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辅助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1473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防护辅助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护辅助架,包括龙门架,龙门架的横梁上套装有只能沿横梁水平滑动的横滑套,滑套上固接有水平设置的纵梁,纵梁上套装有只能沿纵梁轴向滑动的纵滑套,纵滑套上固接有竖直设置的螺杆,螺杆上套装有与螺杆螺接配合的螺套,螺套上固设有口部向上的盛装铅板的铅板筒。铅板筒侧壁上设有内外贯通且上下贯通的铅板槽。铅板边部设有与铅板槽对应的定位件。铅板筒底部固设有与铅板槽对应的弹性环。采用上述结构的防护辅助架,结构合理,调节范围广、调节死角小,铅块厚度、遮挡面可调,且操作方便。
【专利说明】防护辅助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护辅助架。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医院在给病人进行放射治疗时,常使用铅块对病人的危险器官进行遮挡保护,一般铅块安装在病人身前的散射屏上,铅块的厚度与屏面垂直,对于较厚的铅块,如果厚度方向与射线的入射方向夹角过大,就会在被保护区域的边界出现很大的半影区,使被保护区域的边界不能准确定位。
[0003]中国专利号为201120120755.7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放射科挡铅架,这种挡铅架可以起到支撑铅块、调节铅块放置位置的作用,但是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结构过于简单,只能进行铅块整体升降调整和在固定平面内的转动调整,但不能调整该转动平面的倾斜角度,存在极大的调节死角,调节灵活性或自由度较差,导致在实际操作时非常别扭;
2、铅块是固定设置在调节杆上的,因此铅块的厚度、遮挡面都是固定不可调整的,因此通用性较差,不能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调节范围广、调节死角小,铅块厚度、遮挡面可调,且能辅助病人摆正手臂位置、操作方便的防护辅助架。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是:包括龙门架,龙门架的横梁上套装有只能沿横梁水平滑动的横滑套,横滑套上固接有水平设置的纵梁,纵梁上套装有只能沿纵梁轴向滑动的纵滑套,纵滑套上固接有竖直设置的螺杆,螺杆上套装有与螺杆螺接配合的螺套,螺套上固设有口部向上的盛装铅板的铅板筒。
[0006]龙门架是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是其他部件安装的载体,其主要作用是为其他部件提供支撑力。龙门架的横梁上滑动套装有横滑套,横滑套只能沿横梁轴向滑动,而不能相对横梁转动,这样就为横滑套的定向移动提供了可靠保证。横滑套上固设有纵梁,纵梁水平设置。当横滑套沿横梁滑动时,纵梁也随之同步横向移动。纵梁上套装有纵滑套,纵滑套只能沿纵梁轴向滑动,而不能饶纵梁转动,保证了纵滑套的定向移动的稳定性和精度。纵滑套上垂直固设有螺柱,螺柱上螺接配合有螺套,因此,螺套转动时,就可以在两者螺纹配合作用下实现轴向上的相对移动,也就是螺套的升降。螺套上固设有口部向上设置的铅板筒,铅板筒主要用来盛放平板状的铅板。因此,如果铅板横向平铺放置,遮挡放射线的面积是固定的,此时其竖直方向厚度最薄,遮挡放射线的效果最弱,但可以通过调整铅板纵向的层叠数来调整遮挡放射线的保护效果。层叠的数量越多,遮挡放射线的能力越强,保护身体效果越好,在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放射线的强弱适当调整,有效保护了病人的身体健康。如果铅板竖向放置,竖直方向遮挡放射线的效果是固定的,也是比较强的,此时铅板的保护面积则是较小的,但是可以通过调整铅板横向层叠数来调整保护面积。其层叠的数量越多,保护面积越大,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性保护。