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咬式气管插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2220阅读:67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咬式气管插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咬式气管插管,包括管体,管体深入人体气管的一端设置第一管口,另一端设置第二管口,管体接近第一管口处设置气囊,第二管口连接机械通气接口,还包括一包覆在管体外围的防咬装置,包括内层硬体部和外层软体部;管体的一侧设置气囊充气连接管,气囊充气连接管的表面覆盖一层防咬层。本实用新型的气管插管既可以防止咬合处气管插管管体的塌陷、弯曲,又可以防止管体和气囊充气连接管的破裂,并能够保护病人的牙齿不受损害。
【专利说明】一种防咬式气管插管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咬式气管插管。

【背景技术】
[0002]气管内插管术是指将特制的气管导管,通过口腔或鼻腔插入病人气管内,用于气管内麻醉和抢救病人的技术,也是保持上呼吸道通畅的最可靠手段。在气管插管术中使用的的特制导管称为气管插管。气管插管作为病人维持生命的呼吸通道,其安全性极其重要。
[0003]目前临床上插管技术普及且成熟,但也存在一些危及病人生命安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在使用过程中气管插管管体的塌陷、弯曲或破裂,以及气囊充气连接管的破裂造成的。气管插管的材料多为硅胶、红橡胶或者PVC材质,病人牙齿用力咬合后,咬合部位的管体发生会塌陷或弯曲,甚至发生破裂,影响病人的正常通气。此外,气囊充气连接管管体细,材质软,一旦牙齿进行咬合,极易破裂。
[0004]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气管插管自身没有防止咬合部位破裂功能,防止病人咬管主要依靠牙垫。但无论是单纯牙垫或者是集成于气管插管固定装置上的牙垫,在病人舌头外力作用或者固定带稍微松弛情况下,脱出门齿以外的情况经常发生。故气管插管管径及充气连接管时常处于危险的境地。现有技术中也带有螺旋钢丝的气管插管,该插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防止管体塌陷弯曲的作用,但对于咬肌发达的烦躁或癫痫持续发作病人,其对于防止管体和气囊充气连接管的破裂不能起到有效保护。


【发明内容】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管插管,既可以防止咬合处气管插管管体的塌陷、弯曲,又可以防止管体和气囊充气连接管的破裂,并保护病人的牙齿不受损害。
[0006]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种防咬式气管插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深入人体气道的一端设置第一管口,另一端设置第二管口,所述管体接近第一管口处设置气囊,所述第二管口连接机械通气接口,所述管体的一侧设置气囊充气连接管,还包括一防咬装置,所述防咬装置包覆在管体外围,包括内层硬体部和外层软体部;所述气囊充气连接管的表面覆盖一层防咬层。
[0008]优选的,所述防咬装置设置于距离第一管口 20-24cm处。这个位置即插管深度的20-24cm处,位于常规插管深度时病人牙齿咬合位置。
[0009]优选的,所述内层硬体部为钢板,所述外层软体部为硅胶或者橡胶。内层硬体部的设置可以防止病人的牙齿咬合使管体坍塌弯曲或破裂,外层软体部可以保护病人的牙齿不受fe軎。
[0010]优选的,所述防咬层由细密金属丝构成,可以有效防止牙齿的咬合使气囊充气连接管破裂。
[0011]优选的,所述管体及防咬装置表面设置长度刻度。气管插管的管体为透明色,防咬装置可以设置一种区别于管体的颜色,在管体和防咬装置上面印有刻度,可以在临床工作中方便观察到门齿所处位置以及大概插管深度,从而判断插管是否在位。
[0012]优选的,所述防咬装置的长度为3-5cm,防咬装置的长度留出了病人牙齿的活动范围。
[0013]优选的,所述防咬式气管插管还包括一吸引孔,设置于所述气囊上侧的管体内。
[0014]优选的,所述管体与气囊充气连接管相对的一侧设置吸引管,与所述吸引孔联通。气囊用于固定插管,且密闭防止漏气,保证潮气量的供给,同时防止口咽部分泌物和胃内容物反流后误吸。吸引孔设置于声门下,可以将咽部的分泌物吸出,并通过吸引管进行冲洗,防止呼吸道病菌繁殖。
[00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气管插管的管体上设置防咬装置及在气囊充气连接管上设置防咬层,有效防止咬合处气管插管管体的塌陷、弯曲,同时防止管体和气囊充气连接管的破裂,并保护病人的牙齿不受损害。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管插管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说明:
