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硬膜剪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3227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硬膜剪刀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硬膜剪刀,包括固定剪刀体、与固定剪刀体铰接配合的活动剪刀体、第一剪臂,第一剪臂的底端固定在固定剪刀体的前端,在活动剪刀体的前端设有可与第一剪臂相切合的第二剪臂,在第一剪臂和第二剪臂相对的至少一个面上设置有刀刃,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第一剪臂朝向第二剪臂的一面为上,所述第一剪臂的下表面为平面,所述第一剪臂的顶端设有球形端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能够防止首先伸入划开的硬膜小口内的第一剪臂刺伤硬膜内脑组织,且通过第一剪臂的下表面推开硬膜下方的蛛网膜及脑组织,能防止脑组织从硬膜裂隙挤出造成卡压或坏死,从而很好的避免脑组织受到损伤;还可使硬膜剪刀灵活的转向,操作更方便。
【专利说明】-种硬膜剪刀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硬膜剪刀。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在需要切开硬膜的各种神经外科手术,如颅底微 创手术及扩大经鼻内镜手术中,满足手术操作需求的骨窗越来越小,其手术操作空间狭小, 而目前的这类手术中,通常是在硬膜上划开一个小口后,将硬膜剪刀的其中一个剪臂顶端 伸进划开的小口内,然后按压硬膜剪刀的手柄,从而使设有刀刃的两个剪臂相切合而剪开 硬膜。然而,由于现有的硬膜剪刀的剪臂顶端比较尖锐、锋利,且颅内压力高会造成蛛网膜、 脑组织挤压硬膜,使得在打开硬膜时极易划伤脑组织,造成脑组织表面的血管出血,手术视 野模糊,同时还需耗费时间进行止血,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无创伤的硬膜剪刀,适于骨 窗小、操作空间狭小的手术环境,能够安全快速的剪开硬膜。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 -种硬膜剪刀,包括固定剪刀体、与固定剪刀体铰接配合的活动剪刀体、第一剪 臂,第一剪臂的底端固定在固定剪刀体的前端,在活动剪刀体的前端设有可与第一剪臂相 切合的第二剪臂,在第一剪臂和第二剪臂相对的至少一个面上设置有刀刃,以所述第一剪 臂朝向第二剪臂的一面为上,所述第一剪臂的下表面为平面,所述第一剪臂的顶端设有球 形端部。
[0006] 在手术中划开硬膜的一个小口后,将第一剪臂伸进划开的小口内,其球形端部首 先进入小口内,推开硬膜下方的蛛网膜及脑组织,防止脑组织被刺伤,接着第一剪臂平坦的 下表面跟着伸入硬膜内,可以推压已打开硬膜部分的脑组织,防止脑组织从硬膜裂隙挤出 造成脑组织卡压或坏死,从而很好的避免脑组织受到损伤,快速安全的剪开硬膜。
[0007] 所述第一剪臂相对所述固定剪刀体向上弯折。能使第一剪臂与固定剪刀体之间形 成弯折,让第一剪臂更好的伸入手术部位内,并灵活的转向。
[0008] 所述第一剪臂呈三棱柱形,且所述球形端部固定在三棱柱形的三角形面上。能通 过简单合理的外形特点在三棱柱形的四边形的面上形成第一剪臂的下表面,以推开硬膜下 方的蛛网膜及脑组织,还可以方便、自然地在三棱柱形顶部的棱上形成刀刃,其外形设计简 单、巧妙。
[0009] 所述固定剪刀体包括端部固定连接的固定长柄和固定手柄,所述活动剪刀体包括 端部铰接的活动长柄和活动手柄,所述第二剪臂由固定连接的刀刃段和连动段构成,其中 活动长柄位于固定长柄的旁侧,连动段的两端分别与活动长柄的另一端部、固定长柄的另 一端部铰接,活动手柄与固定手柄交叉,并在所述交叉部位上设有穿在活动手柄和固定手 柄中的铰接销轴。可使相互配合以剪开硬膜的第一剪臂和第二剪臂与手握的活动手柄和固 定手柄分离开来,便于将硬膜剪刀的第一剪臂、第二剪臂伸至狭小的手术部位,而在相对较 宽的手术区域操作硬膜剪刀,增加手术操作的灵活性。
[0010]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合理,能够利用球形端部推开硬膜下方的蛛网膜 及脑组织,防止首先伸入划开的硬膜小口内的第一剪臂刺伤硬膜内脑组织,且能通过第一 剪臂的下表面推开硬膜下方的蛛网膜及脑组织,防止脑组织从硬膜裂隙挤出造成脑组织卡 压或坏死,从而很好的避免脑组织受到损伤,快速安全的剪开硬膜;还可对硬膜剪刀设置弯 折,灵活的转向,使其操作更方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2] 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
[0013]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剪臂的结构示意图;
[0014] 附图标记说明:1、固定剪刀体;2、活动剪刀体;3、第一剪臂;4、第二剪臂;5、下表 面;6、球形端部;7、活动手柄;8、活动长柄;9、刀刃段;10、连动段;11、固定长柄;12、固定 手柄;13、绞接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 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6] 实施例
