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儿惊风穴位贴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773963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儿惊风穴位贴及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儿惊风穴位贴,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朱砂5-9;九头狮子草9-16;胆星3-6;茯苓8-12;石决明6-9;白芍7-14;玄精石3-5;灯心草10-18;铁精4-6;云母9-12;天名精8-16。本发明的优良效果还表现在:本发明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配伍严密合理,各药取长补短,兼顾全面,充分发挥各药间的协同作用。经药理试验和临床疗效观察证明本发明具有解热祛风、镇惊安神的功能,对小儿常见症,如脾胃虚弱,惊悸不安,感冒发热及惊风抽搐等症有确切的疗效。药源易得,药材成本低廉,能够减轻患者负担。
【专利说明】一种小儿惊风穴位贴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医中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小儿惊风穴位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惊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急重病症,以临床出现抽搐、昏迷为主要特征,又称 "惊厥",俗名"抽风"。任何季节均可发生,一般以1-5岁的小儿为多见,年龄越小,发病率越 高,其症情往往比较凶险,变化迅速,威胁小儿生命。西医学称小儿惊厥,其中伴有发热者, 多为感染性疾病所致,不伴有发热者,多为非感染性疾病所致,除常见的癫痫外,还有水及 电解质紊乱、低血糖、药物中毒、食物中毒、遗传代谢性疾病、脑外伤、脑瘤等。
[0003] 惊风,首见于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以心主惊、肝主风的理论对小儿惊风进行 了论述。《古今医鉴》将惊风归纳为搐、搦、掣、颤、反、引、窜、视八侯;和惊、风、痰、热四证。 《婴童百问》和《证治准绳》中又将惊风分为急、慢惊风和慢脾风三类。临床上将病来急骤、 实象毕具,属阳属热者,称之为急惊风;病来缓慢,虚证明显,属阴属寒者,称之为慢惊风。若 慢风进一步发展,出现阳气衰败,纯阴无阳者,则谓之慢脾风,是慢风中的危重证候。在 治疗上,急惊以熄风清热镇痉豁痰为基本法则,慢惊风以补虚治本为治疗大法。
[0004] 申请公布号CN 103816417 A (申请号201410065446. 2)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 一种治疗小儿惊风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成:芦荟5g、胆南星5g、天 竺黄5g、雄黄5g、半夏50g、白术50g、甘草10g、钩藤8g、琥珀5g、朱砂5g、淮山药8g、羚羊 角3克、当归5克、桃仁5克、景天15g、橘红3g。申请公布号CN 103830669 A (申请 号201410052802. 7)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治疗小儿惊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 于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麦冬11-12、山茱萸8-10、莱菔子5-7、金银花4-6、郁金3-4、甘 草2 -4、远志4-6、天麻4-6、钩藤2-4、丝瓜藤10 -12、黄瓜藤10-12、繁缕4-5、过墙风2-4、 马蹄草4-6、水竹叶1-3、苦蒿6-8和小金钱草2-3。