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痰湿内阻型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3884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痰湿内阻型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治疗痰湿内阻型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该中药是由林檎、土贝母、毛连菜、枇杷叶、夜交藤、石菖蒲、薤白、绞股蓝、牛奶树制成。临床可用于治疗痰湿内阻型病毒性心肌炎。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痰湿内阻型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治疗痰湿内阻型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病毒性心肌炎系指各种病毒所引起的心肌急性或慢性炎症。病变虽以心肌为主,但也可累及心包及心内膜,临床多见于小儿,是儿童和健康青年猝死的重要原因。尤其是迀延不愈者,由于病程日久,病机变化十分复杂,虚实寒热、气血阴阳、瘀浊邪毒常交互为患。因此,治疗时须明辨病变的虚实寒热,扶正以祛邪。痰湿内阻型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为:胸闷痛或背沉而痛、气短、心t季、头晕、恶心呕吐、腹胀,舌暗红胖大、苔厚或腻,脉滑缓或结代。心脏体征有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心杂音、心音低钝等。由于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因此,目前西医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临床多采用免疫抑制剂、干扰素和心肌细胞营养剂等对症治疗,长期使用效果不好。经过发明人的长期实践得出,中药治痰湿内阻型病毒性心肌炎具有较好作用,取得不错效果。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有效率高、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的治疗痰湿内阻型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根据中医药理论,利用中药独特的药性,采用林檎、土贝母、毛连菜、枇杷叶、夜交藤、石菖蒲、薤白、绞股蓝、牛奶树,按照一定的配伍要求,经过加工制成。
[0005]制备本发明中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林擒60 — 90份、土贝母25 — 40份、毛连菜25 — 40份、枇杷叶20 — 30份、夜交藤20 — 30份、石菖蒲20 — 30份、薤白10 — 20份、绞股蓝10 - 20份、牛奶树10 - 15份。
[0006]本发明中药的最佳重量份为:林檎80份、土贝母30份、毛连菜30份、枇杷叶25份、夜交藤25份、石菖蒲25份、薤白15份、绞股蓝15份、牛奶树12份。
[0007]本发明中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林擒60份、土贝母25份、毛连菜25份、枇杷叶20份、夜交藤20份、石菖蒲20份、薤白10份、绞股蓝10份、牛奶树10份。
[0008]本发明中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林擒90份、土贝母40份、毛连菜40份、枇杷叶30份、夜交藤30份、石菖蒲30份、薤白20份、绞股蓝20份、牛奶树15份。
[0009]本发明中药的药理作用如下:
林檎:酸、甘、温。归心、肝、肺经。下气宽胸,生津止渴,和中止痛。临床用于痰饮积食,胸膈痞塞,消渴,霍乱,吐泻腹痛,痢疾等症。
[0010]土贝母:苦、凉。归肺、脾经。清热化痰,散结拔毒。临床用于乳痈,瘰疬痰核,疮疡肿毒,蛇虫啼伤等症。
[0011]毛连菜:苦,微温。化痰,宽胸,平喘,理肺止咳。临床用于咳嗽痰多,咳喘,嗳气,胞腹闷胀等症。
[0012]枇杷叶:苦、辛、寒、无毒。归肺、心、胃经。清肺止咳,和胃降逆,止渴。临床用于肺热咳嗽,阴虚癀咳,咳血,胃热呕秽等症。
[0013]夜交藤:甘、微苦、平。归心、肝经。养心安神,祛风,通络。用于失眠,多梦,血虚,肌肤麻木,风湿痹痛,风瘆瘙痒等症。
[0014]石菖蒲:辛、苦、微温,归心、肝、脾经。豁痰开窍,化湿和胃,宁心益智。用于热病神昏,健忘,失眠,耳鸣。
[0015]薤白:辛、苦、温。归心、肺、胃经。理气宽胸,通阳散结。临床用于胸痹心痛彻背,胸脘痞闷,咳喘痰多,脘腹疼痛,泄痢后重,白带,疮疖痈肿等症。
[0016]绞股蓝:微甘,性凉。归脾、肺、肾经。清热、补虚、解毒。用于体虚乏力,高血脂症,高血压症,慢性肠胃炎等症。
[0017]牛奶树:甘、微苦、凉。疏风解热,消积化痰,健脾除湿,行气散瘀。临床用于感冒发热,结膜炎,支气管炎,消化不良,痢疾,脾虚带下,乳汁不下,跌打肿痛,风湿痹痛等症。
[0018]病毒性心肌炎属于祖国医学惊悸、怔忡、胸痹、眩晕等病范畴。患者多由素体亏虚,心之气阴不足,以致发病初期感受时邪后,随即邪毒入侵,内蕴于心,更伤气阴。邪留不去,心脉受损,血行不畅。本发明中林檎下气宽胸、和中止痛,为君药,土贝母清热化痰、散结拔毒,毛连菜化痰、宽胸,为臣药,枇杷叶和胃降逆,夜交藤养心安神、通风、通络,石菖蒲豁痰开窍,化湿和胃,宁心益智,薤白理气宽胸、通阳散结,绞股蓝清热、补血、解毒,牛奶树消积化痰,健脾除湿,行气散瘀。诸药合用共奏通阳散结、清热解毒、宽胸化痰,养心安神之功效,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对痰湿内阻型病毒性心肌炎具有独特的疗效。
