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过滤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98452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呼吸过滤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呼吸过滤器,包含一基座、一过滤单元及一外壳。基座包括一座体、一形成于座体的第一通口,及至少一形成于座体并与第一通口相连通的流通孔。过滤单元设置于基座之座体并覆盖于流通孔,且用于过滤气体。外壳呈中空管体,并套设于过滤单元且连接于基座之座体,外壳包括一壳体,及一形成于壳体的第二通口,壳体与过滤单元相间隔,该气体由基座之第一通口及外壳之第二通口其中之一进入并通过过滤单元而由第一通口及第二通口其中另一出去,以过滤气体中的杂质。通过外壳呈管体的设计,使装载呼吸过滤器的箱体能有效利用空间,达到减少运送成本的目的。
【专利说明】呼吸过滤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滤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医疗用的呼吸过滤器。

【背景技术】
[0002]参阅图1,现有的医疗用之呼吸过滤器9设置在呼吸管并用于过滤气体,且该呼吸过滤器9包含一盘体91、一由该盘体91上侧延伸的中空细管92,及一由该盘体91下侧延伸的中空粗管93,该盘体91中容置有过滤材料,通过该过滤材料的作用能够有效过滤气体中的细菌、唾液及粉尘等杂质。
[0003]虽然该盘体91的结构能够增加气体接触该过滤材料的面积,但当制造业者在运送该呼吸过滤器9时,因为其外型的设计会导致装箱作业无法于一箱中有效地装填多个呼吸过滤器9,因而留有许多空间,当运送大量该呼吸过滤器9时便需要装填更多箱,如此不仅造成空间的浪费,还将导致运送成本大幅增加,故如何开发出能维持气体接触过滤材料的面积而又能减少运送成本的呼吸过滤器将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減少运送成本的呼吸过滤器。
[0005]本实用新型呼吸过滤器,包含:一基座、一过滤单元及一外壳。该基座包括一座体、一形成于该座体的第一通口,及至少一形成于该座体并与该第一通口相连通的流通孔。该过滤单元设置于该基座之座体,并覆盖于该流通孔,且用于过滤气体。该外壳呈中空管体,并套设于该过滤单元且连接于该基座之座体,该外壳包括一壳体,及一形成于该壳体的第二通口,该壳体与该过滤单元相间隔,该气体由该基座之第一通口及该外壳之第二通口其中之一进入并通过该过滤单元而由该第一通口及该第二通口其中另一出去。
[000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呼吸过滤器,该基座及该外壳相配合界定一容置该过滤单元的容置空间。
[000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呼吸过滤器,该过滤单元呈中空筒状并具有一流通空间,且其一端封闭,另一端形成一连通该流通空间的衔接孔,而该基座之流通孔位于该第一通口的相反侧,该衔接孔与该流通孔相连接。
[000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呼吸过滤器,该过滤单元之衔接孔的孔径大于该基座之流通孔的孔径。
[000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呼吸过滤器,该过滤单元呈中空管体并具有一流通空间,而该基座之流通孔位于该座体周沿,该过滤单元套设于该座体,使该过滤单元覆盖于该流通孔。
[001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呼吸过滤器,该基座包括多个流通孔,所述流通孔分别位于该座体周沿,且该过滤单元覆盖于所述流通孔。
[001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呼吸过滤器,还包含一扣接机构,该扣接机构用于固定该过滤单元于该基座。
[001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呼吸过滤器,该扣接机构包括一第一扣接件及一第二扣接件,该第一扣接件与该第二扣接件分别枢接于该基座之座体的相反两侧,并相配合夹置固定该过滤单元于该座体。
[001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呼吸过滤器,该扣接机构包括一固定环,该固定环套设于该过滤单元,并与该基座之座体相配合夹置该过滤单元。