申请公布号CN 103860830 A (申请号 201410142914. 1)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治疗小儿惊风的中药制剂,制成所述中药制 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白马骨44-69份、牛胆36-66份、水菖蒲39-66份、蚤 休36-64份、蚱蝉34-64份、丝带蕨34- 59份、臭草31-57份、冬瓜29-54份、女金芦28-53 份、睡莲25-53份、酒瓶花25-48份、黄根23-48份、景天24-45份、羊奶19-44份、桦树皮 15-40份、枇杷10-35份。
[0005]目前,市场上治疗小儿惊风的药物很少,中医一般采用镇惊的药物,西医一般以吃 药输液治疗,见效慢,时间长,副作用大;由于这些治疗的缺陷性,对于治疗小儿惊风的治疗 往往得不到最好的治疗,使患者病情加重,最终延误了病情的治疗。


【发明内容】

[0006]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儿惊风穴位贴及其制备方法。 该小儿 1惊风穴位贴疗效确切且无毒副作用。
[0007]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小儿惊风穴位贴,其特征在于,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朱砂5-9 ;九 头狮子草9-16 ;胆星3-6 ;茯苓8-12 ;石决明6-9 ;白芍7-14 ;玄精石3-5 ;灯心草10-18 ;铁 精 4-6 ;z?母 9-12 ;天名精 8-16。
[0008] 优选的方案中,朱砂6-8 ;九头狮子草11-14 ;胆星4-5 ;茯苓9-11 ;石决明7-8 ;白 芍9-12 ;玄精石3. 5-4. 5 ;灯心草12-16 ;铁精4. 5-5. 5 ;云母10-11 ;天名精10-14。
[0009] 更加优选的,朱砂7 ;九头狮子草12. 5 ;胆星4. 5 ;茯苓10 ;石决明7. 5 ;白芍10. 5 ; 玄精石4 ;灯心草14 ;铁精5 ;云母10. 5 ;天名精12。
[0010] 一种小儿惊风穴位贴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 取茯苓去皮,加米汤浸泡,然后放入蒸锅中蒸透,趁热切成3mm厚的片,晒干,置于 粉碎机中粉碎,备用;取玄精石,装入铁罐中,置武火上煅烧,至玄精石红透,取出,晾冷,研 细,过筛,得细粉备用; (2) 将粗糠平铺约5cm厚,然后将石决明覆盖并堆于粗糠上,点燃粗糠,使其缓缓煅烧, 煅至微红,取出,放凉,研末;取青竹节锯断,一端留节,一端留空,将灯心草塞入竹节中,保 证塞紧,用酒缸泥调水封口,置于带洞的破锅内,用火烧至青竹成炭,取出扔地上则竹炭自 动脱下,取灯心炭装入缸内,盖上铁锅,边沿用酒缸泥封严,焖制,取出,研细备用; (3) 将朱砂、胆星、云母和铁精研末,与步骤(1)- (2)所得茯苓粉、玄精石粉、石决明粉 和灯心炭混合,拌匀,得混合细粉; (4) 白芍、九头狮子草和天名精置于药罐中,加45-55°C清水浸泡(优选加50°C清水浸 泡),然后大火煮沸,转文火煎煮两次,第一次加5-8倍原料量量的清水煎煮30-45分钟(优 选第一次加5-8倍原料量量的清水煎煮40分钟),第二次加2-4倍原料量的清水煎煮10-25 分钟(优选第二次加2-4倍原料量的清水煎煮15分钟),过滤,合并两次煎液,减压浓缩至 80°C相对密度为1. 10-1. 30的浸膏; (5) 向上述浸膏中加入步骤(3)所得混合细粉,搅拌均匀,得混合膏粉,然后加入透皮渗 透剂,混合均匀成药膏,将药膏均匀涂抹于背衬材料上,切片,每片大小7 X 5cm,每片含药膏 20-30g,切片上覆盖保护膜,即得。
[0011] 上述一种小儿惊风穴位贴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方案是,步骤(1)中米汤浸泡时间为 20-30小时(优选的米汤浸泡时间为22-28小时,更加优选的米汤浸泡时间为26小时)。
