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电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4170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高频电刀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高频电刀(1)具有护套(10)和电极部(25)。电极部(25)具有棒状电极(26)、包围棒状电极(26)的筒状电极(28)以及自筒状电极(28)沿径向延伸的辅助电极(29)。在棒状电极(26)的顶端部设有电绝缘性的大径部(27)。大径部(27)具有贯穿该大径部(27)的引导孔(31)。经由护套(10)的管路(10a)供给的流体(生理盐水)经由引导孔(31)向大径部(27)的前方喷射。当高频电刀(1)切开组织时,有时烧焦的组织(T1)附着于筒状电极(28)的外周面(28b)。由于引导孔(31)设置在大径部(27)的突出部(30)上,因此难以被附着于外周面(28b)的组织(T1)堵塞。
【专利说明】局频电刀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切开生物体组织等的高频电刀。
[0002]本申请基于2012年9月12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特愿2012 — 200649号要求优先权,并将其内容引用于此。

【背景技术】
[0003]以往,进行了经内窥镜地切开粘膜等生物体组织的处理。为了进行这种切开处理,例如公知有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高频电刀。
[0004]在该高频电刀中,在护套的顶端连结有止挡构件。在止挡构件的顶端侧配置有环状的绝缘头(日文:絶縁★ y I )(支承构件)。在贯穿于护套内部的操作线的顶端部,借助止挡座部连接有电刀部(电极部)的基端部。该电刀部包括基端部连接于止挡座部的电极和设于电极的顶端部的电绝缘体部(大径部)。
[0005]电极包括形成为直径恒定的小径棒的第I电极部(棒状电极、筒状电极)和设于第I电极部的顶端部并沿第I电极部的径向呈放射状延伸的第2电极部(辅助电极)。电极由钛合金等导电材料形成。
[0006]对于如此构成的高频电刀,若使操作线相对于护套向基端侧移动(拉回),则第2电极部抵接于绝缘头。这是不使用电刀部的状态。另一方面,若使操作线相对于护套向顶端侧移动(压入),则第2电极部自护套的顶端向顶端侧离开。该状态是在对电刀部通电并切除粘膜等组织等情况下使用电刀部的状态。
[0007]在使用该高频电刀进行粘膜切除的情况下,使用注射针,向应切除的病变粘膜部分的粘膜下层注入生理盐水,使该病变粘膜部分隆起。在患者上安装对电极板。向在病变粘膜部分的周围开设的孔内插入使第2电极部自护套的顶端离开了的状态的高频电刀的电刀部。若一边向电刀部的电极供给高频电流、一边使电刀部横向(与护套的轴线方向正交的径向)移动,则与第I电极部相接触的粘膜被切开。
[0008]被供给了高频电流的电刀部例如成为数百。C那样的高温。
[0009]当切开粘膜时,有时血液自切开的部分等流出。也进行了用于利用上述高频电刀对该流出的血液进行清洗的努力。即,在绝缘头与操作线之间形成间隙,并且在电绝缘体部以沿轴线方向延伸的方式预先形成引导孔。该引导孔形成于沿轴线方向观察时在径向上相邻的第2电极部之间。
[0010]而且,若拉回操作线并在使第2电极部抵接于绝缘头的状态下向护套的管路内流入生理盐水,则该生理盐水经由上述间隙和引导孔向电绝缘体部的前方喷射。
[0011]现有技术文献
[0012]专利文献
[0013]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许第4455002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4]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15]但是,当使高频电刀横向移动来切开组织时,与成为高温的电刀部相接触的组织的一部分烧焦并附着于电刀部。附着并蓄积于电刀部的第I电极部的烧焦的组织若蓄积的量增加,则组织在径向上变大,有时会堵塞引导孔。
