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皮肤及内粘膜受损部位敷料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298749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皮肤及内粘膜受损部位敷料的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皮肤及内粘膜受损部位敷料的制备方法,属于创面用无菌敷料制备【技术领域】,该方法以涂覆有生物相容性及粘附性能良好的聚多巴胺的材料为基底,在其上层层自组装氧化海藻酸钠和蛋白纳米颗粒形成交联膜,这种交联膜可作为药物载体。将组装有这种交联膜的基底与多层膜分离,从而形成自支撑膜。这种自支撑膜由于底部含有粘附性能良好的聚多巴胺,可转移到任意基底上并粘附到受损部位。通过在多层膜上负载不同作用的抗炎及抗感染药物、或者促进皮肤或血管生长的因子或药物,从而实现抗感染及诱导组织再生双功能的药物缓释的目的。主要用于制备创面用无菌敷料。
【专利说明】一种用于皮肤及内粘膜受损部位敷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创面用无菌敷料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用于皮肤及内粘膜受损部位敷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对于皮肤或内粘膜受损或者缺损,目前临床治疗的最有效方法依然是自体移植或者等伤口自然愈合,但是对于大面积的损伤,自体皮肤无法满足达到大量的移植所需。而且在伤口愈合过程中,组织血管无法及时长入,导致受损部位供应营养不足,组织生长缓慢,病人需要忍受较长时间的痛苦,另外,创口感染也是皮肤及内粘膜受损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裸露在外的组织由于没有新生血管的生成,其免疫抵抗能力很弱,因此如何长期有效地防止创口感染,也是皮肤及内粘膜修复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皮肤和粘膜在人体器官中占很大的比例,而且也很容易受损,因此用于再生皮肤及内粘膜受损部位敷料具有广大的市场需求。目前用于修复的内粘膜受损部位常采用单一的抗感染药物抗感染或诱导血管及组织再生,不能达到抗菌及诱导组织再生双重功能。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皮肤及内粘膜受损部位敷料的制备方法,它能有效地将抗感染药物载入敷料。
[0004]本发明实现其发明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用于皮肤及内粘膜受损部位敷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06]A、在基底表面涂覆一层聚多巴胺膜;
[0007]B、制备接枝有含氨基的抗感染药物的氧化阴离子聚多糖:
[0008]将含有氨基的抗感染药物溶解于浓度为I~5mg/ml的氧化阴离子聚多糖溶液中,药物通过氨基与氧化阴离子聚多糖上的醛基反应而接枝在氧化阴离子聚多糖上,搅拌反应I~2小时后离心,去掉多余的未成功接枝的药物分子;
[0009]C、制备包裹生长因子的阳离子聚多糖修饰的蛋白纳米颗粒:
[0010]配制浓度为10mg/ml的蛋白溶液,在蛋白溶液中加入生长因子,得到含生长因子的蛋白溶液,采用去溶剂法制备包裹有生长因子的蛋白纳米颗粒;
[0011]将蛋白纳米颗粒按体积比为1:1的比例分散在浓度为I~2mg/ml阳离子聚多糖溶液中,并搅拌、离心、冷冻干燥后得到包裹有生长因子的阳离子聚多糖修饰的蛋白纳米颗粒;
[0012]D、把A步制备的涂覆聚多巴胺膜的基底浸泡在B步制备的接枝药物的氧化阴离子聚多糖溶液中5~15分钟,使带负电的氧化阴离子聚多糖与带正电的聚多巴胺通过静电吸附作用自组装,在基底表面形成氧化阴离子聚多糖膜;
[0013]E、把D步制备的组装有氧化阴离子聚多糖膜的基底浸泡在C步制备的包裹有生长因子的阳离子聚多糖修饰的蛋白纳米 颗粒的分散液中5~15分钟,使带正电的蛋白纳米颗粒与带负电的氧化阴离子聚多糖通过静电吸附作用自组装,在基底表面形成蛋白纳米颗粒的膜;
[0014]F、重复以上D~E步的操作5~50次;在基底上得到一种多层的柔韧性良好的多层交联膜;
[0015]G、将F步得到的涂覆有多层膜的将表面有多层交替膜的基底浸泡在含氢氟酸的溶液中,使基底与多层交联膜分离,得到能够独立自支撑的多层交联膜。
[0016]所述的基底是钛、钛合金、氧化铝、氧化硅中的一种。
[0017]所述的生长因子是表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换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中的一种。
