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外感风邪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769601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外感风邪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外感风邪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重量份比的原料药制成:羌活40-50份、防风40-50份、苍术40-50份、莱菔子10-20份、川芎25-35份、薄荷20-30份、荆芥穗20-30份、淡豆豉20-30份、白芍25-35份、生地25-35份、黄芪25-35份、芦根55-65份、竹叶25-35份、甘草25-35份、生姜25-35份、大葱45-55份。采用祛风胜湿的方法,以达解表祛湿,兼清里热的功效,配方合理,制备方法简单,服用方便,经多年临床应用验证,疗效可靠,药性平合,无毒副作用。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外感风邪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中医领域,特别是一种治疗外感风邪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风寒湿邪分为风邪和寒邪。因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阴经络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的病症。主要表现为肌肉、筋骨、关节等部位酸痛或麻木、重着、屈伸不利、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临床上具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的特点。风邪多由于久居风寒湿地,或汗出当风,风寒侵袭,或遇雨湿所淋,或睡卧不当,漏肩当风,或气候变化,不加衣被,或过食生冷,风寒入侵等致风寒湿之邪侵袭机体,痹阻于肩,气血运行不通,则肩臂疼痛。正如《素问?痹论》言:“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四时季节不时之气也有影响,冬春两季的发病率高于夏秋两季,因冬春两季,为风、寒主气,风寒之邪易于入侵,肩背疼痛者,此时易发。《素问.痹论》日:“以冬遇此为骨痹,以春遇此为筋痹”。风邪分为内风和外风,一般所讲的风邪为外风。风邪是由风致病的,其致病的原因很多,一般主要是汗出遇阴风而起。(这里的阴风指的是胡同风或者隔堂风。)风性善行数变,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病位行走不定,症状变幻无常的特性。多伤于人体上部;外风病症有眩晕、震颤、四肢抽搐等。目前在临床上治疗风寒湿邪类疾病常用的药物以西药为主,作用单一、毒副作用较大,不适宜长期用药。而中成药方面,则多采用宣肺清热类药物,如白矾散、小青龙汤等,但效果均不理想,且有的药物存在副作用较多、价格昂贵、收效缓慢、价格昂贵等问题。


【发明内容】

:
[0003]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针对患外感风邪者多为汗出遇阴风而起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治疗外感风邪的中药组合物,采用祛风胜湿的方法,以达解表祛湿,兼清里热的功效,方中以羌活、防风发热解表,祛风胜湿为主药。苍术、莱菔子、白芍、川穹协助主药增强祛风散寒胜湿为辅药。症见口渴,为里有蕴热,故佐以生地、黄芩取其清泻里热,甘苦化阴,以充汗源,且可防止方中辛燥药物伤津之弊。甘草调和诸药,芦根、竹叶清热生津,姜葱以助发散为使药。纵观全方,寓于清热于辛散之中,使温散不碍清理热,清热不恋表邪。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治疗外感风邪的中药组合物,它由下列重量份比的原料药制成:羌活40-50份、防风40-50份、苍术40-50份、莱菔子10-20份、川芎25-35份、薄荷20-30份、荆芥穗20-30份、淡豆豉20-30份、白芍25-35份、生地25-35份、黄芪25-35份、芦根55-65份、竹叶25-35份、甘草25-35份、生姜25-35份、大葱45-55份。
[0006]上述的治疗外感风邪的中药组合物制成汤剂。
[0007]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治疗外感风邪的中药制剂,包含上述中药组合物。
[0008]上述的治疗外感风邪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将羌活、防风、苍术、莱菔子、川芎、薄荷、荆芥穗、淡豆豉、白芍、生地、黄芪、芦根、竹叶、甘草、生姜、大葱粉碎,加水煎煮30-50min,复煎一遍,过滤,混合均勾,即得。
[0009]优选的是,上述方法中,加水量为药材重量的10-15倍。
[0010]本发明有益的效果是:
[0011]1.本方剂针对患外感风邪者多为汗出遇阴风而起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治疗外感风邪的中药组合物,采用祛风胜湿的方法,以达解表祛湿,兼清里热的功效,方中以羌活、防风发热解表,祛风胜湿为主药。苍术、莱菔子、白芍、川穹协助主药增强祛风散寒胜湿为辅药。症见口渴,为里有蕴热,故佐以生地、黄芩取其清泻里热,甘苦化阴,以充汗源,且可防止方中辛燥药物伤津之弊。甘草调和诸药,芦根、竹叶清热生津,姜葱以助发散为使药。纵观全方,寓于清热于辛散之中,使温散不碍清理热,清热不恋表邪。
[0012]2.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已在本院院内安全应用超过5年,平均年处方量约30000 袋(2500 人次)。
[0013]3.本方剂配方合理,制备方法简单,服用方便,经多年临床应用验证,疗效可靠,药性平合,无毒副作用,治愈率83.2%,总有效率93.9%。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应该说明的是,下述说明仅是为了解释本发明,并不对其内容进行限定。
[0015]实施例1:
[0016]1、一种治疗外感风邪的中药组合物,它由下列重量份比的原料药制成:羌活4.5克、防风4.5克、苍术4.5克、莱菔子1.5克、川芎3克、薄荷2.5克、荆芥穗2.5克、淡豆豉2.5克、白芍3克、生地3克、黄芪3克、芦根6克、竹叶3克、甘草3克、生姜3克、大葱5克。
[0017]2、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按照上述重量比,将羌活、防风、苍术、莱菔子、川芎、薄荷、荆芥穗、淡豆豉、白芍、生地、黄芪、芦根、竹叶、甘草、生姜、大葱粉碎,加水煎煮45 min,复煎一遍,过滤,混合均匀,制得口服药汁450-500毫升,为一剂。
[0018]3、服法及用量:每日一剂,早中晚饭后温热各服三分之一。忌生、冷、辛辣食物。
[0019]实施例2:
[0020]1、一种治疗外感风邪的中药组合物,它由下列重量份比的原料药制成:羌活4克、防风4克、苍术4克、莱菔子1克、川芎2.5克、薄荷2克、荆芥穗2克、淡豆豉2克、白芍2.5克、生地2.5克、黄芪2.5克、芦根5.5克、竹叶2.5克、甘草2.5克、生姜2.5克、大葱4.5克。
[0021]2、本发明的制备及服法同实施例1。
[0022]实施例3:
[0023]1、一种治疗外感风邪的中药组合物,它由下列重量克比的原料药制成:羌活5克、防风5克、苍术5克、莱菔子2克、川芎3.5克、薄荷3克、荆芥穗3克、淡豆豉3克、白芍3.5克、生地3.5克、黄芪3.5克、芦根6.5克、竹叶3.5克、甘草3.5克、生姜3.5克、大葱5.5

