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医药与医学工程
技术领域:
,特别是一种涉及防治雏鸡法氏囊病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以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毒主要侵害3~12周龄雏鸡的免疫器官—法氏囊,引起鸡的免疫抑制和免疫缺陷,对疫病的抵抗力减弱,使病鸡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鸡球虫等病源更易感,对马立克氏病疫苗、新城疫疫苗等的免疫应答能力下降或损失,易暴发如禽流感、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支原体、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多种疾病,给养鸡场造成严重危害。其临床症状表现为出现食欲减退、精神萎顿、怕冷打堆、昏睡、羽毛蓬松。特征性的表现有:排出白色水样稀粪;脱水表现为眼窝凹陷,脚爪与皮肤干枯;发病初期少数鸡调头啄自己的肛门,体温升高43℃以上,临死前下降。剖检变化:病鸡脱水,胸肌和腿肌有条纹状或斑状出血。肌胃与腺胃交界处有溃疡和出血班,肠粘膜出血。肾肿大、苍白。输尿管扩胀,充满白色尿酸盐。法氏囊肿大,外被黄色透明的胶冻物覆盖。内褶肿胀、出血,内有炎性分泌物或黄色干酪样物。感染后期法氏囊萎缩。目前对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主要有疫苗接种预防、高免卵黄抗体、抗菌素和中药治疗。但是疫苗接种预防,由于疫苗保护率问题和疫病流行特点变化,导致免疫失败现象非常常见;注射高免卵黄抗体随为本病有效治疗方式之一,但容易带来由蛋传染性疾病的病原,对养禽业存在潜在的威胁;抗菌素只对该病引起的细菌性感染有效,且易形成药物残留,危害人的健康,疗效不确实;研究和应用证明,中药有效成分多,对病毒抑制作用强,对该病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但市售中药在组方构成和应用方法上大多缺乏深入细致的系统研究,存在治疗缺陷,防治效果尚不十分理想。因此对防治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中药制剂进行深入研究很有必要。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疗效确切迅速,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无药物残留且制作简单、便于应用、质量稳定的防治雏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纯中药制剂。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治雏鸡法氏囊病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草药组成:板蓝根15-20份,金银花10-15份,黄芪10-15份,连翘8-12份,大青叶8-12份,蒲公英7-12份,茯苓6-10份,泽泻6-10份,黄芩6-10份,黄柏5-8份,生石膏5-8份,紫花地丁3-6份,苍术3-6份,甘草3-6份。进一步优选地,一种防治雏鸡法氏囊病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草药组成:板蓝根16份,金银花12份,黄芪12份,连翘10份,大青叶10份,蒲公英8份,茯苓8份,泽泻7份,黄芩6份,黄柏6份,生石膏5份,紫花地丁4份,苍术4份,甘草3份。更进一步优选地,一种防治雏鸡法氏囊病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草药组成:板蓝根18份,金银花13份,黄芪10份,连翘12份,大青叶10份,蒲公英10份,茯苓7份,泽泻6份,黄芩5份,黄柏5份,生石膏7份,紫花地丁5份,苍术5份,甘草4份。制备方法:按重量份数称取组方中各中草药,经40-60℃低温烘干后过1.2mm筛片粗粉碎、混合均匀,再二次超微粉碎,过300-500目筛,充分混匀即得。用法与用量:治疗量:按雏鸡每次0.2-0.3g/只混饲或饮水,2次/日;育成鸡每次0.3-0.5g/只混饲或饮水,2次/日;同时补充维生素A。预防量减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为治疗雏鸡法氏囊病的中药制剂,其组成中包含有:板蓝根、金银花、连翘、黄芩、蒲公英、黄柏、紫花地丁等具有清热解毒、扶正祛邪、涩肠止痢的组分;又有茯苓、泽泻利水渗湿,健脾安神,强精益髓;辅以黄芪、苍术、甘草补气固表,促进食欲,提升免疫力。诸药配合,对机体的排毒、保肝利胆、利水渗湿,健脾安神和提高机体免疫力有很好的作用,对家禽流行性病毒、细菌传染性疾病及并发综合症都有较高的治愈作用。与其它现有相关药物相比有较高的临床治愈率。2.本发明配方配方是根据中药医学原理和多年临床应用经验配伍而成,配方严谨,组成科学合理,纯中草药制剂,不含任何抗生素及化学合成药物,毒副作用小,使用方便,成本较低,对细菌、病毒病原微生物的杀死率高且无耐药性。3.本发明利用国际领先的超微粉碎技术对中药实施细胞破壁加工而成的粉散剂。可打破植物药材细胞壁,使细胞内的有效成分充分释放出来,提高了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速度和溶出率,从而增加药物的吸收率,其释出的药物有效成份的种类也要比普通粉碎方法全,药物起效时间会显著缩短,作用更全面,作用强度更高。