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腹腔神经丛电刺激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5599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腹腔神经丛电刺激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腹腔神经丛电刺激系统。该系统包括体外程控仪、个人控制器、植入患者侧腹部皮下发放电脉冲的体内刺激器、植入患者腹腔神经丛的电极;体外程控仪通过数据线与个人控制器连接,个人控制器通过射频通讯方式与体内刺激器连接,体内刺激器与电极通过导线连接。体外程控仪为安装腹腔神经丛电刺激系统操作软件的电脑;个人控制器集成功能模块E类放大器;体内刺激器包括射频接收器、微处理器、双通道脉冲发生器和电源系统四个功能单元;电极为双极电极。本发明发现了腹腔神经丛阻滞可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本发明腹腔神经丛电刺激系统操作简单、方便、灵活,能有效治疗糖尿病,并发症少。
【专利说明】-种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腹腔神经丛电刺激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腹腔神经丛电刺 激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旧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简称 NIDDM)或成人发病型糖尿病 (adult-onset diabetes),是一种代谢性疾病,特征为高血糖,主要由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 相对缺乏引起。1型糖尿病与其为之不同的是,1型糖尿病患者身体因为胰脏里的胰岛细胞 已经损坏,所以完全丧失了生产胰岛素的功能。2型糖尿病患者占糖尿病患者中的90%左 右,其余10 %主要为1型糖尿病与妊娠期糖尿病。
[0003] 糖尿病传统治疗手段以内科为主,但药物治疗和使用胰岛素均难以治愈,患者无 法摆脱终生服药的痛苦,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另外,目前研究表明外科手术也可治疗 NIDDM,如胃减容手术、胃转流术和回肠移位术等,但手术本身创伤较大,且并发症较多。胰 岛细胞移植和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等前沿技术也有望为治愈糖尿病带来曙光,但仍面临供体 细胞来源不足、技术难度较高、费用昂贵等问题,影响其广泛推广。因此,寻求一种疗效可 靠、技术相对简便、费用相对低廉的治疗方法仍是目前亟待努力的方向之一。
[0004] 腹腔神经丛作为人体最大的自主神经丛,腹腔神经丛电刺激,亦称腹腔神经丛电 阻滞,指通过植入腹腔神经丛的电极传递的电刺激,阻断腹腔神经丛的神经信号传递,从而 达到腹腔神经丛阻滞的目的。腹腔神经丛阻滞目前主要用于缓解肿瘤等引起的疼痛。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腹腔神经丛电刺激系统。
[0006]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上述腹腔神经丛电刺激系统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应 用。
[0007]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8] -种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腹腔神经丛电刺激系统,包括体外程控仪、个人控制 器、植入患者侧腹部皮下发放电脉冲的体内刺激器、植入患者腹腔神经丛的电极。体外程控 仪可通过USB3. 0数据线与个人控制器连接,个人控制器通过射频通讯方式与体内刺激器 连接,体内刺激器与电极通过导线连接。
[0009] 所述的体外程控仪为安装腹腔神经丛电刺激系统操作软件的电脑,所述的腹腔神 经丛电刺激系统操作软件可存储患者信息、识别个人控制器编号、调节刺激参数等。
[0010] 所述的个人控制器集成功能模块E类放大器。
[0011] 所述的体内刺激器包括射频接收器、微处理器、双通道脉冲发生器和电源系统四 个功能单元。
[0012] 所述的体内刺激器用钛外壳密封。
[0013] 所述的电极为双极电极。
[0014] 体外程控仪作为一个工作站,可连接并识别个人控制器,通过射频通讯方式与体 内刺激器连接,对刺激参数(包括波宽、频率、强度、间隔时间等)进行编程调节,预先设定 个人控制器刺激强度档位(弱、中、强、极强)相应的波宽、频率、电压参数,其中波宽调节范 围0. 1?0. 5ms、频率调节范围10?100Hz、电压调节范围2?10V。个人控制器作为患者使 用的控制器,通过射频通讯方式与体内刺激器连接,允许患者对刺激强度档位(弱、中、强、 极强)、刺激时间(30min、60min、90min、120min)进行调节,个人控制器集成功能模块E类放 大器,通过RF载波对体内刺激器提供电能。体内刺激器包括射频接收器、微处理器、双通道 脉冲发生器和电源系统四个功能单元,其中射频接收器负责接收个人控制器的信息,输入 微处理器并对电源系统进行充电,微处理器对射频接收器传入的信息进行处理并调节双通 道脉冲发生器。体内刺激器被钛外壳密封,以满足生物兼容性的要求。电极采用双极电极, 可通过经皮穿刺植入腹腔神经丛,并通过导线与体内刺激器的双通道脉冲发生器连接。
[0015] 上述的腔神经丛电刺激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影像学设备的引导下, 在2型糖尿病患者胸12-腰1椎体两侧穿刺,分别植入双极电极至腹腔神经丛,左右各1个, 并埋设体内刺激器至患者侧腹部皮下,用体外程控仪通过个人控制器对体内刺激器进行设 置和调整,包括波宽、频率、强度、间隔时间等,患者可以用个人控制器在医生设定的范围内 进行自控或定时的腹腔神经丛阻滞。
[0016] 上述腔神经丛电刺激系统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
