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外感风热型肾小球肾炎血尿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8011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治疗外感风热型肾小球肾炎血尿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治疗外感风热型肾小球肾炎血尿的中药的具体处方为:金银花6-15g、连翘6-15g、牛蒡子6-12g、板蓝根9-15g、绵马贯众5-10g、玄参9-15g、黄芪9-30g、太子参9-30g、防风5-10g、白术6-12g、当归6-12g、茯苓10-15g、薏苡仁9-30g、泽泻6-10g、车前草9-30g、白花蛇舌草15-60g、白茅根9-30g、小蓟5-12g、茜草炭6-10g、赤芍6-12g、三七粉2-3g、穿山甲(研粉)1-2g。本发明所述的治疗外感风热型肾小球肾炎血尿的中药,既可活血又可增强免疫还可调整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铜/锌比例,这是一般药物所达不到的,也是易被忽视的一点。
【专利说明】治疗外感风热型肾小球肾炎血尿的中药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中药配方,尤其涉及一种治疗外感风热型肾小球肾炎血尿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慢性肾小球肾炎(CGN)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在临床中发现上感、扁桃体炎、咽炎是其常见的兼症。而且肾炎的发病与复发,以及病情的加重和外感均与咽部炎症密切相关。大量研究表明,CGN血尿型“从咽论冶”,往往收到较好疗效[1]血尿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与肾脏病变的活动性损害相关,其治疗现仍为医学界一大难题[2]。正气亏虚是肾小球肾炎血尿的根本因素,外感邪气为发病的必要条件;临床治疗多采用补益药、清热药、止血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等中药[3]。但现在用药中没有重视调整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铜/锌比例。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铜/锌比例增高并非血清铜升高所致,而是血清锌降低的结果,血清铜/锌比例失调是低锌血症现象之一 [9]。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将上述要点集为一体,特别是穿山甲这味药既可活血又可增强免疫还可调整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铜/锌比例,这是一般药物所达不到的,也是易被忽视的一点。
[0004]本发明所述的治疗外感风热型肾小球肾炎血尿的中药的具体处方为:金银花6_15g、连翅6-15g、牛蒡子6-12g、板蓝根9_15g、绵马贯众5_10g、玄参9_15g、黄苗9_30g、太子参9-30g、防风5-10g、白术6-12g、当归6-12g、茯苓10_15g、薏苡仁9-30 g、泽泻6-10g、车前草9-30g、白花蛇舌草15-60g、白茅根9_30g、小蓟5_12g、菌草炭6_10g、赤苟6_12g、三七粉2-3g、穿山甲(研粉)l-2g。
[0005]本发明所述的治疗外感风热型肾小球肾炎血尿的中药的制法及服用方法为将方中药物除三七粉、穿山甲(研粉)外,其余药物加适量水浸泡I小时,加水量稍高出药物表面。第一次煎煮沸腾20分钟,倾出药液。第二次加水量稍高出药物表面,煎煮沸腾40分钟,如果水分蒸发过多煎煮期间可加开水补充,倾出药液,合并两次煎煮液,纱布过滤。将三七粉及穿山甲(研粉)倒入合并后的煎煮液中,并再次煮沸,待三七粉及穿山甲(研粉)在药液中分布均匀时将药液平均分成两份,早晚各服一份。

【具体实施方式】
[0006]现结合实施例1,说明如下:治疗外感风热型肾小球肾炎血尿的中药的具体处方为:金银花6g、连翅6g、牛蒡子6g、板蓝根9g、绵马贯众5g、玄参9g、黄苗9g、太子参9g、防风5g、白术6g、当归6g、获茶10g、薏该仁9 g、泽湾6g、车前草9g、白花蛇舌草15g、白茅根9g、小蓟5g、菌草炭6g、赤苟6g、三七粉2g、穿山甲(研粉)lg。
