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外伤用中药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72478阅读:73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领域,特别是一种治疗外伤用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外伤,损伤病证分类之一,一般指扑击跌仆所致皮肤、肌肉、筋骨的损伤,枪弹、金刃、跌打损伤、持重努伤等外伤,可引起皮肤肌肉瘀血肿痛,出血,或筋伤骨折,脱臼。烧烫伤,多由高温物品、沸水或热油、或烧烫等引起。轻者损伤肌肤,在受伤部位红、肿、热、痛、皮肤干燥、或起水泡、剧痛;重度烧烫伤则可损伤肌肉、筋骨使痛觉消失,创面如皮革样,或蜡白、焦黄或炭化;严重烧烫伤,则伤面过大,除有局部症状外,常因剧烈疼痛、火毒内攻、体液蒸发或渗出,可出现烦躁不安、发热、口干渴、尿少等,甚至死亡。冻伤,是指人体遭受低温侵袭所引起的全身性或局部性损伤。全身性冻伤,因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阴寒过盛,阳气受损,失于温煦和推动血行,则寒战,体温逐渐下降,面色苍白,唇青,指甲青紫,感觉麻木,神疲乏力,或昏睡,呼吸减弱,脉迟细。如不救治,易致死亡。局部冻伤,多发生在手、足、耳廓、鼻尖和面额部位。溃破后常易感染。虫兽伤,包括毒蛇、猛兽、疯狗咬伤,或蝎、蜂蛰伤等。轻则局部损伤,出现肿痛,出血等;重则损伤内脏,或出血过多而死亡。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是外伤救护的四项基本技术。实施现场外伤救护时,用药尤为关键,不仅要效果好还要对症。目前市面上的一些西药副作用大,容易留下伤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外伤用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是一种治疗外伤用中药,其特点在于,该中药包括下列重量比: 黄柏15-20克、鸡血藤10-15克、蜈蚣5-10克。杜鹃花5-10克、苏木5-10克、皂角刺8-10克、乳香5-8克、八角枫根2-5克、天仙藤5-10克、老颧草5-8克、红花3-6克、丹参10-15克、桃仁10-20克和甘草10-15克,人工虎骨粉0.02-0.03克、马钱子0.5-0.55克、冰片50-100克、麝香0.3-0.5克、三七25-30克、人工牛黄25-30克、血竭8-10克。

本发明一种治疗外伤用中药中,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特征是:

该中药的最优重量比为:黄柏18克、鸡血藤12克、蜈蚣6克。杜鹃花7克、苏木8克、皂角刺8克、乳香7克、八角枫根3克、天仙藤6克、老颧草8克、红花5克、丹参12克、桃仁15克、甘草12克,人工虎骨粉0.028克、马钱子0.52克、冰片75克、麝香0.4克、三七28克、人工牛黄30克、血竭7克。

一种治疗外伤用中药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按照上述重量比分别称取黄柏18克、鸡血藤12克、蜈蚣6克。杜鹃花7克、苏木8克、皂角刺8克、乳香7克、八角枫根3克、天仙藤6克、老颧草8克、红花5克、丹参12克、桃仁15克、甘草12克、马钱子0.52克、冰片75克、麝香0.4克、三七28克、人工牛黄30克、血竭7克进行研磨成粉末状;

(2)将研磨而成的粉末掺入人工虎骨粉0.028克,搅拌均匀,用200目的筛子进行筛选;

(3)用白醋加入筛选过后的粉末,密封浸泡30天制成膏状,做外敷使用。

本发明所涉及的各种中药药理作用如下:

黄柏:苦,寒。入肾、膀胱经。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鸡血藤:苦、微甘,温;归肝经。补血活血,通经活络。

蜈蚣:味辛,性温。归肝经。具有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等功效。

杜鹃花:酸甘,温,和血,调经,祛风湿。治月经不调,闭经,崩漏,跌打损伤,风湿痛,吐血、衄血。

苏木:甘、咸、辛凉,归心;肝;胃;脾经,活血祛瘀,消肿定痛。如妇人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阻心腹痛,产后血晕,痈肿,跌打损伤,破伤风

