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嘱信息处理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90521阅读:734来源:国知局
医嘱信息处理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医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嘱信息处理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在各大医院中,一直在对提高对正确执行医嘱方面及减少人力成本方面投入了较多的注意。医嘱执行错误经常发生,如患者收到了错误的药物,医嘱执行时间错误等时有发生,医护人员执行医嘱时需人工三查七对,医护人员需要根据医嘱人工给输注泵输入注射参数等,效率较低且容易出错。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医嘱信息处理方法和系统。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医嘱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床旁输液管理系统从医院信息系统获取患者医嘱;

床旁输液管理系统按预定规则选择输注泵类型,查询符合条件的空闲状态的输注泵,并选择输注泵;

床旁输液管理系统将医嘱下发到被选择的输注泵。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医嘱信息处理系统,包括床旁输液管理总模块,所述床旁输液管理总模块包括医嘱获取模块、选择模块和医嘱下发模块;

所述医嘱获取模块,用于从医院信息系统获取患者医嘱;

所述选择模块,用于按预定规则选择输注泵类型,查询符合条件的空闲状态的输注泵,并选择输注泵;

所述医嘱下发模块,用于将医嘱下发到被选择的输注泵。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医嘱信息处理系统,包括可通信连接的医院信息系统、中央输液管理模块、床旁输液管理总模块和输注泵,所述医院信息系统存储有患者医嘱,其特征在于,所述患者医嘱包括患者位置信息和医嘱信息,所述医院信息系统根据所述患者位置信息、通过所述中央输液管理模块将所述患者医嘱发送给具有床旁输液管理总模块;所述床旁输液管理总模块接收到所述患者医嘱后,解析所述患者医嘱以确定下发所述患者医嘱的预定规则,按所述预定规则选择输注泵类型,查询符合所述预定规则的处于空闲状态的输注泵,并将所述患者医嘱下发到所选择的输注泵。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本申请具备的有益效果在于:

⑴ 在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由于床旁输液管理系统从医院信息系统获取患者医嘱后,查询符合条件的输注泵,并将医嘱下发到被选择的输注泵,无需医护人员人工给输注泵输入医嘱内容,避免了因为医护人员人工输入相关内容而引起的错误,提高了患者用药安全性,同时也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⑵ 在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由于床旁输液管理系统将通过中央输液管理系统获取患者医嘱与通过贴瓶签获取患者医嘱进行比较,从而实现对医嘱的审核,避免了医护人员的人工核对,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用药安全性和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医嘱信息处理方法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的医嘱信息处理方法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的医嘱信息处理方法在又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的医嘱信息处理系统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本申请的医嘱信息处理方法,其一种实施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2:床旁输液管理系统从医院信息系统获取患者医嘱。

医院信息系统主要包括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医院住处管理系统)或CIS(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临床信息系统)。床旁输液管理系统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从医院信息系统获取患者医嘱,其中一种方式是床旁输液管理系统通过中央输液管理系统从医院信息系统获取患者医嘱。另一种方式是床旁输液管理系统通过读取从医院信息系统打印的贴瓶签获取患者医嘱。

床旁输液管理系统从医院信息系统获取患者医嘱后,可对患者医嘱进行解析,床旁输液管理系统通过配置文件将医嘱内容解析成系统对应的医嘱属性,解析的目的是因为每个医院医嘱信息中的属性名称不同,通过配置文件将这些名称和系统的医嘱属性一一对应。

步骤104:床旁输液管理系统按预定规则选择输注泵类型,查询符合条件的空闲状态的输注泵,并选择输注泵。

输注泵的类型包括输液泵和注射泵。按预定规则选择输注泵类型,首先通过医嘱信息中的途径选择输注泵类型。其次是通过医嘱信息中的剂量选择输注泵类型。最后通过注射药物存储在系统的药物库中的属性选择输注泵。选择输注泵时,一般还可以根据其位置,按就近的方式进行选择。患者医嘱中可包括途径、剂量和/或注射药物在药物库中的属性。若解析患者医嘱而未获得以上三方面信息的任何一种时,此时的预定规则为将患者医嘱下发到所有处于空闲状态的输注泵。

输注泵的类型包括输液泵和注射泵。当输注泵成功接入到床旁输液管理系统后,代表其输注泵类型的参数信息会传送到床旁输液管理系统。这样在床旁输液管理系统确定下发医嘱的预定规则后,可根据代表输注泵类型的参数信息,将患者医嘱下发到与预定规则相匹配的输注泵。本文的“符合条件”可以指输注泵类型与预定规则相符,例如可以指输注泵类型符合医嘱信息中的途径、或符合医嘱信息中的剂量、或符合注射药物在药物库中的属性。以医嘱信息中的途径为例,途径可包括静推、静注,确定途径为静推时,注射泵与该预定规则相符,途径为静注选择输液泵。