[0016]从电刀部上剥离已附着于由导电材料形成的电刀部的烧焦的组织的做法一般来说是困难的。另外,若引导孔被堵塞,则即使使第2电极部抵接于绝缘头并注入生理盐水,也无法向电绝缘体部的前方喷射生理盐水。
[0017]本发明是鉴于这种问题点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筒状电极上附着有烧焦的组织的情况下、也抑制该烧焦的组织堵塞引导孔的高频电刀。
[0018]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9]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以下技术方案。
[0020]本发明的第I技术方案的高频电刀包括:护套,其具有电绝缘性和挠性,形成有因来自送液部件的送液而能够供给流体的管路;支承构件,其由具有电绝缘性的材料形成,设于所述护套的顶端部的内周面,并形成有筒孔;操作线,其以能够沿轴线方向进退的方式贯穿于所述护套;以及电极部,其设于所述操作线的顶端部,所述电极部具有:棒状电极,其沿所述轴线方向延伸设置并贯穿于所述支承构件的所述筒孔,该棒状电极的基端部电连接于所述操作线;大径部,其设于所述棒状电极的顶端部,具有电绝缘性且具有比所述棒状电极的外径大的外径;筒状电极,其形成为自所述大径部的基端面以包围所述棒状电极的方式向基端侧延伸的筒状,并电连接于所述棒状电极;以及辅助电极,其自所述筒状电极的外周面沿径向延伸,在所述大径部上,于在沿所述轴线方向观察时成为所述筒状电极的所述径向的外侧的位置形成有引导孔,该引导孔沿所述轴线方向延伸并贯穿所述大径部,从而能够从所述大径部的前方喷射经由所述护套的所述管路供给的所述流体;在所述大径部的所述基端面上设有距离增加部,该距离增加部用于使所述筒状电极的暴露于外部的外周面与所述引导孔的基端侧的开口之间的沿着所述大径部的外表面的沿面距离增加。
[0021]根据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的高频电刀,在上述第I技术方案中,也可以是,所述距离增加部由具有电绝缘性的材料形成并设置为从所述大径部的所述基端面朝向基端侧突出,所述引导孔的所述开口形成于向所述基端侧突出的所述距离增加部的基端面。
[0022]根据本发明的第3技术方案的高频电刀,在上述第2技术方案中,也可以是,在所述轴线方向上,所述距离增加部的所述基端面设置为与所述筒状电极的基端面对齐。
[0023]根据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的高频电刀,在上述第I技术方案中,也可以是,所述距离增加部设置为于在沿所述轴线方向观察时成为所述筒状电极与所述引导孔的所述开口之间的位置从所述大径部的所述基端面朝向顶端侧凹陷。
[0024]根据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的高频电刀,在上述第I技术方案中,也可以是,所述距离增加部设置为于在沿所述轴线方向观察时成为与所述引导孔的所述开口重叠的位置从所述大径部的所述基端面朝向顶端侧凹陷,所述引导孔的所述开口形成于从所述距离增加部的所述基端面朝向顶端侧凹陷的底面。
[0025]在本发明的第6技术方案的高频电刀中,根据上述第I技术方案?上述第5技术方案中的任一项技术方案,也可以是,所述电极部具有多个所述辅助电极,在沿所述轴线方向观察时,所述大径部的所述引导孔形成在绕所述轴线相邻地配置的所述辅助电极之间。
[0026]发明的效果
[0027]根据上述各个技术方案中的高频电刀,即使在筒状电极上附着有烧焦的组织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该烧焦的组织堵塞引导孔。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对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高频电刀设为压入状态时的一部分进行剖切而得到的侧视图。
[0029]图2是该高频电刀的电极部的侧面的剖视图。
[0030]图3是该电极部的立体图。
[0031]图4是将该高频电刀设为拉回状态时的顶端侧的侧面的剖视图。
[0032]图5是说明使用了该高频电刀的手法操作的、表示在粘膜的一部分上开设孔时的状态的图。