[0007]在实际应用时,一般将纵梁与横梁垂直设置,这样横梁和纵梁在水平面内构成了一个直角坐标系。当控制横滑套沿横梁轴向滑动时,铅板筒通过纵梁随横滑套在坐标系横向上同步移动,当控制纵滑套沿纵梁轴向移动时,铅板筒随纵滑套在坐标系竖向上同步移动,这样就可以方便地将铅板筒移动到病人身体的任何区域,无移动死角,也就可以对病人身体的任何部位进行遮挡保护。因为螺杆使竖直设置的,通过控制螺套绕螺杆转动,可以实现铅板筒的升降,也就是铅板的升降,这样就可以将铅板贴紧病人被保护身体部位,避免了因为放射线衍射带来的附加伤害,有效保护了病人的身体,使保护作用最大化。
[0008]作为改进,铅板筒侧壁上设有内外贯通且上下贯通的铅板槽。
[0009]因为铅板槽内外贯通,因此可以通过铅板槽对铅板筒内的铅板施力,这样就可以实现向铅板筒内取、放铅板的功能,操作更加简单。因为铅板槽是上下贯通的,这样通过铅板槽把持住铅板后就可以沿铅板槽垂直移动铅板,实现铅板的快速取、放,操作更简单、快速。
[0010]作为进一步改进,铅板边部设有与铅板槽对应的定位件。
[0011]通过定位件的定位作用,不但在向铅板筒内放置铅板时可以将定位件与铅板槽对应放置,在从铅板筒内取出铅板时,也可以通过定位件方便把持住铅板,操作更加方便。
[0012]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定位件为卡装在铅板槽内的卡块。
[0013]采用卡块作为定位件,在放置铅板时,可以通过卡块与铅板槽的卡装配合来实现铅板和铅板筒的相对固定,并在取出铅板时,通过把持或卡紧卡块的方式来把铅板提出铅板筒,操作也非常方便。
[0014]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定位件为设置在铅板底部的缺口。
[0015]在放入铅板时,可以通过缺口方便夹持住铅板,并使缺口与铅板槽对应。缺口还可以为手指插入铅板之间的缝隙提供切入口,这样在取出铅板时可以方便对铅板施力,从而达到快速取出铅板的目的。
[0016]作为改进,铅板筒底部固设有与铅板槽对应的弹性环。
[0017]因为弹性环具有弹性,在使用时,可以将弹性环通过铅板槽套装到铅板筒上,这样就起到了锁紧铅板的作用,避免放射治疗时前半晃动引起病人不安,有助于病人身心放松提闻治疗效果。
[0018]作为进一步改进,横滑套和纵滑套上设有锁紧件。
[0019]通过锁紧件可以将横滑套锁紧在横梁上、将纵滑套锁紧在纵梁上,保证了铅板移动定位的精确性,有助于实现精确放射治疗。
[0020]作为改进,龙门架的竖梁一侧设有竖齿条,另一侧设有定位齿条,竖梁上滑动套装有竖滑套,竖滑套上螺接有与竖齿条压紧配合的定位螺柱,竖滑套上铰接有与手臂配合的手臂摆杆,手臂摆杆末端铰接有手臂调整杆,手臂调整杆下端与定位齿条卡装配合。
[0021]手臂摆杆的主要作用是辅助病人调整检查时手臂的位置或倾斜角度,使医学检查更简单,效率更高,也让病人更安心检查,更无须病人家属配合检查。因为对于骨折病人、手臂失去控制能力的病人或老年人、儿童病人而言,在进行透视、CT、ECT等放射性医学检查时,不能自主配合医生的口令将手臂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或倾斜合适的角度。如果由家属辅助移动,则需要医生现场指导家属操作,不但操作繁琐,而且放射线对家属身体也有伤害。为方便叙述,将手臂摆杆靠近病人肩膀的一端称为肩端,将另一端,也就是靠近手部的一端称为手端。手臂摆杆的肩端铰接在竖滑套上,竖滑套又可以沿竖梁上下滑动,这样就可以自由调整手臂摆杆肩端的高度,不但能适应不同检查设备不同高度的检查床进行检查,而且可以驱动手臂特别是肩部向内侧滚动以实现手臂的转动,也就是手臂的内倾(内翻)。竖梁侧壁上设有竖齿条,竖滑套上螺接有定位螺柱,通过旋转定位螺柱可以将定位螺柱内端压紧在竖齿条上,这样就实现了竖滑套的定位,也就实现了手臂摆杆肩端的定位。手臂摆杆手端铰接有手臂调整杆,手臂调整杆另一端也就是下端与设置在竖梁侧壁上的定位齿条卡装配合,以获得定位和支撑。这样只要调节手臂调整杆下端在定位齿条上的卡装位置,就可以起到调节手臂摆杆手端高度的作用。通过配合调节定位螺柱在竖齿条上的位置和手臂调整杆下端在定位齿条上的位置,就可以实现手臂摆杆接近180度范围的倾斜调节,也就是使手臂几乎从竖直向上到竖直向下角度的调节,满足了各种医学检查的配合需要。
