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麻醉药不良反应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308326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麻醉药不良反应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麻醉药不良反应的药物及制备方法,属中药领域;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为:巴掌草、槟榔、大绿藤、侧耳、大蒜、八月札、天茄子、干苔、白马骨、地丁、穿破石、地柏枝、甘草、猬肉、豆叶七和海参;本发明药物所选药材配伍相宜,符合中医药学和现代医药学理论,并具有舒肝理气、活血止痛、降逆和胃之功效,对治疗麻醉药不良反应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安全可靠,无任何毒副作用,奇效实用,能够有效地治疗麻醉药不良反应,为手术成功提供了安全保障,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麻醉药不良反应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所属【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麻醉药不良反应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麻醉是施行手术时或进行诊断性检查操作时为消除疼痛、保障病人安全、创造良好的手术条件而采取的各种方法,主要包括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和复合麻醉。麻醉原意指感觉或知觉的丧失,其后则指可使病人在接受手术或者有创操作时不感到疼痛和不适的状态。一般认为,麻醉是由药物或其他方法产生的一种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系统的可逆性功能抑制,这种抑制的特点主要是感觉特别是痛觉的丧失。然而,在治疗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麻醉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头晕、嗜睡、恶心、呕吐、便秘、皮肤瘙痒和排尿困难等,其中消化道不良反应最常见,而便秘是终身不耐受的不良反应。如何预防和处理消化道不良反应,尤其是便秘,是麻醉手术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部分,是成功手术的关键步骤之一。
[0003]目前,临床上对于麻醉中产生的不良反应治疗多以西药为主,但采用西药治疗若效果不佳甚至会加重这种不良反应。
[0004]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不添加任何防腐剂及其他激素的治疗麻醉药不良反应,无任何毒副作用的药物,使用方便,是一种理想的治疗麻醉药不良反应的产品。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麻醉药不良反应的药物及制备方法;本发明药物所选药材配伍相宜,符合中医药学和现代医药学理论,并具有舒肝理气、活血止痛、降逆和胃之功效,对治疗麻醉药不良反应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安全可靠,无任何毒副作用,奇效实用,能够有效地治疗麻醉药不良反应,为手术成功提供了安全保障,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施如下:
[0007]—种治疗麻醉药不良反应的药物,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0008]
巴掌草30~54份槟榔28~52份大绿藤27~51份侧耳27~51份 大蒜26~50份八月扎25~49份天茄子25~49份干苔24~48份 白马骨24~48份地丁 22~46份穿破石21~45份地柏枝21~45份
甘草19~43份猬肉18~42份豆叶七18~42份海参15~39份。
[0009]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0010]巴掌草34~50份槟榔32~48份大绿藤31~47份侧耳31~47份 大蒜30~46份八月札29~45份天;Si子29~45份干笞28~44份 白马骨28~44份地丁 26~42份穿破石25~41份地柏枝25~41份
甘草23~39份猬肉22~38份豆叶七22~38份海参19~35份。
[0011]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0012]
巴掌草38~46份槟榔36~44份大绿藤35~43份侧耳35~43份 大蒜34~42份八月札33~41份天茄子33~41份千苔32~40份 白马骨32~40份地:T 30~38份穿破石29~37份地柏枝29~37份
甘草27~35份猬肉26~34份豆叶七26~34份海参23~31份。
[0013]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0014]
巴掌草42 份槟榔40份大绿藤39份侧耳39份
大蒜38份八月札37份天部子37份干苔36份
白马骨36份地丁 34份穿破石33份地柏枝33份
甘草31份猬肉30份豆叶七30份海参27份。
[0015]一种治疗麻醉药不良反应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0016](I)将巴掌草、槟榔、天茄子和地丁洗净,切碎,放入容器内,绞汁,滤杂质,留汁液备用;
