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湿热内蕴、气血瘀滞型消化性溃疡的中药颗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4643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湿热内蕴、气血瘀滞型消化性溃疡的中药颗粒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治疗湿热内蕴、气血瘀滞型消化性溃疡的中药颗粒,有效解决治疗消化性溃疡,并消除疼痛,胀满,纳差食少,食后饱胀,泛吐酸水,嗳气频作,口苦粘腻等症状的用药问题,方法是,由醋玄胡索180-220g,连翘350-450g,蒲公英500-700g,醋莪术180-220g,黄连160-200g,制吴茱萸50-70g,枳实220-260g,生黄芪180-220g,白芨270-330g制成,醋莪术、枳实及制吴茱萸,加水蒸馏提取挥发油,提取挥发油后的水溶液另器保存;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与醋玄胡索、连翘、蒲公英、黄连、生黄芪、白芨混合,加水煎煮,煎液与提取挥发油后的水溶液合并,减压浓缩至80℃相对密度为1.35的浸膏,制粒,干燥,加入挥发油,即成,本发明组方科学,具有清热化湿、行气化瘀、降逆制酸、托里生肌之功能,疗效好。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湿热内蕴、气血瘀滞型消化性溃疡的中药颗粒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医药,是一种治疗湿热内蕴、气血瘀滞型消化性溃疡的中药颗粒(又 称复方玄连颗粒)。

【背景技术】
[0002]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是临床常见、多发的消化系统疾病,多数资料显示 约10%?12%的人一生中会罹患该病。目前,由于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在人们思想压力 增大、精神紧张、生活不规律、饮食不节、膳食结构的改变、烟酒嗜好等一系列不良因素的刺 激下,致使该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虽然随着西药4受体拮抗剂与质子泵抑制剂等抑酸药 物的广泛应用,其近期治愈率已达90 %左右,但普遍观察表明,其溃疡愈合质量(QOUH)差, 复发率高是临床尚未解决的难题。据有关资料统计,溃疡愈合后1年的自然复发率为50? 60 %,而2年内的复发率则高达60?90 %以上,因此提高溃疡愈合质量,防止愈合后的复发 是今后应当研宄的重点。迄今,越来越多的专家认为:"溃疡的愈合不单纯指粘膜缺损的充 填与修补,更需要粘膜组织结构的重建。"单纯的抑酸、制酸仅仅是提高了胃、十二指肠腔的 PH值,但并没有改变溃疡的自然病程,且有证据提示抑酸作用越强,其停药后溃疡复发的时 间越早,那么提高溃疡的愈合质量,完善愈合组织的结构,增强其抵抗再损伤的能力,从而 有效地阻止复发则显得尤其重要。
[0003] 根据大量的临床观察发现,以中医药治疗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复发率明显降低,甚 至有多年不复发者,有的患者在易复发的秋冬或冬春之交,提前服用中药预防,则完全防止 了溃疡的复发,因此认为,深入研宄中药在促进溃疡愈合质量,防止溃疡复发等方面,有着 很好的前景。目前以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上多以传统辨证,根据不同病机及证型, 分别施以不同的方药,现有的中药方药由于种种原因,其使用并不尽人意,特别是患者服药 不方便,某些中成药治疗消化性溃疡适应面较窄,满足不了对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实际 需要,因此,加强中医药促进溃疡愈合质量及抗溃疡复发的治则方药研宄,在规范病例标 准、疗程及疗效评定的前提下,寻找适应面广,远期疗效巩固,服用方便,效果好,无任何毒 副作用的药物,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治疗湿热内 蕴、气血瘀滞型消化性溃疡的中药颗粒,可有效解决治疗消化性溃疡,并消除疼痛,胀满,纳 差食少,食后饱胀,泛吐酸水,嗳气频作,口苦粘腻等症状的用药问题。
