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囊指示定位的气腹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9321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囊指示定位的气腹针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囊指示定位的气腹针,包括外针、内芯、以及固定外针的针鞘,针鞘后端开口,后端设有一个弹性气囊,针鞘在开口和内腔之间设有旋转阀,经旋转阀连通到内腔,旋转阀包括与针鞘一体的筒体、以及紧密配合筒体内的阀体,阀体一端设有旋把,另一端伸出筒体形成接头,阀体对应针鞘开口设有第一通道、以及一端开口位于接头另一端开口在第一通道处于关闭状态时形成的连通到内腔的第二通道。本实用新型是基于现有气腹针进行了改进,改变了进二氧化碳的方式、以及现有检验气腹针是否进入腹腔的方法。无需准备注射器注射生理盐水来判断,只需利用空气即可。穿刺针对旋转阀进行的改进使其方便接通二氧化碳,且阀门切换非常方便。
【专利说明】一种气囊指示定位的气腹针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气囊指示定位的腹腔镜手术气腹针。

【背景技术】
[0002]气腹针是腹腔镜手术中用来判断进针位置是否正确和充入二氧化碳气体形成气腹的手术器械。现有针包括针体和位于针体后端的进气通道,在使用时的操作是这样的:
[0003]首先,将气腹针垂直腹壁从脐旁刺入腹腔,根据手术医生的经验和进针时的突破感来判断气腹针是否进入腹腔。如果前者不能明确判断,然后再用悬滴法来判断,即用5ml注射器抽生理盐水,接入气腹针后端的进气通道,拔出注射器管芯,通过观察生理盐水是否减少来判断气腹针是否进入腹腔。这种设计的缺陷在于:判断气腹针是否进入腹腔没有客观明确的指标,对初学者来说很难掌握,易导致进针过深或过浅,过深会刺伤腹腔脏器甚至进入腹膜后间隙,过浅则会把二氧化碳气体注入皮下,形成皮下气肿。而悬滴法也不是金标准,如果气腹针进入空腔脏器注射器内的生理盐水也会减少,且该方法繁琐,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0004]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气囊负压变形原理检测进针位置的气腹针。
[0005]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气囊指示定位的气腹针,包括外针、内芯、以及固定外针的针鞘,所述针鞘后端开口,后端设有一个弹性气囊,所述针鞘在开口和内腔之间设有旋转阀,经旋转阀连通到内腔,所述旋转阀包括与针鞘一体的筒体、以及紧密配合筒体内的阀体,阀体一端设有旋把,另一端伸出筒体形成接头,阀体对应针鞘开口设有第一通道、以及一端开口位于接头另一端开口在第一通道处于关闭状态时形成的连通到内腔的第二通道。
[0006]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形状可以有很多种,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要保证不能相通,作为其中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第一通道为垂直的柱形通道;所述阀体表面设有一段半弧凹槽,半弧凹槽一端与第二通道近接头端形成的水平柱形通道连通,另一端开口对应内腔。这种设计方式利于建模和制造,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平行且不相通,将旋把旋转90 °即可实现阀门两种状态的切换:当第一通道与针鞘开口、内腔连通的时候,第二通道开口被旋转阀的筒体阻挡,要判断进针是否到位,提起患者腹部皮肤后发现弹性气囊因负压变瘪,即说明气腹针到腹腔了 ;当旋把旋转90°后,第一通道被旋转阀筒体阻挡,第二通道开口指向针鞘内腔,在阀体的接头处连接二氧化碳通气导管,经第二通道、内腔、内芯注入到患者腹腔内。
[0007]阀体和筒体是紧密配合,因此不容易松动。为了进一步加强两者配合的稳定性,所述阀体近旋把处设有环形槽,筒体内表面设有与所述环形槽对应的凸条。
[0008]所述内芯套于外针内并从针鞘前端进入内腔与容纳于内腔的弹性机构连接;内芯前端为封闭的钝形体,钝形体侧面设有与外针针尖开口方向相同的侧口。二氧化碳从侧口进入腹腔,钝形体保证穿刺后在腹腔中不会对腹膜和脏器造成刺伤。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内芯位于内腔端设有水平挡板,水平挡板一端与弹性机构连接,另一端设有套于内芯的挡块。挡块和挡板使内芯末端限制于内腔内,不会被弹性机构顶出内腔。
[0010]常规状态下所述内芯前端的钝形体刚好超越外针针尖。从而保证在穿刺时,阻力抵住内芯向内腔方向运动,当穿刺通过皮肤和腹壁组织进入腹腔的时候,失去阻力在弹性机构的作用下内芯复位,形成前端顿圆形状。
[0011]本实用新型的针鞘和旋转阀以透明材料的塑料制成,以方便看清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开口及走向。所述弹性气囊为橡胶或硅胶材料制成。所述弹性机构包括但不限于弹簧。
