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夹色伤寒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23683阅读:71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治疗夹色伤寒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夹色伤寒是指头部沉重,胸闷,腰部刺痛重坠,恶寒发热,午后发热,咽于口渴,食入即吐,咳嗽,痰中带血,舌质微红,苔少,脉沉数。本病应与外感风寒、夹阴伤寒病相鉴别。 夹色伤寒的辨证分析 夹色伤寒多因房事精泄,感受外邪,热郁不热,实热内蕴,热蒸动湿,气血不畅,气机升降阻滞,热邪聚结;或精泄感受外邪,损伤肾阴,肾阴亏损而引起。

目前一般患者会服用西药治疗,但西药可能会产生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中医对夹色伤寒一症的认识机理,提供一种治疗夹色伤寒的中药组合物,不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药效明显,无任何添加剂,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治疗夹色伤寒的中药组合物,是由下列重量份比的原料中药组合而成:苦瓜干10-20份,旱莲草10-20份,救必应10-20份,穿破石10-20份,白薇8-12份,地谷皮8-12份。

一种治疗夹色伤寒的中药组合物,是由下列重量份比的原料中药组合而成:苦瓜干15份,旱莲草15份,救必应15份,穿破石15份,白薇10份,地谷皮10份。

本发明所提供的中药组合物的服用方法为:将上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用水煎服。每天一剂, 4天为一疗程。

上述中药组合物中的各原料中药在中药大辞典中均有记载。

旱莲草:是菊科鳢肠属的植物。分布于田边或路旁、河边以及中国大陆的全国各地等地,生长于海拔0米至1,900米的地区,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常见于田梗,沟溪边湿地,全草药用,能收敛、止血、补肝肾之功效。

救必应:为冬青科植物,属常绿乔木或灌木,高5~15米,枝灰色,小枝多少有棱,红褐色,花单性,雌雄异株,排列为具梗的伞形花序;常生长于山下疏林或沟、溪边,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喜光照,稍耐寒。夏季采收, 清热药;清热解毒药;清热燥湿药。

穿破石:地棉根,退壳、黄龙退壳、牵牛入石、金腰带、黄蛇根、山荔枝、千重皮 桑科柘属植物,以根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微苦,平,止咳化痰,祛风利湿,散瘀止痛。

苦瓜干:来源于葫芦科植物苦瓜的干燥成熟果实,为椭圆形或长圆形片块。其可以入药,具有消暑清热,解毒,健胃等功效,能够治疗中暑,痢疾,目赤疼痛等病症。

白薇:别名薇草、知微老、老瓜瓢根、山烟根子、百荡草、白马薇、白前、老君须,萝藦科、鹅绒藤属直立多年生草本,根须状,有香气。叶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顶端渐尖或急尖,基部圆形,两面均被有白色绒毛,特别以叶背及脉上为密;伞形状聚伞花序,无总花梗,生在茎的四周,花深紫色,花萼外面有绒毛,花冠辐状,外面有短柔毛,并具缘毛;裂片盾状,圆形,与合蕊柱等长,根及部分根茎供药用,有除虚烦、清热散肿、生肌止痛之效,可治产后虚烦呕逆,小便淋沥,肾炎,尿路感染,水肿,支气管炎和风湿性腰腿痛。

地骨皮:别名枸杞皮,为茄科、枸杞属植物,是枸杞的根皮。可入药,具有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等功效。常生于山坡、荒地、丘陵地、盐碱地、路旁及村边宅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针对夹色伤寒一症,本发明所提供的中药组合物中,对夹色伤寒一症具有良好的疗效,还有调节机体、标本兼治的效果,没有不良反应,本发明无副作用,药效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一种治疗夹色伤寒的中药组合物,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中药组合而成:苦瓜干10克,旱莲草10克,救必应10克,穿破石10克,白薇8克,地谷皮8克。

制备方法用常规方法。

服用方法为:将上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用水煎服。每天一剂, 4天为一疗程。

实施例2一种治疗夹色伤寒的中药组合物,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中药组合而成:苦瓜干15克,旱莲草15克,救必应15克,穿破石15克,白薇10克,地谷皮10克。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一种治疗夹色伤寒的中药组合物,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中药组合而成:苦瓜干20克,旱莲草20克,救必应20克,穿破石20克,白薇12克,地谷皮12克。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4:下面结合病例对本发明的效果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病例 1 王某, 男,25岁,服药前夹色伤寒,服用本发明药物后,每天煎服1剂,服药4天后,夹色伤寒症状完全消失,身体恢复正常。

病例2 龙某,男,38岁,服药前夹色伤寒,服用本发明药物后,每天煎服1剂,服药5天后,夹色伤寒症状完全消失,身体恢复正常。

病例3 赵某某,女,20岁,服药前夹色伤寒,服用本发明药物后,每天煎服1剂,服药6天后,夹色伤寒症状完全消失,身体恢复正常。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