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疣状胃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7358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一种中药,特别涉及一种治疗疣状胃炎的中药。



背景技术:

疣状胃炎是一种内镜下呈偏平疣状隆起、中央脐样凹陷糜烂的胃粘膜病变,是慢性胃炎的特殊类型,亦称慢性糜烂性胃炎或痘疹样胃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饱胀、烧心、泛酸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方便、效果明显的治疗疣状胃炎的中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疣状胃炎的中药,它是由以下重量克数的原料制成:元胡13-17克,金银花、蒲公英各 13-17克,姜半夏、竹茹各8-12克,丹皮、川楝子各8-12克,乌贼骨28-32克, 土茯苓18-22克,红花4-8克。

优选的是所述的中药由如下重量克数的原料制成:元胡15克,金银花、蒲公英各15克,姜半夏、竹茹各10克,丹皮、川楝子各10克,乌贼骨30克, 土茯苓20克,红花6克。

本发明中各原料药的药性如下:

元胡:活血,散瘀,理气,止痛。治心腹腰膝诸痛,崩中,产后血晕,月经不调,癥瘕,恶露不尽,跌打损伤。

金银花: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血毒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疠,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

姜半夏:降逆止呕。用于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

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治痰热咳嗽,胆火挟痰,烦热呕吐,惊悸失眼,中风痰迷,舌强不语,胃热呕吐,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丹皮:清血,活血散瘀。治斑疹吐血,血滞经闭,经前发势,痈肿疮毒,损伤瘀血,阴虚 发势,无汗骨蒸。

川楝子:舒肝,行气止痛,驱虫。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

乌贼骨:收敛止血,固精止带,制酸止痛,收湿敛疮。治吐血,呕血,崩漏,便血,衄血,创伤出血,肾气不固之遗精滑精,赤白带下,胃痛嘈杂,嗳气泛酸,湿疹溃疡。

土茯苓:除湿,解毒,通利关节。用于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

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治痛经,经闭,产后血晕,瘀滞腹痛,胸痹心痛,血积,跌打瘀肿,关节疼痛,中风瘫痪,斑疹紫暗。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治疗疣状胃炎的中药:元胡13克,金银花、蒲公英各 13克,姜半夏、竹茹各8克,丹皮、川楝子各8克,乌贼骨28克, 土茯苓18克,红花4克。

实施例2、一种治疗疣状胃炎的中药:元胡15克,金银花、蒲公英各 15克,姜半夏、竹茹各10克,丹皮、川楝子各10克,乌贼骨30克, 土茯苓20克,红花6克。

实施例3、一种治疗疣状胃炎的中药:元胡17克,金银花、蒲公英各17克,姜半夏、竹茹各12克,丹皮、川楝子各12克,乌贼骨32克, 土茯苓22克,红花8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