小鼠时(18g / Kg.d),未见小鼠死亡,即未测出LD50,只可求最大耐受剂量,在7天观察期中,动物其食欲、活动、毛色、精神状态等皆正常,发育正常,未见有死亡。即选用相当于临床剂量的300倍药量,并无不良反应发生,表明急性毒性极小,MTD > 18g / Kg.d0
[0065]实验例2:长期毒性实验资料
[0066]本发明的胶囊剂经灌胃给药6个月的动物长期毒性试验结果:SD大鼠分成三组,每组30只,雌雄各半(分成高、中、低三个剂量组,每组10只),其中第一组经灌胃给生理盐水;第二组经灌胃给本发明的剂量为0.25g、2.5g和12.5g / kg.d ;第三组经灌胃给洛伐他汀的剂量为0.5mg、5.0mg和50.0mg / kg.d。在给药期间,分别观察各组动物给药后的临床表现、血液学、血生化、脏器系数和组织病理学等指标进行药物毒性的评价。研究结果:主要毒性反应表现在洛伐他汀50mg / kg.d和5.0mg组,表现在给药后SD大鼠出现了流涎、毛蓬松、忙碌、腹泻、踏脚等反应和症状,总摄食量和体重减轻;血液检查显示白细胞总数有所增加,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含量和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P均<0.05);血液生化检查显示ALT,AST,ALP和CK升高I~8倍(P均< 0.05),肌酐和尿素氮有所升高(P均< 0.05),但未引起动物死亡;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显示洛伐他汀50mg / kg.d组出现了与人相似的肝肾病理改变。而生理盐水组和本发明0.25g、2.5g和12.5g / kg.d三个剂量组和洛伐他汀
0.5mg / kg.d剂量组在整个给药期间均未出现类似反应,在恢复期观察期间,出现反应的各组动物的症状逐渐消失恢复正常状态。可见本发明不但能够降低洛伐他汀的毒副作用,而且可使洛伐他汀的临床无毒剂量增加至5~25倍(P均< 0.01)。
[0067]试验例3:累积毒性实验:
[0068]本发明中药制剂胶囊剂对小鼠按7.69、19.18和43.21g生药/ kg连续用药15周(1.0ml / 100g体重,每天2次)及停药3周后,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制剂对大鼠的毛发、行为、大小便、体重、脏器重量、血象、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均无明显影响,脏器肉眼没有发现异样变化和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用药15周及停药3周后,大鼠各脏器均无明显改变。说明本发明中药制剂内服胶囊剂对大鼠长期用药后毒性小,停药后也没有异样反应,应用安全。
[0069]药理学实验说明:
[0070]1实验材料
[0071]1.1 药品
[0072]阳性对照药:清肝胶囊,长春海外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50091。
[0073]1.2动物Wistar大鼠,昆明种小鼠,早古均用。
[0074]2对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LT、ET、NO含量的影响
[0075]2.1分组:取105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5只,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模型对照组;C组为阳性对照组;D1组为本发明胶囊剂(实施例所制得)低剂量组,D2组为本发明胶囊剂中剂量组,D3组为本发明胶囊剂高剂量组;
[0076]2.2造模方法:采用卡介苗和脂多糖联合的方法建立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各组动物适应性喂养3d后,除正常对照组外,每只小鼠I次尾静脉注射卡介苗5 X IO7个活菌,于注射BCG后第12d静脉注射脂多糖7.5 μ g /鼠,于16h后处死取材,正常对照组2次都以相同方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0077]2.3给药与处理:静脉注射卡介苗的第一天起开始灌胃给药,I次/ d。正常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灌胃量同药物治疗组的用药容量;阳性对照药物治疗组:清肝胶囊,5.9g / kg剂量给药;本发明药物治疗组低3.9g / kg、中7.8g / kg、高11.7g /kg剂量给药。正常对照组于第12d注射生理盐水后16h,眼球后静脉丛取血,并处死动物取肝组织送检;其余组于静脉注射脂多糖后16h,眼球后静脉丛取血,并处死动物取肝组织送检。
[0078]2.4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①检测谷-丙转氨酶(ALT):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②内源性一氧化氮(NO)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剖取0.5g肝脏制成10%肝组织匀浆,在4°C条件下,3000转/ min,离心lOmin,取上清液。③内皮素(ET)检测:采用放射免法直接测定血浆ET浓度。
[0079]表1各组血清ALT、ET、NO的变化情况比较
