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助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069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儿童助行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儿童助行车,具有主架、把手、护栏、坐凳,把手、护栏和坐凳各具有杆部,主架包括前立杆、中横杆和后斜杆,把手通过杆部动连接在前立杆上,把手的杆部后侧面上连接有上横杆,护栏通过杆部动连接在上横杆上,中横杆的后部设有若干调节孔,所述坐凳通过杆部动连接在中横杆的任一坐凳杆孔中,主架上且处于前立杆和中横杆的交界处设有前轮轴,前轮轴的两端各设有转向轮,主架上且处于后斜杆的后端设有后轮轴,后轮轴的两端各设有行走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轻便、使用灵活、方便而且外形美观。本实用新型也适宜儿童学步时使用。
【专利说明】儿童助行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童助行车。
【背景技术】
[0002]对腿足部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一般需要有辅助步行车在康复治疗过程中使用,对腿足部进行康复治疗的儿童患者也不例外,中国专利号为201220586137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儿童辅助步行车,具有由整根金属管弯曲而成的主架,主架具有前拦、两侧扶拦和两前腿,主架上且在两前腿的上部各设有后腿,主架的两侧扶拦之间设有由金属管弯曲而成的具有前竖管和前横管的前支撑管,前竖管和主架的前拦固定连接,且前竖管的上部动连接有高度可调的把手,在前支撑管的后侧设有由金属管弯曲而成的具有后横管和后竖管的后支撑管,后竖管的上部动连接有高度可调的靠背,前横管的外柱面上固定有中竖管,中竖管上动连接有高度可调的坐凳,后横管和前横管动连接以便调整靠背和坐凳之间的距离。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结构更为简单的儿童助行车。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本实用新型具有主架、把手、护栏、坐凳,把手、护栏和坐凳各具有杆部,主架包括前立杆、中横杆和后斜杆,把手通过杆部动连接在前立杆上,把手的杆部后侧面上连接有上横杆,护栏通过杆部动连接在上横杆上,所述坐凳通过杆部动连接在中横杆上,主架上且处于前立杆和中横杆的交界处设有前轮轴,前轮轴的两端各设有转向轮,主架上且处于后斜杆的后端设有后轮轴,后轮轴的两端各设有行走轮。
[0006]所述前立杆为管体,前立杆上设有定位孔,把手的杆部上设有若干调节孔,把手的杆部插入前立杆中,由第一定位旋扭拧入前立杆的定位孔中和把手上的任一调节孔中而将把手和前立杆两者之间形成可调连接。
[0007]所述上横杆为管体,上横杆上设有定位孔,在护栏的杆部上设有若干调节孔,护栏的杆部插入上横杆中,由第二定位旋扭抒入上横杆的定位孔中和护栏的任一调节孔中而将护栏和上横杆两者之间可调连接。
[0008]所述坐凳的杆部由外管和内管组成,外管的外周面上设有限位环,外管插入中横杆的任一调节孔中,外管上设有定位孔,内管上设有若干调节孔,内管插入外管中,由第三定位旋扭拧入外管上的定位孔和内管上的调节孔中而将内管和外管两者之间形成可调连接。
[0009]所述主架的前立杆、中横杆和后斜杆由整根方形钢管弯曲而成。
[0010]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主架由前立杆、中横杆和后斜杆构成,底部设有轮子,中部设置坐凳,所以结构简单、轻便。儿童患者坐在坐凳上,两脚可在地上步行带动车前进,使腿部运动,安全不会摔倒,本实用新型的把手、坐凳高度都有可以调节,护栏的前后距离、坐凳的前后距离都可以调节,所以使用灵活、方便而且外形美观。本实用新型也适宜儿童学步时使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0012]图2是图1的俯视图。
[0013]图3是图1的左视图。
[0014]图4是图1的右视图。
[0015]图5是图2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实施例1
[0017]见图1至图5,本实施例具有主架1、把手2、护栏5、坐凳7。把手2、护栏5和坐凳7各具有杆部。