[0005]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方案是,该中药由重量计的:醋玄胡索180_220g,连翘 350-450g,蒲公英 500-700g,醋莪术 180-220g,黄连 160-200g,制吴茱萸 50-70g,枳实 220-260g,生黄芪180-220g,白芨270-330g制成,其中,将醋莪术、枳实及制吴茱萸,加水浸 没,加热蒸馏提取挥发油,挥发油备用,提取挥发油后的水溶液另器保存备用;醋莪术、枳实 和制吴茱萸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与醋玄胡索、连翘、蒲公英、黄连、生黄芪、白芨混合,每次 加水浸没,煎煮三次,第一次煎I. 5h,第二、三次各煎lh,合并三次煎液,滤过,与上述提取 挥发油后的水溶液合并,减压浓缩至80°C相对密度为1. 35的浸膏,制粒,干燥,加入上述挥 发油混匀,即成本发明的中药颗粒。
[0006] 本发明组方科学,原料丰富,易生产制备,药物按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相互支 持,具有清热化湿、行气化瘀、降逆制酸、托里生肌之功能。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常 见的湿热内蕴,气血瘀滞型患者。疗效好,价格低廉,服用携带方便,是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物 上的创新。

【具体实施方式】
[0007]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0008]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中,可由以下实施例给出。
[0009] 实施例1
[0010]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中,还可由重量计的:醋玄胡索190-210g,连翘370-420g,蒲公 英550-650g,醋莪术190-210g,黄连170-190g,制吴茱萸55-65g,枳实230-250g,生黄芪 190-210g,白芨290-310g制成,其中,将醋莪术、枳实及制吴茱萸,加水浸没,加热蒸馏提取 挥发油,挥发油备用,提取挥发油后的水溶液另器保存备用;醋莪术、枳实和制吴茱萸提取 挥发油后的药渣与醋玄胡索、连翘、蒲公英、黄连、生黄芪、白芨混合,每次加水浸没,煎煮三 次,第一次煎I. 5h,第二、三次各煎lh,合并三次煎液,滤过,与上述提取挥发油后的水溶液 合并,减压浓缩至80°C相对密度为1. 35的浸膏,用制粒机制粒,干燥,加入上述挥发油混 匀,即成本发明的中药颗粒。
[0011] 实施例2
[0012]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中,该中药由重量计的:醋玄胡索200g,连翘400g,蒲公英 600g,醋莪术200g,黄连180g,制吴茱萸60g,枳实240g,生黄芪200g,白芨300g制成,其中, 将醋莪术、枳实及制吴茱萸,加水浸没,加热蒸馏提取挥发油,挥发油备用,提取挥发油后 的水溶液另器保存备用;醋莪术、枳实和制吴茱萸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与醋玄胡索、连翘、 蒲公英、黄连、生黄芪、白芨混合,每次加水浸没,煎煮三次,第一次煎I. 5h,第二、三次各煎 lh,合并三次煎液,滤过,与上述提取挥发油后的水溶液合并,减压浓缩至80°C相对密度为 1. 35的浸膏,用制粒机制粒,干燥,加入上述挥发油混匀,即成本发明的中药颗粒。
[0013] 实施例3
[0014] 本发明也可由重量计的:醋玄胡索185g,连翘440g,蒲公英510g,醋莪术205g,黄 连165g,制吴茱萸68g,枳实205g,生黄芪215g,白芨275g制成,其中,将醋莪术、枳实及制 吴茱萸,加水浸没,加热蒸馏提取挥发油,挥发油备用,提取挥发油后的水溶液另器保存备 用;醋莪术、枳实和制吴茱萸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与醋玄胡索、连翘、蒲公英、黄连、生黄芪、 白芨混合,每次加水浸没,煎煮三次,第一次煎I. 5h,第二、三次各煎lh,合并三次煎液,滤 过,与上述提取挥发油后的水溶液合并,减压浓缩至80°C相对密度为1. 35的浸膏,用制粒 机制粒,干燥,加入上述挥发油混匀,即成本发明的中药颗粒。
[0015] 实施例4
