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瘀热互结证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

文档序号:997551阅读:6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瘀热互结证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评价,中医药理论研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筛选治疗瘀 热互结证药物,评价中药药性以及研究中医药理论的动物模型及其建立方法。
背景技术
所谓瘀热互结证,是指在急性外感热病或内伤杂病病变发展的一定阶段,火热毒 邪或兼夹痰湿壅于血分,搏血为瘀,致血热、血瘀两种病理因素互为搏结、相合为患而形成 的一种证型(周仲瑛,论瘀热,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2 (5) :273-276.)。周仲英根据 中医理论和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瘀热搏结是许多急、难、重症的主要病机之一,提出瘀热 相搏证可见于临床多种疾病,不仅见于外感热病,而且亦存在于许多内伤杂病的发展过程 中。如瘀热型血证,既可发生在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炎、伤寒等外感热病,也可见于内伤 杂病血证,如肺结核或支气管扩张的咯血、消化性溃疡或胃炎的吐血。再如,湿热瘀毒互结 证是重症肝炎、慢性乙型肝炎常见的临床证型;肺系疾病因肺热内蕴,痰瘀交蒸;肾系疾病 因水毒瘀热互结,浊邪上犯冲风病血随气逆,瘀热上冲,均可表现“瘀热”病理特点。另外, 许多疾病,如高脂血症、某些血液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亦常见瘀热证 候。研究和探讨这些疾病瘀热相搏证候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及基本治法方药的作用机理, 对进一步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报道的“瘀热互结证”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很少,一般是采用细菌(王殿 俊,刘小浩,金辉等.热毒血瘀证动物模型的研究.江苏中医,1992,3:39-40.)或细菌内毒 素(杨进,陆平成.家兔“热毒血癖证”系列动物模型的试制.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 11 (2) =70-72.谢文光,马晓昌,邵宁生等.赤芍治疗热毒血瘀证的血清蛋白质组变化的初 步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6,25 (6) 520-524)对动物进行感染的方法来造成热 毒血瘀证模型。内毒素是存在于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脂多糖在革兰氏阴性 杆菌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的发病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内毒素常可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 征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内毒素作用于机体,出现发热、白细胞数变化、血小板数增多、 血液流变性改变、血压下降,进一步发生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肾功能减退、肝损害、神经症 状及休克,这一系列病理反应符合中医学中的热毒血瘀证表现。采用细菌及其毒素作为攻 毒的材料,比较接近绝大多数温热病的发病原因,而且较为容易出现类似热毒和瘀血的病 理变化,如表现为高热、高凝、高粘、高聚等。此类模型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一定的认可,并 被后来学者引用和运用,但有明显的不足之处首先是用造模动物受细菌感染后,虽然改变攻毒剂量或攻毒途径,往往仍然不易 控制其病变的过程,最终多死亡,死亡率较高,在做中药疗效试验时,较难有治愈的结果。而 且用细菌做攻毒材料,其剂量很难做到精确控制。其次是用内毒素作攻毒材料,造模动物的病情、病变过程通过改变剂量或用药时 间较易得到控制,其缺点是使用内毒素后,虽有各种热毒血瘀的表现,但有些指标的变化不 能作为瘀血的直接证据,如会出现低凝、低聚等与瘀血特点不直接符合的现象。
再次,大鼠对内毒素反应个体差异较大,模型稳定性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与临床症状体 征相同或相近、重复性好、稳定性好、易控制,并经得起以方测证的检验的瘀热互结证大鼠 模型的制作方法。本发明提出的瘀热互结证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取适当大鼠,腹 腔注射角叉菜胶连续3天,末次注射角叉菜胶24h后大鼠背部皮下注射干酵母溶液,整个过 程严格控制室温。试验研究表明大鼠的中医整体体征出现毛色枯槁、舌质颜色红紫、舌下脉络增粗 增长、爪甲红紫色、耳廓发红、尾部明显血栓、体温升高等症状。同时,血液流变学检测表明, 大鼠的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黏度等方面都有极显著的升高,血液呈现黏、浓、 聚的状态改变。微循环检测表明,大鼠微血管中微血流速度明显减慢,微血流流态明显变 差。只有所复制的动物模型的症状表现符合中医临床,才能更好地反应中医临床疾病的本 质。上述模型大鼠出现舌红、耳廓发红、体温升高等热的病理表现,同时出现舌下脉络增粗 增长、爪甲青紫、尾部明显血栓、血流流变学呈现黏、浓、聚的状态改变、微血流速度明显减 慢、微血流流态明显变差等瘀的病现表现,与瘀热互结证的中医临床表现相近,符合中医药 理论,能很好的反应瘀热互结证的证型本质。动物模型建立后,如果能够用寒性的活血化瘀药进行干预,如能改变瘀热互结证 大鼠的症状表现,以及血流流变学和微循环指标,则佐证了该模型的成立,并为该模型的科 学性做进一步的论证。为了增加以药测证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本发明设寒性药丹参为对照 组,对模型进行进一步论证。试验结果表明,用寒性药丹参进行干预,能显著改善本发明模型的瘀和热的症状, 以及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指标。且本发明模型具有重复性好、易控制、稳定性好等特点。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论述。实施例1选取SD大鼠24只,SPF级,随机分成正常组和模型组,每组12只,洁净动物室饲 养,室温20士2°C,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lOmg/mL的角叉菜胶,连续3天,末次注射角叉菜胶 24h后大鼠背部皮下注射20%干酵母溶液,6h后测大鼠肛温,之后10%水合氯醛麻醉,置于 冷光源拍摄箱,采用数码相机对大鼠皮毛、耳廓、四肢、尾部、舌头进行图像采集,并测量记 录尾部全长及血栓的长度,之后置于微循环测定仪观察微血管血液流速和流态,之后腹主 动脉取血,进行血液流变学测定。实验结果1.中医整体体征模型组大鼠出现舌质颜色红紫、耳廓发红、舌下脉络增粗增长、爪甲青紫、尾部明 显血栓、体温升高等“瘀热”症状。2.微循环检测
表1正常组与模型组大鼠耳廓微血流速度和微血流流态比较
权利要求
一种瘀热互结证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选取实验用大鼠,腹腔注射角叉菜胶连续3天,24h后大鼠背部皮下注射干酵母溶液。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瘀热互结证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角 叉菜胶及干酵母的浓度及用量是实验动物可以承受的任何浓度与剂量。
3.—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瘀热互结证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角 叉菜胶及干酵母的注射方法、部位、次数、次序及注射时间间隔是实验动物可承受的任何方 式。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瘀热互结证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实 验动物是各种实验用种系的大鼠,各种实验用种系的家兔。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筛选治疗瘀热互结证药物,评价中药药性以及研究中药药性理论的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取适当大鼠,腹腔注射角叉菜胶连续3天,24h后大鼠背部皮下注射干酵母溶液。按照本发明构建的大鼠模型与临床症状相似,大鼠出现舌质颜色红紫、舌底脉络增粗增长、爪甲红紫色、尾部出现明显血栓、体温升高等症状,同时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检测表明大鼠血液粘度明显增大,血流流速明显变慢。该模型重复性、稳定性较好,能经得起以药测证的检验。
文档编号A61K36/064GK101933951SQ20101026990
公开日2011年1月5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日
发明者冯旭, 包传红, 杜正彩, 杨柯, 邓家刚, 郝二伟 申请人:邓家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