[0018]1-管体,Ia-第一管口,Ib-第二管口,2-机械通气接口,3_防咬装置,3a-内层硬体部,3b-外层软体部,4-气囊充气连接管,4a-防咬层,5-声门下吸引管,6-吸引孔,7-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2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咬式气管插管,包括管体1,管体I深入人体气管的一端设置第一管口 Ia,另一端设置第二管口 lb。管体I上与第一管口 Ia距离20_24cm处设置防咬装置3,覆在管体I外围,包括内层硬体部3a和外层软体部3b。插管深度的20-24cm处,正好位于病人牙齿咬合位置,防护装置的长度以3-5cm为佳,留出了病人牙齿的活动范围。气管插管的管体I为半透明色,防咬装置3可以设置一种区别于管体I的颜色,管体I和防咬装置表面上印有连续的刻度,可以在临床工作中方便观察到门齿所处位置以及大概插管深度,从而判断插管是否在位。内层硬体部3a可以是钢板,外层软体部3b为硅胶或者橡胶。内层硬体部3a的设置可以防止病人的牙齿咬合使管体坍塌弯曲或破裂,外层软体部3b可以保护病人的牙齿不受损害。本实施例中优选为防咬装置的长度为5cm,设置在距离第一管口 24cm处。
[0021]如图1,管体I接近第一管口 Ia处设置气囊7,第二管口 Ib连接机械通气接口 2。管体I的一侧设置气囊充气连接管4,气囊充气连接管4的表面覆盖一层防咬层4a,由细密金属丝构成,可以有效防止牙齿的咬合使气囊充气连接管4破裂。
[0022]进一步的,防咬式气管插管还包括一吸引孔6,设置于气囊7上侧的管体I内。管体I与气囊充气连接管4相对的一侧设置吸引管5,与吸引孔6联通。气囊7用于固定插管,且密闭防止漏气,保证潮气量的供给,同时防止口咽部分泌物和胃内容物反流后误吸。吸引孔6设置于声门下,可以将咽部的分泌物吸出,并通过吸引管5进行冲洗,防止呼吸道病菌繁殖。
[0023]通过本实施例的描述可以了解,通过在气管插管的管体上设置防咬装置及在气囊充气连接管上设置防咬层,有效防止咬合处气管插管管体的塌陷、弯曲,同时防止管体和气囊充气连接管的破裂,并保护病人的牙齿不受损害。
[0024]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防咬式气管插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深入人体气管的一端设置第一管口,另一端设置第二管口,所述管体接近第一管口处设置气囊,所述第二管口连接机械通气接口,所述管体的一侧设置气囊充气连接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防咬装置,所述防咬装置包覆在管体外围,包括内层硬体部和外层软体部;所述气囊充气连接管的表面覆盖一层防咬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咬式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咬装置设置于距离第一管口 20-24cm 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咬式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硬体部为钢板,所述外层软体部为硅胶或者橡胶。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咬式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咬装置的长度为3_5cm0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咬式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咬层由细密金属丝构成。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咬式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及防咬装置表面设置长度刻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咬式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咬式气管插管还包括一声门下吸引孔,设置于所述气囊上侧的管体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咬式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与气囊充气连接管相对的一侧设置声门下吸引管,所述吸引管与所述吸引孔联通。
【文档编号】A61M16/04GK204208150SQ201420656652
【公开日】2015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6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6日
【发明者】陶鹏飞, 黄慧敏, 吴娟 申请人:江苏省人民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