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鼻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764850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治疗鼻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鼻炎的中药组合物,它是由桔梗、鱼腥草、连翘、细辛、石菖蒲、葛根、薄荷、柴胡、生薏苡仁、白芷、辛夷、旋复花、白芍药、枳实、川芎、皂角刺、炙甘草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组成,具有温补肺气、祛风散寒、益气固表、健脾通窍的功效,能够有效用于治疗鼻炎。
【专利说明】一种用于治疗鼻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鼻炎的中药组合物,本发明 还涉及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鼻炎(Rhinitis)指的是鼻腔粘膜和粘膜下组织的炎症。鼻炎发病的临床症状各 异,危害极大,当影响鼻腔的生理功能时,会出现呼吸障碍,引发血氧浓度降低,影响其它组 织和器官的功能与代谢,而出现一些如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胸痛、胸闷、精神萎靡等,甚 至会并发肺气肿、肺心病、哮喘等严重并发症。
[0003] 西医认为鼻炎是局部细菌感染所致,主要治疗手段为抗生素应用以及沿用传统的 外科手术及现代微波、冷冻、低温消融、穿刺等手术治疗,抗生素治疗只能暂时缓解症状,长 期使用会造成鼻粘膜萎缩等副作用,而手术治疗医疗费用比较昂贵,且手术治疗易导致鼻 粘膜血管与神经组织损伤及鼻粘膜血液循环障碍,使临床症状加重。中医认为鼻炎多因风 寒、风热引起,肺热、胆热、湿浊、痰垢是发病的主要原因,患者每因风寒袭肺,蕴而化热,或 感受风热,乃致气肺失宣,卫表不固,腠理疏松,风寒之邪乘机而入,客邪上与清窍,而致鼻 塞流涕,风邪解后,郁热未清,酿为浓液,壅于鼻窍,化为脓涕,迁延而发鼻炎。中医药采用辨 证治疗,治疗鼻炎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毒副作用小,具有广阔的前景。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对于治疗鼻炎具有疗效显 著,毒副作用小,服用方便,价格低廉的特点。
[0005] 发明人在多年的临床医疗实践中,根据该病症的发展规律,以及中药的配伍原则, 并通过大量的临床验证,反复探索总结出一种用于鼻炎的中药组合物的新配方,本发明选 择桔梗、鱼腥草、连翘、细辛、石菖蒲、葛根、薄荷、柴胡、生薏苡仁、白芷、辛夷、旋复花、白芍 药、枳实、川芎、皂角刺、炙甘草进行组合,将这些药物组合使得各药物功效产生协同作用, 使之具有温补肺气、祛风散寒、益气固表、健脾通窍的功效,从而能够有效用于治疗鼻炎。
[0006] 本发明中药物的作用:
[0007]其中:
[0008] 結梗:为双子叶植物結梗科Campanulaceae結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Jacq.)A.DC?的根。性味苦、辛,微温。入肺经。功效:宣肺、祛痰、利咽、排 脓、利五脏、补气血、补五劳、养气。桔梗为肺经气分药,苦心性平,即升且降,善于宣开肺气, 故外邪犯肺,咳嗽痰多,鼻塞胸闷等症,不论寒热皆可配用。
[0009] 鱼腥草: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的干燥水 上部分。性微寒,味苦。归肺经、膀胱、大肠经。功效: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鱼 腥草中提得一种黄色油状物,对各种微生物(尤其是酵母菌和霉菌)均有抑制作用,对溶血 性的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卡他球菌、肺炎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 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也有作用。体外试验证明,鱼腥草煎剂对多种革兰阳性细菌和阴性 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卡他球菌、白喉杆菌、 变形杆菌、志贺、施氏、福氏及宋内痢疾杆菌、肠炎杆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0010] 连翅:为木犀科植物连翅Forsythiasuspensa(Thunb. )Vahl的干燥果实。性味: 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有"疮家圣药"之称。性 味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连翘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贺氏痢疾杆菌有 很强的抑制作用,对其他致病菌、流感病毒、真菌都有一定抑制作用。