[0007]现结合实施例2,说明如下:治疗外感风热型肾小球肾炎血尿的中药的具体处方为:金银花10g、连翘10g、牛蒡子9g、板蓝根12g、绵马贯众7g、玄参12g、黄芪20g、太子参20g、防风7g、白术9g、当归9g、茯苓12g、薏苡仁20 g、泽泻8g、车前草20g、白花蛇舌草40g、白茅根20g、小蓟8g、菌草炭8g、赤苟9g、三七粉2.5g、穿山甲(研粉)1.5g。
[0008]现结合实施例3,说明如下:治疗外感风热型肾小球肾炎血尿的中药的具体处方为:金银花15g、连翘15g、牛蒡子12g、板蓝根15g、绵马贯众10g、玄参15g、黄芪30g、太子参30g、防风10g、白术12g、当归12g、茯苓15g、薏苡仁30 g、泽泻10g、车前草30g、白花蛇舌草60g、白茅根30g、小蓟12g、菌草炭10g、赤苟12g、三七粉3g、穿山甲(研粉)2g。
[0009]药理分析:金银花、连翘、牛蒡子为治疗外感风热常用药物,又是治疗外感风热初起的“银翘散”中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三味药物;绵马贯众、板蓝根都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绵马贯众常用于时疫感冒、风热头痛等;板兰根更以解毒散结见长;玄参清热解毒;而穿山甲也是临床治疗慢性咽炎的常用药物。黄芪、白术、防风补肺实卫、益气固表;黄芪、太子参补脾肺之气;茯苓、薏苡仁健脾利湿;当归补血活血;泽泻能泄肾及膀胱之热;车前草、白花蛇舌草利湿解毒;白茅根、小蓟凉血止血;茜草炒炭后性变收涩,止血作用增强;三七化瘀止血;赤苟、玄参凉血,利于止血;赤苟、穿山甲活血,使止血而不留瘀。
[0010]研究发现红细胞具有识别、粘附、浓缩、杀伤抗原,清除血循环中的免疫复合物、免疫粘附细菌、病毒及肿瘤细胞、效应细胞,以及机体的免疫调控等重要作用,并有自我完善的调控系统。红细胞是天然免疫物质基础之一,其在外周血细胞中的数量约为白细胞的500倍,故红细胞在机体抗感染、抗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所起的天然免疫功能,是白细胞等其它细胞所无法代替的。红细胞的作用如此之大,恰与中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基本理论相吻合。气血两虚患者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较正常者偏低,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高于正常者,T淋巴亚群⑶4/⑶8比值低于正常,说明气血两虚与免疫功能降低,抗邪能力减弱,自身发病率升高等密切相关M。近年来的研究证明,红细胞不仅担负运送氧和二氧化碳,维持机体组织器官正常新陈代谢的功能,还可通过其细胞膜表面C3b受体粘附异物和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将其运送到肝脾组织加以清除,以及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的功能。红细胞的免疫功能主要是指红细胞免疫粘附作用及红细胞促吞噬作用。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呈明显低下状态。这种低下状态加重肾小球肾炎的炎症损伤,导致慢性肾衰患者抗病能力低下气虚证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而不少补益方药具有红细胞免疫增强作用。当归补血汤及其组成药物当归、黄芪等能提高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 C3b受体花环率),降低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1C花环率),增强正常小鼠红细胞免疫功能。相比之下,全方较单味药更能显著地提高红细胞的免疫粘附作用及清除免疫复合物(1C),并有对抗免疫抑制剂的作用。白术、茯苓、黄芪、当归对红细胞免疫起促进作用[6]。