[0016]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中,还可由重量计的:醋玄胡索215g,连翘360g,蒲公英680g, 醋莪术186g,黄连195g,制吴茱萸53g,枳实255g,生黄芪185g,白芨320g制成,其中,将醋 莪术、枳实及制吴茱萸,加水浸没,加热蒸馏提取挥发油,挥发油备用,提取挥发油后的水溶 液另器保存备用;醋莪术、枳实和制吴茱萸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与醋玄胡索、连翘、蒲公英、 黄连、生黄芪、白芨混合,每次加水浸没,煎煮三次,第一次煎I. 5h,第二、三次各煎lh,合并 三次煎液,滤过,与上述提取挥发油后的水溶液合并,减压浓缩至80°C相对密度为1. 35的 浸膏,用制粒机制粒,干燥,加入上述挥发油混匀,即成本发明的中药颗粒。
[0017] 在上述药物中,其中:
[0018] 玄胡索味苦、辛,性温,归肝、脾、心经;功能行气、活血、止痛。主治气血瘀滞诸痛 证,本品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本草乘雅半偈》载其:"鼓血中之气,行气中之血,虚则 补,实则平,致新推陈,推陈致新之良物也"。现代药理证实玄胡索具有有扩张血管,改变病 变处的血液灌溉,提供必须的营养物质,保证、加速肌层与粘膜上皮细胞更新的速度和质 量,可促进溃疡愈合质量。
[0019] 连翘味苦,微寒,归肺、心、肝经;功用清热解毒,消痈散结,而有"疮家圣药"之称。 《本草经疏》称其:"清凉以除瘀热,芬芳轻扬以散郁结,则营卫通和而疮肿消矣"。现代药理 研宄证明,连翘的水煎液,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明显的抑制,具有 抗菌消炎作用;连翘中所含的芦丁、维生素 P成分,能提高毛细血管的抵抗能力,防止小血 管出血。
[0020] 蒲公英味甘、苦、寒,归肝、胃经;功用清热解毒,散结消痈。《本草衍义补遗》谓其有 "化热毒""散滞气"之功。《本草正义》称:"其性清凉,治一切疔疮、痈疡、红肿热毒诸症。" 药理试验验证:蒲公英有高度抑菌作用;其提取物对大鼠胃粘膜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对修 复和调整消化性溃疡的出血、糜烂起着重要作用,并能减轻炎症渗出,改变病变部位的微循 环。
[0021] 莪术味苦、辛,无毒,归肝、脾经;功能,行气止痛,消积开胃,止呕吐酸水。《本草通 玄》称其:"破积聚恶血,疏痰食作痛",《日华子本草》称其"治一切气,开胃消食。"《本草备 要》言其"消瘀通经,开胃化食,解毒止痛。"现代药理研宄表明,其有一定杭炎镇痛、抗菌之 功,莪术主要以莪术酮为主要成分,其破血散瘀作用主要与增加动脉血流量有关,可改变溃 疡病变处的血液灌溉,提供必须的营养物质,保证、加速肌层与粘膜上皮细胞更新的速度和 质量,可促进溃疡愈合质量。
[0022] 黄连,大苦大寒,归心、肝、胃、大肠经;功用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本草经疏》谓其: "除水,厚肠胃,涤除肠、胃、脾三家之湿热。""痞满腹痛能消,痈疚疮疡能愈"。黄连含黄连 素,具有很广的抗菌作用,并能增加白细胞的吞噬能力,通过竞争性抑阻断 a -肾上腺素能 受体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又有利胆、解热、镇痛、镇静、消除焦虑与抗缺氧、抗溃疡等 多重功效。
[0023] 吴茱萸味苦、辛、热,有小毒,归肝、脾、胃经;功用疏肝下气,散寒燥湿。《本经》称 其:"下气,止痛,除湿血痹。"吴茱萸与黄连合用为名方左金丸,俱有辛开苦降,降逆制酸之 功。
[0024] 枳实味苦、辛、微寒,归脾、胃、大肠经;功用破气除痞,化痰消积,辛行苦降,"去胃 中湿热"(《珍珠囊》),消积导滞,通腑泻热。《长沙药解》称其:"破结开瘀,泄痞消满,涤荡 郁陈,功力峻猛,一切腐败壅阻之物非此不消。"《药品化义》谓之:"专泄胃实,开导坚结,故 主中脘以治血分。"现代研宄发现:枳实含有挥发油和黄酮甙等物质。其水煎剂可使犬小肠 平滑肌张力和运动功能增强,且能使胃肠血管扩张,改善胃肠道血液供应;枳实可使血中的 胆囊收缩素或胃动素水平增高而促使胆囊收缩,促进消化,20%枳实挥发油有预防大鼠幽 门结扎溃疡形成的作用,并能显著减少胃液量,胃酸的分泌及胃蛋白酶的活性。
[0025] 生黄芪味甘,性温,归肺、脾经;功用补中益气,善治脾胃虚弱,生用者,有排脓止血 之功,对痈疡之脓血内溃,阳气虚而不愈者可生肌肉;对阳气虚而不溃者可托脓毒,《汤液本 草》谓其"补五脏诸虚不足,而泻阴火,祛虚热。"《本草正》言其:"生者,微凉,可治痈疽"。 《本草备要》称其:"泻阴火、解肌热、补中、壮脾胃"。现代药理实验研宄证明,生黄芪有提高 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胃肠血液循环,增加胃肠血液供应,纠正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调整胃肠 运动,并能降低胃液和胃酸的分泌量,而使攻击因子减弱,保护胃粘膜,促进损伤组织修复。
