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75405阅读:45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中药制剂,属于中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瘙痒病是指皮肤仅有瘙痒感觉以及除搔抓所致的抓痕、血痂、色素沉着、苔藓样变等继发性改变外,并无任何原发皮损者为瘙痒病。临床上多见于老年人,老年人皮肤干燥、萎缩、发生退行性病变,容易引起躯干、四肢皮肤作痒。中医认为因老年人肝肾亏虚、精血不足、不能滋养皮肤,阴血不足、虚风内动,故皮肤瘙痒、皮肤干燥无华等症状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中药制剂,具有见效快、疗效高、安全方便、无毒副作用的特点。

本发明所述的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中药制剂,由如下质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成:木香6-8份、丹参6-8份、寒水石6-8份、蛇莓10-12份、穿心莲5-10份和北沙参3-6份。

优选由如下质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成:木香8份、丹参8份、寒水石8份、蛇莓10份、穿心莲10份和北沙参3份。

优选由如下质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成:木香6份、丹参6份、寒水石6份、蛇莓12份、穿心莲5份和北沙参6份。

本发明中的药物机理如下:

木香:辛、苦,温。归脾、胃、大肠、三焦、胆经。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用于胸胁、脘腹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煨木香实肠止泻。用于泄泻腹痛。

丹参: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是临床上很好的养血、活血、凉血的要药。

寒水石:清热泻火。

蛇莓:清热解毒、散结。

穿心莲:清热解毒。临床上常用于疮疖肿痛。

北沙参: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用于肺热燥咳,劳嗽痰血,胃阴不足,热病津伤,咽干口渴。

以下为临床试验总结:临床试验治疗皮肤瘙痒病患者79例。

治疗方案:服用实施例丸剂,一次一袋,日服3次,10天为一疗程。

治疗结果:皮肤瘙痒病患者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痊愈75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73%。

治疗标准:痊愈 症状体征全部消失,全身无阳性体征可查。

好转 瘙痒等症状明显好转,发作时症状较轻、次数减少。

无效 瘙痒等症状略有减轻。

典型病例列举

病例1:

患者李某某,女,53岁,背部皮肤奇痒难忍、皮屑脱落、皮肤可见血痂、色素沉着、苔藓样变,多方治疗均无效。口服本发明药物治疗2个疗程后,症状全部消失。至今未复发。

本发明药物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具有养血、活血,祛风止痒的功效,丹参、寒水石、蛇莓、穿心莲相合,具有见效快、疗程短、治愈率高、不留后遗症、安全方便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所述的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中药制剂,由如下质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成:木香8份、丹参8份、寒水石8份、蛇莓10份、穿心莲10份和北沙参3份。

制备方法:按上述重量称取原料,将上药共轧为细粉,和匀、过100目细罗,用凉开水将上药粉泛为小丸,晒干或低温干燥,装袋,一袋10克。口服,一次一袋,日服三次,10天为一疗程。

实施例2

所述的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中药制剂,由如下质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成:木香6份、丹参6份、寒水石6份、蛇莓12份、穿心莲5份和北沙参6份。

制备方法:按上述重量称取原料,将上药共轧为细粉,和匀、过100目细罗,用凉开水将上药粉泛为小丸,晒干或低温干燥,装袋,一袋10克。口服,一次一袋,日服三次,10天为一疗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