[0011]肾小球肾炎病人的全血比粘度和血浆比粘度比健康人明显升高(P〈0.01) [7] ;ff性肾小球肾炎血尿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液高凝状态,而血液粘滞度增高又进一步促使血管内血栓形成。所以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患者高粘综合征可能是导致肾小球微循环功能障碍,促使肾功能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8]
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中锌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锌缺乏可引起贫血、免疫功能低下等等。故应重视肾炎患者合并之低锌血症。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铜/锌比例增高并非血清铜升高所致,而是血清锌降低的结果,血清铜/锌比例失调是低锌血症现象之一 [9]。研究表明,微量元素锌对机体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补充锌可增强机体的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_。穿山甲含锌、钠、钛、?丐、铅、娃、磷、铁、猛、铬、镁、镍、铜、银、硼、招、钥、锡[11]。测得穿山甲中(μ g/g):Ζη50.55,Cu26.84,pbl0.61,无Cd[12]。由此可见穿三甲中含有丰富的锌,且锌的含量几乎是铜的两倍,可以纠正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铜/锌比例的失调。药理研究表明穿山甲具有降低血液黏度作用。由于其善于行气散结消肿,为常用的消肿散结止痛药,配合祛风清热之品治疗慢性咽喉炎,能入络搜风,透达关窍,达到消肿散结止痛,清除病灶的目的[13]。
[0012]现结合病例说明如下:
1、王某某,男,16岁,学生。以“肉眼血尿反复发作2年,加重2天”于2013年2月10日入院。查血压150/90mmHg,扁桃体II度肿大;尿常规:蛋白质3+,潜血3+ ;血生化:ALB32.6g/L, CH7.65mmol/L, TG2.74mmol/L ;泌尿系B超:双肾实质回声增强;曾做肾活检病理示IgA肾病。该患者肉眼血尿,眼睑及双下肢水肿,咽干咽痛,偶咳嗽、纳呆,睡眠差,小便短少,大便粘滞。舌淡红,苔薄黄腻,脉浮数。中医辩证为外感风热,湿蕴下焦。治以疏风清热,利湿解毒,凉血止血。给予中药治疗:金银花10g、连翘10g、牛蒡子1g、板蓝根12g、绵马贯众10g、玄参10g、黄苗25g、太子参15g、防风7g、白术9g、当归1g、获茶10g、薏该仁30 g、泽泻9g、车前草30g、白花蛇舌草35g、白茅根28g、小蓟12g、茜草炭10g、赤芍10g、三七粉2g、穿山甲(研粉)lg。按上法制备汤剂,口服,日一剂,早晚分两次服用。同时辅以依那普利,辛伐他汀、潘生丁等药物治疗。经2周治疗后肉眼血尿及水肿消失,血压120/80mmHg。继服上方两周,复查尿常规:潜血(_),蛋白± ;血生化:ALB35.6g/L,CH5.65mmol/L,TG2.32mmol/L0再服两周,尿常规:潜血(_),蛋白土。病情稳定,继服上方10剂,以巩固疗效。随访半年,病情稳定。
[0013]2、韩某,女,36岁,工人。以“肉眼血尿3天”于2011年4月8日入院。查血压140/90mmHg,扁桃体II度肿大;尿常规:潜血3+,蛋白2+;血ALB35.6g/L, CH4.85mmol/L, TG2.32mmol/L0住院期间肾活检病理示IgA肾病。患者肉眼血尿,无尿频尿急,眼睑及双下肢水肿,咽干咽痛,偶咳嗽、纳呆,睡眠差,小便短少,大便粘滞。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中医辩证为外感风热,湿蕴下焦。治以疏风清热,利湿解毒,凉血止血。给予中药治疗:金银花15g、连翘15g、牛蒡子12g、板蓝根15g、绵马贯众10g、玄参15g、黄芪15g、太子参20g、防风8g、白术10g、当归8g、茯苓15g、薏苡仁30g、泽泻10g、车前草25g、白花蛇舌草40g、白茅根30g、小蓟12g、茜草炭10g、赤芍12g、三七粉3g、穿山甲(研粉)2g。按上法制备汤齐U,口服,日一剂,早晚分两次服用。同时辅以依那普利、氢氯噻嗪等药物治疗,经两周肉眼血尿消失,未诉不适。舌淡红苔薄白,脉略弦。血压120/80mmH,复查尿常规:潜血1+,蛋白I+。继服2周,复查尿常规:潜血(-),蛋白I+。再服2周,复查尿常规:潜血(-),蛋白土。病情稳定,继服上方10剂,以巩固疗效。随访半年,病情稳定。