[001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呼吸过滤器,该基座之座体具有一由该座体周沿径向凸出的环体,该外壳之壳体连接于该环体。
[001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呼吸过滤器,该过滤单元为一高效率通气棉。
[001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呼吸过滤器,该过滤单元为一静电纺棉。
[001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呼吸过滤器,该外壳为中空圆管体。
[001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呼吸过滤器,该外壳为中空方管体。
[00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该外壳呈管体的设计,使装载呼吸过滤器的箱体能有效利用空间,达到减少运送成本的目的,此外,借由该过滤单元呈中空筒状且覆盖于该流通孔,使该呼吸过滤器不仅能增加气体接触该过滤单元的面积,还能更有效率地过滤气体中的细菌与杂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一侧视图,说明现有技术的呼吸过滤器装载于箱中的态样;
[0021]图2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呼吸过滤器的一第一实施例;
[0022]图3是一立体图,说明该第一实施例的组合态样;
[0023]图4是一侧视图,说明该第一实施例的一外壳呈管体;
[0024]图5是沿图4中之八-八直线所取的一剖视图,说明该第一实施例供气体由一第一通口流入,而由一第二通口流出;
[0025]图6是沿图4中之八-八直线所取的一剖视图,说明该第一实施例供气体由该第二通口流入,而由该第一通口流出;
[0026]图7是一立体图,说明该第一实施例的一扣接机构连接于一基座;
[0027]图8是一立体图,说明该第一实施例的该扣接机构固定一过滤单元于该基座,也就是说图8为图7扣接完成后的不意图;
[0028]图9是一立体图,说明该第一实施例的该扣接机构之一固定环;
[0029]图10是一立体图,说明该第一实施例的该固定环套设于该过滤单元,并与该基座相配合夹置该过滤单元;
[0030]图11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呼吸过滤器的一第二实施例;
[0031]图12是一立体图,说明该第二实施例的组合态样;
[0032]图13是一侧视图,说明该第二实施例的一外壳呈管体;
[0033]图14是沿图13中之8-8直线所取的一剖视图,说明该第二实施例供气体由一第一通口流入,而由一第二通口流出;及
[0034]图15是沿图13中之8-8直线所取的一剖视图,说明该第二实施例供气体由该第二通口流入,而由该第一通口流出。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36]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之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不。
[0037]下列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于例示本实用新型可用于实施之特定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而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
[0038]参阅图2与图3,本实用新型呼吸过滤器之第一实施例包含:一基座1、一过滤单元2及一外壳3。
[0039]该基座1包括一座体11、一第一通口 12(如图5所不)及一流通孔13。该座体11具有一由该座体11周沿径向凸出的环体111,该第一通口 12形成于该座体11的底部,而该流通孔13形成于该座体11的顶部并与该第一通口 12相连通,换句话说,该第一通口 12与该流通孔13分别位于该座体11的上、下两侧且彼此相连通。