[0033]图6是说明使用了该高频电刀的手法操作的、表示向粘膜的孔内插入了电极部的状态的图。
[0034]图7是说明使用了该高频电刀的手法操作的、表示使电极部横向移动而进行切开的状态的图。
[0035]图8是说明使用了该高频电刀的手法操作的、表示使电极部纵向移动而进行切开的状态的图。
[0036]图9是说明使用了该高频电刀的手法操作的、表示自组织的切口流出了血液的状态的图。
[0037]图10是说明使用了该高频电刀的手法操作的、表示对流出的血液进行冲洗的状态的图。
[0038]图11是说明使用了该高频电刀的手法操作的、表示向粘膜下层追加注入生理盐水的状态的图。
[0039]图1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变形例的高频电刀的电极部的侧面的剖视图。
[0040]图1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变形例的高频电刀的电极部的侧面的剖视图。
[0041]图14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变形例的高频电刀的电极部的侧面的剖视图。
[0042]图15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变形例的高频电刀的电极部的侧面的剖视图。
[0043]图16是该电极部的立体图。
[0044]图17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变形例的高频电刀的电极部的侧面的剖视图。
[0045]图18是该电极部的立体图。
[0046]图19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变形例的高频电刀的电极部的侧面的剖视图。
[0047]图20是该电极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8]以下,参照图1?图20说明本发明的高频电刀的一实施方式。
[0049]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高频电刀I包括护套10、设于护套10的顶端部的内周面的绝缘头(支承构件)15、以能够沿护套10的轴线Cl方向进退的方式贯穿于护套10的操作线20以及设于操作线20的顶端部的电极部25。
[0050]以下,将相对于操作线20而言的电极部25侧称作顶端侧,将相对于电极部25而言的操作线20侧称作基端侧。
[0051]护套10的外径形成为能够贯穿在内窥镜的通道(未图示)内。另外,护套10具有挠性和电绝缘性。
[0052]护套10具有密匝线圈11、覆盖密匝线圈11的外周面的绝缘管12以及固定于密匝线圈11的顶端部的内周面的止挡构件13。
[0053]密匝线圈11例如通过沿轴线Cl方向无间隙地卷绕平板状的线圈而构成。密匝线圈11具有在护套10贯穿在内窥镜的通道内的状态下能够与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形状变化相应地容易地改变形状的挠性。
[0054]绝缘管12由例如四氟乙烯材料等具有耐热性、挠性的树脂材料形成。绝缘管12的外径形成为能够贯穿在内窥镜的通道内的外径。
[0055]止挡构件13由具有绝缘性的材料形成为筒状。在止挡构件13的顶端部形成有壁厚部13a。与止挡构件13的基端部的厚度相比,壁厚部13a的厚度向护套10的径向内方侧增厚。
[0056]密匝线圈11与止挡构件13之间的连结部的内周面和外周面分别相互形成为大致同一面。
[0057]在绝缘管12的比该壁厚部13a靠顶端侧的内周面上固定有形成为筒状的上述绝缘头15。绝缘头15在轴线Cl方向上以绝缘头15的顶端与绝缘管12的顶端对齐的方式(位于同一平面上的方式)固定于绝缘管12和止挡构件13。
[0058]形成于绝缘头15的筒孔16具有形成于绝缘头15的基端侧并到达绝缘头15的基端面的小径孔部16a、在小径孔部16a的顶端侧具有比小径孔部16a大的内径的中径孔部16b以及在中径孔部16b的顶端侧具有比中径孔部16b大的内径的大径孔部16c。小径孔部16a与中径孔部16b连通,中径孔部16b与大径孔部16c连通。
[0059]优选的是,绝缘头15由氧化锆、陶瓷材料等具有耐热性和电绝缘性的材料形成。小径孔部16a的内周面与壁厚部13a的内周面形成为大致同一面。
