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充气式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气式引流管,属于一种新型结构的医用引流管。
背景技术:
现有的医用引流管在对胸腔、头部引流时,由于引流管整体管径较粗,需要切开皮肤后钝性撑开插入引流管,这样造成的损伤较大,易引起并发症、术后的疼痛感明显,而管径过细又会出现血块阻塞引流管端口的现象;传统的引流管的固定也需要作出改进,所以需要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引流管,解决以上传统引流管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充气式引流管,其通过引流管前端的充气气囊扩展引流管端头处引流位置的空间,后端的固定气囊便于引流管固定,结构简单实用,能有效改善引流效果,减少患者引流时造成的损伤,减轻术后疼痛。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充气式引流管,由引流管主体、前端气囊、限位气囊、充气手柄、胶条组成,其特征在于:引流管主体前端管壁上固定连接有前端气囊,引流管主体偏后端管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气囊,限位气囊为圆片状,前端气囊通过贴附在引流管主体上的气管与充气手柄联接,限位气囊通过气管与充气手柄联接,两个充气手柄均位于引流管主体的后端,胶条位于在限位气囊前端,胶条与引流管主体的管壁连接。本实用新型 的积极效果是其通过引流管前端的充气气囊扩展引流管端头处引流位置的空间,后端的固定气囊便于引流管固定,结构简单实用,能有效改善引流效果,减少患者引流时造成的损伤,减轻术后疼痛。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充气式引流管,由引流管主体1、前端气囊2、限位气囊3、充气手柄4、胶条5组成,其特征在于:引流管主体I前端管壁上固定连接有前端气囊2,引流管主体2偏后端管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气囊3,限位气囊3为圆片状,前端气囊2通过贴附在引流管主体I上的气管与充气手柄4联接,限位气囊3通过气管与充气手柄4联接,两个充气手柄4均位于引流管主体I的后端,胶条5位于在限位气囊3前端,胶条5与引流管主体I的管壁连接。引流时,先将引流管主体I的前端伸入到引流位置,通过充气手柄4为前端气囊2充气,使引流区域扩张;再通过胶条5将引流管主体I与皮肤相粘贴,通过充气手柄4为引流管主体I偏后端的限位气囊3充气,限位气囊3充气后呈圆片状,限位气囊3压紧胶条5与皮肤的接触面,使胶条5更加贴合皮肤,从而达到固定引流管主体I的目的。
权利要求1.充气式引流管,由引流管主体、前端气囊、限位气囊、充气手柄、胶条组成,其特征在于:引流管主体前端管壁上固定连接有前端气囊,引流管主体偏后端管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气囊,限位气囊为圆片状,前端气囊通过贴附在引流管主体上的气管与充气手柄联接,限位气囊通过气管与充气手柄联接,两个充气手柄均位于引流管主体的后端,胶条位于在限位气囊前端 ,胶条与引流管主体的管壁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气式引流管,由引流管主体、前端气囊、限位气囊、充气手柄、胶条组成,其特征在于引流管主体前端管壁上固定连接有前端气囊,引流管主体偏后端管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气囊,限位气囊为圆片状,前端气囊通过贴附在引流管主体上的气管与充气手柄联接,限位气囊通过气管与充气手柄联接,两个充气手柄均位于引流管主体的后端,胶条位于在限位气囊前端,胶条与引流管主体的管壁连接。其通过引流管前端的充气气囊扩展引流管端头处引流位置的空间,后端的固定气囊便于引流管固定,结构简单实用,能有效改善引流效果,减少患者引流时造成的损伤,减轻术后疼痛。
文档编号A61M25/10GK203139361SQ20132014522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8日
发明者吴桂贤 申请人:吴桂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