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3309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药,采用附子、丁公藤、秦艽、灵仙、甘草、马钱子、人参、穿山龙、当归为原料,取附子、秦艽、穿山龙、当归,粉碎过筛,搅拌混合,干燥,取丁公藤、灵仙、马钱子、人参加纯化水,浸泡,加热煎煮,过滤,滤液,加纯化水,加热煎煮,过滤,合并两次滤液,浓缩至稠膏状,取雪莲、甘草粉碎,过筛,搅拌混匀,真空干燥,过筛得到干膏粉,将上述步骤得到粉末充分混合,制粒,加辅料做成胶囊剂;本发明在治疗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的同时,调理人体各器官,活血化瘀,驱寒除痛,携带方便,服用简单,疗效显著。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药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的典型表现是轻度或中度发热,游走性多关节炎,受累关节多为膝、踝、肩、肘腕等大关节,常见由一个关节转移至另一个关节,病变局部呈现红肿、灼热、剧痛部分病人也有几个关节同时发病,不典型的病人仅有关节疼痛而无其他炎症表现,急性炎症一般于2-4周消退不留后遗症,但常反复发作。若风湿活动影响心脏则可发生心肌炎甚至遗留心脏瓣膜病变。中医认为引起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的原因有四种:①脏腑阴阳内伤②外感六淫之邪③痰浊瘀血内生④营气卫血失调,风湿、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承受着巨大的心里和身体上的痛苦,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0003]西药虽然有比较理想的抗炎止痛作用,但并不能改善基本病变,停药后症状又反复,甚至更加重,行成“反跳”,而且长期用药可产生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如类肾上腺皮质亢进出现满月脸、水牛背、痤疮、多毛、诱发加重溃疡、感染、精神症状、抑制生长发育、升高血脂、血糖、血压,特别是诱发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及萎缩等不良反应,远远大于药物治疗作用,给患者造成精神、肉体、经济上更大痛苦。中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主要是膏药,但是使用不方便,其他中药剂型治疗效果不明显,周期比较长。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中医理论,在治疗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的同时,调理人体各器官,活血化瘀,驱寒除痛,携带方便,服用简单,疗效显著。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治疗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的重量份为:附子4-8份、丁公藤8-11份、秦艽45-55份、灵仙35-40份、雪莲40-45份、甘草25-30份、马钱子15-20份、人参25-30份、穿山龙18-22份、当归15-20份。
本发明中附子:大辛、大热,归心、脾、肾经,厥逆亡阳、脉微欲绝,肾阳不足、畏寒肢冷,脾阳不振,腹痛,风寒湿痹、周身骨节疼痛;丁公藤:味辛,性温,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用于风湿痹痛,半身不遂,跌扑肿痛;秦艽:辛、苦,平,归胃、肝、胆经,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用于筋脉拘挛,骨节酸痛,日晡潮热,小儿疳积发热;灵仙:味辛、咸,微苦,性温,小毒,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主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脚气肿痛,疟疾,骨哽咽喉,并治痰饮积聚;雪莲:通经活血,散寒除湿,止血消肿,排体内毒素;甘草: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马钱子:苦,寒,有毒,兴奋健胃,消肿毒,凉血。主治四肢麻木,瘫痪,食欲不振,痞块,痈疮肿毒,咽喉肿痛;人参:性平、味甘、微苦,微温,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穿山龙:性温,味甘、苦,舒筋活血,止咳化痰,祛风止痛,用于腰腿疼痛、风湿痛、风湿关节痛、筋骨麻木、大骨节病、跌打损伤、闪腰、咳嗽喘息、气管炎、支气管炎;当归:甘、辛、温,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主血虚诸证,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结聚,崩漏,虚寒腹痛,痿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

【具体实施方式】
[0006]实施例1
一种治疗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的重量份为:附子4-8份、丁公藤8-11份、秦艽45-55份、灵仙35-40份、雪莲40-45份、甘草25-30份、马钱子15-20份、人参25-30份、穿山龙18-22份、当归15-20份。
[0007]实施例2
一种治疗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药,其优选重量份为:附子6份、丁公藤10份、秦艽50份、灵仙36份、雪莲45份、甘草28份、马钱子15份、人参30份、穿山龙20份、当归15份。
[0008]取附子、秦艽、穿山龙、当归,粉碎过60目筛,搅拌混合,干燥温度60°C,干燥2.5h-3h ;取丁公藤、灵仙、马钱子、人参加8倍量的纯化水,浸泡2h,加热煎煮2h,过滤,滤液,加5倍量纯化水,加热煎煮2h,过滤,合并两次滤液滤液,浓缩至稠膏状;取雪莲、甘草粉碎,过60目,搅拌混匀,真空干燥,干燥温度为80?90°C,真空度-0.06MPa?-0.08MPa,过筛60目得到干膏粉;将上述步骤得到得到粉末充分混合,制粒,加辅料做成胶囊剂。
[0009]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64例经医生明确诊断均为风湿、类风湿关节炎,其中男性30例,女性34例;年龄最大为68岁,最小为36岁。
[0010]1.2症状特点:关节疼痛、晨僵、关节肿胀和压痛、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骨痹、肢体僵硬、腰骶疼痛。
[0011]2.服用方式:一次3粒,每日两次,温开水口服。
[0012]3.治疗结果
3.1疗效评定标准病愈:不良症状消失,停药一年后不复发。好转:不良症状消失,停药一年后复发,或治疗后不良症状明显减轻、复发次数减少。无效:治疗后不良症状无明显好转或改用其他法者。
[0013]3.2治疗效果30天为一个疗程,轻者一般1-2个疗程痊愈,重者3_4个疗程痊愈,按上述标准治疗后治愈52例,占81.3% ;好转8例,占12.5% ;无效4例,占6.2%,总有效率为 93.8%ο
[0014]4.毒副作用在临床研究中没有发现明显的副作用。
[0015]本领域的技术普通技术人员都会理解,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对于上述实施例进行修改、添加和替换都是可能的,其都没有超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药,采用附子、丁公藤、秦艽、灵仙、甘草、马钱子、人参、穿山龙、当归为原料,取附子、秦艽、穿山龙、当归,粉碎过60目筛,搅拌混合,干燥温度60°C,干燥2.5h-3h ;取丁公藤、灵仙、马钱子、人参加8倍量的纯化水,浸泡2h,加热煎煮2h,过滤,滤液,加5倍量纯化水,加热煎煮2h,过滤,合并两次滤液滤液,浓缩至稠膏状;取雪莲、甘草粉碎,过60目,搅拌混匀,真空干燥,干燥温度为80?90°C,真空度-0.06MPa?-0.08MPa,过筛60目得到干膏粉;将上述步骤得到得到粉末充分混合,制粒,加辅料做成胶囊剂;其特征在于,各组分的重量份为:附子4-8份、丁公藤8-11份、秦艽45-55份、灵仙35-40份、雪莲40-45份、甘草25-30份、马钱子15-20份、人参25-30份、穿山龙18-22份、当归15-2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的优选重量份为:附子6份、丁公藤10份、秦艽50份、灵仙36份、雪莲45份、甘草28份、马钱子15份、人参30份、穿山龙20份、当归15份。
【文档编号】A61K36/8945GK104398749SQ201410758951
【公开日】2015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12日
【发明者】王河东, 张庆卫, 李磊 申请人:威海诺达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