[0060]在护套10的基端部安装有送液管头17,该送液管头17形成有与护套10的管路1a连通的注入口 17a。注射器(送液部件)D能够在注入口 17a处拆装。在注射器D的注射器主体Dl内容纳有未图示的生理盐水(流体)。
[0061]在将注射器主体Dl安装于注入口 17a的状态下,通过相对于注射器主体Dl压入推杆D2进行送液,能够将生理盐水经由注入口 17a供给到管路10a。
[0062]操作线20能够适当地使用具有导电性的金属。
[0063]如图1?图3所示,电极部25具有棒状的电极26、大径部27、筒状的电极28以及辅助电极29。电极26沿轴线Cl方向延伸设置,并且电极26的基端部电连接于操作线20的顶端部。大径部27设于电极26的顶端部。电极28以包围电极26的方式形成为沿轴线方向延伸的筒状。辅助电极29自筒状电极28的外周面沿径向延伸有3根。
[0064]棒状电极26由具有生物适应性和导电性的不锈钢等金属形成。如图1所示,棒状电极26以能够进退的方式贯穿于筒孔16和止挡构件13。以在小径孔部16a与棒状电极26之间、以及止挡构件13与棒状电极26之间形成有间隙S的方式设定了棒状电极26的外径。在棒状电极26与操作线20连接的连接部的外周面上安装有由具有导电性的材料形成为管状的止挡座部21。止挡座部21的外径设定得比壁厚部13a的内径大。
[0065]如后所述,为了在使止挡座部21抵接于止挡构件13时管路1a在护套10内不被封堵,在止挡座部21的顶端部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倾斜部21a。
[0066]大径部27形成为大致圆柱状。大径部27具有比棒状电极26大的外径,并且形成得与护套10的内径大致相等。
[0067]如图2和图3所示,大径部27具有形成为朝向顶端侧凸起的曲面状的顶端面27a,并且具有以与轴线Cl方向正交的方式形成得平坦的基端面27b。
[0068]在大径部27的基端面27b上,以朝向基端侧突出的方式设有突出部(距离增加部)30。即,突出部30构成了大径部27的一部分。突出部30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状,并从筒状电极28的外周面延伸至基端面27b的边缘部。
[0069]在大径部27的基端面27b的中央形成有沿轴线Cl方向延伸的安装孔27d。另外,在大径部27上形成有一个沿轴线Cl方向延伸并贯穿大径部27和突出部30的引导孔31。即,引导孔31的基端侧的开口 31a形成于突出部30的向基端侧突出的基端面30a。引导孔31形成于在沿轴线Cl方向观察时成为孔27d的径向外侧的位置。
[0070]大径部27由与具有电绝缘性的止挡构件13相同的材料与突出部30 —体形成。
[0071]在该例子中,筒状电极28形成为从大径部27的基端面27b分别向顶端侧和基端侧延伸。筒状电极28的顶端部配置在大径部27的安装孔27d内并固定于大径部27。在轴线Cl方向上,以筒状电极28的基端面28a与突出部30的基端面30a对齐的方式(位于同一平面状上的方式)形成了筒状电极28。
[0072]在筒状电极28内贯穿有棒状电极26的顶端部。筒状电极28与棒状电极26通过焊接等相连接。
[0073]各个辅助电极29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状并设于大径部27的基端面27b。各个辅助电极29在护套10的周向上相互隔开大致相等的间隔地呈放射状配置。由与辅助电极29自轴线Cl延伸的径向正交的平面剖切而得到的各个辅助电极29的截面形成为矩形状。
[0074]各个辅助电极29形成为在沿轴线Cl方向观察时引导孔31配置于在周向上相邻的辅助电极29之间。
[0075]从轴线Cl到沿径向延伸的各个辅助电极29的顶端之间的长度被设定为稍微小于大径孔部16c的半径。
[0076]各个辅助电极29与上述筒状电极28 —体地由钛合金等导电性的金属形成。各个辅助电极29和筒状电极28电连接于棒状电极26。
[0077]在如此构成的电极部25中,如图3所示,突出部30使筒状电极28的暴露于外部的外周面28b与引导孔31的开口 31a之间的沿着大径部27的外表面的沿面距离增加。沿面距离是指上述外周面28b与开口 31a之间的沿着大径部27的外表面的距离中的最小距离。