[0018]所述带氨基的抗感染药物是头孢氨苄、万古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核糖霉素、小诺霉素、阿斯霉素中的一种。
[0019]所述的阴离子聚多糖是硫酸软骨素、海藻酸钠或透明质酸中的一种,所述的氧化阴离子聚多糖是通过高碘酸盐氧化得到的。
[0020]所述的阳离子聚多糖是壳聚糖或聚赖氨酸。
[0021]所述的制备纳米颗粒的蛋白是是牛血清白蛋白、人血清白蛋白、卵清蛋白中的一种。
[0022]所述含有氨 基的抗感染药物的浓度为0.5~5mg/ml。
[0023]所述含生长因子的蛋白溶液中的生长因子浓度为0.5~10 μ g/ml。
[0024]所述接枝药物的氧化阴离子聚多糖溶液为I~10mg/ml,蛋白纳米颗粒分散液的浓度为I~10mg/ml。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6]1、本发明采用层层自组装法制备的自支撑膜,能根据受损部位的要求不同,控制每层所负载的药物,达到表面负载抗感染药物、抗炎等药物从而可以抑制细菌生长,底部负载皮肤生长因子、血管生长因子等药物有利于血管的生成,诱导组织的再生的多重功能。
[0027]2、该自支撑膜由于其底部含有粘附性能良好的聚多巴胺,可转移到任意基底上并粘附到受损部位。
[0028]3、本发明选择的用于自组装的两种不同电性的聚电解质分别是阳离子聚多糖修饰的蛋白纳米颗粒和氧化阴离子聚多糖,这两种聚电解质之间不仅仅通过静电相互作用组装,还通过氧化阴离子聚多糖上的醛基与阳离子聚多糖的氨基之间产生的希夫碱键相互交联,膜的稳定性更强。
[0029]4、本发明制备的敷料为自支撑膜,主要成分是聚多糖聚电解质和蛋白纳米颗粒,具有与粘膜相近的柔软性能,在湿润时和干燥时均能保持一定的形态和性质,而且具有生物降解性。敷料的生长因子负载量高,生长因子能缓慢释放与组织生长的速度适配,且保护了生长因子的活性。同时该敷料所载的抗感染药物可以抑制细菌的粘附,达到促进组织生长和抗炎抗菌协同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0031]实施例一[0032]A、在钛基底表面涂覆一层聚多巴胺膜;
[0033]B、制备接枝有万古霉素的氧化海藻酸钠:
[0034]将浓度为0.5mg/ml的万古霉素溶解于浓度为lmg/ml的氧化海藻酸钠溶液中,万古霉素通过氨基与氧化海藻酸钠上的醛基反应而接枝在氧化海藻酸钠上,搅拌反应I小时后离心,去掉多余的未成功接枝的万古霉素;
[0035]C、制备包裹血管生长因子(VEGF)的壳聚糖修饰的牛血清白蛋白(BSA)纳米颗粒:
[0036]将BSA溶于水中,配制浓度为10mg/ml的BSA溶液,加入浓度为0.5 μ g/ml的VEGF,采用去溶剂法制备包裹有VEGF的BSA纳米颗粒;
[0037]将BSA纳米颗粒按体积比为1:1的比例分散在浓度为lmg/ml壳聚糖溶液中,并搅拌、离心、冷冻干燥后得到载有VEGF的壳聚糖修饰的BSA纳米颗粒;D、把A步制备的涂覆聚多巴胺膜的钛基底浸泡在B步制备的浓度为lmg/ml的接枝万古霉素的氧化海藻酸钠溶液中5分钟,使带负电的氧化海藻酸钠与带正电的聚多巴胺通过静电吸附作用自组装,在钛基底表面形成氧化海藻酸钠膜;E、把D步制备的组装有氧化海藻酸钠膜的钛片浸泡在C步制备的浓度为lmg/ml的BSA纳米颗粒的分散液中5分钟,使带正电的纳米颗粒与带负电的氧化海藻酸钠通过静电吸附作用自组装,在钛基底表面形成BSA纳米颗粒的膜;
[0038]F、重复重复以上D~E步的操作5次;在钛基底上得到一种多层的柔韧性良好的多层膜;
[0039]G、将F步得到的涂覆有多层膜的钛片浸泡在含4%的氢氟酸的溶液中,使钛基底与多层膜分离,得到能够独立自支撑的同时载万古霉素和VEGF的多层膜。
[0040]实施例二
[0041]A、在氧化硅表面涂覆一层聚多巴胺膜;
[0042]B、制备接枝庆大霉素的氧化透明质酸:
[0043]将浓度为5mg/ml庆大霉素溶解于浓度为2mg/ml的氧化透明质酸溶液中,庆大霉素通过氨基与氧化透明质酸上的醛基反应而接枝在氧化透明质酸上,搅拌反应2小时后离心,去掉多余的未成功接枝的庆大霉素;
[0044]C、制备包裹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的聚赖氨酸修饰的人血清白蛋白(HSA)纳米颗粒:
[0045]将人血清白蛋白溶解于水中,配制浓度为10mg/ml的HSA溶液,加入浓度为10 μ g/ml的FGF,采用去溶剂法制备包裹有FGF的HSA纳米颗粒;
[0046]将C步制备的HSA纳米颗粒按体积比为1:1的比例分散在浓度为2mg/ml聚赖氨酸溶液中,并搅拌、离心、冷冻干燥后得到载有FGF的聚赖氨酸修饰的HSA纳米颗粒;
[0047]D、把A步制备的涂覆聚多巴胺膜的氧化硅基底浸泡在B步制备的浓度为5mg/ml接枝庆大霉素的氧化透明质酸溶液中15分钟,使带负电的氧化透明质酸与带正电的聚多巴胺通过静电吸附作用自组装,在氧化硅基底表面形成氧化透明质酸膜;