[0014]3、卢某,女,41岁,农民。以“肉眼血尿反复发作2年,加重3天”于2012年4月10日入院。查血压150/95mmHg,扁桃体II度肿大。尿常规:潜血3+,蛋白质3+;血生化:ALB36.6g/L, CH6.62mmol/L, TG3.32mmol/L。曾做肾活检病理示IgA肾病。该患者肉眼血尿,眼睑及双下肢水肿,咽干咽痛,偶咳嗽、纳呆,睡眠差,小便短少,大便粘滞。舌质淡红,苔薄黄腻,脉浮数。中医辩证为外感风热,湿蕴下焦。治以疏风清热,利湿解毒,凉血止血。给予中药治疗:金银花12g、连翘12g、牛蒡子10g、板蓝根12g、绵马贯众10g、玄参10g、黄芪30g、太子参25g、防风7g、白术12g、当归1g、茯苓15g、薏苡仁30g、泽泻9g、车前草25g、白花蛇舌草35g、白茅根30g、小蓟12g、菌草炭10g、赤苟10g、三七粉3g、穿山甲(研粉)2g。按上法制备汤剂。口服,日一剂,早晚分两次服用。同时辅以依那普利、氢氯噻嗪等药物治疗。经两周治疗肉眼血尿消失,水肿消失,血压125/80mmHg。尿常规:蛋白质2+,潜血I+。继服2周,尿常规:蛋白质1+,潜血(_)。再服两周尿常规:蛋白质1+,潜血(_)。继服上方10剂,以巩固疗效。随访半年,病情稳定。
[0015]4、张某某,男,43岁,工人。以“体检发现尿潜血I年,加重两周。”于2013年4月23日入院。查血压120/80mmHg,扁桃体II度肿大,尿常规:潜血3+、蛋白I+。曾做肾活检病理示IgA肾病。该患者腰酸乏力,无尿频尿急,无肉眼血尿,眼睑及下肢水肿,咽干、咽痛,自汗,舌淡红,苔薄黄腻,脉浮细数。中医辩证为外感风热,湿蕴下焦。治以疏风清热,利湿解毒,凉血止血。给予中药治疗:金银花12g、连翘12g、牛蒡子1g、板蓝根12g、绵马贯众10g、玄参12g、黄苗30g、太子参20g、防风8g、白术10g、当归1g、获茶12g、薏该仁30g、泽泻9g、车前草20g、白花蛇舌草25g、白茅根30g、小蓟12g、茜草炭10g、赤芍10g、三七粉3g、穿山甲(研粉)2g。按上法制备汤剂。口服,日一剂,早晚分两次服用。同时辅以潘生丁治疗,经两周症状好转,尿常规:蛋白质1+,潜血I+。继服两周,尿常规:蛋白质土,潜血(_)。再服10剂,尿常规:蛋白质土,潜血(_)。病情稳定,继服上方10剂,以巩固疗效。随访半年,未见明显波动。
[0016]5、王某某,男,60岁,农民。以“双下肢浮肿2年,加重3天。”于2013年
10月5日入院。查血压140/90mmHg,扁桃体II度肿大;尿常规:蛋白质3+,潜血3+ ;血生化:ALB30.3g/L, CH8.65mmol/L, TG3.78mmol/L。曾做肾活检病理示IgA肾病。该患者肉眼血尿,眼睑及双下肢轻度水肿,咽干咽痛,偶咳嗽、纳呆,睡眠差,小便短少,大便偏干。舌质红,苔黄微腻,脉细数。中医辩证为外感风热,湿蕴下焦。治以疏风清热,利湿解毒,凉血止血。给予中药治疗:金银花12g、连翘12g、牛蒡子12g、板蓝根12g、绵马贯众10g、玄参15g、黄芪30g、太子参25g、防风8g、白术12g、当归1g、茯苓15g、薏苡仁25g、泽泻9g、车前草20g、白花蛇舌草20g、白茅根30g、小蓟12g、茜草炭10g、赤芍10g、三七粉3g、穿山甲(研粉)2g。按上法制备汤剂。口服,日一剂,早晚分两次服用。同时辅以依那普利、氢氯噻嗪等药物治疗。经两周症状明显减轻。血压120/75mmHg,复查尿常规:潜血1+,蛋白2+。血生化:ALB36.9g/L, CH5.62mmol/L, TG2.75mmol/L。继服两周后复查尿常规:潜血(_),蛋白I+。再服10剂后复查尿常规:潜血(_),蛋白I+。病情稳定,继服上方10剂,以巩固疗效。随访半年,未见明显波动。
[0017]6、孙某某,女,33岁,工人。以“肉眼血尿I天”于2010年6月11日入院。查血压120/70mmHg,扁桃体II度肿大;尿常规:潜血3+,蛋白2+ ;肝肾功能(_);住院期间肾活检病理示IgA肾病。患者尿呈洗肉水样,腰痛,乏力,咽干、咽痛,舌红,苔薄黄腻,脉滑数。中医辨证为外感风热,湿蕴下焦。治以疏风清热,利湿解毒,凉血止血。给予中药治疗:金银花15g、连翘15g、牛蒡子12g、板蓝根15g、绵马贯众10g、玄参12g、黄芪20g、太子参15g、防风7g、白术10g、当归6g、茯苓12g、薏苡仁25g、泽泻9g、车前草20g、白花蛇舌草30g、白茅根30g、小蓟12g、菌草炭10g、赤苟10g、三七粉3g、穿山甲(研粉)2g。按上法制备汤剂,口服,日一剂,早晚分两次服用。同时辅以潘生丁等药物治疗,经I周肉眼血尿消失,腰酸乏力好转,咽干、咽痛消失,舌红,苔薄白,脉沉细。3周后复查尿常规:潜血(_),蛋白I+。继服上方10剂,复查尿常规:潜血(-),蛋白I+。再服上方10剂,以巩固疗效。随访半年,病情仍稳定。