[0017]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效果:首次发现了腹腔神经丛阻滞可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 疗,通过体外遥控的模式进行患者自控或定时的腹腔神经丛阻滞,从而达到治疗糖尿病的 目的。本发明操作简单、方便、灵活,能有效治疗糖尿病,并发症少。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腹腔神经丛电刺激系统示意图,图中:1_体外程控 仪,2-个人控制器,3-体内刺激器,4-电极。
[0019] 图2是体内刺激器的示意图,图中:①充电,②、③和④供电,⑤信息传输,⑥信息 处理及调控。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应理解,下面内容仅用于 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21] 一种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腹腔神经丛电刺激系统,其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体 外程控仪1、个人控制器2、植入患者侧腹部皮下发放电脉冲的体内刺激器3、植入患者腹腔 神经丛的电极4。体外程控仪1通过USB3. 0数据线与个人控制器2连接,个人控制器2通 过射频通讯方式与体内刺激器3连接,体内刺激器3与电极4通过导线连接。
[0022] 所述的体外程控仪1为安装有可存储患者信息、识别个人控制器编号、调节刺激 参数等功能的腹腔神经丛电刺激系统操作软件的lenovo电脑。
[0023] 所述的个人控制器2集成功能模块E类放大器。
[0024] 所述的体内刺激器3包括射频接收器、微处理器、双通道脉冲发生器和电源系统 四个功能单元(图2);体内刺激器3用钛外壳密封。
[0025] 所述的电极4为双极电极。
[0026] 体外程控仪1作为一个工作站,可连接并识别个人控制器2,通过射频通讯方式与 体内刺激器3连接,对刺激参数(包括波宽、频率、强度、间隔时间等)进行编程调节,预先 设定个人控制器刺激强度档位(弱、中、强、极强)相应的波宽、频率、电压参数,其中波宽调 节范围0. 1?0. 5ms、频率调节范围10?100Hz、电压调节范围2?10V。个人控制器2作 为患者使用的控制器,通过射频通讯方式与体内刺激器3连接,允许患者对刺激强度(弱、 中、强、极强)、刺激时间(30min、60min、90min、120min)进行调节,个人控制器2集成功能模 块E类放大器,通过RF载波对体内刺激器3提供电能。体内刺激器3包括射频接收器、微处 理器、双通道脉冲发生器和电源系统四个功能单元,其中射频接收器负责接收个人控制器2 的信息,输入微处理器并对电源系统进行充电,微处理器对射频接收器传入的信息进行处 理并调节双通道脉冲发生器。体内刺激器3被钛外壳密封,以满足生物兼容性的要求。电 极4采用双极电极,可通过经皮穿刺植入腹腔神经丛,并通过导线与体内刺激器3的双通道 脉冲发生器连接。
[0027] 使用上述腹腔神经丛电刺激系统时,在影像学设备的引导下,在2型糖尿病患者 胸12-腰1椎体两侧穿刺,分别植入双极电极4至腹腔神经丛,左右各1个,并埋设体内刺 激器3至患者侧腹部皮下,用体外程控仪1通过个人控制器2对体内刺激器进行设置和调 整,包括波宽、频率、强度、间隔时间等,患者可以用个人控制器2在医生设定的范围内进行 自控或定时的腹腔神经丛阻滞。
【权利要求】
1. 一种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腹腔神经丛电刺激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体外程控仪、 个人控制器、植入患者侧腹部皮下发放电脉冲的体内刺激器、植入患者腹腔神经丛的电极; 体外程控仪通过数据线与个人控制器连接,个人控制器通过射频通讯方式与体内刺激器连 接,体内刺激器与电极通过导线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腹腔神经丛电刺激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体外程控仪为安装有可存储患者信息、识别个人控制器编号、调节刺激参数功能的 操作软件的电脑。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腹腔神经丛电刺激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个人控制器集成功能模块E类放大器。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腹腔神经丛电刺激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体内刺激器包括射频接收器、微处理器、双通道脉冲发生器和电源系统四个功能单 J Li 〇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腹腔神经丛电刺激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体内刺激器用钛外壳密封。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腹腔神经丛电刺激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电极为双极电极。
7. 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腔神经丛电刺激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 步骤:在影像学设备的引导下,在2型糖尿病患者胸12-腰1椎体两侧穿刺,分别植入双极 电极至腹腔神经丛,左右各1个,并埋设体内刺激器至患者侧腹部皮下,用体外程控仪通过 个人控制器对体内刺激器进行设置和调整或用个人控制器在设定的范围内进行自控或定 时的腹腔神经丛阻滞。
8. 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腔神经丛电刺激系统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
【文档编号】A61N1/372GK104147699SQ201410369318
【公开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31日
【发明者】李军, 魏晓红, 李福祥, 陈涛, 徐贵森, 牛洁, 林露 申请人:李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