[0078]在大径部27上未设有突出部30的情况下,引导孔31的基端侧的开口配置在位置Q1,外周面28c成为暴露于外部的状态。此时的暴露于外部的外周面与开口 31a之间的沿着大径部27的外表面的沿面距离为LI。与此相对,在像本实施方式这样在大径部27上设有突出部30的情况下,由于外周面28c被覆盖而成为未暴露于外部的状态,因此外周面28b与开口 31a之间的沿着大径部27的外表面的沿面距离为L2。
[0079]这样,通过在大径部27上设置突出部30,从而沿面距离从LI增加到L2。
[0080]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高频电刀I包括设于送液管头17的基端侧的操作部35。
[0081]操作部35包括固定于送液管头17的基端部的操作部主体36和能够相对于操作部主体36滑动的操作用滑动件37。在操作部主体36上,沿着轴线Cl形成有引导轴部36b。操作用滑动件37能够沿着轴线Cl滑动。操作部主体36在基端部具有勾指用的环36a。
[0082]操作用滑动件37在与轴线Cl正交的方向上排列设置有勾指用的环37a、37b。因此,例如向操作部主体36的环36a内伸入手术者的大拇指,向操作用滑动件37的环37a、37b内伸入食指和中指,通过利用手术者的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来进行操作,能够使操作用滑动件37相对于操作部主体36沿轴线Cl方向滑动。
[0083]上述操作线20的基端侧贯穿在送液管头17和操作部主体36内,操作线20的基端部固定于操作用滑动件37。在送液管头17内设有用于将操作线20和送液管头17与操作部主体36之间的管路液密地密封的、未图示的密封材料。
[0084]操作用滑动件37具有连接器部38,该连接器部38电连接有与未图示的高频产生装置连通的线缆。
[0085]连接器部38电连接于操作线20的基端侧。
[0086]如此构成的本高频电刀I如图1所示,若通过使操作用滑动件37相对于操作部主体36向顶端侧移动来相对于护套10向顶端侧压入操作线20,则止挡座部21抵接于止挡构件13,从而将操作线20压入顶端侧的压入状态被定位。在该压入状态下,大径部27和各个辅助电极29相对于绝缘头15向顶端侧离开,并且棒状电极26和各个辅助电极29暴露于外部。
[0087]另一方面,若通过使操作用滑动件37相对于操作部主体36向基端侧移动来相对于护套10向基端侧拉回操作线20,则如图4所示,各个辅助电极29和突出部30容纳于大径孔部16c内且大径部27抵接于绝缘头15的顶端面。由此,向基端侧拉回了操作线20的拉回状态被定位。
[0088]在该拉回状态时,高频电刀I像以下这样构成。即,棒状电极26和各个辅助电极29容纳于护套10而成为未暴露于外部的状态。由此,筒孔16与引导孔31连通。
[0089]接着,说明像以上那样构成的高频电刀I的动作。以下,说明使用高频电刀1、例如经内窥镜地进行体腔内的粘膜切除时的动作。
[0090]首先,虽未图示,但是经由内窥镜的通道经内窥镜地将注射针导入体腔内。此时,一边利用监视器等显示部观察利用内窥镜的观察单元获取的图像一边进行导入。
[0091]使用注射针,如图5所示,向作为该体腔内的应切除的目标部位的病变粘膜部分Pi的粘膜下层注入生理盐水,使该病变粘膜部分Pi隆起。
[0092]接着,将对电极板(未图示)安装在患者上。之后,相同地经内窥镜地导入具有以往的针状的电极(电刀部)E11的高频电刀E10。对电极Ell通电,进行在病变粘膜部分Pl周围的粘膜的一部分上开设孔P2的初始切开。然后,从内窥镜的通道中抽拔并拔出该高频电刀E10。
[0093]接下来,将设为了拉回状态的本实施方式的高频电刀I经由内窥镜的空的通道导入体腔内。使高频电刀I的顶端部自内窥镜的插入部的顶端突出。然后,手术者或辅助者将手指分别伸入环36a、37a、37b中,相对于操作部主体36向顶端侧压入操作用滑动件37,将高频电刀I设为压入状态。如图6所示,将高频电刀I的电极部25从顶端侧插入初始切开的孔P2中。
[0094]接着,在操作部35的连接器部38连接未图示的高频产生装置。利用高频产生装置经由连接器部38、操作线20对棒状电极26和辅助电极29施加高频电压,同时如图7所示,使高频电刀I的电极部25沿着预定的切除方向进行移动。例如若使电极部25向与轴线Cl正交的横向移动,则与棒状电极26、筒状电极28、辅助电极29相接触的粘膜被切开。