[0040]该过滤单元2呈中空筒状并具有一流通空间21,且其一端封闭,另一端形成一连通该流通空间21的衔接孔22。该过滤单元2套设于该基座1之座体11,并覆盖于该流通孔13,且该衔接孔22与该基座1之流通孔13相连接。具体来说,该衔接孔22的孔径大于该流通孔13的孔径,使得该衔接孔22之内周沿围绕并贴附于该流通孔13之外周沿,该衔接孔22与该流通孔13的连接方式可利用超音波熔接、热熔接或热熔胶等方式来达成,当然也可使用物理机构的方式来连接,例如:束带、硅胶圈、扣环等,其扣接方式将于后举例说明。在本实施例中,该过滤单元2为一高效率通气棉,并用于过滤气体中的细菌、唾液及粉尘等杂质,当然该过滤单元2也可为一静电纺棉或其他过滤材料,并不以本实施例揭露为限。特别要说明的是,该过滤单元2是由一过滤棉卷成筒状后,利用超音波热熔接或胶合方式连接该过滤棉的筒身,并又以超音波热熔接或胶合方式连接该过滤棉两端的其中之一,使其成为如图2的样式,以助于缩小该呼吸过滤器的体积,且亦能维持该气体接触该过滤单元2的通气面积。
[0041]该外壳3呈中空管体,并套设于该过滤单元2且连接于该基座1之座体11,详细来说,该外壳3包括一壳体31、一第二通口 32及一开口 33,该第二通口 32形成于该壳体31的顶部,该开口 33形成于该壳体31的底部并与该第二通口 32相连通,且该外壳3借由位于该开口 33周沿的壳体31连接于该环体111,使该第二通口 32朝上而该基座1之第一通口 12则朝下。另须强调的是,该基座1及该外壳3相配合界定一容置空间10(如图5所示),该容置空间10容置该过滤单元2,且该过滤单元2与该壳体31相间隔,使得气体能在介于该过滤单元2与该壳体31之间的容置空间10中流动,以利于气体的流通。在本实施例中,该外壳3为中空圆管体,因而于使用上更容易握持,但该外壳3也可为中空方管体,同样可以达到易于握持的功效,并不以此为限。本实施例中,环体111的外径与外壳3的外径相同。
[0042]参阅图4与图5,该呼吸过滤器装设于一呼吸管或一呼吸测试机(未图示),并用于过滤一使用者呼气时吐出的气体,该基座1之第一通口 12及该外壳3之第二通口 32分别连接于该呼吸管。若该第一通口 12接于该呼吸管或呼吸测试机的位置较该第二通口 32靠近该使用者时,气体由该第一通口 12进入并通过该过滤单元2而由该第二通口 32出去。详细来说,该气体进入该第一通口 12后随即通过该流通孔13继而流动至该过滤单元2之流通空间21,接着,该气体通过该过滤单元2时,该过滤单元2将该气体进行过滤,使过滤后的气体流动至该容置空间10,最后由该第二通口 32流出至呼吸管或呼吸测试机,以得到干净又新鲜的气体,且减低病菌进入呼吸测试机内,降低使用者使用呼吸测试机时,受细菌交互感染的风险。
[0043]相反地,参阅图6,若该第二通口 32接于该呼吸管或呼吸测试机的位置较该第一通口 12靠近该使用者时,气体由该第二通口 32进入并通过该过滤单元2而由该第一通口12出去。详细来说,该气体进入该第二通口 32后随即通往该容置空间10,接着该气体通过该过滤单元2时,该过滤单元2将该气体进行过滤,使过滤后的气体流动至该流通空间21,继而由该第一通口 12流出至呼吸管或呼吸测试机,以得到干净又新鲜的气体,并减低病菌进入呼吸测试机内,降低使用者使用呼吸测试机时,受细菌交互感染的风险。
[0044]参阅图7与图8,该呼吸过滤器还包含一扣接机构4,该扣接机构4用于固定该过滤单元2于该基座1。具体来说,该扣接机构4包括一第一扣接件41及一第二扣接件42,该第一扣接件41与该第二扣接件42分别枢接于该基座1之座体11的相反两侧,并相配合夹置固定该过滤单元2于该座体11。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扣接件41与该第二扣接件42分别为左半圆弧与右半圆弧的接合元件,两者相配合共同夹住该过滤单元2之外周沿,使该衔接孔22能紧密地连接于该基座1之流通孔13,且让该过滤单元2于该使用者呼气时不易移动。
[0045]参阅图9与图10,该扣接机构4亦可包括一固定环43,该固定环43套设于该过滤单元2,并与该座体11相配合夹置该过滤单元2于该基座1,如此亦能使该衔接孔22紧密地连接于该流通孔13,且让该过滤单元2于该使用者呼气时不易移动。而该固定环43也可由弹性束带或绑带所取代,并不以此为限。
[0046]参阅图11与图12,本实用新型呼吸过滤器之第二实施例与该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惟,在该第二实施例中,该基座1包括多个流通孔13,所述流通孔13分别位于该座体11周沿,强调地,该座体11之顶部为封闭的,或者该座体11的顶部开放但由外壳3将座体11的顶部封住,而该过滤单元2呈一中空筒状且其两端皆未封闭,其中上、下端未封闭处为一衔接孔22,该过滤单元2套设于该座体11,使该过滤单元2覆盖于所述流通孔13,且该过滤单元2的上、下两端皆可以超音波热熔接、胶合或用束带固定于该座体11上。
[0047]参阅图13与图14,同样地,本实用新型呼吸过滤器之第二实施例也可装设于一呼吸管,气体由该第一通口 12进入并通过该过滤单元2而由该第二通口 32出去。相反地,参阅图15,气体亦可由该第二通口 32进入并通过该过滤单元2而由该第一通口 12出去,并不在此限。