[0022]作为进一步改进,手臂摆杆上设有与病人手臂配合的摆杆凹腔,摆杆凹腔端部设有与人手配合的手形槽,竖梁侧壁中部设有上下延伸的凹道,所述定位齿条设置在凹道内。
[0023]摆杆凹腔可以为病人手臂提供支撑,摆杆凹腔设置在手臂摆杆的内壁和上壁上,因此可以起到容纳、支撑手臂的作用。这样在检查时,医生只需调整好手臂摆杆的倾斜角度,并将病人手臂放置到摆杆凹腔内即可,无需绑定或夹紧,操作简单,也降低了病人的心理压力。摆杆凹腔端部的手形槽可以起到引导病人手部摆放位置和使手部伸展的作用,这样有助于对手部进行拍片。将定位齿条设置在竖梁侧壁中部的凹道内,不但可以保证凹道两侧的竖梁侧壁能够与竖滑套顺畅滑动配合,也就避免了定位齿条与竖滑套滑动配合导致的不顺畅并进而导致手臂摆杆肩端的不稳定性,还能使手臂调整杆与定位齿条顺利卡装配
口 ο
[0024]作为改进,铅板底面固设有外凸的铅板定位杆,铅板顶面设有与铅板定位杆插装配合的铅板定位孔,铅板定位杆的长度要大于铅板定位孔的深度。
[0025]因为铅板定位杆与铅板定位孔的位置是对应设置的,因此在将铅板叠放到铅板筒内时,上面铅板的铅板定位杆会对应插装到下面铅板的铅板定位孔内,从而实现各铅板的有序排列。又因为铅板定位杆的长度大于铅板定位孔的深度,所以铅板定位杆插入铅板定位孔后会有一段露在铅板定位孔外,这样相邻的两层铅板就被撑开一道间隙,医生可以通过该间隙将手指伸入卡块下方,从而方便从铅板筒内取出任意数量的铅板,非常方便。
[0026]综上所述,采用上述结构的防护辅助架,结构合理,调节范围广、调节死角小,铅块厚度、遮挡面可调,且能辅助病人摆正手臂位置、操作方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7]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铅板叠加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手形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如图所示,该防护辅助架包括龙门架1,龙门架I的横梁2上套装有只能沿横梁2水平滑动的横滑套3,横滑套上固接有水平设置的纵梁4,纵梁4上套装有只能沿纵梁4轴向滑动的纵滑套5。纵滑套5上固接有竖直设置的螺杆6,螺杆6上套装有与螺杆6螺接配合的螺套7,螺套7上固设有口部向上的盛装铅板的铅板筒8。龙门架I是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是其他部件安装的载体,其主要作用是为其他部件提供支撑力。龙门架I的横梁2上滑动套装有横滑套3,横滑套3只能沿横梁2轴向滑动,而不能相对横梁2转动,这样就为横滑套3的定向移动提供了可靠保证。横滑套3上固设有纵梁4,纵梁4水平设置。当横滑套3沿横梁2滑动时,纵梁4也随之同步横向移动。纵梁4上套装有纵滑套5,纵滑套5只能沿纵梁4轴向滑动,而不能饶纵梁4转动,保证了纵滑套5的定向移动的稳定性和精度。纵滑套5上垂直固设有螺柱,螺柱上螺接配合有螺套7,因此,螺套7转动时,就可以在两者螺纹配合作用下实现轴向上的相对移动,也就是螺套7的升降。螺套7上固设有口部向上设置的铅板筒8,铅板筒8主要用来盛放平板状的铅板。因此,如果铅板横向平铺放置,遮挡放射线的面积是固定的,此时其竖直方向厚度最薄,遮挡放射线的效果最弱,但可以通过调整铅板纵向的层叠数来调整遮挡放射线的保护效果。层叠的数量越多,遮挡放射线的能力越强,保护身体效果越好,在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放射线的强弱适当调整,有效保护了病人的身体健康。如果铅板竖向放置,竖直方向遮挡放射线的效果是固定的,也是比较强的,此时铅板的保护面积则是较小的,但是可以通过调整铅板横向层叠数来调整保护面积。其层叠的数量越多,保护面积越大,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性保护。