[0095]通过施加高频电压,从而棒状电极26等成为高温,在筒状电极28的外周面28b上附着有烧焦的粘膜。在该情况下,如图3所示,烧焦的粘膜Tl附着于突出部30与辅助电极29之间,因此抑制了引导孔31被堵塞的情况。
[0096]在难以使电极部25横向移动的情况下,如图8所示,使电极部25向作为轴线Cl方向的纵向移动。这样的话,被辅助电极29勾挂升起的粘膜通过与辅助电极29的基端面相接触而被切开。
[0097]组合该纵向移动与上述横向移动并使高频电刀I的电极部25移动。然后,在病变粘膜部分Pl的整个周向上切开病变粘膜部分Pl周围。
[0098]在本实施方式中,大径部27由具有绝缘性的材料形成。因此,假设即使大径部27的顶端面27a因大径部27的纵向移动而与肌层等非切除组织P3相接触,施加于棒状电极26、各个辅助电极29的高频电压也不会作用于非切除组织P3。因而,手术者不必进行为了位于切除对象部位的深部的非切除组织P3与棒状电极26不相接触而使棒状电极26以一定的深度进行移动这样的复杂的操作。
[0099]图8中的附图标记P4表示位于病变粘膜部分Pl与非切除组织P3之间的粘膜下层。
[0100]像以上那样,如果在整个周向上完全切开了病变粘膜部分P1,则如图9所示,使棒状电极26、各个辅助电极29抵接于切开了病变粘膜部分Pl周围的切口 P6,组合高频电刀I的横向和纵向的移动,依次切开病变粘膜部分Pl并使病变粘膜部分Pl剥离。
[0101]在切开病变粘膜部分Pl时,有时血液P7流出。
[0102]此时,如图10所示,将高频电刀I设为拉回状态,并且在送液管头17的注入口 17a安装注射器主体D1。若压入推杆D2,则容纳于注射器主体Dl的生理盐水经由送液管头17、管路10a、筒孔16以及引导孔31进行供给,并向大径部27的前方喷射。由此,对血液P7进行清洗。血液P7流出的部位变明确,易于进行止血处理。
[0103]止血处理通过从内窥镜的通道插入未图示的凝固用处理器具、并使出血部的组织凝固等来进行。
[0104]另外,若从借助于上述注射针的生理盐水的注入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则有时注入到病变粘膜部分Pl的粘膜下层P4的生理盐水向周边部移动而使病变粘膜部分Pl隆起的高度降低。此时,如图11所示,将设为了拉回状态的高频电刀I的电极部25经由切口 P6导入粘膜下层P4。压入推杆D2而向粘膜下层P4追加注入生理盐水,使病变粘膜部分Pl再次隆起。
[0105]然后,使高频电刀I恢复为压入状态,切除并剥离所有的病变粘膜部分P1。将高频电刀I设为拉回状态并从内窥镜的通道内向手边侧进行抽拔。使未图示的把持钳子等贯穿内窥镜的空的通道。操作把持钳子并经内窥镜地取出病变粘膜部分P1,结束一系列处理。
[0106]如以上所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高频电刀1,通过将高频电刀I设为压入状态并经由操作线20对电极部25施加高频电压,能够切开与棒状电极26等相接触的组织。另一方面,通过将高频电刀I设为拉回状态,并利用注射器D向护套10的管路1a内供给生理盐水,能够经由绝缘头15的筒孔16和大径部27的引导孔31向大径部27的前方喷射生理盐水。
[0107]在切开组织时,有时在筒状电极28的外周面28b上附着有烧焦的组织,但是由于在大径部27上设有突出部30,因此筒状电极28的暴露于外部的外周面28b与引导孔31的开口 31a之间的沿着大径部27的外表面的沿面距离增加。因此,附着于筒状电极28的外周面28b的烧焦的组织沿着大径部27的外表面到达引导孔31的开口 31a的距离变长。因而,能够抑制引导孔31被附着于该外周面28b的烧焦的组织堵塞的情况。
[0108]另外,由于突出部30由具有绝缘性的材料形成,因此烧焦的组织难以附着于突出部30。因而,能够容易地去除突出部30上的烧焦的组织。
[0109]在轴线Cl方向上,形成为筒状电极28的基端面28a与突出部30的基端面30a对齐(位于同一平面上)。在将高频电刀I设为压入状态并使电极部25横向移动了时等,能够使组织在筒状电极28的基端面28a与突出部30的基端面30a之间流畅地移动。
[0110]电极部25具有3个辅助电极29,在沿轴线Cl方向观察时,引导孔31配置在周向上相邻的辅助电极29之间。由此,能够扩大在沿轴线Cl方向观察时辅助电极29所占的面积并容易地进行借助于辅助电极29的切开,并且能够通过形成引导孔31来抑制大径部27的外径变大。
