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肠多功能治疗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81764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结肠多功能治疗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结肠多功能治疗装置,包括扩肛器、导引导丝、直肠导管、乙状结肠导管、降结肠导管、横结肠导管和结肠多功能治疗导管。本实用新型针对大肠解剖学特点对大肠多发症状进行治疗,设计结肠多功能治疗导管和与之配套使用的一系列导管,能够在床边徒手放置治疗导管到达结肠任意部位,方便快捷,安全可靠,从而达到减压排气、注药、测压等诊疗目的。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结肠治疗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床边徒手操作的结肠多功能治 疗装置。 一种结肠多功能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顽固性腹胀是临床常见的难治之症。非梗阻性结肠扩张是顽固性腹胀的主要病理 生理机制之一,常见于腹部手术术后、多发伤、颈髓损伤、重症感染、营养不良、水电紊乱等 临床疾病。使用临床常规的治疗手段如胃肠减压、肛管排气或导泻灌肠等,同时只能诊断肛 门以内15厘米的病患部位,治疗顽固性腹胀往往疗效不佳,以致患者出现严重营养不良、 感染扩散、腹腔高压甚至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肠镜也可治疗顽固性腹胀,但结肠镜引起 肠穿孔等并发症的风险高,结肠镜体很粗,患者痛苦大;同时因为操作复杂对医师技术要求 高,兼之设备昂贵,难以普及。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结肠诊断和治疗用的结肠多功能 治疗装置。利用与大肠的曲度和生理折叠方式相近的结肠导管,可以配合导引导丝快速将 结肠多功能导管送至病患部位,避免因为输送导引导丝过程增加患者的痛苦和出现并发症 的风险。同时本实用新型可以在床边徒手操作,导管和治疗管可到达结肠不同部位,从而达 到减压排气、注药、测压等诊疗目的。
[0004]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5] -种结肠多功能治疗装置,包括直肠导管,其特征在于,直肠导管的一端为直管, 另一端为四分之一圆弧形的弧形弯管,弧形弯管的顶部有气囊。直管的尾端开口上连接有 标准转接头,便于连接换能器测量肠压或是排出气体降低直肠部位的肠压。所述的直管长 30-40厘米,所述的弧形弯管的弯曲半径3-8厘米,所述的直肠导管内径4-14毫米,外径 5-15毫米;还有乙状结肠导管,乙状结肠导管的一端为30-40厘米长直管,另一端为周长 25-40厘米的螺旋形弯管,螺旋形弯管的顶部有气囊,长直管的尾端开口上连接有标准转接 头,便于连接换能器测量肠压或是排出气体降低乙状结肠部位的肠压。乙状结肠导管的内 径4-14晕米,外径5-15晕米;
[0006] 还有降结肠导管,降结肠导管呈"乙"字形,长端为70-85厘米长的直管,短端为 3- 10厘米长的直管,其短端的顶部有气囊,其长的直管的尾端开口上连接有标准转接头,便 于连接换能器测量肠压或是排出气体降低降结肠部位的肠压。降结肠导管的内径4-14毫 米,夕卜径5-15晕米;
[0007] 还有横结肠导管,其一端为100-110厘米长直管,另一端为5-10厘米短直管,两段 直管形成20-40°夹角连接,其短直管的顶部有气囊,其长直管的尾端开口上连接有标准转 接头,便于连接换能器测量肠压或是排出气体降低横结肠部位的肠压,横结肠导管的内径 4- 14晕米,外径5-15晕米;
[0008] 还有结肠多功能治疗导管,在结肠多功能治疗导管的前端有至少一个注药导孔, 注药导孔的后端有气囊,靠近结肠多功能治疗导管的尾端部位有连接相应注药导孔的输液 接口和连接气囊的注气接口;。
[0009] 为了获得更好的技术效果,结肠多功能治疗导管在所述的气囊后部还有第二气 囊,靠近结肠多功能治疗导管的尾端部位有连接第二气囊的第二注气接口;在所述的结肠 多功能治疗导管的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之间,靠近第二气囊附近有至少一个注药导孔,靠 近结肠多功能治疗导管的尾端部位有连接相应注药导孔的输液接口;结肠多功能治疗导管 的尾端开口上连接有标准转接头;结肠多功能治疗导管的外壁上还有刻度;还有测压腔, 测压腔在结肠多功能治疗导管前端的开口远离注药导孔;
[0010] 还有扩肛器和导引导丝;所述导引导丝包括250厘米的长导引导丝和120厘米的 短导引导丝;所述导引导丝顶部预弯。
[0011] 直肠导管、乙状结肠导管、降结肠导管、横结肠导管、结肠多功能治疗导管和导引 导丝的前端进行圆钝状处理,避免损伤肠壁;直肠导管、乙状结肠导管、降结肠导管、横结肠 导管和结肠多功能治疗导管的前端设置气囊,在输送时可以防止损伤肠壁,同时便于过弯。