提高了药材的生物利用度,提高药效,减少用药剂量,节约原料药材,有利于畜禽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利用,使临床治疗效果产生质的飞跃。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实际使用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实施例1一种防治雏鸡法氏囊病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草药组成:板蓝根15份,金银花10份,黄芪10份,连翘8份,大青叶8份,蒲公英7份,茯苓6份,泽泻6份,黄芩6份,黄柏5份,生石膏5份,紫花地丁3份,苍术3份,甘草3份。制备方法:将上述中草药按重量份数称取后,经40-60℃低温烘干后过1.2mm筛片粗粉碎、混合均匀,再二次超微粉碎,过300-500目筛,充分混匀即得。用法与用量:治疗量:按雏鸡每次0.2-0.3g/只混饲或饮水,2次/日;育成鸡每次0.3-0.5g/只混饲或饮水,2次/日;同时补充维生素A。预防量减半。实施例2一种防治雏鸡法氏囊病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草药组成:板蓝根20份,金银花15份,黄芪15份,连翘12份,大青叶12份,蒲公英12份,茯苓10份,泽泻10份,黄芩10份,黄柏8份,生石膏8份,紫花地丁6份,苍术6份,甘草6份。制备方法、用法与用量同实施例1。实施例3一种防治雏鸡法氏囊病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草药组成:板蓝根16份,金银花12份,黄芪12份,连翘10份,大青叶10份,蒲公英8份,茯苓8份,泽泻7份,黄芩6份,黄柏6份,生石膏5份,紫花地丁4份,苍术4份,甘草3份。制备方法、用法与用量同实施例1。实施例4一种防治雏鸡法氏囊病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草药组成:板蓝根18份,金银花13份,黄芪10份,连翘12份,大青叶10份,蒲公英10份,茯苓7份,泽泻6份,黄芩5份,黄柏5份,生石膏7份,紫花地丁5份,苍术5份,甘草4份。制备方法、用法与用量同实施例1。以下结合具体实验例对本发明的效果作进一步说明。实验例1.病毒感染治疗试验1.1.实验动物及分组:选取200只20日龄健康无病蛋用型混合雏鸡200只,随机分成5个组,每组40只雏鸡。第1组为本发明预防组、第2组为本发明治疗组、第3组为瘟囊散治疗组、第4组为攻毒对照组、第5组为空白对照组(隔离饲养)。1.2.病毒毒株从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购买,按比例接种、稀释、分装、密封、保存。1.3.人工感染试验:分别对第1至第4组所有雏鸡接种进行人工感染鸡法氏囊强毒试验,第5组空白对照组接种等剂量的生理盐水(隔离饲养)。饲养方法:为舍内分笼饲养,保持20日龄以后雏鸡要求的舎温、通风、光照等条件;自由采食蛋雏鸡饲料,自由饮水。1.4.本发明预防组按每15g/kg混饲给药,连用两天后停药,然后与治疗组同时接种攻毒;接种2小时后:本发明治疗组按30g/kg混饲给药进行治疗;瘟囊散治疗组按30g/kg混饲给药进行治疗,连用三天停药;攻毒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不给药。攻毒当天至第五天连续观察记录各组雏鸡的发病、死亡情况,计算死亡率、治愈率。结果见下表:试验各组雏鸡发病、治愈情况。组别攻毒鸡只数(只)发病鸡只数(只)死亡数(只)死亡率(%)治愈数(只)治愈率(%)本发明预防组4040922.53177.5本发明治疗组404012.53997.5瘟囊散治疗组404012302870攻毒对照组40403792.537.5空白对照组40000——由上表可知,试验中空白对照组没有进行攻毒,鸡只也没有感染法氏囊病毒,没有鸡只发病,不统计治愈率;本发明预防组攻毒后用药两天后停药,有9只发生死亡,存活31只,预防保护率77.5%;而攻毒对照组死亡37只,只有7.5%的存活率,两组比较相差非常显著;本发明的治疗组死亡1只,存活39只,治愈率为97.5%,而瘟囊散治疗组的治愈率是70%,说明本发明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同类中药瘟囊散。可作为防治本病的特效药。2.临床治疗试验2014年4月22日,河北省武安市邑城镇东三里村的一位农民养殖场养殖的2000只16日龄雏鸡,出现精神沉郁,随即病鸡出现腹泻,排出水样稀白粪便,重者脱水,食欲减退,步态不稳,卧地不动,怕冷,在热源处扎堆,第二天死亡23只,将死亡鸡只剖检可见:病鸡皮下组织和肌肉脱水、发干,大腿和胸部肌肉有出血斑;法氏囊充血、水肿、变大,切开囊腔后,囊腔内可见出血或有淡黄色的胶冻样渗出液;囊壁增厚、质硬,呈淡黄色,肌胃、腺胃间有暗褐色出血带;由此确诊为传染性法氏囊病。采用上述实施例3所制得的中草药制剂,按照0.2-0.3g/只剂量拌料喂服,上午、下午各一次,用药后第一天死亡43只,第二天死亡9只,第三天死亡停止,鸡群症状见好,采食量上升,饮水量基本正常,到第五天,鸡群精神状态、食欲等恢复正常,病症消失,已经痊愈。期间共死亡52只,治愈率为97.4%。通过上述试验证明,本发明中药制剂用于治疗雏鸡法氏囊病,疗效明显。当前第1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