[0026] 白芨味苦、甘、寒,归肺、胃肝经;功用止血消肿,生肌敛疮,治痈疽疮毒,溃疡疼痛。 《本草经疏》云:"白芨,苦能泄热,辛能散热结,痈疽皆由荣气不从,逆于肉里所生,……,入 血分以泄热,散结逐腐,则诸症靡不廖矣。"《本草汇言》谓其"痈肿可消,溃败可托,死肌可 去,脓血可洁,有脱旧生新之妙用也。"白芨形成的白芨胶能在粘膜表面形成一层覆盖膜,增 强胃粘膜屏障,防止胃酸和胃蛋白酶对粘膜的侵蚀,从而削弱溃疡的复发因素。
[0027] 上述药物之间的相互支持,具有清热化湿、行气化瘀、降逆制酸、托里生肌之功能, 特别是针对湿热中阻、气血瘀滞型活动期溃疡的治疗,具有多环节、多层面、多靶点、多途径 的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少之优势,有效的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经临床试验得到了充分证 明,并取得了令人非常满意的有益技术效果,有关临床资料如下:
[0028] (一)选择病例的标准
[0029]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一多发病、常见病。溃疡的 形成有各种因素,其中酸性胃液对黏膜的消化作用是溃疡形成的基本因素,因此得名。酸 性胃液接触的任何部位,如食管下段、胃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空肠以及具有异位胃黏膜的 Meckel憩室,绝大多数的溃疡发生于十二指肠和胃,故又称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表现为 疼痛,胀满,纳差食少,食后饱胀,泛吐酸水,嗳气频作,口苦粘腻等症状,经内镜检查,有溃 疡面。凡具有上述症状者,均作为选择病例的标准,并给予本发明中药颗粒治疗。
[0030] (二)、诊断标准
[0031] 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宄指导原则》(2002年 试行)和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七版《中医内科学》
[0032] I. 1.临床诊断标准
[0033] (1)长期反复发作的周期性、节律性的慢性上腹部疼痛,应用抑酸药物及碱性药物 可缓解。
[0034] (2)上腹部有局限性深在压痛。
[0035] (3)内窥镜检查可见到活动期溃疡。
[0036] 1. 2溃疡病胃镜下表现分期
[0037] (1)活动期(A期)为发病的初期阶段,溃疡边缘炎症,水肿明显,组织修复尚未发 生。
[0038] &期:底披厚白苔,可污秽,苔在某些部位可以超出溃疡周边,苔上可有出血点或 凝血块附着,周边黏膜隆起成堤状,充血、水肿、糜烂,呈明显炎症表现。
[0039] ^期:此期溃疡周边的炎症水肿明显减轻,白苔清洁,边界鲜明,边缘部分开始出 现呈红色的再生上皮,开始出现皱襞集中的表现。
[0040] (2)愈合期(H期)此期溃疡缩小,炎症消退,再生上皮及皱襞集中明显。
[0041] H1期:溃疡缩小,变浅,白苔边缘光滑,周边水肿消失,边缘再生上皮明显,呈红色 栅状,皱襞集中,到达溃疡边缘。
[0042] 112期:溃疡明显缩小,白苔变薄,再生上皮范围加宽。
[0043] (3)疤痕期(S期)此期溃疡已完全修复,为再生上皮覆盖。
[0044] :黏膜缺损已完全为再生上皮覆盖,再生上皮发红呈栅状,向心性呈放射状排 列,有称红色瘢痕期。
[0045] &期:再生上皮增厚,红色消失,与周围黏膜大致相同,皱襞集中不明显,但可见黏 膜集中像,又称白色瘢痕期。
[0046] 2中医证侯诊断标准(湿热内蕴,气血瘀滞型):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消化性溃疡 的临床研宄指导原则》(2002年试行)和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七版《中医内科 学》
[0047] 2. 1主症:⑴胃脘部胀痛、刺痛,灼热痛。⑵胃脘胀满
[0048] 2. 2次症:(1)纳食减少 (2)食后饱胀。
[0049] (3)嗳气 (4)泛吐酸水。
[0050] (5) 口 苦粘腻
[0051] 2. 3舌象:舌质红,或舌质暗红,或舌有瘀斑;舌苔薄黄,或黄腻。