[0017]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硬膜剪刀,包括固定剪刀体1、与固定剪刀体1铰接配合 的活动剪刀体2、第一剪臂3,第一剪臂3的底端固定在固定剪刀体1的前端,在活动剪刀体 2的前端设有可与第一剪臂3相切合的第二剪臂4,在第一剪臂3和第二剪臂4相对的至少 一个面上设置有刀刃,以所述第一剪臂3朝向第二剪臂4的一面为上,所述第一剪臂3的下 表面5为平面,所述第一剪臂3的顶端设有球形端部6。
[0018] 所述第一剪臂3呈三棱柱形,且所述球形端部6固定在三棱柱形的三角形面上。 [0019] 所述第一剪臂3相对所述固定剪刀体1向上弯折。向上弯折的第一剪臂3可以更 好的伸入手术部位内,以进行相应的多种手术动作。
[0020]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0021] 在手术中划开硬膜的一个小口后,将第一剪臂3伸进划开的小口内,其顶端的球 形端部6首先进入小口内,可推开硬膜下方的蛛网膜及脑组织,防止脑组织被刺伤;第一剪 臂3平坦的下表面5跟着伸入硬膜内,可以推压已打开硬膜部分的脑组织,防止脑组织从硬 膜裂隙挤出造成脑组织卡压或坏死,从而很好的避免脑组织受到损伤。第一剪臂3的外形 特点简单、巧妙,能通过简单合理的外形特点在三棱柱形的四边形的面上形成平坦的下表 面5,以推开硬膜下方的蛛网膜及脑组织,还可以方便、自然地在三棱柱形顶部的棱上形成 锋利的刀刃,配合第二剪臂4以剪开硬膜。
[0022] 所述固定剪刀体1包括端部固定连接的固定长柄11和固定手柄12,所述活动剪刀 体2包括端部铰接的活动长柄8和活动手柄7,所述第二剪臂4由固定连接的刀刃段9和 连动段10构成,其中活动长柄8位于固定长柄11的旁侧,连动段10的两端分别与活动长 柄8的另一端部、固定长柄11的另一端部铰接,活动手柄7与固定手柄12交叉,并在所述 交叉部位上设有穿在活动手柄7和固定手柄12中的铰接销轴13。
[0023] 由于活动手柄7与固定手柄12交叉并通过铰接销轴13相连,当按压活动手柄7 时,活动手柄7与固定手柄12发生相对的转动,使得与活动手柄7端部铰接的活动长柄8 产生连动,即平置在固定长柄11旁侧的活动长柄8发生前后移动,进而挤压第二剪臂4的 连动段10,推动第二剪臂4上的刀刃段9向固定剪刀体1靠拢而剪开硬膜。这样的设计,可 使相互配合而剪开硬膜的第一剪臂3和第二剪臂4与手握的活动手柄7和固定手柄12分 离开来,便于将硬膜剪刀的第一剪臂3、第二剪臂4伸至狭小的手术部位,而在相对较宽的 手术区域操作硬膜剪刀,增加手术操作的灵活性。
[0024] 另外,还可将第一剪臂3垂直的固定在固定长柄11的一侧,并且让固定手柄12向 固定长柄11的另一侧弯折,使得第一剪臂3、固定长柄11、固定手柄12形成类似阶梯的折 形,让第一剪臂3伸入手术部位内,通过手持固定手柄12及活动手柄7来操控第一剪臂3 和第二剪臂4进行多种手术动作,其操作方便,能更灵活的转向。
[0025]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能够利用球形端部推开硬膜下方的蛛网膜及脑组织, 防止首先伸入划开的硬膜小口内的第一剪臂刺伤硬膜内脑组织,且能通过第一剪臂的下表 面推开硬膜下方的蛛网膜及脑组织,防止脑组织从硬膜裂隙挤出造成卡压或坏死,从而很 好的避免脑组织受到损伤;还可使硬膜剪刀灵活的转向,使其操作更方便等。
[0026] 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 专利范围中。
【权利要求】
1. 一种硬膜剪刀,包括固定剪刀体、与固定剪刀体铰接配合的活动剪刀体、第一剪臂, 第一剪臂的底端固定在固定剪刀体的前端,在活动剪刀体的前端设有可与第一剪臂相切合 的第二剪臂,在第一剪臂和第二剪臂相对的至少一个面上设置有刀刃,其特征在于,以所述 第一剪臂朝向第二剪臂的一面为上,所述第一剪臂的下表面为平面,所述第一剪臂的顶端 设有球形端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膜剪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剪臂相对所述固定剪刀体 向上弯折。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硬膜剪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剪臂呈三棱柱形,且所 述球形端部固定在三棱柱形的三角形面上。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硬膜剪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剪刀体包括端部固定连 接的固定长柄和固定手柄,所述活动剪刀体包括端部铰接的活动长柄和活动手柄,所述第 二剪臂由固定连接的刀刃段和连动段构成,其中活动长柄位于固定长柄的旁侧,连动段的 两端分别与活动长柄的另一端部、固定长柄的另一端部铰接,活动手柄与固定手柄交叉,并 在所述交叉部位上设有穿在活动手柄和固定手柄中的铰接销轴。
【文档编号】A61B17/3201GK203829006SQ201420182386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5日
【发明者】黄广龙, 漆松涛, 张喜安, 彭俊祥, 苏青, 徐海燕 申请人: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