皂角刺:辛,温,归肺经,肝经,痈疽肿毒,瘰疬,疮疹顽癣,产后缺乳,胎衣不下,疠风。

乳香:辛苦,温,归心、肝、脾经。调气活血,定痛,追毒。治气血凝滞、心腹疼痛,痈疮肿毒,跌打损伤,痛经,产后瘀血刺痛。

八角枫根:辛,温,有毒祛风,通络,散瘀,镇痛,并有麻醉及松弛肌肉作用。

天仙藤:苦,温,无毒,肝,归脾、肾经。解风劳。同麻黄,治伤寒,发汗。同大黄,堕胎气(苏颂)。流气活血,治心 腹。

老颧草:性味:味苦、涩,性凉,归经:归肝、大肠经,清热利湿,活血止血,祛风湿,舒筋活络,涩肠止痢。

红花:味辛、性温,归心、肝经,气香行散,入血分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功效。

丹参:味苦、微寒、无毒,归心、肝经,活血通,凉血消肿,清心除烦。

桃仁:桃仁:苦、甘,平。入心、肝、大肠经。破瘀行血,润燥滑肠。

甘草:甘,平。入十二经。补脾润肺,益气复脉,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药性。

马钱子:性味归经,苦寒有毒,归肝脾二经,有消肿痛,凉血,兴奋健胃的功效。

冰片:辛苦,温,有毒,入心、肺经,通诸窍,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治中风口噤,热病神昏,惊痫痰迷,气闭耳聋,喉痹,口疮,中耳炎,痈肿,痔疮,目亦翳膜,蛲虫病。

麝香:辛、温、归心、脾经,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止痛,催产。

三七:味甘;微苦;性温,归肝经;胃经;心经;肺经;大肠经,散血;定痛。

人工牛黄:甘,凉。归经,肝经。清热解毒,化痰定惊。用于痰热谵狂,神昏不语,小儿急惊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疔疮。

血竭:性味:味甘;咸;性平;小毒。归心经;肝经。散瘀定痛;止血;生肌敛疮

人工虎骨粉:主要成份为蛋白质,磷酸钙,虎骨胶及虎骨胶水解的多种氨基酸。有强筋健骨,益智延年,舒筋活血,通血脉的功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效果明显,可治疗多种原因造成的外伤,安全有效,对人体无副作用,至于效果明显,见效快,治疗成本低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以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地理解本发明,而不构成其权力的限制。

实施例1,本发明是一种治疗外伤用中药,其特点在于,该中药包括下列重量比: 黄柏15-20克、鸡血藤10-15克、蜈蚣5-10克。杜鹃花5-10克、苏木5-10克、皂角刺8-10克、乳香5-8克、八角枫根2-5克、天仙藤5-10克、老颧草5-8克、红花3-6克、丹参10-15克、桃仁10-20克和甘草10-15克,人工虎骨粉0.02-0.03克、马钱子0.5-0.55克、冰片50-100克、麝香0.3-0.5克、三七25-30克、人工牛黄25-30克、血竭8-10克。

实施例2,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治疗外伤用中药:该中药的最优重量比为:黄柏18克、鸡血藤12克、蜈蚣6克。杜鹃花7克、苏木8克、皂角刺8克、乳香7克、八角枫根3克、天仙藤6克、老颧草8克、红花5克、丹参12克、桃仁15克、甘草12克,人工虎骨粉0.028克、马钱子0.52克、冰片75克、麝香0.4克、三七28克、人工牛黄30克、血竭7克。

实施例3,如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治疗外伤用的中药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按照上述重量比分别称取黄柏18克、鸡血藤12克、蜈蚣6克。杜鹃花7克、苏木8克、皂角刺8克、乳香7克、八角枫根3克、天仙藤6克、老颧草8克、红花5克、丹参12克、桃仁15克、甘草12克、马钱子0.52克、冰片75克、麝香0.4克、三七28克、人工牛黄30克、血竭7克进行研磨成粉末状;

(2)将研磨而成的粉末掺入人工虎骨粉0.028克,搅拌均匀,用200目的筛子进行筛选;

(3)用白醋加入筛选过后的粉末,密封浸泡30天制成膏状,做外敷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