[0024]2、本发明的制备及服法同实施例1。
[0025]实施例4:
[0026]1、一种治疗外感风邪的中药组合物,它由下列重量份比的原料药制成:羌活4.2克、防风4.2克、苍术4.2克、莱菔子1.5克、川芎2.7克、薄荷2.4克、荆芥穗2.4克、淡豆豉2.4克、白芍2.8克、生地2.8克、黄芪2.7克、芦根6.1克、竹叶2.6克、甘草2.5克、生姜2.7克、大葱5.3克。
[0027]2、本发明的制备及服法同实施例1。
[0028]临床统计学资料:
[0029]基本资料:受试者来源于医院收治的门诊和住院患者,年龄18-59岁,平均(52.1±8.6)岁。两组均无因疗效差而脱落和紧急破盲病例,最终196例(93.3% )完成试验,14例¢.7%)提前退出试验。全部进入FAS分析的受试者人口统计学资料及基线特征的数据完整,组间具有可比性(P均>0.05)。
[0030]诊断标准:①2011年卫生部印发的《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0031 ] 治疗结果:196例患者中,治愈163例,有效21例,无效12例,治愈率83.2%,总有效率93.9%o
[0032]病例介绍:
[0033]1、刘XX,男,35岁,平素干瘦,常口渴咽干,就诊前两日外出时感寒,2011年5月上旬就诊,患者临床表现为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鼻塞声重,舌红苔黄,脉浮紧。
[0034]辩证分析:患者素体阴虚阳盛,故见溲赤口干。又因复感风寒,内热为外寒所遏,阳气郁闭,故出现发热恶寒,身痛无汗等表寒症状。舌红,苔黄为里热重蒸之象,脉浮紧是风寒外束之特征。
[0035]服用本发明2剂,恶寒、头痛、鼻塞基本好转,又连服3剂,舌红苔黄口干等症状消失,疫愈。
[0036]2、朱XX,女,41岁,2012年7月初就诊。患重初起恶寒发热,继而咳嗽,喉中痰鸣如水鸡声,或如拽锯,鼻煽口干,二便不利,面赤唇红,脉右浮滑搏数,左浮弦,舌苔黄白相兼,服用本发明2剂,症状减轻,又连服3剂,咳嗽,吐痰症状消失,痊愈。
[0037]3、安XX,男,65岁,2013年9月就诊。患者发热、咳嗽三天,头痛、微恶寒、汗少、咳吐黄痰、口渴咽痛,舌质红,苔薄白微黄,脉浮数。,服用本发明3剂,咳嗽,恶寒、头痛消失,再服3剂。诸症消失痊愈。
[0038]上述虽然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外感风邪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重量份比的原料药制成:羌活40-50份、防风40-50份、苍术40-50份、莱菔子10-20份、川芎25-35份、薄荷20-30份、荆芥穗20-30份、淡豆豉20-30份、白芍25-35份、生地25-35份、黄芪25-35份、芦根55-65份、竹叶25-35份、甘草25-35份、生姜25-35份、大葱45-5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外感风邪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为汤剂。
3.一种治疗外感风邪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中药组合物。
4.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外感风邪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羌活、防风、苍术、莱菔子、川考、薄荷、荆芥穗、淡豆鼓、白苟、生地、黄苗、芦根、竹叶、甘草、生姜、大葱粉碎,加水煎煮30-50min,复煎一遍,过滤,混合均匀,即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加水量为药材重量的10-15倍。
【文档编号】A61K36/9068GK104474492SQ201410664114
【公开日】2015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9日
【发明者】徐秀杰, 王萍, 刘光青, 姚丽娟, 刘友红, 崔萍 申请人:徐秀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