[0111]本实施方式的高频电刀I中的电极部25能够像以下说明的那样使其结构发生各种变形。
[0112]例如,像图12所示的电极部45那样,也可以在大径部27的基端部的外周面和突出部30的外周面上分别形成随着朝向基端侧去而缩径的倒角部27c、倒角部30b。
[0113]通过如此构成,从而电极部45的基端部的棱角的部分变少,能够在体内等使电极部45朝向基端侧流畅地移动。
[0114]像图13所示的电极部50那样,也可以在突出部30的与筒状电极28相邻的部分形成朝向顶端侧凹陷的槽部30c。
[0115]在该情况下,暴露于外部的外周面28c与引导孔31的开口 31a之间的沿着大径部27的外表面的沿面距离成为L3。而且,附着于筒状电极28的外周面28c的烧焦的粘膜首先蓄积于槽部30c,因此能够抑制引导孔31被附着的烧焦的粘膜堵塞的情况。
[0116]像图14所示的电极部55那样,也可以构成为在轴线Cl方向上、突出部30的基端面30a配置在比筒状电极28的基端面28a靠基端侧的位置。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与突出的突出部30的形状相应地以朝向基端侧凹陷的方式预先形成绝缘头15。
[0117]像图15和图16所示的电极部60那样,也可以取代所述实施方式的突出部30而设置以从大径部27的基端面27b朝向顶端侧凹陷的方式形成的槽部(距离增加部)61。该槽部61于在沿轴线Cl方向观察时成为筒状电极28与引导孔31的开口 31a之间的位置绕轴线Cl形成于整周。槽部61在与周向正交的截面上形成为宽度随着朝向顶端侧去而变窄的三角形状。
[0118]在该情况下,筒状电极28的暴露于外部的外周面28d与引导孔31的开口 31a之间的沿着大径部27的外表面的沿面距离为粗线L6的长度。而且,附着于筒状电极28的外周面28d的烧焦的粘膜首先蓄积于槽部61,因此能够抑制引导孔31被附着的烧焦的粘膜堵塞的情况。
[0119]在本变形例中,绕轴线Cl在整周上形成了槽部61,但是也可以仅在引导孔31的开口 31a附近形成槽部61。
[0120]像图17和图18所示的电极部65那样,也可以取代所述实施方式的突出部30而设有以从大径部27的基端面27b朝向顶端侧凹陷的方式形成的槽部(距离增加部)66。槽部66形成为长方体状,并形成于在沿轴线Cl方向观察时与引导孔31的开口 31a重叠的位置。
[0121 ] 在该变形例中,筒状电极28形成为从大径部27的基端面27b仅向基端侧延伸。弓丨导孔31的开口 31a形成于槽部66的从基端面27b朝向顶端侧凹陷而成的底面66a。
[0122]在该情况下,筒状电极28的暴露于外部的外周面28d与引导孔31的开口 31a之间的沿着大径部27的外表面的沿面距离成为粗线L7的长度。而且,由于附着于筒状电极28的外周面28d的烧焦的粘膜蓄积于槽部66,因此能够抑制引导孔31被附着的烧焦的粘膜堵塞的情况。
[0123]像图19和图20所示的电极部70那样,也可以取代所述实施方式的筒状电极28、辅助电极29以及突出部30而具有筒状电极71和辅助电极72。
[0124]筒状电极71形成为随着朝向基端侧去而缩径。
[0125]在该变形例中,电极部70具有3个辅助电极72。由与辅助电极72自轴线Cl延伸的径向正交的平面剖切而得到的各个辅助电极72的截面形成为宽度随着朝向基端侧去而变窄的三角形状。即,辅助电极72的暴露于外部的面构成为朝向基端侧。
[0126]在大径部27的基端面27b的与安装孔27d相邻的部分形成有朝向顶端侧凹陷而成的槽部27e。
[0127]若对如此构成的电极部70的棒状电极26和辅助电极72施加高频电压,则附着于辅助电极72的烧焦的粘膜附着于辅助电极72的暴露于外部的面并朝向基端侧蓄积。因此,能够抑制已蓄积的烧焦的粘膜堵塞引导孔31的情况。
[0128]以上,参照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具体结构并不限于该实施方式,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的结构的变更等也包含其中。
[0129]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电极部具有3个辅助电极,但是电极部所具有的辅助电极的数量没有限制,既可以是一个、两个,也可以是4个以上。