[0052] 2. 4脉象:脉涩,或弦数。
[0053] 2. 5中医症状轻重分级及记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宄指导 原则》。
[0054] 3试验病例标准:
[0055] 3. 1纳入病例标准:
[0056] (1)年龄在18-65岁之间,不论男女
[0057] (2)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诊断标准(主症具备一项或两项,次症二项以上及 舌、脉象具备)。
[0058] (3) 1周内经胃镜证实为溃疡活动期,溃疡直径在3mm至IOmm之间者。
[0059] ⑷HP阳性者按疗程杀菌后纳入。
[0060] 3. 2排除病例标准:
[0061] (1)内窥镜证实为穿凿性溃疡、胃溃疡合并重度异型增生者。
[0062] (2)在试验前30天内发生并发症而进行手术者。
[0063] (3)有特殊原因的胃溃疡,如胃泌素瘤、肝硬化等所致者。
[0064] (4)妊娠期或准备妊娠的妇女,哺乳期妇女。
[0065] (5)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者。
[0066] (6)有其他合并症可影响疗效观察或对试验药物有禁忌的疾病。
[0067] (7)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0068] (8)酗酒或有其他不宜做药物试验观察者。
[0069] (9)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者。
[0070](三)、治疗方案
[0071] 凡确诊患有湿热内蕴、气血瘀滞型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均可采用本发明中药颗粒进 行治疗,治疗时并同时设对照组,治疗组用本发明中药颗粒,每日两次用温开水冲服,每次 l〇g,连服二个月;对照组采用胶体果胶铋胶囊,每次3粒(150mg),每日3次,同时连服二个 月,统计疗效。
[0072] (四)、疗效评定标准
[0073] (参照《新药(中药)临床研宄指导原则》)
[0074] 1、胃镜疗效评价标准
[0075] (1)痊愈:胃镜下溃疡苔消失(处于32期),胃粘膜充血,水肿等征象消失,胃粘膜 呈橘红色,症状完全消失。
[0076] (2)显效:胃镜下溃疡苔基本消失(处于SJA),胃粘膜充血、水肿等征象明显好 转,症状缓解,有明显改善。
[0077] (3)有效:胃镜下溃疡苔明显变薄,溃疡接近愈合(处于4期),胃粘膜充血、水肿 有所改善,其它症状也有所改善。
[0078] (4)无效:溃疡面缩小在50%以下,胃粘膜充血、水肿等征象无变化。
[0079] 2、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0080] 根据积分法判定证候疗效:
[0081] 疗效指数(η)=(疗前积分-疗后积分)/疗前积分X 100%
[0082] (1)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多90%。
[0083] (2)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疗效指数多70%,< 90%。
[0084] (3)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疗效指数多30%,< 70%。
[0085] (4)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疗效指数< 30%。
[0086] (五)、统计学处理
[0087] 采用SPSS13. 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 2检验,等级 资料用Ridit分析。
[0088] 根据上述治疗方案对确诊的12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 上无显著差异,中医证候积分无显著差异(表1)。
[0089] 表1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一般情况比较
[0090]

【权利要求】