[0017](2)将大绿藤、八月札、穿破石和豆叶七洗净,浸入5倍量的80%的乙醇溶液浸泡I~2小时,加热提取3小时,回收乙醇,滤过,得滤液,浓缩为65°C下相对密度为1.12~1.16的稠膏,备用;
[0018](3)将侧耳、大蒜、干苔、白马骨、地柏枝、甘草和猬肉洗净,放入容器内,加入8~10倍量的蒸馏水,浸泡5~6小时后,煮沸3~4小时,提取;再次加入6~8倍量蒸馏水,煮沸2~3小时,提取;最后,加入4~6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I~2小时,提取;合并三次提取液,过滤,得滤液,浓缩成60°C下相对密度为1.10~1.13的稠膏,备用;
[0019](4)将海参烘干,进行粉碎处理,研末,过180目细粉,备用;
[0020](5)将上述步骤⑴~⑷所制得的汁液、稠膏以及细粉混合,制成片剂,即得本发明所述的治疗麻醉药不良反应的药物。
[0021]本发明所用中药的药性如下:
[0022]巴掌草:味苦、酸,性平。止咳平喘,祛风止痛。用于肺结核,支气管炎,哮喘,风湿骨痛,类风湿关节炎,慢性胃痛,肠胃炎。
[0023]槟榔:味苦、辛,性温;归胃、大肠经。杀虫消积,降气行水,截疟。用于绦虫、蛔虫、姜片虫病,虫积腹痛,积滞泻痢,里急后重,水肿脚气,疟疾。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槟榔水浸液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煎剂和水浸剂对流感病毒甲型某些株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0024]大绿藤:味辛,性温;归肝、脾经。舒筋活络,消肿散瘀,接骨。主治跌打损伤,骨折,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四肢痹痛。
[0025]侧耳:味辛、甘,性温;归肝、肾经。追风散寒,舒筋活络,补肾壮阳。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络不舒,阳痿遗精,腰膝无力。《新华本草纲要》载:“有舒筋活络、追风散寒等功效,多用于滋补品。”
[0026]大蒜:味辛、甘,性温;入脾、胃、肺经。解毒杀虫,消肿止痛,止泻止痢,治肺,驱虫,温脾暖胃。治痈疽肿毒,白秃癣疮,痢疾,泄泻,肺痨顿咳,蛔虫蛲虫,饮食积滞,脘腹冷痛,水肿胀满。《随息居饮食谱》载:“生者辛热,熟者甘温,除寒湿,辟阴邪,下气暖中,消谷化肉,破恶血, 攻冷积。治暴泻腹痛,通关格便秘,辟秽解毒,消痞杀虫。外灸痈疽,行水止衄。”
[0027]八月札:味甘,性寒,归肝、胃、膀胱经。舒肝理气,活血止痛,除烦利尿。主治肝胃气痛,胃热食呆,烦渴,亦白痢疾,腰痛,胁痛,疝气,窟经,子宫下坠。《陕西中草药》载:“疏肝益肾,健脾和胃。治消化不良,腹痛,泻痢,疝气,子宫下坠。”
[0028]天茄子:味苦,性寒,泻下,解蛇毒。主治大便秘结,毒蛇咬伤。《滇南本草》载:“治牙齿痛,为末涂之。疗鼻渊,祛风,止头疼,除风邪。”
[0029]干苔:味咸,性寒,有小毒;归肺,脾,肾经。软坚散结,化痰消积,解毒消肿。主瘿瘤,瘰疬,痈肿,疮疖,食积,虫积,脘腹胀闷,鼻衄。
[0030]白马骨:味苦、辛,性凉;归肝、脾经。祛风利湿,清热解毒。主治感冒,黄疸型肝炎,肾炎水肿,咳嗽,喉痛,角膜炎,肠炎,痢疾,腰腿疼痛,咳血,尿血,妇女闭经,白带,小儿疳积,惊风,风火牙痛,痈疽肿毒,跌打损伤。《贵州民间药物》载:“清热解毒,舒经活络。治刀伤,瘫痪,男女弱症,飞疔。”
[0031]地丁:味苦,性寒,归心、肝、脾经;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主治疔疮,痈肿,瘰疬,黄疸,痢疾,腹泻,目赤,喉痹,毒蛇咬伤。《滇南本草》载:“破血,解痈疽疥癞,九种痔疮,诸疮
毒症。”
[0032]穿破石:味淡、微苦,性凉。祛风通络,清热除湿,解毒消肿。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黄疽,腮腺炎,肺结核,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淋浊,蛊胀,闭经,劳伤咳血,疗疮痈肿。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穿破石根乙醇提取物有较好的抗结核菌作用。
[0033]地柏枝:味辛、微甘,性平;归肝、胆、肺经。清热,利湿,止血。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全身浮肿,肺结核咯血,吐血,痔疮出血;外用治外伤出血,烧烫伤。《分类草药性》载:“治痔疮出血,解热毒,并治咳嗽,汤火伤。”
[0034]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药理实验表面,甘草具有抗肝损伤的作用,并能增强肾上腺素的强心作用。
[0035]猬肉:味甘,性平;归胃经。降逆和胃,生肌敛疮。主反胃,胃痛,食少,痔瘘。《本经逢原》载:“治反胃,胃院痛。”
[0036]豆叶七:味苦,性凉;归肺、肾、肝经。补肺益肾,清热止咳,散瘀止血。主治虚劳咳嗽,肾虚腰痛,咽喉疼痛,跌打肿痛,外伤出血。
[0037]海参:味甘,性寒;入心、肾二经。生肌止血,补肾益精,养血淘燥。主治精血亏损,虚弱劳怯,阳痿,梦遗,小便频数,肠燥便艰。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中药材海参内涵的海参皂苷能够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促进饮食,增强抗病能力。
[0038]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9]本发明药物所选药材配伍相宜,符合中医药学和现代医药学理论,并具有舒肝理气、活血止痛、降逆和胃之功效,对治疗麻醉药不良反应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安全可靠,无任何毒副作用,奇效实用,能够有效地治疗麻醉药不良反应,为手术成功提供了安全保障,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0041]实施例1