[0130]形成于大径部27的引导孔31的数量也并不限于一个,也可以是两个以上。
[0131]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和基于电极部45、50、55、60、70的变形例中,以从大径部27的基端面27b分别向顶端侧和基端侧延伸的方式形成了筒状电极28。但是,筒状电极28也可以形成为从基端面27b仅向基端侧延伸。
[0132]产业h的可利用件
[0133]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包括变形例)的高频电刀,即使在筒状电极上附着有烧焦的组织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该烧焦的组织堵塞引导孔的情况。
[0134]附图标记说明
[0135]I高频电刀;10护套;10a管路;15绝缘头(支承构件);16筒孔;20操作线;25、45、50、55、60、65、70电极部;26棒状电极;27大径部;27b大径部的基端面;28筒状电极;28b、28c、28d外周面;29辅助电极;30突出部(距离增加部);30a突出部的基端面;31引导孔;31a开口;61、66槽部(距离增加部);66a底面;Cl轴线;D注射器(送液部件);L2、
L3沿面距尚。
【权利要求】
1.一种高频电刀,其中,该高频电刀包括: 护套,其具有电绝缘性和挠性,形成有因来自送液部件的送液而能够供给流体的管路; 支承构件,其由具有电绝缘性的材料形成,设于所述护套的顶端部的内周面,并形成有筒孔; 操作线,其以能够沿轴线方向进退的方式贯穿于所述护套;以及 电极部,其设于所述操作线的顶端部, 所述电极部具有: 棒状电极,其沿所述轴线方向延伸设置并贯穿于所述支承构件的所述筒孔,该棒状电极的基端部电连接于所述操作线; 大径部,其设于所述棒状电极的顶端部,具有电绝缘性且具有比所述棒状电极的外径大的外径; 筒状电极,其形成为自所述大径部的基端面以包围所述棒状电极的方式向基端侧延伸的筒状,并电连接于所述棒状电极;以及 辅助电极,其自所述筒状电极的外周面沿径向延伸, 在所述大径部上,于在沿所述轴线方向观察时成为所述筒状电极的所述径向的外侧的位置形成有引导孔,该引导孔沿所述轴线方向延伸并贯穿所述大径部,从而能够从所述大径部的前方喷射经由所述护套的所述管路供给的所述流体; 在所述大径部的所述基端面上设有距离增加部,该距离增加部用于使所述筒状电极的暴露于外部的外周面与所述引导孔的基端侧的开口之间的沿着所述大径部的外表面的沿面距离增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频电刀,其中, 所述距离增加部由具有电绝缘性的材料形成并设置为从所述大径部的所述基端面朝向基端侧突出, 所述引导孔的所述开口形成于向所述基端侧突出的所述距离增加部的基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频电刀,其中, 在所述轴线方向上,所述距离增加部的所述基端面设置为与所述筒状电极的基端面对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频电刀,其中, 所述距离增加部设置为于在沿所述轴线方向观察时成为所述筒状电极与所述引导孔的所述开口之间的位置从所述大径部的所述基端面朝向顶端侧凹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频电刀,其中, 所述距离增加部设置为于在沿所述轴线方向观察时与所述引导孔的所述开口重叠的位置从所述大径部的所述基端面朝向顶端侧凹陷, 所述引导孔的所述开口形成于从所述距离增加部的所述基端面朝向顶端侧凹陷的底面。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高频电刀,其中, 所述电极部具有多个所述辅助电极, 在沿所述轴线方向观察时,所述大径部的所述引导孔形成在绕所述轴线相邻地配置的所述辅助电极之间。
【文档编号】A61B18/14GK104411265SQ201380033286
【公开日】2015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2日
【发明者】和家史知 申请人: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