[0018]7、彭某,男,20岁,学生。以“肉眼血尿反复发作I年,加重2天”于2012年7月11日入院。查血压160/90mmHg,扁桃体II度肿大,尿常规:蛋白质2+,潜血3+。肝肾功能正常。泌尿系B超:双肾实质回声增强。曾做肾活检病理示IgA肾病。该患者肉眼血尿,眼睑及双下肢水肿,咽干咽痛、咳嗽无痰,腰酸乏力,舌红苔薄黄腻,脉浮数。中医辨证为外感风热,湿蕴下焦。治以疏风清热,利湿解毒,凉血止血。给予中药治疗:金银花12g、连翘12g、牛蒡子10g、板蓝根12g、绵马贯众10g、玄参12g、黄芪25g、太子参20g、防风8g、白术12g、当归10g、茯苓12g、薏苡仁30g、泽泻8g、车前草20g、白花蛇舌草20g、白茅根30g、小蓟12g、茜草炭10g、赤芍10g、三七粉2g、穿山甲(研粉)lg。按上法制备汤剂。口服,日一剂,早晚分两次服用。同时辅以贝那普利、氢氯噻嗪等药物治疗。经两周咳嗽、双下肢水肿消失。舌淡红苔薄白,脉滑数。血压120/70mmHg复查尿常规:蛋白质2+,潜血2+。继服2周后复查尿常规:蛋白1+,潜血1+,再服上方2周后复查尿常规:蛋白1+,潜血(_)。继服上方10剂后尿常规:蛋白1+,潜血(_)。病情稳定,再服上方10剂,以巩固疗效。随访半年,未见明显波动。
[0019]8、王某某,女,32岁,农民。以“尿潜血I年,加重3天”于2013年3月12日入院。血压160/85mmHg,扁桃体II度肿大,尿常规:蛋白质2 +,潜血
3+0肝肾功能正常。曾做肾活检病理示IgA肾病。该患者腰酸乏力,眼睑及双下肢水肿,咽干咽痛、咳嗽无痰,尿泡沫,大便偏干,舌红,苔薄黄腻,脉浮数。中医辩证为外感风热,湿蕴下焦。治以疏风清热,利湿解毒,凉血止血。给予中药治疗:金银花15g、连翘15g、牛蒡子12g、板蓝根15g、绵马贯众10g、玄参12g、黄芪25g、太子参20g、防风8g、白术10g、当归1g、茯苓15g、薏苡仁30、泽泻9g、车前草20g、白花蛇舌草30g、白茅根30g、小蓟12g、茜草炭10g、赤芍10g、三七粉3g、穿山甲(研粉)2g。按上法制备汤剂。口服,日一剂,早晚分两次服用。同时辅以潘生丁,贝那普利等药物治疗。经两周症状明显好转,咽干咽痛消失、无咳嗽,血压120/85mmHg,复查尿常规:蛋白质I+,潜血I+。继服两周复查尿常规:蛋白质土,潜血(_)。再经两周治疗,查尿常规:蛋白质土,潜血(_),病情稳定。再服上方10齐IJ,以巩固疗效。随访半年,未见明显波动。
[0020]9、安某,女,26岁,工人。以“肉眼血尿I天”于2012年10月18日入院。查血压120/80mmHg,扁桃体II度肿大,尿常规:蛋白质1+,潜血3+。肝肾功能正常。住院期间肾活检病理示IgA肾病。患者乏力,肉眼血尿,咽干咽痛,纳眠差,舌红苔薄黄腻,脉滑数。中医辩证为外感风热,湿蕴下焦。治以疏风清热,利湿解毒,凉血止血。给予中药治疗:金银花15g、连翘15g、牛蒡子10g、板蓝根12g、绵马贯众10g、玄参10g、黄芪20g、太子参15g、防风8g、白术9g、当归6g、茯苓15g、薏苡仁30g、泽泻10g、车前草25g、白花蛇舌草30g、白茅根30g、小蓟12g、菌草炭10g、赤苟12g、三七粉2g、穿山甲(研粉)lg。按上法制备汤剂。口服,日一剂,早晚分两次服用。同时辅以潘生丁等药物治疗。经两周后腰酸乏力好转,咽干咽痛消失、无咳嗽,舌红苔薄,脉弦。复查尿常规:蛋白质1+,潜血I+。继服两周复查尿常规:蛋白质土,潜血(-),继服上方10剂后复查尿常规:蛋白质土,潜血(_)。病情稳定,再服上方15剂,以巩固疗效。随访半年,未见明显波动。
[0021]10、孙某某,男,12岁,学生。以“发作性肉眼血尿2年余,加重2天”于2012年11月6日入院。查血压120/80mmHg,扁桃体II度肿大,尿常规:蛋白质2+,潜血3+。肝肾功能正常。曾做肾活检病理示IgA肾病。患者眼睑及双下肢轻度水肿,乏力,咽干咽痛,肉眼血尿,纳眠差,大便偏干,舌红苔薄黄腻,脉浮数。中医辩证为外感风热,湿蕴下焦。治以疏风清热,利湿解毒,凉血止血。给予中药治疗:金银花10g、连翘10g、牛蒡子Sg、板蓝根9g、绵马贯众6g、玄参9g、黄芪15g、太子参10g、防风6g、白术8g、当归9g、茯苓10g、薏苡仁20g、泽泻9g、车前草15g、白花蛇舌草25g、白茅根20g、小蓟12g、茜草炭Sg、赤芍Sg、三七粉2g、穿山甲(研粉)lg。按上法制备汤剂,口服,日一剂,早晚分两次服用。同时辅以潘生丁等药物治疗。经两周水肿消失,咽干咽痛明显减轻。舌红苔薄白,脉略弦。复查尿常规蛋白质I+、潜血I+。继服两周复查尿常规:蛋白质I+、潜血(_)。再服两周复查尿常规:蛋白质I+、潜血(_)。病情稳定,再服上方15剂,以巩固疗效。随访半年,未见明显波动。