[0048]EJE D步制备的组装有氧化透明质酸膜的氧化硅基底浸泡在C步制备的浓度为6mg/ml的HSA纳米颗粒的分散液中15分钟,使带正电的纳米颗粒与带负电的氧化透明质酸通过静电吸附作用自组装,在氧化硅基底表面形成HSA纳米颗粒的膜;
[0049]F、重复重复以上D~E步的操作20次;在氧化硅基底上得到一种多层的柔韧性良好的多层膜;
[0050]G、将F步得到的涂覆有多层膜的氧化硅基底浸泡在含4%的氢氟酸的溶液中,使氧化硅基底与多层膜分离,得到能够独立自支撑的同时载庆大霉素和FGF的多层膜。
[0051]实施例三
[0052]A、在氧化铝基底表面涂覆一层聚多巴胺膜;
[0053]B、制备接枝头孢氨苄的的氧化硫酸软骨素:
[0054]将浓度为2.5mg/ml头孢氨苄溶解于浓度为5mg/ml的氧化硫酸软骨素溶液中,头孢氨苄通过氨基与氧化硫酸软骨素上的醛基反应而接枝在氧化硫酸软骨素上,搅拌反应
1.5小时后离心,去掉多余的未成功接枝的头孢氨节;
[0055]C、制备包裹转换生长因子(TGF-β 2)的壳聚糖修饰的卵清蛋白(OSA)纳米颗粒:
[0056]将卵清蛋白溶解于水中,配制浓度为10mg/ml的OSA溶液,加入浓度为5 μ g/ml的TGF- β 2,采用去溶剂法制备包裹有TGF- β 2的OSA纳米颗粒;
[0057]将制备的OSA纳米颗粒按体积比为1:1的比例分散在浓度为1.5mg/ml壳聚糖溶液中,并搅拌、离心、冷冻干燥后得到载有TGF-β 2的壳聚糖修饰的OSA纳米颗粒;
[0058]D、把A步制备的涂覆聚多巴胺膜的氧化铝浸泡在B步制备的浓度为10mg/ml的接枝头孢氨苄的氧化硫酸软骨素溶液中10分钟,使带负电的氧化硫酸软骨素与带正电的聚多巴胺通过静电吸附作用自组装,在氧化铝表面形成氧化硫酸软骨素膜;
[0059]EjE D步制备的组装有氧化硫酸软骨素的氧化铝浸泡在C步制备的浓度为IOmg/ml的OSA纳米颗粒的分散液中10分钟,使带正电的纳米颗粒与带负电的氧化硫酸软骨素通过静电吸附作用自组装,在氧化铝表面形成OSA纳米颗粒的膜;
[0060]F、重复重复以上D~E步的操作50次;在氧化铝基底得到上一种多层的柔韧性良好的多层膜;
[0061]G、将F步得到的涂覆有多层膜的氧化铝浸泡在含4%氢氟酸的溶液中,使氧化铝基底与多层膜分离,得到能够独立自支撑的同时载头孢氨苄和TGF-β 2的多层膜。
[0062]实施例四
[0063]本例的操作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只是将实施例一中所使用的抗感染药物由万古霉素换成新霉素。
[0064]实施例五
[0065]本例的操作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只是将实施例一中所使用的抗感染药物由万古霉素换成妥布霉素。
[0066]实施例六
[0067]本例的操作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只是将实施例一中所使用的抗感染药物由万古霉素素换成链霉素。
[0068]实施例七
[0069]本例的操作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只是将实施例一中所使用的抗感染药物由万古霉素换成丁胺卡那霉素。
[0070]实施例八
[0071]本例的操作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只是将实施例一中所使用的抗感染药物由万古霉素换成阿司霉素。[0072]实施例九
[0073]本例的操作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只是将实施例一中所使用的抗感染药物由万古霉素换成核糖霉素。
[0074]实施例十
[0075]本例的操作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只是将实施例一中所使用的抗感染药物由万古霉素换成小诺霉素。
[0076]实施例1^一
[0077]本例的操作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只是将实施例一中所使用的抗感染药物由万古霉素换成卡那霉素。
[0078]实施例十二
[0079]本例的操作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只是将实施例一中所使用的生长因子由血管生长因子VEGF换成表皮生长因子EGF。
[0080]实施例十三