床旁输液管理系统预先配置有医嘱信息与输注泵类型的匹配方式。例如何种途径对应何种输注泵,何种剂量对应何种输注泵,何种属性的注射药物对应何种输注泵。床旁输液管理系统具有实时更新功能,即当医嘱信息(途径、剂量、药物属性等)的范围或类型超出其处理范围时,可提示医护人员注意,在医护人员手动选择适合医嘱信息的输注泵之后,床旁输液管理系统可记忆医护人员的当前选择,并将此选择所形成规则纳入其匹配处理范围内。可以理解的是,当输注泵除了简单划分为输液泵和注射泵,还在注射剂量上进一步区分开时(例如微量泵),可通过对床旁输液管理系统的匹配配置进行适应性调整,则同样可以达到按预定规则在多种类的输注泵之间选择输注泵类型的效果。

步骤106:床旁输液管理系统将医嘱下发到被选择的输注泵。该实施例可将患者医嘱从医院信息系统最终下发到输注泵,无需医护人员在输注泵上人工重复输入患者医嘱信息,既提高操作便利性又降低出错概率。

本申请的医嘱信息处理方法,还可以对医嘱进行审核的流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8:床旁输液管理系统通过读取从医院信息系统打印的贴瓶签获取患者医嘱。

步骤110:床旁输液管理系统将通过中央输液管理系统获取患者医嘱与通过贴瓶签获取患者医嘱进行比较。

步骤112:床旁输液管理系统根据比较结果给出审核结果。

审核结果主要包括两种:审核成功和审核失败。审核成功后,给出信息进行提示,而审核失败则发出警示。

医护人员可通过条码扫描设备将药物容器上的标签的内容读取到床旁输液管理系统中,药物标签至少含患者信息、药物信息,系统根据读取的内容自动和从中央输液管理系统下发的医嘱进行核对,核对失败系统将发出警示,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用药安全性和护士操作的便利性。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本申请的医嘱信息处理方法,其另一种实施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2:中央输液管理系统从医院信息系统获取患者医嘱,并下发给床旁输液管理系统;中央输液管理系统根据患者ID从医院信息系统获取与患者对应的患者医嘱。患者医嘱可包括患者位置信息和医嘱信息,后续中央输液管理系统将根据患者位置信息下发患者医嘱。床旁输液管理系统通信连接输注泵,输注泵内置有患者信息(患者ID和患者位置信息),床旁输液管理系统内置有其所负责管理床位的输注泵中内置的患者信息。正常情况下,输注泵、床旁输液管理系统、中央输液管理系统和医院信息系统内针对同一患者,具有相同的患者信息,也即在根据患者ID选择了对应某患者的患者医嘱后,根据与该患者的患者位置信息,医院信息系统可知晓需要将患者医嘱下发到哪一中央输液管理系统和床旁输液管理系统。医院信息系统会通过中央输液管理系统则会将患者医嘱传送到具有相应患者位置信息的床旁输液管理系统。也即床旁输液管理系统可通过位置信息从中央输液管理系统获取所管理床位的患者医嘱。

步骤304:床旁输液管理系统按预定规则选择输注泵类型,查询符合条件的空闲状态的输注泵,并选择输注泵;

步骤306:床旁输液管理系统将患者医嘱下发到被选择的输注泵;

步骤308:输注泵接收患者医嘱。输注泵可向床旁输液管理系统反馈医嘱执行情况,床旁输液管理系统可进一步向中央输液管理系统反馈医嘱执行情况。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为带有中央输液管理系统的医嘱执行流程的具体应用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2:医生为患者开出医嘱经过护士审核后,存储在HIS/CIS系统中。

步骤404:中央输液管理系统实时通过患者唯一标识从HIS/CIS系统中获取该患者的所有医嘱,患者唯一标识为患者ID。

步骤406:床旁输液管理系统通过配置文件将医嘱内容解析成系统对应的医嘱属性,解析的目的是因为每个医院医嘱信息中的属性名称不同,通过配置文件将这些名称和系统的医嘱属性一一对应。

步骤408:解析成功后,中央输液管理系统通过网络将医嘱下发到指定位置的床旁输液管理系统。

步骤410:床旁输液管理系统接收成功后,查询当前插在床旁输液管理系统中的所有空闲状态的输注泵。

步骤412:床旁输液管理系统根据医嘱内容匹配医嘱下发规则。

步骤414:床旁输液管理系统将医嘱下发到同时满足步骤410和步骤412匹配到的输注泵。

步骤416:输注泵收到医嘱后,护士审核无误后,可进行后续的注射。

实施例四:

实施例四为不带中央输液管理系统的医嘱执行流程的具体应用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2:医生为患者开出医嘱经过护士审核后,存储在HIS/CIS系统中。