[0080]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鸡骨草10~20份,白花蛇舌草10~20份,佩兰10~20份,桅子10~20份,柴胡10~20份,茵陈10~20份,泽泻10~20份,连翘10~20份,板蓝根10~20份,茯苓10~20份,夏枯草10~20份,五味子10~20份,枳实10~20份,白术10~20份,山茱萸10~20份,女贞子10~20份,白芍10~20份,黄芩10~20份,郁金10~20份,紫苏10~20份,川楝子10~20份,莪术10~20份,秦艽10~2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为:鸡骨草10~15份,白花蛇舌草10~15份,佩兰10~15份,桅子10~15份,柴胡10~15份,茵陈10~15份,泽泻10~15份,连翘10~15份,板蓝根10~15份,获茶10~15份,夏枯草10~15份,五味子10~15份,积实10~20份,白术10~20份,山茱萸10~20份,女贞子10~20份,白芍10~20份,黄芩10~20份,郁金10~20份,紫苏10~20份,川楝子10~20份,莪术10~20份,秦艽10~2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为:鸡骨草10~20份,白花蛇舌草10~20份,佩兰10~20份,桅子10~20份,柴胡10~20份,茵陈10~20份,泽泻10~20份,连翘10~20份,板蓝根10~20份,获茶10~20份,夏枯草10~20份,五味子10~20份,积实10~15份,白术10~15份,山莱英10~15份,女贞子10~15份,白苟10~15份,黄岑10~15份,郁金10~15份,紫苏10~15份,川楝子10~15份,莪术10~15份,秦艽10~15份。
4.一种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的剂型为胶囊剂,其制备步骤包括: a.将所述原料药放入粉碎机粉碎后过筛; b.将过筛后剩下的粗颗粒放入乙醇中加热回流提取2次; c.再取上述乙醇提取后的药渣,加`水加热回流提取2次; d.将上述两种提取液合并,减压回收乙醇并喷雾干燥,得药粉;混合过筛得到的原料细粉装入胶囊制为胶囊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胶囊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将所述原料药放入粉碎机粉碎后过120目细筛,使能通过120目筛的细粉量在达到30%,收集通过120目筛的原料细粉备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胶囊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将过筛后剩下的粗颗粒物放入乙醇中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I~2小时,将2次提取液合并静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治疗乙型肝炎胶囊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将上述乙醇提取过的药渣加水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I~2小时,将2次提取液合并静置。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治疗乙型肝炎胶囊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将上述两种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相对密度为80°C时1.35的滤液,回收乙醇,将所得滤液调整比重到1.60,通入喷雾干燥机进行喷雾干燥,过喷雾干燥机喷头的压缩空气压力为5kg / m2,干燥室热气流温度是100°C,得原料药粉;将过筛后得到的原料细粉与原料药粉混合装入胶囊。
9.一种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的剂型为口服液剂的制备步骤包括:取上述原料药洗净去杂,晾干,粉碎成颗粒,加水浸泡I小时,置多功能提取罐中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总药材重量10倍量的水,煎煮1.5~2小时,取煎液,滤过;第二次加总药材重量7倍量的水,煎煮I~1.2小时,取两次煎液混合,滤过,滤液置入双效真空浓缩器中,浓缩至90°C时相对密度为1.05的浓缩液,置O~5°C低温冷藏24小时;将冷藏液加0.3%的助滤剂硅藻土,过滤,滤液再置入双效真空浓缩器中,浓缩至每Iml含Ig生药量;再加入占浓缩液0.2%的山梨酸钾,再加水,搅拌均匀,置O~5°C低温冷藏24小时,将冷藏液过滤,罐封瓶中,紫外线灭菌,包装即得。
1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的剂型为:糖衣片剂、薄膜衣片剂、肠溶衣片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口服液、口含剂、颗粒剂、丸剂、散剂、丹剂、注射剂、栓剂、硬膏剂或霜剂。
【文档编号】A61P1/16GK103736015SQ201310744029
【公开日】2014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0日
【发明者】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人:青岛恒波仪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