[0012]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是基于现有气腹针进行了改进,改变了进二氧化碳的方式、以及现有检验气腹针是否进入腹腔方法。无需准备注射器注射生理盐水来判断,只需利用空气即可。该穿刺针对旋转阀进行的改进使其方便接通二氧化碳,且阀门切换非常方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图1针鞘和弹性气囊的剖面示意图;
[0015]图3是旋转阀的结构示意图,此时弹性气囊因负压而变瘪;
[0016]图4是外针和内芯端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5是图4的左视图;
[0018]图6是第二通道导通时阀体的剖面示意图;
[0019]图7是第一通道导通时阀体的剖面示意图,也是图6中A-A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0021]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气囊指示定位的气腹针,包括外针1、内芯2、以及固定外针I的透明针鞘3,针鞘3后端设有一个硅胶或橡胶材料制成的弹性气囊4,针鞘3后端设开口 5,经旋转阀6连通到内腔7,针鞘3在开口 5和内腔7之间设有旋转阀6,旋转阀6包括与针鞘3 —体的筒体61、以及紧密配合筒体61内的阀体62,阀体62 —端设有旋把63,另一端伸出筒体61形成接头64,阀体62对应针鞘3开口设有第一通道65、以及一端开口位于接头64另一端开口在第一通道65处于关闭状态时形成的连通到内腔7的第二通道66。阀体62近旋把63处设有环形槽67,筒体61内表面设有与环形槽67对应的凸条68。
[0022]第一通道65、第二通道66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如图6、图7所示,第一通道65为垂直的柱形通道;阀体62表面设有一段半弧凹槽661,半弧凹槽661 —端与第二通道66近接头64端形成的水平柱形通道662连通,另一端开口对应内腔7。
[0023]再结合图2、图4、图5所示,内芯2套于外针I内并从针鞘3前端进入内腔7与容纳于内腔7的弹性机构8连接;内芯2前端为封闭的钝形体21,钝形体21侧面设有与外针I针尖11开口方向相同的侧口 22。内芯2位于内腔7端设有水平挡板23,水平挡板一端与弹性机构8连接,另一端设有套于内芯2的挡块9。常规状态下内芯2前端的钝形体21刚好超越外针I针尖11,从而保证在穿刺时,阻力抵住内芯向内腔方向运动,当穿刺通过皮肤和腹壁组织进入腹腔的时候,失去阻力在弹性机构的作用下内芯复位,形成前端顿圆形状。
[002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气囊指示定位的气腹针,包括外针、内芯、以及固定外针的针鞘,其特征在于:所述针鞘后端设有一个弹性气囊,针鞘后端开口,经旋转阀连通到内腔,所述针鞘在开口和内腔之间设有旋转阀,所述旋转阀包括与针鞘一体的筒体、以及紧密配合筒体内的阀体,阀体一端设有旋把,另一端伸出筒体形成接头,阀体对应针鞘开口设有第一通道、以及一端开口位于接头另一端开口在第一通道处于关闭状态时形成的连通到内腔的第二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囊指示定位的气腹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为垂直的柱形通道;所述阀体表面设有一段半弧凹槽,半弧凹槽一端与第二通道近接头端形成的水平柱形通道连通,另一端开口对应内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囊指示定位的气腹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近旋把处设有环形槽,筒体内表面设有与所述环形槽对应的凸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囊指示定位的气腹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套于外针内并从针鞘前端进入内腔与容纳于内腔的弹性机构连接;内芯前端为封闭的钝形体,钝形体侧面设有与外针针尖开口方向相同的侧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气囊指示定位的气腹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位于内腔端设有水平挡板,水平挡板一端与弹性机构连接,另一端设有套于内芯的挡块。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气囊指示定位的气腹针,其特征在于:常规状态下所述内芯前端的钝形体刚好超越外针针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囊指示定位的气腹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气囊为硅胶或橡胶材料制成。
【文档编号】A61M25/06GK204106810SQ201420578713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8日
【发明者】雷黎明, 徐世琴, 沈晓凤 申请人:南京市妇幼保健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