[0011] 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AsarumheterotropoidesFr.Schmidtvar. mandshuricum(Maxim.)Kitag?、汉城细辛AsarumsieboldiiMiq.var.seoulenseNakai或 华细辛AsarumsieboldiiMiq.的干燥全草。性味辛;温;小毒。归肺经、肾经、心经、肝经、 胆经、脾经。功效:散结消肿;解表散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下气祛痰,通窍。抗菌、抗病 毒作用细辛醇浸剂、挥发油等对革兰阳性菌、枯草杆菌和伤寒杆菌有一定的体外抑制作用, 煎剂对结核杆菌和伤寒杆菌亦有抑制作用。细辛挥发油对多种真菌如黄曲霉菌、黑曲霉菌、 白色念珠菌等均有抑制作用,抗菌的有效成分为黄樟醚。a-细辛醚有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 增殖的作用。
[0012] 石菖蒲: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AcorustatarinowiiSchott的干燥根莖。性味 辛、苦,温。归心、胃经。功效: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本经》:"主风寒湿痹,咳 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重庆堂随笔》:石菖蒲,舒心气、畅心 神、怡心情、益心志,妙药也。清解药用之,赖以祛痰秽之浊而卫宫城,滋养药用之,借以宣心 思之结而通神明。
[0013] 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lobata(Willd. )0hwi的干燥根。性味凉,甘、辛。 入脾、胃经。功效:解表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葛根甘辛性凉,轻扬升散,入脾胃经,有 发汗解表,解肌退热之功。
[0014] 薄荷:为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haplocalyx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性味辛, 凉。入肺经、肝经。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杀菌作用:薄荷脑有很 强的杀菌作用,d-薄荷脑比1-薄荷脑的抑菌作用强。该品轻扬升浮、芳香通窍,功善疏散 上焦风热,清头目、利咽喉。
[0015] 柴胡: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柴胡BupleurumchinenseDC?(北柴胡)或狭叶 柴胡BupleurumscorzonerifoliumWilld?(南柴胡)的根或全草。性味:苦、辛、微寒。归 肝、肺、脾经。功效: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0016] 生薏该仁:为为禾本科植物薏该Coixlacryma-jobiL.var.meyuan(Romen.) Stapf的种仁。性味凉,甘、淡。入脾、肺、肾经。功效:健脾,补肺,清热,利湿。治肺痈胸痛、 咯吐脓痰可与鱼腥草等配伍。
[0017] 白]1£ :为伞形科植物白]EAngelicadahurica(Fisch.exHoffm. )Benth.etHook.f.或杭白]EAngelicadahurica(Fisch.exHoffm. )Benth.etHook.f.var. formosana(Boiss.)ShanetYuan的干燥根。性味辛,温。入肺、脾、胃经。功效:解表散寒, 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水煎剂对大肠杆菌、采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 寒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霍乱弧菌、人体结核杆菌等有抑制作用。《本草求真》:白芷,气 温力厚,通窍行表,为足阳明经祛风散湿主药。故能治阳明一切头面诸疾,如头目昏痛,眉棱 骨痛,暨牙龈骨痛,面黑瘢疵者是也。且其风热乘肺,上烁于脑,渗为渊涕;移于大肠,变为血 崩血闭,肠风痔瘘痈疽;风与湿热,发于皮肤,变为疮疡燥痒;皆能温散解托,而使腠理之风 悉去,留结之痈肿潜消,诚祛风上达,散湿火要剂也。
[0018] 辛夷:为为木兰科植物望春花MagnoliabiondiiPamp.、玉兰Magnoliadenudata Desv?或武当玉兰MagnoliasprengeriPamp?的干燥花蕾。性味温,辛微苦。归肺、胃经。 功效:散风寒,通鼻窍。用于风寒头痛,鼻塞,鼻渊,鼻流浊涕。《别录》:温中解肌,利九窍,通 鼻塞、涕出,治面肿引齿痛,眩冒、身几几如在车船之上者。生须发,去白虫。
[0019] 旋复花:为菊科植物旋覆花(InulabritannicaL.var.chinensis(Rupr.)Reg.)、 线叶方i!覆花(InulalinariaefoliaTurcz.)或大花方宠或大花方宠复花(Inulabritannica L.)等的头状花序。性味咸、温、有小毒。入肺、肝、胃经。功效:消痰,下气,软坚,行水。《滇 南本草》:祛头目诸风寒邪,止太阳、阳明头疼,行阳明乳汁不通。(治)乳岩、乳痈、红肿疼 痛、暴赤火眼、目疾疼痛、祛风明目、隐涩羞明怕日,伤风寒热咳嗽、老痰如胶,走经络,止面 寒腹疼,利小便,治单腹胀,风火牙根肿痛。