1. 一种治疗湿热内蕴、气血瘀滞型消化性溃疡的中药颗粒,其特征在于,由重量计的: 醋玄胡索180-220g,连翘350-450g,蒲公英500-700g,醋莪术180-220g,黄连160-200g,制 吴茱萸50-70g,枳实220-260g,生黄芪180-220g,白芨270-330g制成,其中,将醋莪术、枳实 及制吴茱萸,加水浸没,加热蒸馏提取挥发油,挥发油备用,提取挥发油后的水溶液另器保 存备用;醋莪术、枳实和制吴茱萸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与醋玄胡索、连翘、蒲公英、黄连、生 黄芪、白芨混合,每次加水浸没,煎煮三次,第一次煎1.5h,第二、三次各煎lh,合并三次煎 液,滤过,与上述提取挥发油后的水溶液合并,减压浓缩至80°C相对密度为1. 35的浸膏,制 粒,干燥,加入上述挥发油混匀,即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湿热内蕴、气血瘀滞型消化性溃疡的中药颗粒,其特征 在于,由重量计的:醋玄胡索190-210g,连翘370-420g,蒲公英550-650g,醋莪术190-210g, 黄连170-190g,制吴茱萸55-65g,枳实230-250g,生黄芪190-210g,白芨290-310g制成, 其中,将醋莪术、枳实及制吴茱萸,加水浸没,加热蒸馏提取挥发油,挥发油备用,提取挥发 油后的水溶液另器保存备用;醋莪术、枳实和制吴茱萸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与醋玄胡索、连 翘、蒲公英、黄连、生黄芪、白芨混合,每次加水浸没,煎煮三次,第一次煎1. 5h,第二、三次各 煎lh,合并三次煎液,滤过,与上述提取挥发油后的水溶液合并,减压浓缩至80°C相对密度 为1. 35的浸膏,制粒,干燥,加入上述挥发油混匀,即成。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湿热内蕴、气血瘀滞型消化性溃疡的中药颗粒,其特征 在于,由重量计的:醋玄胡索200g,连翘400g,蒲公英600g,醋莪术200g,黄连180g,制吴茱 萸60g,枳实240g,生黄芪200g,白芨300g制成,其中,将醋莪术、枳实及制吴茱萸,加水浸 没,加热蒸馏提取挥发油,挥发油备用,提取挥发油后的水溶液另器保存备用;醋莪术、枳实 和制吴茱萸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与醋玄胡索、连翘、蒲公英、黄连、生黄芪、白芨混合,每次 加水浸没,煎煮三次,第一次煎1. 5h,第二、三次各煎lh,合并三次煎液,滤过,与上述提取 挥发油后的水溶液合并,减压浓缩至80°C相对密度为1. 35的浸膏,制粒,干燥,加入上述挥 发油混匀,即成。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湿热内蕴、气血瘀滞型消化性溃疡的中药颗粒,其特征 在于,由重量计的:醋玄胡索185g,连翘440g,蒲公英510g,醋莪术205g,黄连165g,制吴茱 萸68g,枳实205g,生黄芪215g,白芨275g制成,其中,将醋莪术、枳实及制吴茱萸,加水浸 没,加热蒸馏提取挥发油,挥发油备用,提取挥发油后的水溶液另器保存备用;醋莪术、枳实 和制吴茱萸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与醋玄胡索、连翘、蒲公英、黄连、生黄芪、白芨混合,每次 加水浸没,煎煮三次,第一次煎1. 5h,第二、三次各煎lh,合并三次煎液,滤过,与上述提取 挥发油后的水溶液合并,减压浓缩至80°C相对密度为1. 35的浸膏,制粒,干燥,加入上述挥 发油混匀,即成。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湿热内蕴、气血瘀滞型消化性溃疡的中药颗粒,其特征 在于,由重量计的:醋玄胡索215g,连翘360g,蒲公英680g,醋莪术186g,黄连195g,制吴茱 萸53g,枳实255g,生黄芪185g,白芨320g制成,其中,将醋莪术、枳实及制吴茱萸,加水浸 没,加热蒸馏提取挥发油,挥发油备用,提取挥发油后的水溶液另器保存备用;醋莪术、枳实 和制吴茱萸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与醋玄胡索、连翘、蒲公英、黄连、生黄芪、白芨混合,每次 加水浸没,煎煮三次,第一次煎1. 5h,第二、三次各煎lh,合并三次煎液,滤过,与上述提取 挥发油后的水溶液合并,减压浓缩至80°C相对密度为1. 35的浸膏,制粒,干燥,加入上述挥 发油混匀,即成。
【文档编号】A61P1/04GK104491728SQ201410815663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22日
【发明者】郭淑云, 李墨航, 陈天朝 申请人:河南中医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