[0042]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0043]
巴掌草50g槟榔48g大绿藤47g侧耳47g
大蒜46g八月札45g天前子45g干苔44g
白马骨44g地丁 42g穿破石41g地柏枝41g
甘草39g猬肉38g豆叶七38g海参35g。
[0044]一种治疗麻醉药不良反应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0045](I)将巴掌草、槟榔、天茄子和地丁洗净,切碎,放入容器内,绞汁,滤杂质,留汁液备用;
[0046](2)将大绿藤、八月札、穿破石和豆叶七洗净,浸入5倍量的80%的乙醇溶液浸泡I~2小时,加热提取3小时,回收乙醇,滤过,得滤液,浓缩为65°C下相对密度为1.12~
1.16的稠膏,备用;
[0047](3)将侧耳、大蒜、干苔、白马骨、地柏枝、甘草和猬肉洗净,放入容器内,加入8~10倍量的蒸馏水,浸泡5~6小时后,煮沸3~4小时,提取;再次加入6~8倍量蒸馏水,煮沸2~3小时,提取;最后,加入4~6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I~2小时,提取;合并三次提取液,过滤,得滤液,浓缩成60°C下相对密度为1.10~1.13的稠膏,备用;
[0048](4)将海参烘干,进行粉碎处理,研末,过180目细粉,备用;
[0049](5)将上述步骤(1)~(4)所制得的汁液、稠膏以及细粉混合,制成片剂,即得本发明所述的治疗麻醉药不良反应的药物。
[0050]用法用量:口服,温开水送服,每次I片(每片0.5g),30分钟即可见效,每天不得超过3片,病情严重者遵医嘱酌增用量。
[0051]实施例2
[0052]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0053]巴掌草46g槟榔44g大绿藤43g侧耳43g
大蒜42g八月札41g天琉子41g千苔40g
白马骨40g地丁 38g穿破石37g地柏枝37g
甘草35g猬肉34g豆叶七34g海参31g。
[0054]本实施例的药物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0055]实施例3
[0056]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0057]
巴掌草42g槟榔40g大绿藤39g侧耳39g
大蒜38g八月札37g天節子37g千苔36g
白马骨36g地丁 34g穿破石33g地柏枝33g
甘草31g猬肉30g豆叶七30g海参27g。
[0058]本实施例的药物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0059]实施例4
[0060]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0061]
巴掌草38g槟榔36g大绿藤35g侧耳35g
大蒜34g八月札33g天部子33g干苔32g
白马骨32g地丁 30g穿破石29g地柏枝29g
甘草27g猬肉26g豆叶七26g海参23g。
[0062]本实施例的药物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0063]实施例5
[0064]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0065]
巴掌草34g摈榔32g大绿藤31g侧耳31g
大蒜30g八月札29g天前子29g千苔28g
白马骨28g地丁 26g穿破石25g地柏枝25g
甘草23g猬肉22g豆叶七22g海参19g。
[0066]本实施例的药物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0067]临床资料:
[0068]1、病例选择:
[0069]作为治疗麻醉药不良反应的药物,选择麻醉手术过程中出现的麻醉药不良反应患者164例临床观察,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82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41例,年龄18~59岁,平均年龄38.5岁,平均病程3天;对照组82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41例,年龄19~58岁,平均年龄38.5岁,平均病程3天。
[0070]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的病程、症状轻重程度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0071]2、药物选择:
[0072]治疗组服用本发明药物,口服,温开水送服,每次I片(每片0.5g),30分钟即可见效,每天不得超过3片,病情严重者遵医嘱酌增用量。
[0073]对照组使用丙泊酚,静脉注射即可,大多数年龄小于55岁的成年病人,大约需要
2.0~2.5毫克/公斤的丙泊酚,病情严重者遵医嘱酌增用量。
[0074]3、疗效判定:
[0075](I)治愈:麻醉引起的不良反应症状全部消失,身体恢复如常。
[0076](2)显效:麻醉引起的不良反应明显减轻,身体明显好转。
[0077](3)有效:麻醉引起的不良反应有所减轻,身体有所好转。 [0078](4)无效:通过治疗后上述症状无减轻或加重。 [0079]4、结果:
[0080]选用本发明药物的治疗组中,治愈46例,显效20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治愈率56.1%,总有效率97.6%。
[0081 ] 对照组中治愈22例,显效20例,有效15例,无效25例,治愈率26.8 %,总有效率69.5%。