[0020] 白芍药:为双子叶植物毛莨科植物芍药PaeonialactifloraPall?的干燥根。性 味:凉,苦酸,微寒。入肝、脾经。功效: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研究表明:白芍中 含有的芍药甙有抗菌、解热、抗炎、增加冠状动脉流量、改善心肌营养血流、扩张血管、对抗 急性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镇静、镇痛、解痉、抗溃疡、调节血糖的作用。白芍煎剂能抑 制痢疾杆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等。
[0021] 积实: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aurantiumL.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Citrus sinensisOsbeck的干燥幼果。性味苦;辛;寒。归脾;胃;肝;心经。功效:化痰除痞,消积 导滞。枳实中的新橙皮甙、柑橘甙具有抗炎症作用,与芍药中的芍药甙有相乘的效果。因本 品既能理气,又能化痰,临床上常用于胸痹结胸,以及痰多咳嗽,风痰眩晕等症。
[0022] 川弯:为伞形科植物川弯LigusticumchuanxiongHort?的干燥根莖。性味辛, 温。归肝、胆、心包经。功效:活血祛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本品辛散温通,能上行巅顶, 下达血海,外彻皮毛,旁通四肢,既能活血又能行气,昔人谓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殆言其寓辛 散、解郁、通达、止痛等功能。此外,川芎对大肠、痢疾(宋内氏)、变形、绿脓、伤寒、副伤寒杆 菌及霍乱弧菌等有抑制作用。
[0023] 皂角刺:为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sinensisLam.的干燥棘刺。性味辛,温。归 肺、肝经。功效:活血祛风,消肿排脓。煎剂用平板打洞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卡他球菌有 抑制作用。
[0024] 炎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GlabraL.的干燥根及根莖经蜜炎加工而成。性味 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功效:补脾和胃,益气复脉。
[0025] 本发明的方解是:方中桔梗主入肺经,宣开肺气,不论寒热从根本上宣肺气至壅 滞,固体表之卫气,鱼腥草、连翘不仅清热解毒,同时还具有抑制各种微生物的作用,细辛、 石菖蒲通窍豁痰,以上五味共同起到温补肺气、祛风散寒、益气固表、健脾通窍的作用,为君 药。葛根、薄荷、柴胡均为解表药,助君药祛风散寒,生薏苡仁健脾补肺,以助君药固表通窍 之功,白芷、辛夷均能散风寒、通鼻窍,并且两者芳香上达,善入阳明经治疗各种头痛,有效 缓解鼻炎带来的头晕、头痛,以上六味不仅可以助君药祛风散寒、益气固表,还可以缓解鼻 炎引起的头痛等并发症,为臣药。旋复花消痰下气,白芍缓中止痛,枳实理气化痰,川芎行气 开郁,皂角刺抗菌消炎,以上五味为佐药,炙甘草补脾和胃、调和诸药为使药。此方诸药合 用,君臣协力,佐使共辅,共奏温补肺气、祛风散寒、益气固表、健脾通窍之功。能够有效治鼻 炎。
[0026] 本发明药物原料用量是经发明人进行大量摸索总结得出的,各原料用量为在下述 重量份范围都具有较好的疗效:桔梗15-25份、鱼腥草15-25份、连翘10-20份、细辛2-4 份、石菖蒲10-20份、葛根10-20份、薄荷5-15份、柴胡10-20份、生薏苡仁25-35份、白芷 10-20份、辛夷7-17份、旋复花7-17份、白芍药10-20份、枳实10-20份、川芎7-17份、皂角 刺15-25份、炙甘草3-9份。
[0027] 其中优选为:桔梗20份、鱼腥草20份、连翘15份、细辛3份、石菖蒲15份、葛根15 份、薄荷10份、柴胡15份、生薏苡仁30份、白芷15份、辛夷12份、旋复花12份、白芍药15 份、积实15份、川弯12份、阜角刺20份、炎甘草6份。
[0028] 本发明药物可以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制备工艺,可制成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 剂型,如丸剂、散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糖浆剂、口服液等。例如可以将这些原料药研成 粉末状混合均匀制成散剂冲服;可以用水煎,经过滤得滤液,加入防腐剂制成口服液;必要 时也可以直接服用汤剂。
[0029] 本发明优选的制备方法是将其制成汤剂,其制备方法如下:
[0030] 步骤一:按本发明重量配比,称取桔梗、石菖蒲、葛根、白芷、川芎、皂角刺放入非铁 质容器中,加入10倍体积的水,先用武火将水煎开,煎煮约20分钟,过滤得滤液,备用;