[0081 ] 本例的 操作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只是将实施例一中所使用的基底由金属钛换成钛合金。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皮肤及内粘膜受损部位敷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A、在基底表面涂覆一层聚多巴胺膜; B、制备接枝有含氨基的抗感染药物的氧化阴离子聚多糖: 将含有氨基的抗感染药物溶解于浓度为I~5mg/ml的氧化阴离子聚多糖溶液中,药物通过氨基与氧化阴离子聚多糖上的醛基反应而接枝在氧化阴离子聚多糖上,搅拌反应I~2小时后离心,去掉多余的未成功接枝的药物分子; C、制备包裹生长因子的阳离子聚多糖修饰的蛋白纳米颗粒: 配制浓度为10mg/ml的蛋白溶液,在蛋白溶液中加入生长因子,得到含生长因子的蛋白溶液,采用去溶剂法制备包裹有生长因子的蛋白纳米颗粒; 将蛋白纳米颗粒按体积比为1:1的比例分散在浓度为I~2mg/ml阳离子聚多糖溶液中,并搅拌、离心、冷冻干燥后得到包裹有生长因子的阳离子聚多糖修饰的蛋白纳米颗粒; D、把A步制备的涂覆聚多巴胺膜的基底浸泡在B步制备的接枝药物的氧化阴离子聚多糖溶液中5~15分钟,使带负电的氧化阴离子聚多糖与带正电的聚多巴胺通过静电吸附作用自组装,在基底表面形成氧化阴离子聚多糖膜; EJE D步制备的组装有氧化阴离子聚多糖膜的基底浸泡在C步制备的包裹有生长因子的阳离子聚多糖修饰的蛋白纳米颗粒的分散液中5~15分钟,使带正电的蛋白纳米颗粒与带负电的氧化阴离子聚多糖通过静电吸附作用自组装,在基底表面形成蛋白纳米颗粒的膜; F、重复以上D~E步的操作5~50次;在基底上得到一种多层的柔韧性良好的多层交联膜; G、将F步得到的涂覆有多层膜的将表面有多层交替膜的基底浸泡在含氢氟酸的溶液中,使基底与多层交联膜分离,得到能够独立自支撑的多层交联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皮肤及内粘膜受损部位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底是钛、钛合金、氧化铝、氧化硅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皮肤及内粘膜受损部位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长因子是表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换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皮肤及内粘膜受损部位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氨基的抗感染药物是头孢氨苄、万古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核糖霉素、小诺霉素、阿斯霉素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皮肤及内粘膜受损部位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阴离子聚多糖是硫酸软骨素、海藻酸钠或透明质酸的一种,所述的氧化阴离子聚多糖是通过高碘酸盐氧化得到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皮肤及内粘膜受损部位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阳离子聚多糖是壳聚糖或聚赖氨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皮肤及内粘膜受损部位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备纳米颗粒的蛋白是是牛血清白蛋白、人血清白蛋白、卵清蛋白的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皮肤及内粘膜受损部位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氨基的抗感染药物的浓度为0.5~5mg/ml。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皮肤及内粘膜受损部位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生长因子的蛋白溶液中的生长因子浓度为0.5~10μ g/ml。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皮肤及内粘膜受损部位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枝药物的氧化阴离子聚多糖溶液为I~10mg/ml,蛋白纳米颗粒分散液的浓度为 I ~10mg/ mlo
【文档编号】A61L15/28GK103800937SQ201410064266
【公开日】2014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25日
【发明者】鲁雄, 韩璐, 王振铭, 董丽, 谢超鸣, 刘敏, 孙红龙 申请人:西南交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