[0012] 上述一种小儿惊风穴位贴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方案是,步骤(1)中过80-120目筛 (优选的过90-110目筛,更加优选的过100目筛)。
[0013] 上述一种小儿惊风穴位贴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方案是,步骤(2)中焖制时间为3 - 7天(优选的焖制时间为4-6天,更加优选的焖制时间为5天)。
[0014] 上述一种小儿惊风穴位贴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方案是,步骤(4)中加45-55°C清水 浸泡0. 5-2. 5小时(优选的加45-55°C清水浸泡1-2小时,更加优选的加45-55°C清水浸泡 1. 5小时)。
[0015] 上述一种小儿惊风穴位贴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方案是,步骤(5)中所加透皮渗透剂 为氮酮。
[0016] 上述一种小儿惊风穴位贴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方案是,步骤(5)中所加氮酮的量为 混合膏粉重量的1%_5% (优选的所加氮酮的量为混合膏粉重量的2%-4%,更加优选的所加氮 酮的量为混合膏粉重量的3%)。
[0017] 本发明组方科学,制备方法简单,所得产品使用方便、作用迅速。除此之外,本发明 的优良效果还表现在: 八本发明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配伍严密合理,各药取长补短,兼顾全面,充分发挥各药 间的协同作用。
[0018] 么经药理试验和临床疗效观察证明本发明具有解热祛风、镇惊安神的功能,对小 儿常见症,如脾胃虚弱,惊悸不安,感冒发热及惊风抽搐等症有确切的疗效。
[0019] J、药源易得,药材成本低廉,能够减轻患者负担。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实验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0021] 本发明所用主要中药原料的药理如下: 九头狮子草:基原:为爵床科九头狮子草属植物九头狮子草的全草。成分:地上部分含 植物淄醇类:羽扇豆醇,豆留醇,谷留醇糖苷,谷留醇葡萄糖苷。药理:抗菌作用九 头狮子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铜绿假单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有较强的抑制 作用。药性:辛,凉。功用主治:祛风清热,凉肝定惊,解毒消肿。主治感冒发热,肺热咳喘, 肝热目赤,小儿惊风,咽喉肿痛,肿毒,痔疮,蛇虫咬伤,跌打损伤。
[0022] 白芍:基原: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化学成份:根含芍药甙、牡丹酚、芍 药花甙,苯甲酸约1.07%、挥发油、脂肪油、树脂、鞣质、糖、淀粉、粘液质、蛋白质、谷甾 醇和三萜类。性味:苦、酸,微寒。归经:归肝、脾经。功效: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 汗。主治 :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0023] 石决明:基原:本品为鲍科动物杂色鲍、皱纹盘鲍、羊鲍、澳洲鲍、耳鲍或白鲍的贝 壳。性味:咸,寒。归经:归肝经。功效:平肝潜阳,清肝明目。主治 :用于头痛眩晕,目赤 翳障,视物昏花,青盲雀目。