[0012] 本实用新型针对大肠解剖学特点对大肠多发症状进行治疗,设计结肠多功能治疗 导管和与之配套使用的一系列导管。由于大肠长度比较长且弯曲折叠分布,使用本实用新 型装置可以避免目前大肠治疗中设备插入困难且易造成患者痛苦等现象;使用本实用新 型能够在床边徒手放置治疗导管到达结肠任意部位,方便快捷,安全可靠,从而达到减压排 气、注药、测压等诊疗目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实用新型直肠导管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为本实用新型乙状结肠导管结构示意图;
[0015] 图3为本实用新型降结肠导管结构示意图;
[0016] 图4为本实用新型横结肠导管结构示意图;
[0017]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结肠多功能治疗导管结构示意图;
[0018] 图6为本实用新型结肠多功能治疗导管A-A'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
[0020] 实施例1
[0021] 一种结肠多功能治疗装置,包括扩肛器和导引导丝,以及柔软可弯曲的直肠导管 2、乙状结肠导管3、降结肠导管4、横结肠导管5和结肠多功能治疗导管1。
[0022] 直肠导管2的一端为直管,另一端为四分之一圆弧形的弧形弯管,弧形弯管的顶 部有气囊21,其直管的尾端开口上连接有标准转接头,便于排出气体降低直肠部位的肠压、 连接测压装置测肠压或输入治疗药水,其直管长30-40厘米,弧形弯管的弯曲半径3-8厘 米,内径4_14晕米,外径5_15晕米。
[0023] 作为优化,还有乙状结肠导管3,乙状结肠导管3的一端为30-40厘米长直管,另一 端为周长25-40厘米的螺旋形弯管,螺旋形弯管的顶部有气囊31,长直管的尾端开口上连 接有标准转接头便于排出气体降低乙状结肠部位的肠压、连接测压装置测肠压或输入治疗 药水。乙状结肠导管的内径4-14毫米,外径5-15毫米;
[0024] 作为优化,还有降结肠导管4,降结肠导管4呈"乙"字形,长端为70-85厘米长的 直管,短端为3-10厘米长的直管,其短端的顶部有气囊41,其长的直管的尾端开口上连接 有标准转接头,便于排出气体降低降结肠部位的肠压、连接测压装置测肠压或输入治疗药 水,其内径4_14晕米,夕卜径5_15晕米;
[0025] 作为优化,还有横结肠导管5,其一端为100-110厘米长直管,另一端为5-10厘米 短直管,两段直管形成20-40°夹角连接,其短直管的顶部有气囊51,其长直管的尾端开口 上连接有标准转接头,便于排出气体降低横结肠部位的肠压、连接测压装置测肠压或输入 治疗药水,其内径4-14毫米,外径5-15毫米;
[0026] 作为优化,还有结肠多功能治疗导管1,结肠多功能治疗导管1中间空心,在结肠 多功能治疗导管1的前端有至少一个注药导孔101,注药导孔101的后端有气囊11,靠近结 肠多功能治疗导管1的尾端部位有连接相应注药导孔101的输液接口 107和连接气囊的注 气接口 108,在气囊11的后部还有第二气囊12,靠近结肠多功能治疗导管1的尾端部位有 连接第二气囊12的第二注气接口 110 ;第一气囊11和第二气囊12之间,靠近第二气囊12 附近有至少一个注药导孔103,靠近结肠多功能治疗导管1的尾端部位有连接相应注药导 孔103的输液接口 109 ;结肠多功能治疗导管1的尾端开口上连接有标准转接头13 ;结肠多 功能治疗导管1的外壁上还有刻度;在结肠多功能治疗导管1内有测压腔106、104,测压腔 在结肠多功能治疗导管1前端的开口 105、102远离注药导孔101、103,以使得连续稳定测 压并减少注药对测压的影响,在结肠多功能治疗导管的尾部有测压腔与测压装置的连接口 112、111。
[0027] 作为优化,输液接口 107、109,注气接口 108、110和连接口 111、112的连接头用不 同颜色标识,以方便使用,避免混淆。
[0028] 导引导丝包括250厘米长导引导丝和120厘米短导引导丝,导引导丝顶部预弯。
[0029] 实施例2
[0030] 先将石蜡油润滑直肠导管,再通过扩肛器撑开肛门并将直肠导管插入肛门进入直 肠;在直肠导管测压管上连接测压装置,检测压力是否正常,如果压力过大,则打开直肠导 管尾端开口连接的与标准转接头连接的阀门进行排气操作,或通过直肠导管尾端开口注入 治疗药物。
[0031] 实施例3
[0032] 在实施例2中,如需要进一步对乙状结肠进行检查,则将经石蜡油润滑的120厘米 短导引导丝置于直肠导管内,利用直肠导管自然曲度使短导引导丝进入乙状结肠近端。尽 量送入短导引导丝后,撤出直肠导管,再将经石蜡油润滑的乙状结肠导管经短导引导丝送 入至乙状结肠远端,退出短导引导丝。在乙状结肠导管的测压管上连接测压装置,检测压力 是否正常,如果压力过大,则打开乙状结肠导管尾端开口连接的与标准转接头连接的阀门 进行排气操作,或通过乙状结肠导管尾端开口注入治疗药物。
[0033] 实施例4
[0034] 在实施例3中,如需要进一步对降结肠进行检查,则将经石蜡油润滑的250厘米的 长导引导丝沿乙状结肠导管插入并尽量送入至乙状结肠远端;再退出乙状结肠导管,将降 结肠导管经长导引导丝送入至降结肠远端,退出长导引导丝。在降结肠导管的测压管上连 接测压装置,检测压力是否正常,如果压力过大,则打开降结肠导管尾端开口连接的与标准 转接头连接的阀门进行排气操作,或通过降结肠导管尾端开口注入治疗药物。