[0019]本发明中药于2011年至2012年临床观察痰湿内阻型病毒性心肌炎71例患者,临床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71例患者中,男35例,女36例,年龄16?45岁,病程18天?6个月。
[0020]2、诊断标准
诊断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痰湿内阻型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为:胸闷痛或背沉而痛、气短、心t季、头晕、恶心呕吐、腹胀,舌暗红胖大、苔厚或腻,脉滑缓或结代。心脏体征有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心杂音、心音低钝等。
[0021]3、治疗方法
3.1处方:林擒80g、土贝母30g、毛连菜30g、枇杷叶25g、夜交藤25g、石菖蒲25g、薤白15g、绞股蓝15g、牛奶树12g。
[0022]3.2制备及使用方法:上述药物按常规工艺制成汤剂,每日I剂,每日2次,15天为I疗程。
[0023]4、治疗结果
4.1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制定:
治愈:患者自觉心悸、胸闷、气喘等症状完全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心肌酶恢复正常,心脏彩超无异常表现。
[0024]显效:患者自觉心悸、胸闷、气喘等症状显著减轻,心电图基本恢复正常,心肌酶恢复正常,心脏彩超无异常表现。
[0025]有效:患者自觉心悸、胸闷、气喘等症状减轻,心电图轻度异常,心肌酶恢复正常,心脏彩超轻度异常。
[0026]无效:患者自觉心悸、胸闷、气喘等症状未减轻,心电图异常未改善、心肌酶未改善,心脏彩超未改善。
[0027]4.2结果:71例患者中,治愈37例(52.1% ),显效18例(25.4% ),有效11例(15.5% ),无效5例(7.0% ),总有效率为93%。
[0028]5、典型病例
5.1刘某,男,17岁,患者半年前因感冒后出现头痛,发热、胸闷、心f季等症状。伴有面色皖白,头昏乏力,肢酸懒言,胸闷气短,时有心悸,自汗,舌红、苔腻,脉滑缓,时有歇止。诊断为痰湿内阻型病毒性心肌炎。服用本发明药物,治疗I个疗程,症状明显减轻,心悸、胸闷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继续服用2个疗程,痊愈,半年后随访无复发。
[0029]5.2路某,女,26岁,因感冒发热不退,伴咽红且痛,头晕乏力,住院治疗,经用抗生素及输液等对症治疗I周后,体温降至正常,咽痛也除,但时有咳嗽,伴有头晕乏力,肢酸懒言,胸闷气短,时有心悸,大便塘软,纳谷不香,舌淡、苔厚腻,脉滑缓,时有歇止。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服用本发明药物,每日I剂,I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好转,继续服用2个疗程,痊愈,一年后随访无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下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对本发明没有限制。
[0031]实施例1,一种治疗痰湿内阻型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是由林檎60g、土贝母25g、毛连菜25g、枇杷叶20g、夜交藤20g、石菖蒲20g、薤白10g、绞股蓝10g、牛奶树1g制成。
[0032]实施例2,一种治疗痰湿内阻型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是由林檎80g、土贝母30g、毛连菜30g、枇杷叶25g、夜交藤25g、石菖蒲25g、薤白15g、绞股蓝15g、牛奶树12g制成。
[0033]实施例3,一种治疗痰湿内阻型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是由林檎90g、土贝母40g、毛连菜40g、枇杷叶30g、夜交藤30g、石菖蒲30g、薤白20g、绞股蓝20g、牛奶树15g制成。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痰湿内阻型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原料药包括下述药物: 林檎60 — 90份、土贝母25 — 40份、毛连菜25 — 40份、枇杷叶20 — 30份、夜交藤20 - 30份、石菖蒲20 - 30份、薤白10 — 20份、绞股蓝10 — 20份、牛奶树10 — 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原料药包括下述药物: 林檎80份、土贝母30份、毛连菜30份、枇杷叶25份、夜交藤25份、石菖蒲25份、薤白15份、绞股蓝15份、牛奶树12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原料药包括下述药物: 林檎60份、土贝母25份、毛连菜25份、枇杷叶20份、夜交藤20份、石菖蒲20份、薤白10份、绞股蓝10份、牛奶树10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原料药包括下述药物: 林檎90份、土贝母40份、毛连菜40份、枇杷叶30份、夜交藤30份、石菖蒲30份、薤白20份、绞股蓝20份、牛奶树15份。
【文档编号】A61K36/8962GK104474224SQ201410779507
【公开日】2015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17日
【发明者】陈桂青, 姚翠红, 杜方媛 申请人:陈桂青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