[0024] 茯苓:基原: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化学成份:菌核含P-茯苓 聚糖约占干重93%和三萜类化合物乙酰茯苓酸、茯苓酸、3 羟基羊毛留三烯酸。此外,尚 含树胶、甲壳质、蛋白质、脂肪、留醇、卵磷脂、葡萄糖、腺嘌呤、组氨酸、胆碱、3 _茯苓聚糖分 解酶、脂肪酶、蛋白酶等。性味:甘、淡,平。归经:归心、肺、脾、肾经。功效:利水渗湿, 健脾宁心。主治: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0025] 胆星:基原:为天南星用牛胆汁拌制而成的加工品。制法:将生天南星放在清水内 反复漂至无麻辣感后,磨成细粉。另以滤去杂汁、并入铜锅熬过的等量牛胆汁,与天南星粉 末拌匀。待胆汁完全吸收,晒至半干后,入臼内打和,切成小块,日晒夜露至无腥味为度。一 法取天南星粉1斤,加入牛胆汁1斤,拌匀,日晒夜霹,使干,经蒸制后,切成小块。次年再加 牛胆汁1斤,拌匀,露、晒使干。第三年再加牛胆汁半斤拌匀,露、晒使干。这样色渐转黑,腥 味亦渐消失。性味:①《本草正》:〃味苦,性凉。〃归经:①《药品化义》:〃入肝、胆。〃功能 主治:清火化痰,镇惊定痼。治中风痰迷,惊风癫痫,痰火喘嗽,头风眩晕。
[0026] 玄精石:基原:为年久所结的小形片状石膏矿石。化学成份:主要为含水硫酸钙, 经分析,含有钙、铁、硫酸、钠等离子。尚含少量硅酸盐。性味:咸,寒。归经:①《本草再新》: "入肾经。"功能主治:滋阴,降火,软坚,消痰。治阳盛阴虚,壮热烦渴,头风脑痛,目赤障翳, 重舌,木舌,咽喉生疮。
[0027] 灯心草:基原:为灯心草科植物灯心草的茎髓或全草。化学成份:茎髓含纤维、月旨 肪油、蛋白质等。茎含多糖类。性味:甘淡,寒。归经:入心、肺、小肠经。功能主治:清心降 火,利尿通淋。治淋病,水肿,小便不利,湿热黄疸,心烦不寐,小儿夜啼,喉搏,创伤。
[0028] 朱砂:基原:本品为硫化物类矿物辰砂族辰砂,王含硫化萊。性状:本品为粒状或 块状集合体,呈颗粒状或块片状。鲜红色或暗红色,条痕红色至褐红色,具光泽。性味:甘, 微寒;有毒。归经:归心经。功效:清心镇惊,安神解毒。主治:用于心悸易惊,失眠多梦,癫 痫发狂,小儿风,视物昏花,口疮,喉痹,疮疡肿毒。
[0029] 铁精:基原:为炼铁炉中的灰烬。多是崩落的赤铁矿质细末。成分为氧化铁。药 性:辛、苦,平。归心、肝经。功用主治:镇惊安神,消肿解毒。主治惊悸癫狂,疔疮肿毒,脱 肛。宜忌:脾胃虚寒、心肾两虚者慎服。
[0030] 云母:来源:为硅酸盐类矿物白云母。性状:呈不规则的片状,大小不一,为多数薄 片叠成,一般长2?6厘米。无色透明或呈白色,具玻璃样光泽。质韧,不易折断,但可片片 剥离,薄片表面平滑,透明如玻璃纸,有弹性,能曲折,断面不平坦。有泥土气,无味。以易剥 离、片大、透明者为佳。性味:甘,温。归经:入肺,脾、膀胱经。功能主治:纳气坠痰,止血敛 疮。治虚喘,眩晕,惊t季,癫痫,寒痕,久痢,金创出血,痈疽疮毒。
[0031] 天名精:基原:为菊科天名精属植物天名精的全草。成分:全草含倍半萜内酯:天 名精内酯酮,鹤虱内酯,大叶土木香内酯,依瓦菊素,天名精内酯醇,腋生依瓦菊素,特勒内 酯等。药性:苦、辛,寒。归肝、肺经。功用主治:清热化痰,解毒杀虫,破瘀止血。主治乳蛾 喉痹,急慢惊风,牙痛,疔疮肿痛,痔瘘,皮肤痒疹,毒蛇咬伤,虫积,血瘕,吐血,衄血,血淋, 创伤出血。
[0032] 实施例1 一种小儿惊风穴位贴,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300g/份): 朱砂5份;九头狮子草9份;胆星3份;获苓8份;石决明6份;白芍7份;玄精石3份;灯 心草10份;铁精4份;云母9份;天名精8份。
[0033] 上述一种小儿惊风穴位贴的制备方法是: (1) 取茯苓去皮,加米汤浸泡20小时,然后放入蒸锅中蒸透,趁热切成3mm厚的片,晒 干,置于粉碎机中粉碎,备用;取玄精石,装入铁罐中,置武火上煅烧,至玄精石红透,取出, 晾冷,研细,过80目筛,得细粉备用; (2) 将粗糠平铺约5cm厚,然后将石决明覆盖并堆于粗糠上,点燃粗糠,使其缓缓煅烧, 煅至微红,取出,放凉,研末;取青竹节锯断,一端留节,一端留空,将灯心草塞入竹节中,保 证塞紧,用酒缸泥调水封口,置于带洞的破锅内,用火烧至青竹成炭,取出扔地上则竹炭自 动脱下,取灯心炭装入缸内,盖上铁锅,边沿用酒缸泥封严,焖制3天,取出,研细备用; (3)将朱砂、胆星、云母和铁精研末,与步骤(1)- (2)所得茯苓粉、玄精石粉、石决明粉 和灯心炭混合,拌匀,得混合细粉; (4) 白芍、九头狮子草和天名精置于药罐中,加45°C清水浸泡0. 5小时,然后大火煮沸, 转文火煎煮两次,第一次加5倍原料量量的清水煎煮30分钟,第二次加2倍原料量的清水 煎煮10分钟,过滤,合并两次煎液,减压浓缩至80°C相对密度为1. 10-1. 30的浸膏; (5) 向上述浸膏中加入步骤(3)所得混合细粉,搅拌均匀,得混合膏粉,然后加入透皮渗 透剂氮酮(氮酮的量为混合膏粉重量的1%),混合均匀成药膏,将药膏均匀涂抹于背衬材料 上,切片,每片大小7 X 5cm,每片含药膏20-30g,切片上覆盖保护膜,即得。
