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中药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307312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中药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中药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党参15-20、玉米须10-15、茯苓8-12、布渣叶18-24、茜草根5-10、柴胡10-15、郁金16-22、白术12-16、半边莲10-15、茵陈8-12、黄精5-10、地瓜叶10-15、柚子皮7-11、旋覆花14-18、荔枝核9-13、三棱4-8、莪术6-12、白梅花10-15、木瓜籽5-10、蒲公英8-12、当归15-20、溪黄草12-18。本发明中药颗粒具有清热利湿,保肝健脾,理气开胃,活血化瘀等功效,可以快速恢复肝脏功能,对于治疗病毒性肝炎具有显著效果,总有效率达96%以上,治愈率达88%以上,且疗程短,无不良反应,无毒副作用,安全可靠。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中药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中药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好久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感染性疾病,是法定乙类传染病,具有传染性较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高等特点。目前已确定的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及戊型病毒性肝炎五种类型,临床以恶心、呕吐、厌油、乏力、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黄疸,亦可以表现为无症状感染或自限性隐性感染,有些患者还可表现为慢性肝炎或肝衰竭。现有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中药制剂虽然种类繁多,但是大多数存在疗效不确切,治愈率低等缺点。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中药颗粒及其制备方法,该中药颗粒疗效显著、疗程短、治愈率高,无不良反应。
[0004]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中药颗粒,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党参15-20、玉米须10-15、茯苓8-12、布渣叶18-24、茜草根5-10、柴胡10-15、郁金16-22、白术12-16、半边莲10-15、茵陈8-12、黄精5-10、地瓜叶10-15、柚子皮7-11、旋覆花14-18、荔枝核9-13、三棱4-8、莪术6-12、白梅花10-15、木瓜籽5-10、蒲公英8-12、当归15-20、溪黄草12-18。
[0005]优选地,一种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中药颗粒,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党参18、玉米须10、茯苓10、布渣叶22、茜草根8、柴胡15、郁金18、白术14、半边莲12、茵陈10、黄精
7、地瓜叶12、柚子皮9、旋覆花15、荔枝核11、三棱6、莪术8、白梅花10、木瓜籽8、蒲公英
10、当归18、溪黄草16。
[0006]本发明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党参、茯苓、柴胡、白术、黄精、荔枝核、木瓜籽、当归混合均匀,粉碎,过100-150目筛,待用;
(2)取余下原料混合均匀,加5-10倍量水,微沸煎煮l_2h,过滤,滤渣再加4-8倍量水,微沸煎煮0.5-lh,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2-1.36的稠膏,待用;
(3)将步骤(1)制得的粉末与步骤(2)制得的稠膏搅拌均匀,制粒,干燥即可。
[0007]上述方中玉米须、半边莲、茵陈:利尿消肿、平肝利胆、清热解毒;白术、茯苓:健脾利湿;柴胡、郁金、荔枝核:疏肝理气;布渣叶、柚子皮、地瓜叶:行气开胃、活血健脾、消食导滞;当归、茜草根:活血凉血;半边莲、蒲公英:利水消肿、清热解毒;黄精、党参:补气养阴,健脾益气;旋覆花:以平肝和胃、降逆止呕;溪黄草:清热利湿、退黄祛湿;三棱、莪术:破血祛瘀、行气消积;白梅花:舒肝和胃、理气和中;木瓜籽:保肝护肝、抗炎抑菌。
[000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中药颗粒诸药合用具有清热利湿,保肝健脾,理气开胃,活血化瘀等功效,可以快速恢复肝脏功能,对于治疗病毒性肝炎具有显著效果,总有效率达96%以上,治愈率达88%以上,且疗程短,无不良反应,无毒副作用,安全可靠。
【具体实施方式】
[0009]实施例1
一种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中药颗粒,由以下重量(g)的原料制成:党参15、玉米须10、茯苓8、布渣叶18、茜草根5、柴胡10、郁金16、白术12、半边莲10、茵陈8、黄精5、地瓜叶10、柚子皮7、旋覆花14、荔枝核9、三棱4、莪术6、白梅花10、木瓜籽5、蒲公英8、当归15、溪黄草12。
[0010]一种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党参、茯苓、柴胡、白术、黄精、荔枝核、木瓜籽、当归混合均匀,粉碎,过150目筛,待用;
(2)取余下原料混合均匀,加8倍量水,微沸煎煮1.5h,过滤,滤渣再加6倍量水,微沸煎煮lh,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5的稠膏,待用;
(3)将步骤(1)制得的粉末与步骤(2)制得的稠膏搅拌均匀,制粒,干燥即可。