[0035] 实施例5
[0036] 在实施例4中,如需要进一步对横结肠进行检查,则将经石蜡油润滑的250厘米 的长导引导丝沿降结肠导管插入并尽量送入至降结肠远端;撤出降结肠导管,将横结肠导 管沿长导引导丝送入至脾曲,利用横结肠导管的塑形通过脾曲送长导引导丝至横结肠远端 后,撤出横结肠导管,经长导引导丝送入结肠多功能治疗导管到横结肠病患部位。
[0037] 结肠多功能治疗导管到横结肠病患部位后,可以通过结肠多功能治疗导管的尾端 开口进行排气减压,同时通过在结肠多功能治疗导管的尾端连接标准转接头和与测压腔连 接的测压装置进行测压,结肠多功能治疗导管内径可达25毫米,排气排便减压效果好;亦 可利用结肠多功能治疗导管上的注药孔,可用于滴注药水或抽吸不同部位肠液进行检验; 设置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可起到充气固定、分段保留药水促进吸收等作用;设置转接头,通 过调整结肠多功能导管的位置即可接标准测压接头测量不同部位肠腔内压力。
[0038] 为了使治疗效果更好,在实施例2-4中,塞入导引导丝后退出相应部位的导管,再 将结肠多功能治疗导管经导引导丝送至病患部位,将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充气后将病患部 位固定在两个气囊中间,并通过注药导孔注入治疗药物。
[0039] 本实用新型利用导管设计成结肠不同部位的结构,不仅有利于输送导引导丝、治 疗导管至相应病患部位,而且导管本身的结构可以同时进行测压、排气和药物治疗,当患者 肠功能严重障碍导致药物无法有效达到肠道时,可以在导引导丝的作用下输入结肠多功能 治疗导管进行定点定位治疗。本实用新型装置可以避免目前大肠治疗中设备插入困难且易 造成患者痛苦等现象,使用本实用新型装置能够在床边徒手放置治疗导管到达结肠任意部 位,方便快捷,安全可靠。
【权利要求】
1. 一种结肠多功能治疗装置,包括扩肛器、导引导丝和直肠导管,其特征在于,直肠导 管的一端为直管,另一端为四分之一圆弧形的弧形弯管,弧形弯管的顶部有气囊,直管的尾 端开口上连接有标准转接头,所述直管长30-40厘米,所述的弧形弯管的弯曲半径3-8厘 米;还有乙状结肠导管,乙状结肠导管的一端为30-40厘米长直管,另一端为周长25-40厘 米的螺旋形弯管,螺旋形弯管的顶部有气囊,长直管的尾端开口上连接有标准转接头;还有 降结肠导管,降结肠导管呈"乙"字形,长端为70-85厘米长的直管,其长端直管的尾端开口 上连接有标准转接头,短端为3-10厘米长的直管,短端的顶部有气囊;还有横结肠导管,其 一端为100-110厘米长直管,另一端为5-10厘米短直管,两段直管形成20-40°夹角连接, 短直管的顶部有气囊,其长直管的尾端开口上连接有标准转接头;还有结肠多功能治疗导 管,其内部中间空心,在结肠多功能治疗导管的前端有至少一个注药导孔,注药导孔的后端 有气囊,靠近结肠多功能治疗导管的尾端部位有连接相应注药导孔的输液接口和连接气囊 的注气接口。
2.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结肠多功能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结肠多功能治疗导管在 所述的气囊后部还有第二气囊,靠近结肠多功能治疗导管的尾端部位有连接第二气囊的第 二注气接口。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结肠多功能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结肠多功能治 疗导管的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之间,靠近第二气囊附近有至少一个注药导孔,靠近结肠多 功能治疗导管的尾端部位有连接相应注药导孔的输液接口。
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结肠多功能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结肠多功能治疗导管的 尾端开口上连接有标准转接头。
5.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结肠多功能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结肠多功能治疗导管的 外壁上还有刻度。
6.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结肠多功能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结肠多功能治疗导管还 有测压腔,测压腔在结肠多功能治疗导管前端的开口远离注药导孔。
【文档编号】A61M25/10GK203898906SQ201420148491
【公开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31日
【发明者】宋景春, 方邦江, 周爽, 黄立桂, 廖浩, 杨洋, 朱宏亮 申请人:宋景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