[0034]本发明贴剂的使用方法是:将贴剂贴于肚脐、天庭、印堂等穴位处,一天更换一次, 5天一个疗程。
[0035]实施例2 -种小儿惊风穴位贴,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100g/份): 朱砂9份;九头狮子草16份;胆星6份;获苓12份;石决明9份;白芍14份;玄精石5份; 灯心草18份;铁精6份;云母12份;天名精16份。
[0036] 上述一种小儿惊风穴位贴的制备方法是: (1) 取茯苓去皮,加米汤浸泡30小时,然后放入蒸锅中蒸透,趁热切成3mm厚的片,晒 干,置于粉碎机中粉碎,备用;取玄精石,装入铁罐中,置武火上煅烧,至玄精石红透,取出, 晾冷,研细,过120目筛,得细粉备用; (2) 将粗糠平铺约5cm厚,然后将石决明覆盖并堆于粗糠上,点燃粗糠,使其缓缓煅烧, 煅至微红,取出,放凉,研末;取青竹节锯断,一端留节,一端留空,将灯心草塞入竹节中,保 证塞紧,用酒缸泥调水封口,置于带洞的破锅内,用火烧至青竹成炭,取出扔地上则竹炭自 动脱下,取灯心炭装入缸内,盖上铁锅,边沿用酒缸泥封严,焖制7天,取出,研细备用; (3)将朱砂、胆星、云母和铁精研末,与步骤(1)- (2)所得茯苓粉、玄精石粉、石决明粉 和灯心炭混合,拌匀,得混合细粉; (4) 白芍、九头狮子草和天名精置于药罐中,加55°C清水浸泡2. 5小时,然后大火煮沸, 转文火煎煮两次,第一次加8倍原料量量的清水煎煮45分钟,第二次加4倍原料量的清水 煎煮25分钟,过滤,合并两次煎液,减压浓缩至80°C相对密度为1. 10-1. 30的浸膏; (5) 向上述浸膏中加入步骤(3)所得混合细粉,搅拌均匀,得混合膏粉,然后加入透皮渗 透剂氮酮(氮酮的量为混合膏粉重量的5%),混合均匀成药膏,将药膏均匀涂抹于背衬材料 上,切片,每片大小7 X 5cm,每片含药膏20-30g,切片上覆盖保护膜,即得。
[0037] 本发明所得贴剂的服用方法是:将贴剂贴于肚脐、天庭、印堂等穴位处,一天更换 一次,5天一个疗程。
[0038] 典型病例:陈XX,男,2岁,2009年5月12日来诊。其母代述:患儿于昨晚开始发 热,体温为38. 4°C,流鼻涕,咳嗽,有痰不易咯出,大便干燥,曾服用双黄连口服液等药物治 疗,体温未将。检查发现:患儿烦躁不安,体温为40°C,突发神志昏迷,四肢抽搐,口唇色青, 舌红苔黄,脉浮数。诊断为急惊风。
[0039]使用本实施例所得一种小儿惊风穴位贴,治疗一个疗程后,患者症状缓解或减轻, 继续使用一个疗程,患者症状解除。半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0040] 实施例3 -种小儿惊风穴位贴,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250g/份): 朱砂6份;九头狮子草11份;胆星4份;获苓9份;石决明7份;白芍9份;玄精石3. 5份; 灯心草12份;铁精4. 5份;云母10份;天名精10份。