[0011] 实施例2
一种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中药颗粒,由以下重量(g)的原料制成:党参18、玉米须10、茯苓10、布渣叶22、茜草根8、柴胡15、郁金18、白术14、半边莲12、茵陈10、黄精7、地瓜叶12、柚子皮9、旋覆花15、荔枝核11、三棱6、莪术8、白梅花10、木瓜籽8、蒲公英10、当归18、溪
黄草16。
[0012]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0013]实施例3
一种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中药颗粒,由以下重量(g)的原料制成:党参20、玉米须15、茯苓12、布渣叶24、茜草根10、柴胡15、郁金22、白术16、半边莲15、茵陈12、黄精10、地瓜叶15、柚子皮11、旋覆花18、荔枝核13、三棱8、莪术12、白梅花15、木瓜籽10、蒲公英12、当归20、溪黄草18。
[0014]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0015]典型病例
病例1:张某某,男,58岁,2010年4月30日初诊。主诉:小便黄、持续加重近四周。患者于2010年4月4日发现小便黄。4月8日经医院检查肝功能异常,血清TBIL99.3umol/L,ALT1770.4u/L, HBsAg(-);给甘利欣、门冬氨酸钾镁、丹参、六合氨基酸等静脉滴注,小便黄越来越重。29日检查:HAV.Igm㈠,乙肝五项检查㈠,HEV.Igm(+),拟诊戊肝。根据患者近四周黄疸持续上升,但消化道症状较轻,又未发现占位性病变,参考各项检查。中医诊断:黄疸。西医诊断:病毒性肝炎,戊型,急性淤胆型。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方用:自拟病毒性肝炎方加减,配合门冬氨酸钾镁、清开灵、强力宁、复方丹参、3AA等静脉滴注。5月2日复查:患者黄疸继续上升(血清TBIL408.0umol/L)、AFP (+)。5月6日复查:患者黄疸下降(血清TBIL257.0umol/L)。5月9日复查:患者黄疸继续下降(血清TBIL216.4umol/L)。5月13日复查:患者血清TBIL84.6umol/L。5月14日患者出院,出院后中药每日I剂续用。5月25日复查:患者血清TBIL62.4umol/L。6月12日复查:患者总胆红素恢复正常(TBIL13.6umol/L)。9月19日复查:肝功能正常,抗HEV.Igm正常。戊肝治愈。
[0016]病例2:韩某,女,27岁,2010年10月11日初诊。主诉:面目俱黄,腹胀不适,厌油腻,发热不著,身困,纳少,尿赤黄。舌红,苔腻微黄,脉滑。经医院检查肝功能显示:谷丙转氨酶438U/L,谷草转氨酶345U/L,直接胆红素85umol/L,总胆红素150umol/L。西医诊为黄疸型肝炎,中医诊为黄疸,证属阳黄,治以清利湿热。方用:自拟病毒性肝炎方加减。服用7剂后,10月18日复查:食欲增,脘满减,仍腹胀,胁痛,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256U/L,直接胆红素:55umol/L,总胆红素lOOumol/L,继续服用7剂,10月18日复查:诸症减轻。又续服5剂,目不适症状消失,查肝功能正常,痊愈。
[0017]病例3:刘某某,男,39岁,2011年7月11日初诊,患者I个月前起病,恶心呕吐,纳差食少,倦怠乏力,渐见黄疸,于半月前去医院就诊,经检查肝功能检查明显异常:HBsAg(+),HBcAg(+),HBeAb (+),TBIL:86Umol / L, IBIL65Umol / L, ALT:165Utool /L,ALP:126Umol / L,GGT:78Umol / L。西医诊断为:急性病毒性乙型肝炎。中医诊为:黄疸,因湿热疫毒内侵脾胃,伤及肝胆,弥漫三焦,治以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方用:自拟病毒性肝炎方加减,并配合西医支持疗法。服用8剂后,病情日见好转,黄疸渐退,纳食可,肝功能化验结果不断改善。续服12剂后不适症状消失,复查肝功能正常,痊愈出院。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中药颗粒,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党参15-20、玉米须10-15、茯苓8-12、布渣叶18-24、茜草根5-10、柴胡10-15、郁金16-22、白术12-16、半边莲10-15、茵陈8-12、黄精5-10、地瓜叶10-15、柚子皮7-11、旋覆花14-18、荔枝核9-13、三棱4-8、莪术6-12、白梅花10-15、木瓜籽5-10、蒲公英8-12、当归15-20、溪黄草12-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中药颗粒,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党参18、玉米须10、茯苓10、布渣叶22、茜草根8、柴胡15、郁金18、白术14、半边莲12、茵陈10、黄精7、地瓜叶12、柚子皮9、旋覆花15、荔枝核11、三棱6、莪术8、白梅花10、木瓜籽8、蒲 公英10、当归18、溪黄草16。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取党参、茯苓、柴胡、白术、黄精、荔枝核、木瓜籽、当归混合均匀,粉碎,过100-150目筛,待用; 取余下原料混合均匀,加5-10倍量水,微沸煎煮l_2h,过滤,滤渣再加4-8倍量水,微沸煎煮0.5-lh,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2-1.36的稠膏,待用; 将步骤(1)制得的粉末与步骤(2)制得的稠膏搅拌均匀,制粒,干燥即可。
【文档编号】A61P31/14GK103948879SQ201410221152
【公开日】2014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3日
【发明者】周京壮 申请人:周京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