[0082]以上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0083]典型病例举例:
[0084]1、冯某,女,19岁,北京宣武区人。患者右侧乳房内侧有一肿块,需进行切除,使用麻醉药后,出现不良现象,使用本发明药物治疗,服用I次后,症状消失,10天后随访无复发。
[0085]2、董某,男,22岁,上海杨浦区人。患者腰4~5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需进行微创刺钩拨松术治疗,使用麻醉剂,15分钟后进行微创刺钩拨松术治疗手术,术中无疼痛感,术后出现不良现象,使用本发明药物治疗,服用I次后,症状有所缓解,继续服用I次后,症状消失。
[0086]3、萧某,女,27岁,黑龙江鹤岗人。患者右肘部摔伤后肿痛,活动受限2,以右桡骨小头骨折,入院体格检查:右前臂旋转功能受限,右肘部肿胀、压痛。X线摄片显示右桡骨小头骨折。入院后在臂丛神经麻醉下行右桡骨小头骨折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手术,术后因麻醉出现不良现象,使用本发明药物治疗,服用I次后,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用I次后,症状消失,3天后随访无复发。
[0087]4、曹某,男,30岁,吉林白城人。患者因腹部疼痛去医院就诊,经B超检查确诊为急性阑尾炎,需要立刻手术治疗,使用麻醉药治疗,发现患者对多种麻醉药物均具有不良排异反应,使用本发明药物治疗,服用I次后,症状有所缓解,继续服用2次后,症状消失,2天后随访无复发。
[0088]5、程某,女,34岁,江苏盐城人。患者人院诊断为“胃癌”,在硬膜外麻醉加全麻插管下行“剖腹探查术,胃癌根治术”,术后患者出现不良现象,使用本发明药物治疗,服用I次后,症状有所减轻,继续服用I次后,症状全部消失。
[0089]6、袁某,男,45岁,四川德阳人。患者左腿划破,伤口约4厘米,进行初步止血后,使用麻醉药止痛后,进一步缝合,缝合后出现不良现象,使用本发明药物治疗,服用1次后,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用1次后,症状消失,3天后随访无复发。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麻醉药不良反应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巴掌草30~54份槟榔28~52份大绿藤27~51份侧耳27~51份 大蒜26~50份八月札25~49份天爺子25~49份干笞24~48份 白马骨24~48份地丁 22~46份穿破石21~45份地柏枝21~45份 甘草19~43份猬肉18~42份豆叶七18~42份海参15~39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麻醉药不良反应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巴掌草34~50份槟榔32~48份大绿藤31~47份侧耳31~47份 大蒜30~46份八月札29~45份天爺子29~45份干笞28~44份 白马骨28~44份地丁 26~42份穿破石25~41份地柏枝25~41份 甘草23~39份猬肉22~38份豆叶七22~38份海参19~3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麻醉药不良反应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巴掌草38~46份槟榔36~44份大绿藤35~43份侧耳35~43份 大蒜34~42份八月札33~41份天爺子33~41份干苔32~40份 白马骨32~40份地丁 30~38份穿破石29~37份地柏枝29~37份 甘草27~35份猬肉26~34份豆叶七26~34份海参23~31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 述的一种治疗麻醉药不良反应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巴掌草42份槟榔40份大绿藤39份侧耳39份 大蒜38份八月札37份天爺子37份干苔36份 白马骨36份地丁 34份穿破石33份地柏枝33份 甘草31份猬肉30份豆叶七30份海参27份。
5.—种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治疗麻醉药不良反应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巴掌草、槟榔、天茄子和地丁洗净,切碎,放入容器内,绞汁,滤杂质,留汁液备用; (2)将大绿藤、八月札、穿破石和豆叶七洗净,浸入5倍量的80%的乙醇溶液浸泡I~2小时,加热提取3小时,回收乙醇,滤过,得滤液,浓缩为65°C下相对密度为1.12~1.16的稠膏,备用; (3)将侧耳、大蒜、干苔、白马骨、地柏枝、甘草和猬肉洗净,放入容器内,加入8~10倍量的蒸馏水,浸泡5~6小时后,煮沸3~4小时,提取;再次加入6~8倍量蒸馏水,煮沸2~3小时,提取;最后,加入4~6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I~2小时,提取;合并三次提取液,过滤,得滤液,浓缩成60°C下相对密度为1.10~1.13的稠膏,备用; (4)将海参烘干,进行粉碎处理,研末,过180目细粉,备用; (5)将上述步骤(1)~(4)所制得的汁液、稠膏以及细粉混合,制成片剂,即得本发明所述的治疗麻醉药不良反应的药物。
【文档编号】A61P1/16GK103961553SQ201410239216
【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日
【发明者】郝树兰, 宋志永, 潘华 申请人:郝树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