[0041] 上述一种小儿惊风穴位贴的制备方法是: (1) 取茯苓去皮,加米汤浸泡22小时,然后放入蒸锅中蒸透,趁热切成3mm厚的片,晒 干,置于粉碎机中粉碎,备用;取玄精石,装入铁罐中,置武火上煅烧,至玄精石红透,取出, 晾冷,研细,过90目筛,得细粉备用; (2) 将粗糠平铺约5cm厚,然后将石决明覆盖并堆于粗糠上,点燃粗糠,使其缓缓煅烧, 煅至微红,取出,放凉,研末;取青竹节锯断,一端留节,一端留空,将灯心草塞入竹节中,保 证塞紧,用酒缸泥调水封口,置于带洞的破锅内,用火烧至青竹成炭,取出扔地上则竹炭自 动脱下,取灯心炭装入缸内,盖上铁锅,边沿用酒缸泥封严,焖制4天,取出,研细备用; (3) 将朱砂、胆星、云母和铁精研末,与步骤(1)- (2)所得茯苓粉、玄精石粉、石决明粉 和灯心炭混合,拌匀,得混合细粉; (4) 白芍、九头狮子草和天名精置于药罐中,加48°C清水浸泡1小时,然后大火煮沸,转 文火煎煮两次,第一次加5-8倍原料量量的清水煎煮35分钟,第二次加2. 5倍原料量的清 水煎煮12分钟,过滤,合并两次煎液,减压浓缩至80°C相对密度为1. 10-1. 30的浸膏; (5) 向上述浸膏中加入步骤(3)所得混合细粉,搅拌均匀,得混合膏粉,然后加入透皮渗 透剂氮酮(氮酮的量为混合膏粉重量的2%),混合均匀成药膏,将药膏均匀涂抹于背衬材料 上,切片,每片大小7 X 5cm,每片含药膏20-30g,切片上覆盖保护膜,即得。
[0042] 本发明贴剂的服用方法是:将贴剂贴于肚脐、天庭、印堂等穴位处,一天更换一次, 5天一个疗程。
[0043] 实施例4 一种小儿惊风穴位贴,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150g/份): 朱砂8份;九头狮子草14份;胆星5份;茯苓11份;石决明8份;白芍12份;玄精石4. 5 份;灯心草16份;铁精5. 5份;云母11份;天名精14份。
[0044] 上述一种小儿惊风穴位贴的制备方法是: (1) 取茯苓去皮,加米汤浸泡28小时,然后放入蒸锅中蒸透,趁热切成3mm厚的片,晒 干,置于粉碎机中粉碎,备用;取玄精石,装入铁罐中,置武火上煅烧,至玄精石红透,取出, 晾冷,研细,过110目筛,得细粉备用; (2) 将粗糠平铺约5cm厚,然后将石决明覆盖并堆于粗糠上,点燃粗糠,使其缓缓煅烧, 煅至微红,取出,放凉,研末;取青竹节锯断,一端留节,一端留空,将灯心草塞入竹节中,保 证塞紧,用酒缸泥调水封口,置于带洞的破锅内,用火烧至青竹成炭,取出扔地上则竹炭自 动脱下,取灯心炭装入缸内,盖上铁锅,边沿用酒缸泥封严,焖制6天,取出,研细备用; (3) 将朱砂、胆星、云母和铁精研末,与步骤(1)- (2)所得茯苓粉、玄精石粉、石决明粉 和灯心炭混合,拌匀,得混合细粉; (4) 白芍、九头狮子草和天名精置于药罐中,加55°C清水浸泡2小时,然后大火煮沸,转 文火煎煮两次,第一次加7倍原料量量的清水煎煮42分钟,第二次加3. 5倍原料量的清水 煎煮20分钟,过滤,合并两次煎液,减压浓缩至80°C相对密度为1. 10-1. 30的浸膏; (5) 向上述浸膏中加入步骤(3)所得混合细粉,搅拌均匀,得混合膏粉,然后加入透皮渗 透剂氮酮(氮酮的量为混合膏粉重量的4%),混合均匀成药膏,将药膏均匀涂抹于背衬材料 上,切片,每片大小7 X 5cm,每片含药膏20-30g,切片上覆盖保护膜,即得。
[0045] 本发明贴剂的服用方法是:将贴剂贴于肚脐、天庭、印堂等穴位处,一天更换一次, 5天一个疗程。
[0046] 典型病例:刘XX,女,5岁,2010年10月7日来我处诊治。其母代述:三天前的夜晚, 邻居家突发大火,收到惊吓,次日夜晚患儿多次从睡梦中濡染惊起狂叫,两目直视,肢颤。检 查:患儿体质消瘦,无发烧,心肺无异常,舌体白苔,舌尖红,诊断为惊风。
[0047] 使用本实施例所得一种小儿惊风穴位贴,治疗一个疗程后,患者症状缓解或减轻, 继续使用一个疗程,患者症状解除。半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0048] 实施例5 -种小儿惊风穴位贴,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200g/份): 朱砂7份;九头狮子草12. 5份;胆星4. 5份;茯苓10份;石决明7. 5份;白芍10. 5份;玄精 石4份;灯心草14份;铁精5份;云母10. 5份;天名精12份。
