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发热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4651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治疗发热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治疗发热的中药制剂,其原料药材分别是:菊花10份、竹叶20份、法半夏5份、甘草6份、熟地8份、白茯苓30份、肉桂15份。本发明所述治疗发热的中药制剂,具有疏散风热的功效,对发热具有迅速治疗的效果。
【专利说明】 治疗发热的中药制剂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内服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发热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0002]此病症可出现在许多疾病之中,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当体温超过正常时即可称为“发热”,其中37.5-3890为低热;38-39°C为中等发热;39_4190为高热;41°C以上为过高热。本病的病因非常复杂,有外感六淫之邪、内脏阴阳失调、食积、痰郁、情志等诸多原因。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疏散风热功效的内服中药制剂,用于治疗发热。
[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0005]本发明所述治疗发热的原料药材是经过发明人进行大量摸索总结得出的,各组份配伍合理,具有较好的效果。
[0006]为达到疏散风热的功效,本发明选择:菊花10份、竹叶20份、法半夏5份、甘草6份、熟地8份、白茯苓30份、肉桂15份进行组合的,将这些药物组合,使得各药物功效产生协同作用,从而能够有效用于治疗发热。
[0007]本发明选取的原料中药材中,其功效和药理作用分别是:
[0008]菊花:功能清热解毒,消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链球菌、绿脓杆菌、蒺疾杆菌、流感病毒,均有抑制作用。性味归经:微寒;辛、苦;归肺、肝经。功效:清热解毒;疏风平肝。主治:疔疮;痈疽;丹毒;湿疹;皮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高血压病。
[0009]竹叶:竹叶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叶,是中医一味传统的清热解毒药。有清热除烦,生津利尿的功效。可治热病烦渴,小儿惊癔,咳逆吐衄,面赤,小便短赤,口糜舌疮等。
[0010]法半夏:具有治疗燥湿化痰、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的功效。
[0011]甘草:是一种补益中草药。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甘草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沙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在引黄灌区的田野和河滩地里也易于繁殖,性平,味甘。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在中医上,甘草补脾益气,止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
[0012]熟地:性味:味甘;性温。归经:肝经;肾经。功能:补血滋润;益精填髓。主治:血虎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崩不止;肝肾阴亏;潮热盗汗;遗精阳痿;不育不孕;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头目昏花;须发早白;消渴;便秘;肾虚喘促。
[0013]白茯苓:性味归经:甘;淡;平。心-M ;肺;肾经。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用于脾虚泄泻,白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白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白茯苓又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用于心悸,失眠等症茯苓能养心安神,用于痰饮咳嗽,痰湿入络,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渗湿,又具健脾作用,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具有治疗作用。
[0014]肉桂: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性味:性大热,味辛、甘。功能: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治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泄泻,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经闭症瘕,阴疽,流注,及虚阳浮越,上热下寒。主治:用于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经闭、痛经、温经通脉。
[0015]为达更佳使用效果,本发明还提供了治疗该发热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为以下步骤:步骤一)称取原料药材菊花10份、竹叶20份、法半夏5份、甘草6份、熟地8份、白茯苓30份、肉桂15份分别制成饮片,经过高压锅蒸煮杀菌30-60分钟,晾干,获得无菌原材料;
[0016]步骤二 )、把步骤一)所获得的无菌原材料,加入冰糖混合,获得中药制剂;
[0017]步骤三)、把步骤二)所获中药制剂进行密封包装,获得商品中药制剂。
[0018]本发明所述治疗发热的中药制剂,具有疏散风热的功效。
[0019]具体实施方法
[0020]本发明所述治疗发热的中药制剂,其原料药材分别是:菊花10份、竹叶20份、法半夏5份、甘草6份、熟地8份、白茯苓30份、肉桂15份。
[0021]其制备方法为以下步骤:步骤一)称取原料药材菊花10份、竹叶20份、法半夏5份、甘草6份、熟地8份、白茯苓30份、肉桂15份分别制成饮片,经过高压锅蒸煮杀菌30-60分钟,晾干,获得无菌原材料;
[0022]步骤二 )、把步骤一)所获得的无菌原材料,加入冰糖混合,获得中药制剂;
[0023]步骤三)、把步骤二)所获中药制剂进行密封包装,获得商品中药制剂。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发热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其原料药材分别是:菊花10份、竹叶20份、法半夏5份、甘草6份、熟地8份、白茯苓30份、肉桂15份。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为以下步骤: 步骤一)、称取原料药材菊花10份、竹叶20份、法半夏5份、甘草6份、熟地8份、白茯苓30份、肉桂15份分别制成饮片,经过高压锅蒸煮杀菌30-60分钟,晾干,获得无菌原材料; 步骤二 )、把步骤一)所获得的无菌原材料,加入冰糖混合,获得中药制剂; 步骤三)、把步骤二)所获中药制剂进行密封包装,获得商品中药制剂。
【文档编号】A61P29/00GK104173792SQ201410352781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6日
【发明者】周剑峰 申请人:周剑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