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通道软管接头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通道软管接头,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作为多通道的软管连接装置的上、下接头的替代品,该接头包括固定器、夹持器,所述固定器的一端设置有喇叭状开口,所述固定器的另一端设置有若干个软管穿孔,所述固定器穿过夹持器。本实用新型构思巧妙,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有效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制作工艺,降低制造成本。同时,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防止软管被磨损或扭断,延长软管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的使用成本。
【专利说明】一种多通道软管接头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血液成分分离采集装置,具体为一种多通道软管接头。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的输血方式是将全血直接输送给病人,而临床实践证明,大约80%以上需要输血的病人缺乏的仅仅是血液中的某一成分,因而传统的输血方式是不合理。成分输血能够根据病人的不同需要,输给相应缺乏的成分,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降低不必要的血液成分给人体造成的不良反应,节约血液资源。成分输血已成为现代输血技术的发展趋势,而很多地方已经逐渐提倡与成分输血相适应的成分献血,其通过血液成分分离采集的方法来实现成分献血。
[0003]目前,市场上已经有血液分离机能够对血液成分进行分离。 申请人:在2008年04月07日公开了多通道的软管连接装置,该装置能够为血液成分采集分离机的传输设备提供具有多条液体流动通道,且通道间互相独立密闭,具有采集时间短、采集效果好的特点。该多通道的软管连接装置由上接头、多腔道圆柱体、轴承和下接头构成,其中,上接头和下接头均为圆柱形接头,上接头由接头(I)、D型凸台(5)和锥形尾部(6)构成,下接头由接头(4)与D型凸台(7)构成,接头(I)和接头(4)内有均匀分布的圆形通道(10),接头(I)和锥形尾部(6)与多腔道圆柱体(2)密封连结,D型凸台与接头为一次性注塑成型或紧配合。该专利中,上接头包括接头(1)、D型凸台(5),下接头由接头(4)与D型凸台(7)构成,而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替代品,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多的选择。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通道软管接头,其能够作为多通道的软管连接装置的上、下接头的替代品,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多的选择。本实用新型构思巧妙,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有效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制作工艺,降低制造成本。同时,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防止软管被磨损或扭断,延长软管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的使用成本。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多通道软管接头,包括固定器、夹持器,所述固定器的一端设置有喇叭状开口,所述固定器的另一端设置有若干个软管穿孔,所述固定器穿过夹持器。
[0007]还包括尾翼,所述尾翼与固定器设置有软管穿孔一端相连,所述尾翼由与软管穿孔相连通的尾管组成。
[0008]所述尾翼由若干个与软管穿孔对应连通的尾管组成。
[0009]所述尾管的端面与尾管轴向所成的夹角为锐角。
[0010]所述锐角为30-60°。
[0011]所述夹持器上还设置有限位槽。
[0012]所述夹持器为矩形。[0013]所述夹持器为凹形结构。
[0014]所述夹持器与固定器之间设置有加强筋。
[0015]所述固定器、夹持器、尾翼分别由弹性材料或硬质工程材料制成。
[0016]所述固定器与夹持器之间采用一体成型或过渡配合。
[0017]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与多通道的软管连接装置的上、下接头功能相同的部件。本实用新型的多通道软管接头包括固定器、夹持器,固定器的一端设置有喇叭状开口,固定器的另一端设置有若干个软管穿孔,固定器穿过夹持器。使用时,软管穿过软管穿孔,从喇叭状开口伸出,并通过夹持器固定在配套使用的血液成分分离机上。夹持器能够保持本实用新型与血液成分分离机的相对固定,软管穿孔能够使多条软管穿过本实用新型,设置在固定器上的喇叭状开口能够对高速旋转过程中的软管进行保护,防止软管被磨损或扭断。经过实际使用,喇叭状开口能够有效防止软管被磨损或扭断,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有显著的进步。
[0018]还包括尾翼,尾翼与固定器设置有软管穿孔一端相连,尾翼由与软管穿孔相连通的尾管组成。进一步,尾翼由若干个与软管穿孔对应连通的尾管组成,尾管的端面与尾管轴向所成的夹角为锐角,锐角为30-60°。含有尾翼时,软管经尾翼通过软管穿孔,通过喇叭状开口穿出,尾管的端面与尾管轴向所成的夹角为锐角,即尾管不与夹持器相连的一端的断面与尾管的轴向成锐角(就是指软管的下端有一定斜度),采用该种结构,软管在高速旋转过程中,软管能够更好的与尾管贴合,有效减少软管与尾管内壁的摩擦,延长软管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在固定器一端的喇叭状开口与尾管的相互配合,能够对软管进行有效保护,防止软管在使用过程中被磨损或扭断。
[0019]夹持器上还设置有限位槽,限位槽具有限位的作用,其能够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定位,保证本实用新型的安装位置正确。
[0020]夹持器可以为实心结构,或凹形结构。采用凹形结构,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夹持器采用凹形结构时,在夹持器与固定器之间设置加强筋,加强筋能够增加夹持器的强度。
[0021]固定器、夹持器、尾翼分别由弹性材料或硬质工程材料制成。采用弹性材料时,夹持器可直接制作成实心结构;采用硬质工程材料时,夹持器采用实心结构或凹形结构。固定器与夹持器之间采用一体成型或过渡配合。
[0022]使用时,多条软管(通常为四条或五条)通过尾管,经软管穿孔,从喇叭状开口穿出。在高速离心过程中,监控系统中的血液及血液成分分别通过穿过本实用新型的不同软管,进入到高速离心的离心软袋中进行分离,分离得到的血液成分再通过穿过本实用新型的其他软管,进入监控系统装置中。限位槽能够保证本实用新型安装位置的正确,夹持器能够保持本实用新型与血液成分分离机的相对固定,并起到支撑作用。本实用新型中的软管穿孔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从而提供最大的液体流量。