[0049]上述一种小儿惊风穴位贴的制备方法是: (1) 取茯苓去皮,加米汤浸泡26小时,然后放入蒸锅中蒸透,趁热切成3mm厚的片,晒 干,置于粉碎机中粉碎,备用;取玄精石,装入铁罐中,置武火上煅烧,至玄精石红透,取出, 晾冷,研细,过100目筛,得细粉备用; (2) 将粗糠平铺约5cm厚,然后将石决明覆盖并堆于粗糠上,点燃粗糠,使其缓缓煅烧, 煅至微红,取出,放凉,研末;取青竹节锯断,一端留节,一端留空,将灯心草塞入竹节中,保 证塞紧,用酒缸泥调水封口,置于带洞的破锅内,用火烧至青竹成炭,取出扔地上则竹炭自 动脱下,取灯心炭装入缸内,盖上铁锅,边沿用酒缸泥封严,焖制5天,取出,研细备用; (3)将朱砂、胆星、云母和铁精研末,与步骤(1)- (2)所得茯苓粉、玄精石粉、石决明粉 和灯心炭混合,拌匀,得混合细粉; (4) 白芍、九头狮子草和天名精置于药罐中,加50°C清水浸泡1. 5小时,然后大火煮沸, 转文火煎煮两次,第一次加7倍原料量量的清水煎煮40分钟,第二次加3倍原料量的清水 煎煮15分钟,过滤,合并两次煎液,减压浓缩至80°C相对密度为1. 10-1. 30的浸膏; (5) 向上述浸膏中加入步骤(3)所得混合细粉,搅拌均匀,得混合膏粉,然后加入透皮渗 透剂氮酮(氮酮的量为混合膏粉重量的3%),混合均匀成药膏,将药膏均匀涂抹于背衬材料 上,切片,每片大小7 X 5cm,每片含药膏20-30g,切片上覆盖保护膜,即得。
[0050]本发明贴剂的使用方法是:将贴剂贴于肚脐、天庭、印堂等穴位处,一天更换一次, 5天一个疗程。
[0051] 试验例1实施例5所得一种小儿惊风穴位贴的临床应用: 1、资料和方法 1. 1 一般资料:2010年3月-2012年9月,筛选125例来我院诊治的患有小儿惊风的患 儿,其中男性73例,占58. 4%,女性52例,占41. 6%。最小年龄6个月,最大年龄12岁。
[0052] 1. 2临床表现:患儿面色苍白或青紫,眼球固定、上翻或斜视,呼吸急促或不整,口 吐白沫,牙关紧闭,面、四肢局部或全身肌群呈阵发性或强直性收缩与抽动。严重者呈角弓 反张状,可伴呼吸暂停、大小便失禁等。惊厥发作持续数秒、数分或更长时间。惊厥后转入 嗜睡或昏迷状态。
[0053]1.3、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服用实施例5所得一种小儿惊风穴位贴,使用方法:将贴剂贴于肚脐、天庭、 印堂等穴位处,一天更换一次,5天一个疗程。共观察治疗三个疗程。
[0054] 1. 4、疗效判定标准:治愈: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客观指标正常。显效:临床症状 明显改善,轻微、局部抽动症状减轻,体质逐步恢复,客观指标有所改善。有效:治疗后临床 症状部分减轻或好转。无效:治疗后症状无变化或加重。
[0055]1.5、治疗结果 治疗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使用实施例5产品6个月-12岁小儿惊风患者治疗结果

【权利要求】
1. 一种小儿惊风穴位贴,其特征在于,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朱砂5-9 ; 九头狮子草9-16 ;胆星3-6 ;茯苓8-12 ;石决明6-9 ;白芍7-14 ;玄精石3-5 ;灯心草10-18 ; 铁精4-6 ;云母9-12 ;天名精8-16。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儿惊风穴位贴,其特征在于,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 为重量份:朱砂6-8 ;九头狮子草11-14 ;胆星4-5 ;茯苓9-11 ;石决明7-8 ;白芍9-12 ;玄精 石 3. 5-4. 5 ;灯心草 12-16 ;铁精 4. 5-5. 5 ;云母 10-11 ;天名精 10-14。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儿惊风穴位贴,其特征在于,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 为重量份:朱砂7 ;九头狮子草12. 5 ;胆星4. 5 ;茯苓10 ;石决明7. 5 ;白芍10. 5 ;玄精石4 ; 灯心草14 ;铁精5 ;云母10. 5 ;天名精12。