步骤504:护士在HIS/CIS系统中将医嘱信息打印成二维码方式的贴瓶签。

步骤506:护士拿着含有贴瓶签的药物到达患者床旁后,通过床旁输液管理系统上的扫描设备读取条形码中的内容。

步骤508:床旁输液管理系统读取成功后,通过配置文件将医嘱内容解析成系统对应的医嘱属性。

步骤510:解析成功后,查询当前插在床旁输液管理系统中所有空闲状态的输注泵。

步骤512:床旁输液管理系统根据医嘱内容匹配医嘱下发规则。

步骤514:床旁输液管理系统将医嘱下发到同时满足步骤510和步骤512匹配到的输注泵。

步骤516:输注泵收到医嘱后,护士审核无误后,可进行后续的注射。

实例五:

实施例五为医嘱审核流程的具体应用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02:医生为患者开出医嘱,存储在HIS/CIS系统中。

步骤604:配药房系统获取到科室内所有患者的医嘱,并根据医嘱配药,并在药物容器上贴上含患者信息和医嘱信息的标签。

步骤606:护士拿着带有患者信息、药物信息标签的输注药物到床旁。

步骤608:床旁输液管理系统通过输入设备获取标签内容。

步骤610:床旁输液管理系统比对标签中的患者信息和药物信息与中央输液监护管理下发的医嘱的一致性。如审核失败,发出警示;如审核成功,给出信息指示。

实施例六:

如图4所示,本申请的医嘱信息处理系统,其一种实施方式,包括床旁输液管理总模块,床旁输液管理总模块包括医嘱获取模块、选择模块和医嘱下发模块。医嘱获取模块,用于从医院信息系统获取患者医嘱;选择模块,用于按预定规则选择输注泵类型,查询符合条件的空闲状态的输注泵,并选择输注泵;医嘱下发模块,用于将医嘱下发到被选择的输注泵。医院信息系统主要包括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医院住处管理系统)或CIS(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临床信息系统)。床旁输液管理系统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从医院信息系统获取患者医嘱,其中一种方式是床旁输液管理系统通过中央输液管理系统从医院信息系统获取患者医嘱。另一种方式是床旁输液管理系统通过读取从医院信息系统打印的贴瓶签获取患者医嘱。输注泵的类型一般包括输液泵和注射泵。

床旁输液管理系统从医院信息系统获取患者医嘱后,可对患者医嘱进行解析,中央输液管理系统通过配置文件将医嘱内容解析成系统对应的医嘱属性,解析的目的是因为每个医院医嘱信息中的属性名称不同,通过配置文件将这些名称和系统的医嘱属性一一对应。

本申请的医嘱信息处理系统,医嘱获取模块可用于通过中央输液管理系统从医院信息系统获取患者医嘱。医嘱获取模块还可用于通过读取从医院信息系统打印的贴瓶签获取患者医嘱。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选择模块用于通过医嘱信息中的途径选择输注泵类型。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选择模块还可以用于通过医嘱信息中的剂量选择输注泵类型。在又一种实施方式中,选择模块还可以用于通过注射药物存储在系统的药物库中的属性选择输注泵。

本申请的医嘱信息处理系统,还包括校验模块。医嘱获取模块还用于通过读取从医院信息系统打印的贴瓶签获取患者医嘱;校验模块还用于将通过中央输液管理系统获取患者医嘱与通过贴瓶签获取患者医嘱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给出审核结果。

实施例七:

根据本申请的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医嘱信息处理系统,包括可通信连接的医院信息系统、中央输液管理模块、床旁输液管理总模块和输注泵,医院信息系统存储有患者医嘱,患者医嘱包括患者位置信息和医嘱信息。医院信息系统根据患者位置信息,通过中央输液管理模块将患者医嘱发送给床旁输液管理总模块。床旁输液管理总模块接收到患者医嘱后,解析患者医嘱以确定下发患者医嘱的预定规则,按预定规则选择输注泵类型,查询符合预定规则的处于空闲状态的输注泵,并将患者医嘱下发到所选择的输注泵。其中中央输液管理模块根据患者ID从医院信息系统获取患者医嘱,随后再将患者医嘱发送给具有相匹配的患者位置信息的床旁输液管理总模块。床旁输液管理总模块可解析患者医嘱为系统可识别的内容,并根据医嘱信息匹配将医嘱信息下发到输注泵的下发规则。床旁输液管理总模块可具有一泵参数接收模块,其接收代表与其成功通信的输注泵的类型的泵参数信息。床旁输液管理总模块根据泵参数信息与医嘱信息的匹配关系,确定将患者医嘱下发到哪一输注泵。如上所述,不同途径、不同剂量、不同注射药物的属性与输注泵类型具有各自的对应/匹配关系,在解析医嘱信息的内容并结合泵参数信息,床旁输液管理系统可明确确定如何下发患者医嘱。

实施例八:

本申请的医嘱信息处理系统,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处理器用于根据计算机指令执行以下步骤:

中央输液管理系统从医院信息系统获取患者医嘱,并下发给床旁输液管理系统;

床旁输液管理系统按预定规则选择输注泵类型,查询符合条件的空闲状态的输注泵,并选择输注泵;

床旁输液管理系统将患者医嘱下发到被选择的输注泵;

输注泵接收患者医嘱。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申请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