[0031] 步骤二:将步骤一中的药渣中加入4倍量的水,加入鱼腥草、细辛、柴胡、炙甘草以 及用纱布包好的连翘、生薏苡仁、枳实转为文火煎煮约40分钟,然后将薄荷、辛夷、旋复花 放入锅中稍加煎煮,约10分钟,过滤得滤液,合并两次滤液既得治疗鼻炎的口服制剂,剩余 的药渣再加水加热,同时得到熏蒸鼻部的外用制剂。
[0032] 该药物组合物使用方法是:按照本发明具体实施例药物重量配比,称取原料药 (一日剂量),将两次水煎后药液混合,分3次内服,剩余药渣再加水加热至有蒸汽喷出时熏 蒸鼻部20分钟/次,每日3次。30日为一个疗程。
[0033] 本发明药物具有温补肺气、祛风散寒、益气固表、健脾通窍等功效,且疗效显著,毒 副作用小,服用方便,价格低廉,据对临床200例患者观察统计,使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药 物一个疗程总有效率85 %,两个疗程总有效率94%。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实施例一、桔梗15份、鱼腥草15份、连翅10份、细辛2份、石菖蒲10份、葛根10 份、薄荷5份、柴胡10份、生薏苡仁25份、白芷10份、辛夷7份、旋复花7份、白芍药10份、 枳实10份、川弯7份、皂角刺15份、炙甘草3份。
[0035] 实施例二、桔梗20份、鱼腥草20份、连翘15份、细辛3份、石菖蒲15份、葛根15 份、薄荷10份、柴胡15份、生薏苡仁30份、白芷15份、辛夷12份、旋复花12份、白芍药15 份、积实15份、川弯12份、阜角刺20份、炎甘草6份。
[0036] 实施例三、桔梗25份、鱼腥草25份、连翘20份、细辛4份、石菖蒲20份、葛根20 份、薄荷15份、柴胡20份、生薏苡仁35份、白芷20份、辛夷17份、旋复花17份、白芍药20 份、枳实20份、川弯17份、皂角刺25份、炙甘草9份。
[0037] 下面是患者使用本发明药物的临床统计资料:
[0038] 一、一般资料
[0039] 收治患者共200例,平均年龄36岁。
[0040] 二、中医诊断标准
[0041] 1、以长期持续鼻塞,或间歇性、交替性鼻塞,鼻涕量多为主要症状。或伴有头昏、记 忆力下降、失眠、耳鸣、耳内闭塞感等症。
[0042] 2、病程较长,疲劳、感寒后症状加重。易并发耳胀、耳闭。
[0043] 3、鼻腔检查粘膜充血,呈红色或暗红色,鼻粘膜肿胀以下鼻甲为主。
[0044] 4、应与鼻鼽、鼻渊相鉴别。
[0045] 三、治疗方法
[0046] 按照本发明具体实施例药物重量配比,称取原料药(一日剂量),将两次水煎后药 液混合,分3次内服,剩余药渣再加水加热至有蒸汽喷出时熏蒸鼻部20分钟/次,每日3次。 30日为一个疗程。
[0047] 四、疗效评定标准
[0048] 治愈:鼻塞、流涕等症状消失,鼻腔检查正常。
[0049] 好转:鼻塞、流涕等症状减轻,局部体征明显改善。
[0050] 未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
[0051] 五、治疗结果统计 [00521

【权利要求】
1. 一种用于治疗鼻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药 物组成:桔梗15-25份、鱼腥草15-25份、连翘10-20份、细辛2-4份、石菖蒲10-20份、葛根 10-20份、薄荷5-15份、柴胡10-20份、生薏苡仁25-35份、白芷10-20份、辛夷7-17份、旋 复花7-17份、白芍药10-20份、枳实10-20份、川弯7-17份、皂角刺15-25份、炙甘草3-9 份。
2. 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用于治疗鼻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 的药物组成:桔梗20份、鱼腥草20份、连翘15份、细辛3份、石菖蒲15份、葛根15份、薄荷 10份、柴胡15份、生薏苡仁30份、白芷15份、辛夷12份、旋复花12份、白芍药15份、枳实 15份、川芎12份、皂角刺20份、炙甘草6份。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鼻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 为内外兼用。
4. 一种用于鼻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如下:步骤一:按本 发明重量配比,称取桔梗、石菖蒲、葛根、白芷、川芎、皂角刺放入非铁质容器中,加入10倍 体积的水,先用武火将水煎开,煎煮约20分钟,过滤得滤液,备用;步骤二:将步骤一中的药 渣中加入4倍量的水,加入鱼腥草、细辛、柴胡、炙甘草以及用纱布包好的连翘、生薏苡仁、 枳实转为文火煎煮约40分钟,然后将薄荷、辛夷、旋复花放入锅中稍加煎煮,约10分钟,过 滤得滤液,合并两次滤液既得治疗鼻炎的口服制剂,剩余的药渣再加水加热,同时得到熏蒸 鼻部的外用制剂。
【文档编号】A61K36/8994GK104258194SQ201410554524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10日
【发明者】王全红 申请人:王全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