4. 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小儿惊风穴位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 下: (1) 取茯苓去皮,加米汤浸泡,然后放入蒸锅中蒸透,趁热切成3_厚的片,晒干,置于 粉碎机中粉碎,备用;取玄精石,装入铁罐中,置武火上煅烧,至玄精石红透,取出,晾冷,研 细,过筛,得细粉备用; (2) 将粗糠平铺约5cm厚,然后将石决明覆盖并堆于粗糠上,点燃粗糠,使其缓缓煅烧, 煅至微红,取出,放凉,研末;取青竹节锯断,一端留节,一端留空,将灯心草塞入竹节中,保 证塞紧,用酒缸泥调水封口,置于带洞的破锅内,用火烧至青竹成炭,取出扔地上则竹炭自 动脱下,取灯心炭装入缸内,盖上铁锅,边沿用酒缸泥封严,焖制,取出,研细备用; (3) 将朱砂、胆星、云母和铁精研末,与步骤(1)- (2)所得茯苓粉、玄精石粉、石决明粉 和灯心炭混合,拌匀,得混合细粉; (4) 白芍、九头狮子草和天名精置于药罐中,加45-55°C清水浸泡(优选加50°C清水浸 泡),然后大火煮沸,转文火煎煮两次,第一次加5-8倍原料量量的清水煎煮30-45分钟(优 选第一次加5-8倍原料量量的清水煎煮40分钟),第二次加2-4倍原料量的清水煎煮10-25 分钟(优选第二次加2-4倍原料量的清水煎煮15分钟),过滤,合并两次煎液,减压浓缩至 80°C相对密度为1. 10-1. 30的浸膏; (5) 向上述浸膏中加入步骤(3)所得混合细粉,搅拌均匀,得混合膏粉,然后加入透皮渗 透剂,混合均匀成药膏,将药膏均匀涂抹于背衬材料上,切片,每片大小7 X 5cm,每片含药膏 20-30g,切片上覆盖保护膜,即得。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小儿惊风穴位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米汤 浸泡时间为20-30小时(优选的米汤浸泡时间为22-28小时,更加优选的米汤浸泡时间为26 小时)。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小儿惊风穴位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过 80-120目筛(优选的过90-110目筛,更加优选的过100目筛)。
7.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小儿惊风穴位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焖制 时间为3 - 7天(优选的焖制时间为4-6天,更加优选的焖制时间为5天)。
8.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小儿惊风穴位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 加45-55°C清水浸泡0. 5-2. 5小时(优选的加45-55°C清水浸泡1-2小时,更加优选的加 45-55°C清水浸泡1. 5小时)。
9.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小儿惊风穴位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加 透皮渗透剂为氮酮。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小儿惊风穴位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 加氮酮的量为混合膏粉重量的1%_5% (优选的所加氮酮的量为混合膏粉重量的2%-4%,更加 优选的所加氮酮的量为混合膏粉重量的3%)。
【文档编号】A61K33/06GK104383179SQ201410783343
【公开日】2015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18日
【发明者】刘慧 , 丛茜, 侯文静 申请人:郝贵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