[0023]本实用新型构思巧妙,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有效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制作工艺,降低制造成本。同时,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防止软管被磨损或扭断,延长软管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的使用成本,通过实际使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且本实用新型中,凹形结构和加强筋的配合,能够进一步降低本实用新型的制造成本。【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本发明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0025]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图1的俯视图。
[0027]图3是图1的仰视图。
[0028]图4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5是图4的俯视图。
[0030]图6是图4的仰视图。
[0031]图7是图4的纵向剖视图。
[0032]图8是图7配合有软管时的剖视图。
[0033]图中标记:1为固定器,2为夹持器,3为尾翼,4为喇叭状开口,5为软管穿孔,6为加强筋,7为限位槽,8为尾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4]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0035]本说明书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0036]实施例1
[0037]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固定器1、夹持器2、尾翼3,固定器I穿过夹持器2。固定器I的一端设置有喇叭状开口 4,固定器I的另一端设置有四个软管穿孔5。夹持器2呈矩形,为凹形结构,夹持器2与固定器I之间设置有加强筋6,夹持器2上还设置有限位槽
7。尾翼3与固定器I设置有软管穿孔5 —端相连,尾翼3由四根尾管8组成,尾管8分别与软管穿孔5对应连通。尾管8的端面与尾管8轴向成45°夹角。固定器1、夹持器2、尾翼3分别由硬质工程材料制成,固定器I与夹持器2之间采用过渡配合从而紧密连接。
[0038]使用时,四条软管通过喇叭状开口 4,经软管穿孔5,从尾管8中穿出。将夹持器2固定在配套使用的血液成分分离机上,使本实用新型得到相对的固定。同时,限位槽7能够起到对本实用新型起到定位作用;喇叭状开口 4、尾翼3能够对高速旋转过程中的软管进行保护,防止软管被磨损或扭断。夹持器2为凹形结构,能够节约制造成本,而加强筋6能够起到增强夹持器2强度的目的。
[0039]实施例2
[0040]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固定器1、夹持器2、尾翼3,固定器1、夹持器2、尾翼3分别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夹持器2为实心结构,夹持器2上还设置有限位槽7。固定器I穿过夹持器2,固定器I与夹持器2之间米用一体成型。固定器I的一端设置有喇机状开口4,固定器I的另一端设置有五个软管穿孔5。尾翼3与固定器I设置有软管穿孔5 —端相连,尾翼3由五根尾管8组成,尾管8分别与软管穿孔5对应连通,尾管8的端面与尾管8轴向成60°夹角。
[0041]使用时,五条软管通过喇叭状开口 4,经软管穿孔5,从尾管8中穿出。本实用新型通过夹持器2固定在配套使用的血液成分分离机上,从而将本实用新型固定。限位槽7能够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准确定位,以保证安装位置的正确。通过喇叭状开口 4与尾管8的相互配合,能够减少软管与本实用新型内壁的摩擦,防止软管在使用过程中被磨损或扭断,延长软管的使用寿命。
[0042]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权利要求】
1.一种多通道软管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器(I)、夹持器(2),所述固定器(I)的一端设置有喇叭状开口(4),所述固定器(I)的另一端设置有若干个软管穿孔(5),所述固定器(I)穿过夹持器(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软管接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尾翼(3),所述尾翼(3)与固定器(I)设置有软管穿孔(5) —端相连,所述尾翼(3)由与软管穿孔(5)相连通的尾管(8)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通道软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翼(3)由若干个与软管穿孔(5 )对应连通的尾管(8 )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通道软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管(8)的端面与尾管(8 )轴向所成的夹角为锐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软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器(2)上还设置有限位槽(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软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器(2)为矩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软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器(2)为凹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通道软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器(2)与固定器(I)之间设置有加强筋(6)。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通道软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器(I)、夹持器(2)、尾翼(3)分别由弹性材料或硬质工程材料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多通道软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器(I)与夹持器(2)之间采用一体成型或过渡配合。
【文档编号】A61M39/00GK203539870SQ201320652855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3日
【发明者】杨勇, 王鹏, 李川, 孟德颖 申请人:四川南格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