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注射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管,尤其是用于医疗美容的注射管。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的迅猛发展,医疗美容行业也在高速发展并被广大的人民群众所熟知。注射管作为医疗美容行业的常用工具,也在被大众慢慢熟悉。普通的注射管均只有一个注射孔,且设置在注射管的头部。这使得药物注射到人体内时,药物只集中在注射处,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扩散到其他位置,从而导致药物起效慢。另外,普通的注射管由于比较粗糙所以在进入人体内部时会对脂肪层造成创伤。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是为解决现有注射管所具有的不足而提出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缩短注射药物起效时间且不会对脂肪层造成创伤的注射管。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注射管,包括头部和管体,管体上设有孔,离头部最近的孔与头部的距离为A,管体直径为B,且A=2B。合理的排列孔的位置,使药物注射更加有效,并快速起到药效。作为优选,管体上设有三列孔,每一列孔的数量为两个。管体上一个设有六个孔。作为优选,相邻列之间的夹角为120度。注射时,药物可以同时从注射管中以不同的方向注射入人体内。作为优选,每一列上孔相互之间的距离均相等。注射时,药物可以同时从注射管中以不同的位置注射入 人体内。作为优选,每一个孔与头部的距离均不相同。在管体外壁上设置多个孔,可以在注射药物时,使药物从不同位置的孔中同时进入人体内。作为优选,头部为圆弧形。圆弧形头部使注射管可以更轻易的进入到人体内,并且不会对脂肪层造成创伤,减少被注射者的痛苦。作为优选,管体的粗糙度小于等于0.8 μ m。减少管体与脂肪层的摩擦,降低对脂肪层的创伤。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注射管在使用时,药物可以同时从多个孔中,以不同的角度以及位置注射入人的体内。因此,药物进入人体内后,可以同时从不同位置在人体内进行扩散,从而大大减少药物的扩散时间,使药物可以更快的起效。另外,头部为圆弧形的设计,使注射管可以更轻易的进入到人体内,管体粗糙度较低不会对脂肪层造成创伤,减少被注射者的痛苦。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图2为图1中AA图。[0015]图3为图1中BB图。图4为图1中CC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注射管,包括头部I和管体2,管体2上设有孔3,离头部I最近的孔3与头部I的距离为A,管体2直径为B,且A=2B。管体2上设有三列孔3,每一列孔3的数量为两个。在管体2外壁上设置多个孔3,可以在注射药物时,使药物从不同的孔3中同时进入人体内。相邻列之间的夹角为120度。注射时,药物可以同时从注射管中以不同的方向注射入人体内。每一列上孔3相互之间的距离均相等。注射时,药物可以同时从注射管中以不同的位置注射入人体内。每一个孔3与头部I的距离均不相同。头部I为圆弧形。圆弧形头部I使注射管可以更轻易的进入到人体内,并且不会对脂肪层造成创伤,·减少被注射者的痛苦。管体2的粗糙度小于等于0.8 μ m。减少管体2与脂肪层的摩擦,降低对脂肪层的创伤。注射管在使用时,药物可以同时从多个孔3中,以不同的角度以及位置注射入人的体内。因此,药物进入人体内后,可以同时从不同位置在人体内进行扩散,从而大大减少药物的扩散时间,使药物可以更快的起效。另外,头部I为圆弧形的设计,使注射管可以更轻易的进入到人体内,管体2粗糙度较低不会对脂肪层造成创伤,减少被注射者的痛苦。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1.注射管,包括头部(I)和管体(2),管体(2)上设有孔(3),其特征在于:离头部(I)最近的孔(3)与头部(I)的距离为A,管体(2)直径为B,且A=2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管,其特征在于:管体(2)上设有三列孔(3),每一列孔(3)的数量为两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射管,其特征在于:相邻列之间的夹角为120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射管,其特征在于:每一列上孔(3)相互之间的距离均相坐寸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管,其特征在于:每一个孔(3)与头部(I)的距离均不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管,其特征在于:头部(I)为圆弧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的注射管,其特征在于:管体(2)的粗糙度小于等于0.8μ 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射管,包括头部和管体,管体上设有孔,离头部最近的孔与头部的距离为A,管体直径为B,且A=2B。管体上设有三列孔,每一列孔的数量为两个。注射管在使用时,药物可以同时从多个孔中,以不同的角度以及位置注射入人的体内。因此,药物进入人体内后,可以同时从不同位置在人体内进行扩散,从而大大减少药物的扩散时间,使药物可以更快的起效。另外,头部为圆弧形的设计,使注射管可以更轻易的进入到人体内,管体粗糙度较低不会对脂肪层造成创伤,减少被注射者的痛苦。
文档编号A61M5/178GK203154465SQ201320132550
公开日2013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1日
发明者何坤 申请人:杭州千岛医疗设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