[0022]参考文献
[1]邹军,袁莉蓉,周娟娟,等。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型从咽论治的临床研究[J].江西中医药,2013,44 (6):43
[2]贺小雪,叶学锋,张嫵,等。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环球中医药,2012,5 ( 9):714
[3]王凤仪。肾小球肾炎血尿中医用药规律[J].中医研究,2011,24( 4):75.[4]邵瑛,宫育卓,肖红。中医气血两虚与红细胞免疫及T淋巴亚群关系的探讨[J].陕西中医,2005,26 (11):1186 — 118 7
[5]蒋天如,刘郑荣。肾脏疾病与红细胞免疫[J].医学综述,1998,4(I): 5-6
[6]张友菊。中药对红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概况[J].四川中医,1992,(11):1 6
[7]陈秀华。35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血液流变学观察[J].河南医科大学学报,1991,26 (I):64-65
[8]张翠,朱宇。血液流变学改变对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病人的影响[J].黑龙江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6 (I):7
[9]朱宁,王霞利,陈晋美,等。肾小球肾炎患者体内微量元素代谢变化观察[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1995,12 ( 3):20-21
[10]穆玉兰,孙竹平,李家福,等。血清铜、锌与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关系的初步探讨[J].实用癌症杂志,1999,14 (4):280
[11]马雪梅,秦永棋。穿山甲化学成分的研究[J].药学学报,I9 88;23( 8 ):58 9
[12]刘世勤。穿山甲的化学成分(简报)[J].中药通报,1988,13(8):34
[13]杨熙东。穿山甲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6):194。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外感风热型肾小球肾炎血尿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具体处方为:金银花6_15g、连翅6-15g、牛蒡子6-12g、板蓝根9_15g、绵马贯众5_10g、玄参9_15g、黄苗9_30g、太子参9-30g、防风5-10g、白术6-12g、当归6-12g、茯苓10_15g、薏苡仁9-30 g、泽泻6-10g、车前草9-30g、白花蛇舌草15-60g、白茅根9_30g、小蓟5_12g、菌草炭6_10g、赤苟6_12g、三七粉2-3g、穿山甲(研粉)l-2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外感风热型肾小球肾炎血尿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制法及服用方法为:将方中药物除三七粉、穿山甲(研粉)外,其余药物加适量水浸泡I小时,力口水量稍高出药物表面,第一次煎煮沸腾20分钟,倾出药液,第二次加水量稍高出药物表面,煎煮沸腾40分钟,如果水分蒸发过多煎煮期间可加开水补充,倾出药液,合并两次煎煮液,纱布过滤,将三七粉及穿山甲(研粉)倒入合并后的煎煮液中,并再次煮沸,待三七粉及穿山甲(研粉)在药液中分布均匀时将药液平均分成两份,早晚各服一份。
【文档编号】A61K36/8994GK104127752SQ201410417155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3日
【发明者】王祥生, 魏长志, 刘志华, 张艳梅 申请人:王祥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