[0018]主架I包括前立杆1-1、中横杆1-2和后斜杆1-3,主架I的前立杆1_1、中横杆1_2和后斜杆1-3由整根方形钢管弯曲而成。把手2通过杆部2-1动连接在前立杆1-1上,把手2的杆部后侧面上连接有上横杆3,护栏5通过杆部5-1动连接在上横杆3上,所述坐凳7通过杆部7-1动连接在中横杆1-2上,主架I上且处于前立杆1-1和中横杆1-2的交界处设有前轮轴9,前轮轴的两端各设有转向轮10,主架I上且处于后斜杆1-3的后端设有后轮轴11,后轮轴11的两端各设有行走轮12。转向轮10和行走轮12从市场购得。护栏5的后部为护带5-2,护带5-2通过雌雄接头5-3连接。
[0019]所述前立杆1-1为管体,前立杆1-1上设有定位孔,把手2的杆部2-1上设有若干调节孔2-1-1,把手2的杆部2-1插入前立杆1-1的管腔中,由第一定位旋扭4拧入前立杆1-1的定位孔和把手2上的任一调节孔2-1-1中而将把手2和前立杆1-1两者之间形成高低可调连接。
[0020]所述上横杆3为管体,上横杆3上设有定位孔,在护栏5的杆部5-1上设有若干调节孔5-1-1,护栏5的杆部5-1插入上横杆3的管腔中,由第二定位旋扭6抒入上横杆3的定位孔中和护栏5的任一调节孔5-1-1中而将护栏5和上横杆3两者之间形成前后可调连接。
[0021]所述坐凳7的杆部7-1由外管7-1-2和内管7-1-1组成,外管7-1-2的外周面上设有限位环7-1-3,中横杆1-2上设有若干坐竟杆孔1-2-1,外管7-1-2插入中横杆1-2的任一坐竟杆孔1-2-1中,限位环7-1-3处于中横杆1-2的上表面上,夕卜管7-1-2上且处于中横杆1-2的紧靠下表面连接有螺母7-1-4,由限位环7-1-3和螺母7-1-4对外管7_1_2定位。外管7-1-2上设有定位孔,内管7-1-1上设有若干调节孔7-1-11,内管7_1_1插入外管7-1-2中,由第三定位旋扭8拧入外管7-1-2上的定位孔和内管7-1-1上的调节孔7_1_11中而将外管7-1-2和内管7-1-1两者之间形成高低可调连接。
【权利要求】
1.一种儿童助行车,具有主架(I)、把手(2)、护栏(5)、坐凳(7),把手(2)、护栏(5)和坐凳(7)各具有杆部,其特征在于:主架(I)包括前立杆(1-1)、中横杆(1-2)和后斜杆(1-3),把手(2)通过杆部(2-1)动连接在前立杆(1-1)上,把手(2)的杆部后侧面上连接有上横杆(3 ),护栏(5 )通过杆部(5-1)动连接在上横杆(3 )上,所述坐凳(7 )通过杆部(7-1)动连接在中横杆(1-2)上,主架(I)上且处于前立杆(1-1)和中横杆(1-2)的交界处设有前轮轴(9),前轮轴的两端各设有转向轮(10),主架(I)上且处于后斜杆(1-3)的后端设有后轮轴(11),后轮轴(11)的两端各设有行走轮(12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助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立杆(1-1)为管体,前立杆(1-1)上设有定位孔,把手(2)的杆部(2-1)上设有若干调节孔(2-1-1),把手(2)的杆部(2-1)插入前立杆(1-1)中,由第一定位旋扭(4)拧入前立杆(1-1)的定位孔和把手(2)上的任一调节孔(2-1-1)中而将把手(2)和前立杆(1-1)两者之间形成可调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助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杆(3)为管体,上横杆(3)上设有定位孔,在护栏(5)的杆部(5-1)上设有若干调节孔(5-1-1),护栏(5)的杆部(5-1)插入上横杆(3)中,由第二定位旋扭(6)抒入上横杆(3)的定位孔中和护栏(5)的任一调节孔(5-1-1)中而将护栏(5)和横杆(3)两者之间形成可调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助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凳(7)的杆部(7-1)由外管(7-1-2)和内管(7-1-1)组成,外管(7-1-2)的外周面上设有限位环(7_1_3),外管(7_1_2)插入中横杆(1-2)的任一调节孔(1-2-1)中,外管(7-1-2)上设有定位孔,内管(7-1-1)上设有若干调节孔(7-1-11),内管(7-1-1)插入外管(7-1-2)中,由第三定位旋扭(8)拧入外管(7-1-2)上的定位孔和内管(7-1-1)上的调节孔(7-1-11)中而将内管(7_1_1)和外管(7-1-2)两者之间形成可调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助行车,其特征在于:主架(I)的前立杆(1-1)、中横杆(1-2)和后斜杆(1-3)由整根方形钢管弯曲而成。
【文档编号】A61H3/04GK203749801SQ201320863964
【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5日
【发明者】徐娟燕, 虞颖澍 申请人:徐娟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