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甘草梅药汤的组合配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40514阅读:72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药品保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甘草梅药汤的组合配方。



背景技术: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在2000多年前的这本《黄帝内经》中就曾提及“七损八益”的养生理论,但书中并没有具体说明七损八益的内容。直到长沙马王堆古墓出土的珍贵医学帛书竹简《天下至道谈》中才有了“七损”、“八益”房中养生术的具体内容,这是对我国房室养生学理论的重大贡献。《千金方》二十七卷《房中补益卷八》更加详细介绍了孙思邈所了解的房中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甘草梅药汤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甘草梅药汤的组合配方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干甘草、丁香、陈皮、枳实、佛手、 麦冬、沙参、桔梗、山楂、 枸杞、板蓝根为原料;本发明原料具体配比为:甘草100-120g,丁香50-60 g,陈皮50-60g,枳实10-15g, 佛手5-8g,麦冬10-12g ,沙参1-3g ,桔梗10-12g ,山楂20-30g, 枸杞50-70g,板蓝根10-20g组合而成。

本发明制备方法:

将以上所有原料一起放入陶瓷锅中,加入500-1000ML清水;大火烧开,调至小火慢煮20-30分钟,待锅中的水分只剩下一半时,关火;去渣、沥净;药汤每日2次服用。每日一剂。

各组合原料的功效如下:

甘草

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功效: 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缓和药性。

丁香

温中、暖肾、降逆。治呃逆、呕吐、反胃、痢疾、心腹冷痛、痃癖、疝气、癣症。 治疗牙痛、支气管炎,神经痛、胃酸,抗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感染,减轻痢疾所造成之不适与疼痛,改善衰弱体质与贫血,催情(性无能、冷感),驱虫。促进血液循环,治疗皮肤溃疡及伤口发炎,治疗疥癣,改善粗糙肌肤。

陈皮

味辛苦、性温,具有通气的健脾、燥湿化痰、解腻留香、降逆止呕的功效。中医的“陈皮半夏汤”、“二陈汤”是主要靠陈皮治病的,以陈皮为主要成分配制的中成药,如川贝陈皮、蛇胆陈皮、甘草陈皮、陈皮膏、陈皮末等,是化痰下气、消滞健胃的良药。适合胃部胀满、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咳嗽多痰等症状。

枳实

性味:苦;辛;寒。 归经:脾经;胃经;肝经;心经。 功效: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主治:积滞内停;痞满胀痛;大便秘结;泻痢后重;结胸;胃下垂;子宫脱垂。

佛手

佛手全身都是宝。根、茎、叶、花、果均可入药,辛、苦、甘、温、无毒;入肝、脾、胃三经,有理气化痰、止呕消胀、舒肝健脾、和胃更多种药用功能。

麦冬

性微寒,味甘微苦。功效: 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

沙参

甘,凉。清热养阴,润肺止咳。主治气管炎,百日咳,肺热咳嗽,咯痰黄稠。 沙参具有滋阴生津、清热凉血之功,配合放化疗用于肿瘤患者,尤其是对晚期肿瘤病人血枯阴亏、肺阴虚之肺癌、消化道肿瘤术后气阴两虚或因放疗而伤阴引起的津枯液燥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桔梗

辛散苦泄,宣开肺气,祛痰,无论寒热皆可应用。风寒者,配紫苏、杏仁,如杏苏散(《温病条辨》);风热者,配桑叶、菊花、杏仁,如桑菊饮(《温病条辨》);若治痰滞胸痞,常配枳壳用。

山楂

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消食健胃,行气散瘀,有扩张冠状动脉、舒张血管、降脂降压强心的作用。

枸杞

枸杞性平味甘,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润肺的功效,枸杞子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和钙、铁等健康眼睛的必需营养物质,故有明目之功,俗称"明眼子"。历代医家治疗肝血不足、肾阴亏虚引起的视物昏化和夜盲症,常常使用枸杞子。

板蓝根

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利咽之功效。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提高免疫功能,抗肿瘤作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