[0032]在实际应用时,一般将纵梁4与横梁2垂直设置,这样横梁2和纵梁4在水平面内构成了一个直角坐标系。当控制横滑套3沿横梁2轴向滑动时,铅板筒8通过纵梁4随横滑套3在坐标系横向上同步移动,当控制纵滑套5沿纵梁4轴向移动时,铅板筒8随纵滑套5在坐标系竖向上同步移动,这样就可以方便地将铅板筒8移动到病人身体的任何区域,无移动死角,也就可以对病人身体的任何部位进行遮挡保护。因为螺杆6使竖直设置的,通过控制螺套7绕螺杆6转动,可以实现铅板筒8的升降,也就是铅板的升降,这样就可以将铅板贴紧病人被保护身体部位,避免了因为放射线衍射带来的附加伤害,有效保护了病人的身体,使保护作用最大化。
[0033]铅板筒8侧壁上设有内外贯通且上下贯通的铅板槽9。
[0034]因为铅板槽9内外贯通,因此可以通过铅板槽9对铅板筒8内的铅板施力,这样就可以实现向铅板筒8内取、放铅板的功能,操作更加简单。因为铅板槽9是上下贯通的,这样通过铅板槽9把持住铅板后就可以沿铅板槽9垂直移动铅板,实现铅板的快速取、放,操作更简单、快速。
[0035]铅板边部设有与铅板槽9对应的定位件10。通过定位件10的定位作用,不但在向铅板筒8内放置铅板时可以将定位件10与铅板槽9对应放置,在从铅板筒8内取出铅板时,也可以通过定位件10方便把持住铅板,操作更加方便。
[0036]在本实施例中,定位件10为卡装在铅板槽9内的卡块11。采用卡块11作为定位件10,在放置铅板14时,可以通过卡块11与铅板槽9的卡装配合来实现铅板14和铅板筒8的相对固定,并在取出铅板时,通过把持或卡紧卡块11的方式来把铅板提出铅板筒8,操作也非常方便。
[0037]在实际应用时,定位件10为设置在铅板底部的缺口。在放入铅板时,可以通过缺口方便夹持住铅板,并使缺口与铅板槽9对应。缺口还可以为手指插入铅板之间的缝隙提供切入口,这样在取出铅板时可以方便对铅板施力,从而达到快速取出铅板的目的。[0038]铅板筒8底部固设有与铅板槽9对应的弹性环13。因为弹性环13具有弹性,在使用时,可以将弹性环13通过铅板槽9套装到铅板筒8上,这样就起到了锁紧铅板的作用,避免放射治疗时前半晃动引起病人不安,有助于病人身心放松提高治疗效果。
[0039]横滑套3和纵滑套5上设有锁紧件12。通过锁紧件12可以将横滑套3锁紧在横梁2上、将纵滑套5锁紧在纵梁4上,保证了铅板移动定位的精确性,有助于实现精确放射治疗。
[0040]龙门架I的竖梁15 —侧设有竖齿条16,另一侧设有定位齿条17,竖梁上滑动套装有竖滑套18,竖滑套上螺接有与竖齿条压紧配合的定位螺柱19,竖滑套上铰接有与手臂配合的手臂摆杆20,手臂摆杆末端铰接有手臂调整杆21,手臂调整杆下端与定位齿条卡装配

口 ο
[0041]手臂摆杆的主要作用是辅助病人调整检查时手臂的位置或倾斜角度,使医学检查更简单,效率更高,也让病人更安心检查,更无须病人家属配合检查。因为对于骨折病人、手臂失去控制能力的病人或老年人、儿童病人而言,在进行透视、CT、ECT等放射性医学检查时,不能自主配合医生的口令将手臂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或倾斜合适的角度。如果由家属辅助移动,则需要医生现场指导家属操作,不但操作繁琐,而且放射线对家属身体也有伤害。为方便叙述,将手臂摆杆靠近病人肩膀的一端称为肩端,将另一端,也就是靠近手部的一端称为手端。手臂摆杆的肩端铰接在竖滑套上,竖滑套又可以沿竖梁上下滑动,这样就可以自由调整手臂摆杆肩端的高度,不但能适应不同检查设备不同高度的检查床进行检查,而且可以驱动手臂特别是肩部向内侧滚动以实现手臂的转动,也就是手臂的内倾(内翻)。竖梁侧壁上设有竖齿条,竖滑套上螺接有定位螺柱,通过旋转定位螺柱可以将定位螺柱内端压紧在竖齿条上,这样就实现了竖滑套的定位,也就实现了手臂摆杆肩端的定位。手臂摆杆手端铰接有手臂调整杆,手臂调整杆另一端也就是下端与设置在竖梁侧壁上的定位齿条卡装配合,以获得定位和支撑。这样只要调节手臂调整杆下端在定位齿条上的卡装位置,就可以起到调节手臂摆杆手端高度的作用。通过配合调节定位螺柱在竖齿条上的位置和手臂调整杆下端在定位齿条上的位置,就可以实现手臂摆杆接近180度范围的倾斜调节,也就是使手臂几乎从竖直向上到竖直向下角度的调节,满足了各种医学检查的配合需要。
[0042]手臂摆杆上设有与病人手臂配合的摆杆凹腔22,摆杆凹腔端部设有与人手配合的手形槽26,竖梁侧壁中部设有上下延伸的凹道23,所述定位齿条设置在凹道内。