[0048]特别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该外壳3与该基座1皆为塑料材料所制,例如:聚丙烯简称??)、耐冲击性聚苯乙烯 1^0.01等。
[0049]综上所述,通过该外壳3呈管体的设计,使装载呼吸过滤器的箱体能有效利用空间,达到减少运送成本的目的,此外,借由该过滤单元2呈中空筒状且覆盖于该流通孔13,使该呼吸过滤器不仅能维持或增加气体接触该过滤单元2的面积,还能因为通气时所产生的阻力降低而更有效率地过滤气体中的细菌与杂质,故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之目的。
[0050]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呼吸过滤器,其特征在于,该呼吸过滤器包含: 一基座,包括一座体、一形成于该座体的第一通口,及至少一形成于该座体并与该第一通口相连通的流通孔; 一过滤单元,设置于该基座之座体,并覆盖于该流通孔,且用于过滤气体 '及 一外壳,呈中空管体,并套设于该过滤单兀且连接于该基座之座体,该外壳包括一壳体,及一形成于该壳体的第二通口,该壳体与该过滤单元相间隔,该气体由该基座之第一通口及该外壳之第二通口其中之一进入并通过该过滤单元而由该第一通口及该第二通口其中另一出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过滤器,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及该外壳相配合界定一容置该过滤单元的容置空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呼吸过滤器,其特征在于:该过滤单元呈中空筒状并具有一流通空间,且其一端封闭,另一端形成一连通该流通空间的衔接孔,而该基座之流通孔位于该第一通口的相反侧,该衔接孔与该流通孔相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呼吸过滤器,其特征在于:该过滤单元之衔接孔的孔径大于该基座之流通孔的孔径。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呼吸过滤器,其特征在于:该过滤单元呈中空管体并具有一流通空间,而该基座之流通孔位于该座体周沿,该过滤单元套设于该座体,使该过滤单元覆盖于该流通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呼吸过滤器,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包括多个流通孔,所述流通孔分别位于该座体周沿,且该过滤单元覆盖于所述流通孔。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呼吸过滤器,其特征在于:该呼吸过滤器还包含一扣接机构,该扣接机构用于固定该过滤单元于该基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呼吸过滤器,其特征在于:该扣接机构包括一第一扣接件及一第二扣接件,该第一扣接件与该第二扣接件分别枢接于该基座之座体的相反两侧,并相配合夹置固定该过滤单元于该座体。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呼吸过滤器,其特征在于:该扣接机构包括一固定环,该固定环套设于该过滤单元,并与该基座之座体相配合夹置该过滤单元。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过滤器,其特征在于:该基座之座体具有一由该座体周沿径向凸出的环体,该外壳之壳体连接于该环体。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过滤器,其特征在于:该过滤单元为一高效率通气棉。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过滤器,其特征在于:该过滤单元为一静电纺棉。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过滤器,其特征在于:该外壳为中空圆管体。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过滤器,其特征在于:该外壳为中空方管体。
【文档编号】A61M16/10GK204134000SQ201420557872
【公开日】2015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6日
【发明者】黄睦华, 陈俊宏 申请人:岩成科技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