[0043]摆杆凹腔可以为病人手臂提供支撑,摆杆凹腔设置在手臂摆杆的内壁和上壁上,因此可以起到容纳、支撑手臂的作用。这样在检查时,医生只需调整好手臂摆杆的倾斜角度,并将病人手臂放置到摆杆凹腔内即可,无需绑定或夹紧,操作简单,也降低了病人的心理压力。摆杆凹腔端部的手形槽与人体手形相配合,且手形槽内设有与手指间隙相配合的间隔板,可以起到引导病人手部摆放位置和使手部伸展特别是手指分开伸展的作用,这样有助于对手部进行拍片。将定位齿条设置在竖梁侧壁中部的凹道内,不但可以保证凹道两侧的竖梁侧壁能够与竖滑套顺畅滑动配合,也就避免了定位齿条与竖滑套滑动配合导致的不顺畅并进而导致手臂摆杆肩端的不稳定性,还能使手臂调整杆与定位齿条顺利卡装配
口 ο
[0044]铅板底面固设有外凸的铅板定位杆24,铅板顶面设有与铅板定位杆插装配合的铅板定位孔25,铅板定位杆的长度要大于铅板定位孔的深度。[0045]因为铅板定位杆与铅板定位孔的位置是对应设置的,因此在将铅板叠放到铅板筒内时,上面铅板的铅板定位杆会对应插装到下面铅板的铅板定位孔内,从而实现各铅板的有序排列。又因为铅板定位杆的长度大于铅板定位孔的深度,所以铅板定位杆插入铅板定位孔后会有一段露在铅板定位孔外,这样相邻的两层铅板就被撑开一道间隙,医生可以通过该间隙将手指伸入卡块下方,从而方便从铅板筒内取出任意数量的铅板,非常方便。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护辅助架,其特征是:包括龙门架(1),龙门架(I)的横梁(2)上套装有只能沿横梁(2)水平滑动的横滑套(3),横滑套(3)上固接有水平设置的纵梁(4),纵梁(4)上套装有只能沿纵梁(4 )轴向滑动的纵滑套(5 ),纵滑套(5 )上固接有竖直设置的螺杆(6 ),螺杆(6)上套装有与螺杆(6)螺接配合的螺套(7),螺套(7)上固设有口部向上的盛装铅板的铅板筒(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辅助架,其特征是:铅板筒(8)侧壁上设有内外贯通且上下贯通的铅板槽(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辅助架,其特征是:铅板边部设有与铅板槽(9)对应的定位件(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护辅助架,其特征是:定位件(10)为卡装在铅板槽(9)内的卡块(1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护辅助架,其特征是:定位件(10)为设置在铅板底部的缺□。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防护辅助架,其特征是:铅板筒(8)底部固设有与铅板槽(9)对应的弹性环(1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护辅助架,其特征是:横滑套(3)和纵滑套(5)上设有锁紧件(1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护辅助架,其特征是:龙门架(I)的竖梁(15)—侧设有竖齿条(16),另一侧设有定位齿条(17),竖梁(15)上滑动套装有竖滑套(18),竖滑套(18)上螺接有与竖齿条(16)压紧配合的定位螺柱(19),竖滑套(18)上铰接有与手臂配合的手臂摆杆(20),手臂摆杆(20)末端铰接有手臂调整杆(21),手臂调整杆(21)下端与定位齿条(17)卡装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护辅助架,其特征是:手臂摆杆(20)上设有与病人手臂配合的摆杆凹腔(22),摆杆凹腔(22)端部设有与人手配合的手形槽(26),竖梁(15)侧壁中部设有上下延伸的凹道(23),所述定位齿条(17)设置在凹道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护辅助架,其特征是:铅板底面固设有外凸的铅板定位杆(24),铅板顶面设有与铅板定位杆插装配合的铅板定位孔(25),铅板定位杆的长度要大于铅板定位孔的深度。
【文档编号】A61B6/10GK203815481SQ201420139138
【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26日
【发明者】马兴军, 刘俊卿 申请人:马兴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